新媒体时代的高校团建工作探索

2013-03-19 22:33:17林文豹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共青团时代大学生

林文豹

(莆田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系,福建 莆田 351100)

相对于报纸、电视、广播电台等传统媒体,电脑网络与手机网络可以看做新媒体时代的代表。新媒体互联网和手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大学校园中,已经成为大学生不可或缺的生活元素。“90后”大学生是“衔着鼠标出生的一代”,他们对于新媒体的接受与依赖度以及新媒体对他们所产生的影响作用都超过以往任何一代人[1]。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16号文件)中提出,“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利用校园网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一、现状:利弊分析,利大于弊

高爱芳、高卫松(2009)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当代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广泛使用新媒体,互联网和手机是大学生最常接触的新媒体技术[2]。新媒体不断推出的个性化服务,如自由的BBS论坛,袒露心扉的博客日记,QQ、MSN交流,手机短信、飞信、彩铃等都成为青年大学生表达个人情感、展示个性风格的舞台[3]。

许多家长和学校担心新媒体给大学生带来负面影响。一是担心新媒体缺乏监督,暴力、金钱、色情等被过度渲染,导致大学生传统美德弱化,道德缺失;二是担心新媒体中负面信息较多,未经“净化”的各种信息时刻渗透和影响着大学生,导致理想信念的缺乏;三是担心新媒体的虚拟性,缺乏现实社会的制约与历练,不利于价值体系的构建;还有其他比如影响心理健康成长、心智发育等等。

不可否认,新媒体的确给一些大学生带来负面影响,但是我们应该在妥善理性处理这些负面影响的同时,更应该看到新媒体更多的是带来各种便利于好处。可以这么说,大学生现在是一天都离不开新媒体了。他们通过手机网络,快捷便利的查阅、学习各种时事新闻,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他们通过电脑网络,获得各种学习资源,甚至包括与老师们的即时互动,实现学习效果最大化;他们通过新媒体提供的各种手段,比如论坛、QQ群等,无障碍讨论学习上的各种问题,探讨校园文化建设,时刻关注着校园动态;更为重要的是,他们通过新媒体,更多的靠近社会、贴近社会、体验社会,与即将步入的社会生活无缝接轨。进入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过去了,电脑网络与信息的飞速发展,近几年手机网络与智能化的迅速崛起,让大学生已经适应了新媒体带来的变化,这种变化在大学生身上正越来越多的体现出优越性与令人期待的预期。然而,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大学生毕竟是正在成长中的年龄,如何做好每一位大学生在面对新媒体冲击下的适应与发展,是高校共青团必须关注的问题。

二、管理上存在的误区

相对于大学生对于新媒体的热情,一些高校的管理明显跟不上,没有正确认识新媒体时代的特点,害怕“出事”,采取一些落伍的,甚至是错误的举措。结果是越怕“出事”的,反而越容易“出事”。

(一)堵

比如,在百度贴吧上有各个高校各个院系以及各个班级发起的各种话题,大学生可以在上面自由的就自己关注、关心的话题进行讨论。甚至很多大学生在毕业后也通过这个来积极关注母校的发展。但是,有一些高校的管理人员就害怕“出事”,想方设法与网站的管理人员联系进行“删帖”处理。显然,这种“堵”的思想是不利于解决问题的。还有一些比如限制大学生用电脑网络,限制使用手机等。

(二)骗(瞒)

新媒体时代的信息高度共享,任何企图通过欺骗或者隐瞒就,以达到一些目的的都是不可能有效果的。尽管有许多是抱着良好的动机与期望,而对一些学生采取这种妥协的做法。新媒体时代,社会的制度与管理更加趋向公开化、明朗化,这是社会文明的进步。

三、用好新媒体,努力实现“两个全体青年”的目标

陆昊同志在“共青团新媒体文化成果交流展览会”工作交流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定用好新媒体和文化手段这一工作方向,是新的时代条件下实现“两个全体青年”重要目标的必然要求。

新媒体时代,各个班级的团支部可以更方便的实现全覆盖。通过 QQ群、飞信群等,可以确保团支部的信息准确及时送达每位同学;各个高校以及院系的团组织通过组织各种大学生感兴趣的社团、协会等,吸引全体大学生的兴趣与方向,真正实现组织全覆盖。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哪怕足不出户,也可以详细了解校园文化的各个细节,了解到共青团为大学生组织的各种活动情况,激发大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热情,实现活动的全覆盖。同时,还可以了解到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而不仅仅停留在一些常规项目活动上。比如微电影创作比赛,大学生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其中,体现了新媒体对于大学生的号召力与影响力。

四、用好新媒体,实现团建工作新面貌

用好新媒体,创新校园文化氛围。新媒体带给大学生最大的变化当是视野。现在的大学生,热衷于新媒体的应用,也在实际上利用新媒体的各种优势在创新着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视野宽广了,大学生不断的学习、借鉴、创新着校园文化氛围;视野宽广了,大学生更多的可以进行高校之间的文化交流;视野宽广了,大学生已经不断在缩小校园与社会之间的距离与差距。

用活新媒体,开创团建工作新局面。过去大学生做活动一般包括策划、宣传、组织、总结等几个步骤。在多媒体时代,大学生做活动,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就是调研与反馈。比如在策划阶段,通过电脑网络发起一些调查,看看活动是否值得开展;在活动开展过程中,不断及时的收集大家的意见,为活动参谋;在活动总结阶段,总要发起一些讨论等等。因为在新媒体时代,这一切都显得便利而高效。用好用活新媒体,对于开创高校团建新局面来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五、新媒体时代,高校共青团的三项任务

(一)主动出击,关注热点

陆昊同志强调要按照“建用结合”的总体思路大力推进共青团新媒体工作,是十分符合当前实际情况的。青年人关注的,共青团就要去关注、去占领这块阵地。比如许多高校都建设有自己的共青团专属网站或者网页,设置大学生感兴趣的各种话题版块,开通共青团微薄群等。这就有了自己的阵地,也让广大的大学生找到了归属感,有话可说,有话有地方说,有话知道怎么说。

(二)敏感话题,正面引导

大学生总是处在时代的风头浪尖,各种敏感话题是大学生最喜欢的热点。共青团理应成为大学生最贴心的家园,不要有忌讳,越是敏感的话题,越是应该正面去引导大学生。我们应该珍惜大学生的热情,相信大学生的理性。我们要培养有责任、有担当、有理性的新一代大学生,就要对他们充满信心。同时,高校也要有这种气度与高度,充满自信的积极主动的开展工作。

(三)不抛弃、不放弃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面对的选择更多。其中有机遇也有挑战,甚至有个别大学生由于心智发展尚未成熟,易冲动,会做出一些错误的言行举止。共青团要以宽容、包容的心态,本着以学生为本、以教育为本的原则,不抛弃、不放弃,决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在新媒体时代掉队或者走错方向。这是共青团的是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

六、新媒体时代应该着重抓好几个环节

(一)团干部自身的素质建设

新媒体时代,高校团干面临更严峻的调整,必须更加注重加强自身的素质建设。陆昊同志在“共青团新媒体文化成果交流展览会”工作交流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做好新媒体和文化工作,要求团干部既要巩固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理论素养,又要不断丰富和提高技术素养、艺术素养、专业素养。

高校共青团干部要注重提高自身的政治敏感性。新媒体时代的高校团干,要能够敏锐觉察大学生群体中的思想动向,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没有敏锐的政治敏感性,在与大学生的对话中,就无法正确引导大学生前进的方向,甚至走向错误的方向。要加强政治敏感性,高校的共青团干部要特别注重使用多媒体手段。通过这种有效、便捷的方式,不断加强学习,及时掌握时事动态。特别注意新媒体时代的高校团干,不能闭门造车,要注意沟通,只有积极的沟通,才能更加了解时事动态,才能更加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

(二)加强阵地建设,占领“桥头堡”

当前,要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加大力度支持团总支、团支部的新媒体阵地建设。高校共青团的“桥头堡”要建立到班级团支部,甚至是班级兴趣小组。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兴趣爱好十分广泛,再也不能一味的要求大学生“整齐划一”。高校团组织要创造条件,鼓励大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开辟属于他们自己的阵地,有意识的加以引导。比如,团委网站开辟专栏,收集社团微薄群,这就凝聚了校园的各个小块活动阵地,同时,也可以通过团委网站的统一引导,进一步指导社团的阵地建设等。还有许多门户网站的论坛,也是共青团要占领的阵地。比如前文提及的百度贴吧,不能等到爆发问题的时候“简单粗暴”的进行强制删帖,而应该在加强引导、主动疏导、积极面对解答等环节进行加强。占领阵地的目的是要引导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绝不是要求大学生一味的“整齐划一”。

(三)加强制度建设,实现长效机制

支持和鼓励并不等同于放任自由,恰恰相反,由于新媒体时代信息的开放性、不确定性以及大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等因素,高校共青团要不断完善对于大学生在新媒体领域的监管。同时,由于新媒体时代特性,各种与此相关的制度建设还比较缺乏,亟需完善。因此,高校共青团必须尽快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制度管理,实现校园文化管理的长效机制。

制度的存在是为了更好的促进新媒体在大学生中的应用,绝不是限制。既然是全体青年学生都关注的,共青团就要积极去关注,去引导大学生正确的方向,服务于大学生,维护青少年学生的合法权益。合理的制度,需要不断的探索与逐步的完善。这些都需要高校共青团干部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甘于奉献。

(四)坚持党的绝对领导

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共青团的一切工作都要以党和国家的发展为前提。新媒体时代,共青团干部由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要面临更加艰巨的时代任务。特别是青年学生,优势与弱势同样明显,更容易受到一些不良因素的误导与别有用心之徒的诱惑。这些都给高校共青团工作增加了新的困难与不确定因素。但是,历史已经检验过共青团。在使命与任务面前,共青团只要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坚定信念,是能够出色的完成新媒体时代赋予的新任务的。

[1]汪頔. 新媒体时代与“90后”[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5).

[2]高爱芳, 高卫松. 对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调查分析及德育引导[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1).

[3]曹中海, 董慧芳. 现代新媒体影响下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4).

猜你喜欢
共青团时代大学生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少先队活动(2022年4期)2022-06-06 07:19:38
2020年警院共青团大事采撷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HANDS OFF THE WHEEL
相约二零一七,遇见魅力共青团
中国共青团(2016年9期)2016-11-11 08:57:02
抗洪中的共青团
中国共青团(2016年8期)2016-11-11 08:22:44
e时代
足球周刊(2016年14期)2016-11-02 10:56:23
e时代
足球周刊(2016年15期)2016-11-02 10:55:36
e时代
足球周刊(2016年10期)2016-10-08 10: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