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士对病患儿童实施教育的优势及方法分析

2013-03-19 02:25何丽珍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6期
关键词:病患住院护士

何丽珍,赵 倩

(1.宝鸡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宝鸡 721013;2.宝鸡市妇幼保健院,陕西 宝鸡 721000)

儿童教育就是对儿童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儿童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基础,也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环节。在古代社会,教育儿童的职能主要由家庭承担。近代的儿童教育已经逐渐社会化,除家庭以外,群体儿童机构、社会也在儿童教育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

医院是社会的一部分,病人教育是医院教育的主要形式。在儿科护理中,对病患儿童与家长的教育能提高治疗效果,护理人员不仅要对不同年龄、不同理解能力的病患儿童进行教育,还要通过教育改变患儿及家属的某些行为。由于此项工作难度较大,所以许多护士只是例行公事似的实施教育,轻视自己在儿童教育中应承担的责任,淡化了自己教育者的角色,使病患儿童在医院没有得到应有的教育。

1 护士对患病儿童实施教育的优势

病患儿童教育是医院教育的一部分,其教育过程包括从入院到出院的各个阶段,与病患儿童检查、治疗、护理相关的各类医务人员都有为其提供教育服务的义务。

(1)护士与病患儿童接触密切,频繁接待入院、出院,大量的基础护理,多次反复的治疗、护理操作,面对面的监护等,都为护士履行教育义务提供了机会。

(2)护士具有丰富的疾病护理知识,为病人教育的实施创造了条件。系统的专业培训,大量的临床实践使儿科护士积累了丰富的疾病防治经验。尤其是近年来护理教学制度的改革,大量高学历护士充实临床,加之整体护理的开展,使护士不仅拓展了专业范围,而且还有了比较扎实的学科知识,为她们开展教育活动奠定了基础。

2 儿童日常教育缺失问题在临床上的表现

2.1 病患儿童及家长自我管理能力较低

临床实践证明,患儿的饮食习惯、睡眠习惯、排便习惯及卫生习惯与疾病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儿童消化道感染性疾病的80%是由粪口传播途径感染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多由病毒、细菌和支原体感染引起,除儿童免疫能力差外,饮食调配不当、气温突变、群体儿童机构隐性传播是诱发疾病的主要原因;营养性疾病多由长期不合理膳食引起,说明不良的饮食和卫生习惯是导致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也使有些疾病迁延不愈和复发的几率增高,这都反映出病患儿童及家长的自我管理能力较低。

2.2 住院后病患儿童及家庭应对压力的能力较弱

住院对于各个阶段的儿童及其家庭都是一个压力事件,住院的儿童通常病情较重较急,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群以及特殊的诊疗操作,尤其是频繁的有创性的操作治疗,均会增加患儿及其家庭的压力,同时,也是对家庭应对方式的一个重大挑战和潜在的教育机会。

住院儿童的主要压力来源于疾病本身带来的痛苦和创伤;治疗及护理也限制了其日常活动;对疾病认识有限、对各种治疗的恐惧、在陌生环境中离开亲人接触陌生人,均导致其缺乏安全感;年长儿童因病引起的自我形象改变、学习中断等,都会使其产生焦虑和恐惧等许多不良情绪。由于儿童克服这些不良情绪、控制身体不适的能力较弱,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增加了治疗的难度,降低了治疗的效果。而家庭在儿童患病住院后,也会因患儿的病情产生恐惧和焦虑心理,有些家庭也会出现经济上的困难,使家庭在情感和经济上承受双重压力,在和医生护士交流过程中,患儿表现为哭闹、抗拒、恐惧,家长表现为烦躁、苦恼、紧张等不良情绪。

2.3 家庭教育缺失使病患儿童心理承受能力较弱

心理学认为孩子对某一事物的认识和体验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照看者态度和情绪的影响,这被称为“情绪的社会性参照作用”[1]。所以日常教育中把孩子当成一个坚强的人,他就会成为一个坚强的人。在临床工作中,许多患儿在陌生的环境中最先表现出胆怯、脆弱、焦虑、恐惧,父母如果没有给予患儿积极的引导,反而给予消极的信号,只会增加患儿的恐惧感。有些家长假装骂医生为孩子出气的做法,一是不尊重医生护士,二是让孩子对医生护士更加害怕,三是在向孩子示范利己主义的归因偏差。所谓利己主义归因偏差是指人们把良好的行为或成功归因于自身,而将不良的行为或失败归因于外部情境或他人[2]。具有利己主义归因倾向的人往往遇事强调客观原因,一味地怨天尤人,逃避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当父母这样做的时候,殊不知,自己正在培养娇弱的、过度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

2.4 独生子女多,社会化程度低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3~6岁的幼儿正向的人格发展是形成主动感,消极的发展可能性是形成内疚感[3]。也就是说,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渴望主动活动并给予他人帮助,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体验自身的能力和力量。而现实情况是我国独生子女多,在家庭中玩伴少,和其他同龄人不能和谐相处,如果成人出于“心疼”孩子的目的而一味拒绝孩子的主动活动,把孩子的主动活动和帮助看做是捣乱,可能容易养成孩子习惯于接受他人给予的照顾,不利于促进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在医院里主要表现为不能配合治疗和护理,和小病友不能和谐相处。

3 儿科护士提高病患儿童教育效果的方法分析

3.1 实施人性化教育可以提高病患儿童教育效果

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即常规教育法,是按护理流程逐一进行介绍指导,这种方法往往由于护理人力资源不足,其他护理工作繁杂,护士很难抽出时间去全面评估病人的健康需求,于是直接给予常规的健康教育。然而常规的健康教育不能体现人性化的特点,导致患儿被动接受教育,效果差。而人性化教育[4]则根据患儿及家长的具体情况、心理特点,按照不同阶段患儿及家长对知识的需要,随机进行教育。它以患儿入院后不同时间段患儿和家长不同的心理变化为基础,分阶段适时提供教育内容,要求在入院4小时内完成所有教育项目。它改变了传统教育中只注重教育,不注重效果的形式主义,使医患关系更加融洽。研究结果也证明,人性化护理的健康教育达标率和护理工作满意度均高于常规教育者[5]。这种人性化教育要求医护人员在思想、素质、业务管理体系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根据患儿的年龄,采取不同的谈话方式,要求医护人员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学习提高与患儿及家长沟通交流的技巧和能力。

3.2 减轻疼痛体验和不良刺激是对病患儿童成功实施教育的前提

住院后患儿会经受各种有创性的诊疗和护理操作,不同操作会给患儿带来不同程度的疼痛,这种疼痛体验,会在患儿的成长过程中留下阴影,不利于患儿的心理成长。如果患儿在住院期间感受的只是疼痛和不良刺激,就会对医护人员产生不信任感,从而降低在诊疗和护理过程中健康教育的效果。所以,医护人员要掌握不同年龄病患儿童对疼痛和住院的反应,才能成功实施教育。研究表明,从新生儿期开始儿童就能感受到疼痛,并且长时间强程度的疼痛刺激会对患儿的成长发展造成影响[6]。所以,在诊疗和护理过程中,给患儿提供感情上的支持,如父母的拥抱及陪伴等可以减轻疼痛体验。护理人员和护理方法要保持稳定,使患儿熟悉周围环境及有关人员,对学龄期儿童应该用易于理解的语言和方法教育,以减轻其对疼痛的恐惧心理,使其更易接受诊疗和护理活动,鼓励患儿参加适当的自我照顾和护理工作,建立自信心和自尊心。对于学龄期及青少年儿童要注意在诊疗活动中保护患儿的隐私和自尊心,鼓励患儿适当从事护理和个人卫生工作。当病患儿童的疼痛体验和不良刺激减少、心理需求得到满足时,医生和护士对患儿的教育才能得到有效实施。

3.3 提高患儿及家长自我管理能力是医院教育的主要内容

儿童对自身健康、疾病的联系等知识了解有限,主要基于其自身的认知水平以及家庭教育,在特殊的诊疗环境中加强对患儿及家庭疾病的健康教育会比其他时机取得更好的反馈。所以医护人员在诊疗护理中,要注意启发患儿的思维,提高患儿的发育水平。即使对住院接受治疗的儿童,也要帮助其巩固并发展各项技能,如:教会患儿自理;培养患儿良好的生活习惯;纠正病患儿童的行为问题,针对不同年龄的患儿,安排不同的活动。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知识,让他们了解疾病的预防方法,根据各年龄段患儿的理解能力,正确地回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帮助患儿建立自我保健意识,鼓励他们自觉接受治疗。这些教育工作可以提高病患儿童及家长的自我管理能力,从而降低院内感染率,提高诊疗和护理的效果。

3.4 在病房设置游戏室,为患儿提供社会化的机会

不同年龄的儿童,其认知能力、发育水平不同,医护人员要掌握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社会发育特点,在病房设置游戏室,通过平行性、联合性、合作性游戏活动提供其社会化机会,通过患儿与父母、医护人员、同病房病友之间的游戏活动,使患儿学会如何建立社会关系及解决有关问题,学会如何关心和帮助他人,与人共享,提供机会让他们互相照顾,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体验自身的能力和力量。从而学会适应自己的社会角色,养成良好的行为举止。

3.5 指导家长做好病患儿童的心理疏导工作

现代护理学认为,虽然住院给患儿和家庭带来压力,但存在潜在益处,可以改善父母与患儿的关系,住院期间,患儿与家长会暂时隐藏矛盾与冲突,在相对崭新的环境中,并肩战胜疾病,患儿会更信任和依赖父母,父母也会对患儿更加宽容照顾。所以指导家长做好患儿的心理疏导工作会比直接进行心理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家长首先要让孩子克服对疾病的恐惧心理。生病是每个人一生中不可避免的,但只要积极治疗,很快就会恢复健康。其次,要让孩子懂得尊重医生护士。只有配合医生护士的治疗和护理工作,才能使自己很快康复。这样孩子就会主动配合医生治疗。再次,帮助孩子克服病痛不适的难关,做一个坚强勇敢的孩子。要多喝水、多吃饭、多休息,积攒力量与疾病作斗争。最后,还要让孩子懂得感恩。感谢医生、护士,感谢亲人,是他们的精心治疗和悉心照顾,才使自己尽快恢复健康。

4 建议

(1)在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的今天,儿科护士要加强自我修养,克服繁重的工作压力带来的不良情绪,自觉控制和调整自己的言行,以良好的心态和行为教育和影响患儿,承担好儿童教育者的角色。

(2)儿科护士要加强学习,掌握不同年龄儿童心理特点,研究新的时代背景下病患儿童教育中出现的新问题,探索住院儿童教育的新方法。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郑弘,雍磊,唐志宏.人际沟通学[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0.[3]朱念琼.儿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4]郑云娣,陆彩萍.人性化护理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J].护理研究,2008,22(9):824-825.

[5]谢芳.人性化护理在患儿入院时的应用[J].医学伦理学,2011(10):599.[6]朱延力.儿科护理学[M].2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病患住院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妈妈住院了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分析严重创伤患者并发精神障碍的心理疏导及护理体会
高原地区脑囊虫病杀虫治疗期的观察及护理措施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制度变迁与明代官员病患叙事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