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公共基础课课程建设与实践

2013-03-19 02:25:51高慧婷郑咏梅车力木格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6期
关键词:基础课高职教学模式

高慧婷,郑咏梅,颜 岩,车力木格

(通辽职业学院,内蒙古 通辽 028000)

近年来,人们围绕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学模式开展了一系列改革,学时数也由最初的设置过多到现在的大幅削减。然而面对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的高职生,公共基础课的作用尤为重要。高职院校的公共基础课程并非只在课程设置中起结构性作用,还应在教育实践中发挥功能性作用[1]。

为了更好地发挥公共基础课的作用,为学生发展服务,提升公共基础课教学的有效性,我们申报了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十一五”高等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在教学中,我们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探求公共基础课课程改革,强化教学管理、规范教师个人行为,狠抓教师基本功训练,做精做细各项工作,以细节取胜。将精品课建设、课题研究与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结合起来,目的是“学生受益,教师提高”,具体研究实践如下。

1 了解学生实际情况

1.1 深入调查

我们首先采用问卷调查,于2010年对我院2009级1560名学生进行了公共基础课学习情况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公共基础课学习的现状和需求,召开学生座谈会共同探讨公共基础课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2011年完善了公共基础课(英语、“两课”、就业、礼仪)学习情况问卷调查表,共40题,对我院2010级学生进行调查,发放问卷1240份,收回有效问卷1228份。采用不记名填卷法,统一发卷,统一收回,统一统计,并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同时通过学生座谈会、个别访谈等进一步了解学生情况。

1.2 结果分析

2011年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认为公共基础课非常重要;73%的学生认为必须开设公共基础课;只有5%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开设公共基础课;80%的学生认为自己上课认真听讲,参与教学活动;89%的学生出全勤。对于英语课,69.87%的学生认为非常注重,23.53%的学生认为一般。对于“两课”,59.69%的学生认为教师非常注重;32.25%的学生认为一般。对于礼仪课,50.73%的学生认为教师非常注重;36.65%的学生认为一般。对于就业指导课,37.05%的学生认为教师非常注重;43.81%的学生认为一般。对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总体感受,55.5%的学生认为很高;36.71%的学生认为较高。在高职开设公共基础课,73.13%的学生认为能达到他所要的结果;26.87%的学生认为不能。

调查表明,公共基础课教学的总体状况已有改观,特别是英语课、“两课”教学效果较礼仪课、就业课好,这与教师、学生的重视程度及教学模式有关。英语课、“两课”小班授课,特别是英语课学生投入时间较多,就业指导课、礼仪课是讲座,大班上课,班额偏大,理论学时数较少。受教室安排以及对课程重要性认识不够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很难照顾不同学生的实际需要,只能按照自己的预设一讲到底,使师生互动、教学反馈、课堂探究等教学活动受到严重影响。因此,适当控制班级规模,进一步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转换教学模式、提升有效知识量等问题,仍是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2 构建以学生职业需求为核心的公共基础课课程体系

2.1 课程建设与专业有机结合

教师应认真探究人才培养方案,分析专业所需要的能力结构,详细了解专业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搭建适应专业建设的公共基础课教学平台。各门公共基础课程均应结合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专业课程形成系统的基础知识体系,突出专业关联度[2]。应了解不同专业学生从事工作所需要的基本文化素质和基本能力素质,在教学实践中将学生专业素质培养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针对不同的专业特点和知识需要对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和调整。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模式,提出不同能力要求。如行业英语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实施,结合专业开设医护英语、药学英语、计算机英语、会计英语、汽车英语等行业英语。以医护英语为例:以护理行业主要职业的典型工作过程为参照系来组织内容,然后根据这些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英语知识和技能设计英语学习任务,进行相关的交际活动。

2.2 课程建设与课题研究相结合

要求每门课程都要有其对应课题,教学与研究结合,课题与教学结合,将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转变为研究课题,提高科研课题的实用性,并创造性地找出解决的方法。近5年公共基础课申报国家级、自治区级和院级课题10项,结题5项,在研课题5项:“行业英语教学模式的实践”、“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高等职业院校就业指导课课程体系改革研究”、“在高职教育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和“高职蒙授护生医用英语学习策略的研究与实践”。

2.3 课程建设与学生素质教育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稳定学生的专业思想。鼓励学生热爱所学的专业,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树立良好的择业观。公共基础课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刻苦学习的精神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以便学生能更好地学好专业课程。特别是在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中,探索思想品德专题教学模式与社会实践模式,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重点,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使学生的品质符合用人单位要求。

2.4 课程建设与培养学生通识教育相结合

树立为专业服务的意识,但也要充分认识到公共基础课作为高职教育独立的部分,也是学生能力本位培养的重要一环,教学应以能力培养为主。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文学功底、外语能力、交际能力、社会服务能力等都将成为其有利就业的助力。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着重“学以致用”,侧重突出学生的能力训练。

2.5 课程建设与评价考核体系改革相结合

完善我院公共基础课课程考核方式和考核比例,英语课采用形成性评价(50%)与终结性评价(50%)相结合考评体系;“两课”采用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实践报告;就业指导课采用模拟面试+书写简历+课外活动;礼仪课采用期末理论考核+根据行业特点进行礼仪表演的考评方式,注重学习过程评价。把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多元互补的评价体系,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2.6 课程建设与教师职业发展相结合

公共基础课教师必须拓展教育视野,强化相关专业知识训练,了解相关专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和对公共基础课的要求,提高公共基础课教师服务专业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的能力,以充分发挥公共基础课对高职教育之高技能、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作用[3]。高职教师要爱岗敬业,具有扎实的基本功、渊博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通过教学实践、教学观摩、教学交流等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2.6.1 利用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素质追求教学幸福感 通过专题讲座提高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师的认识,营造学术氛围,提升教学水平。根据我部实际,我们进行了“构建高素质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师队伍”、“高职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课题选题与课题研究”、“ 高职英语与有效教学”、“教师礼仪”、“师生沟通的艺术”等专题讲座和研讨,探讨公共基础课教师应该具备什么素质,怎样满足学生对公共基础课教师的要求,怎么样培养素质。开展教师读书活动,要求教师在学期初制订读书学习计划,在学期末写出学习感想,集体交流,把读书活动落到实处,做学习型教师。

2.6.2 掌握教育教学理论并运用到教学中 高校教师不仅要掌握任教所需的学科专业知识,而且要掌握教育专业知识,并要求在实际的教学场景中把两种专业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4]。教师的学科专业学术丰厚,并不意味着学生能从他那里学习到渊博而深入的知识。失去对学生的尊重与关注,缺乏对课堂的理解与把握,没有对教学法的研究与创造,大学教学就难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5]。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带着问题去阅读教育理论,多掌握与运用成熟的教育理论和方法,鼓励教师把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内化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应用到教学中进行课题研究和实践。

2.6.3 加强教师教学技能培训 开展优秀教师示范课,要求教师学习观摩;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要求教师定期浏览精品课网、高职院校网,组织教师观看“全国教学大赛”获奖教师教学录像,要求教师写出点评及感想。学习他们良好的职业素质、深厚扎实的基本功、灵活的思辨能力以及他们对学生的关爱、对职业的热爱。细细品味课堂的每一个细节,仔细观察、认真推敲他们的语气和语言,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进行青年教师多媒体课堂教学大赛、说课大赛、板书大赛等,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听评课,认真揣摩,查找问题,找出共性问题集体讨论,共同提高,切实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6.4 以教研室为依托强化教学团队建设 教研室是开展教研活动和教学管理的最基层单位,教学团队必须依托教研室落实各种教学任务,促进教学团队建设。各教研室要细化课程,根据学生专业、主要职业需求创建合作教学团队(如外语教研室就组建公共英语教学团队和行业英语教学团队)。选拔专业理论扎实、具有较高学历、较高职称和丰富教学经验及较强科研能力的骨干教师作为团队带头人,团队教师相互交流,共同合作,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围绕精品课程、优秀课程来建设教学团队。

3 公共基础课教学和实践活动相融合

3.1 强化公共基础课课堂活动

对于大多数在中学阶段就对基础课失去信心的高职学生,激发其学习兴趣尤为重要。课堂实践活动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最有效的途径。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不同层次的学生创设情境,优化教学模式,设计让学生感兴趣的活动,结合教学内容观看视频,使每位学生都能参加教学活动且真正成为课堂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通过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小组辩论等形式,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热烈的课堂气氛。尽量让层次不一的学生能在课堂上获得成就感,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爱学。

3.2 重视课外学习环节,提高教学效率

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和社会课堂的作用,由课内向课外延伸。鼓励公共基础课教师定期进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的系列主题讲座,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活动及社会实践,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了解学生实际,积极与学生交流,请学习优秀的学生和教师传授学习经验,引导学生自我调控学习,逐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把第二课堂活动和课外学习纳入考核考试体系,科学管理,加强指导。同时提倡“一课多师,一师多课”,学科之间建立有机融合,就业指导课和礼仪课相结合,英语和专业相结合。如英语模拟面试大赛、礼仪大赛、经典配音大赛、演讲赛、英语手抄报等,加强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培养。

公共基础课的建设必须关注学生就业、创业和职业发展,创设出适合学生职业发展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活动,建设一支具有高职教育理念、胜任高职教育教学工作、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师德优良的公共基础课师资队伍。

[1]冯宁.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的创新与发展[J].职业技术教育,2010(5):24-26.

[2]孙淑萍,胡秋红.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的路径选择[J].职业技术教育,2010,(14):44-46.

[3]李万军.论高职人才培养中公共基础课的教育价值[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8):103-106.

[4]李昌新,刘国瑜.基于教师教育专业发展的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8(6):49-51.

[5]时伟.大学教育的学术性及其强化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2007(5):71-75.■

猜你喜欢
基础课高职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8:24
关于音乐基础课教学与学习中的几个问题
人民音乐(2016年3期)2016-11-07 10:03:23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道德叙事在“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学习月刊(2015年18期)2015-07-09 05:41:22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现代职教体系下公共基础课改革探索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高等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