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内涵的拓展,尤其是社区卫生服务的全面推进,社区护理已成为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满足社会对社区护理人才的需求,除了理论知识的教学之外,社区护理实践教学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引导护生毕业后选择社区就业的重要措施[1]。社区护理教学要走进社区,必须打破社区护理教学实践环节拘泥于教室或实验室的形式[2]。如何开展社区护理实践教学是护理教育者值得思考的问题。
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才刚刚起步,普遍存在数量不足、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服务功能不全的问题,能承担社区护理实践教学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则更少。有些护理院校虽开设了社区护理课程,但社区护理实践基地的建设几乎是空白[3]。
近年来,一些院校进行了建设社区护理实践教学基地的尝试,主要类型有以下几种:(1)通过社区居委会。与社区居委会建立联系,当有教学任务时,在居委会的配合下,由学校教师指导护生开展实践活动[4]。(2)以医院为依托。在医院的社区部门如社区门诊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社区护理实践教学[5-6]。(3)通过独立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7-9]。将一些优秀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服务站作为社区护理实践教学基地,主要由社区护士带领学生开展实践活动。(4)共建或自建社区护理实践教学基地。与政府共建达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的社区护理实践基地[10]。在这些实践基地的管理上,有些为临时口头联系,有些签订了正式合作协议,有些有正式文件备案,而社区护理实践教学基地应该达到什么标准,需要哪些认可程序,相关法律、法规并没有做出明确规定,为以后社区护理实践基地的规范管理埋下了隐患。
社区护理实践教学的师资主要由学院教师和社区护士组成。学院教师具有理论知识,但缺乏实践经验,而社区护士普遍专业素质不高,缺乏教学经验,以至于社区护理实践带教师资力量较薄弱,缺少具有社区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的教师。社区护理实践活动多以小组形式开展,要保证每位学生各项教学任务的落实,单靠1~2位带教教师很难完成,需要相对多的师资参与到带教中,这就显得带教师资更加匮乏。
为了解决师资严重不足的问题,各大院校采取了多种方式加强师资的培养[6-7,11],如选派学院教师到社区护理教学开展较好的护理学院进行学习,组织师资到多家大学护理学院参加交流,要求社区护理理论教师每年定期到社区工作学习。对于社区有较长工作年限、较高资历的护士进行社区护理理论培训及教学基本功训练。
与医院临床护理实践相比,社区护理实践课时少而内容多,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都没有形成特有的教学模式。各个院校实践教学的内容基本相同,主要有社区健康评估、健康教育、家庭健康护理、家庭访视、居家护理、健康档案的建立等,教学形式主要有社会调查、实地考察、访谈、入户调查、健康咨询、健康检查等[6-7,9]。因实践学时数有限,学生通常需要利用课外时间来完成部分实践活动,导致一些学生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由于社区护理本身发展还不完善,教学内容更多只局限于日常社区护理工作中,没有充分体现社区护理促进健康、保护健康、预防疾病、促进康复等职能和特点。
社区护理实践教学的组织与管理通常由学院教师和社区带教教师共同协助完成。首先由学院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制订教学计划,安排各项教学内容和活动。学生主要在社区带教教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在社区开展健康教育、家庭访视、居家护理等活动,其中也有学院教师的参与。学生分小组以轮转方式进入社区,并完成实践报告、评估报告、健康教育手册等书面作业。社区护理实践教学的开展时间相对集中,实践活动不能长期进行,否则不利于长期、稳定的社区护理实践基地的建设。
社区护理实践基地是培养和提高护生社区护理实践能力的场所,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场所,不可能培养出合格的社区护理人才。同时,通过对实践基地的建设,有助于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功能,加快社区带教师资的培养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有个别院校[10-11]在基地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与实践基地保持长期、稳固的关系,长期开展社区护理实践活动,这样不仅有利于处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又能提高社区居民的认可度,使教学成为一贯性的工作并进入良性循环。各个院校应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利用本地社区资源,不断开发出优秀的社区护理实践基地。对于社区护理实践基地的管理,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文件,保障实践基地的建设,使基地建设走向规范化。
如何培养学生的社区护理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加强社区护理师资队伍建设至关重要。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法,对从事社区护理教学的教师通过学历教育、在职培训、学术会议、与国外交流学习等方式进行培养,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从社区遴选学历较高、综合素质较强的护士作为兼职教师,打造一支稳定的具有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真正做到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社区护理研究,使社区护理实践与护理研究结合起来,相互促进。
目前国内开设社区护理学专业的院校寥寥无几。大多数院校开设了社区护理的相关课程,如社区护理学、老年护理学、康复护理学、健康教育、临床营养学等,这些课程存在交叉重叠的内容,但在教学安排上往往是独立的,这就造成实践教学内容多、学时数少的状况,使得学生不能深入开展社区护理实践。因此,将相关课程的内容进行整合优化,把交叉的内容融合在一起,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形式,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增加学生社区实践的深度,使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得。学院应加强与社区实践基地的沟通,在教学计划的制订上,不仅要从学校人才培养、课程建设等角度出发,也应考虑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与管理需要、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
鼓励学生组建社区实践团队或成立科研小组,利用假期或课外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组织地开展各项社区实践活动,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将各项实践活动与科研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在社区健康调查等实践活动的基础上积极申报科研课题。第二课堂是课内教学的延伸,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服务于人群的职业观念非常有意义。同时,通过第二课堂,社区护理实践活动能够长期、有序地进行,有利于实践基地的建设。
随着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发展,大力发展社区护理教育已成为护理教育者的共识,社区护理实践教学环节直接关系到护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目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比较薄弱,社区护理起步较晚、发展缓慢,难以保证社区护理实践教学的效果。但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应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思路,大胆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形成适合学校自身实际的社区护理实践教学模式。
[1]刘素珍,谢红.社区护理实践教学的特点与现状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2C):51-52.
[2]何国平,袁群,易巧云,等.社区护理教学必须走进社区[J].护理研究,2009,23(12):3186-3187.
[3]唐莹,陈正英,戴爱平.我国社区护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2):68-69.
[4]谭立宁,钱豪,皮至明,等.建立社区护理基地,促进社区护理人才培养[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235-236.
[5]林梅.学校—社区—医院联合型护理实践教育模式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6):536-537.
[6]慕江兵,王卓,戚春玲.护理本科学生社区护理实践能力培养方案的实施与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1A):1917-1920.
[7]孔令磷,鲍翠玉,陈蒲宾,等.本科社区护理学课程实践的教学改革[J].护理学杂志,2012,27(2):61-64.
[8]李新辉,陈丽丽,闫丽.多样化社区护理学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及效果评价[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7):38-39.
[9]苗秀欣,黄美萍,刘翠萍.社区护理学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实施[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5):345-346.
[10]黄万琪,舒剑萍,程清洲,等.社区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3):254-257.
[11]桑文凤,李秀敏,赵习德,等.本科护理系学生社区护理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5):1363-1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