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秋梅
(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甘肃 兰州 730000)
脑血管病变是引起人类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颈动脉的粥样硬化则是引起脑梗死的重要因素[1]。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剧,脑梗死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高。利用彩色多普勒技术对颈动脉进行检测、观察、追踪,以便临床能及时、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减少脑梗死的发生。
选择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住院期间进行过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者,共180例。
使用日本东芝SSA-660A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及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生产的GELOGIQ—P5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探头频率3.5~10MHz。患者取仰卧位,颈部充分暴露并伸展放松,头转向对侧。分别对两侧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颅外部分进行逐一扫查,并记录管径大小、有无狭窄,内膜—中膜厚度,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位置、大小、内部回声及血液动力学指标。
正常颈动脉超声检查,内膜层二维图显示为一细样连续光滑的等回声带,中膜为低回声暗带,外膜是清晰而明亮的强回声带。IMT>1.0mm属于颈动脉内膜增厚,以IMT>1.5mm作为斑块形成[2]。根据斑块的质地区分为:(1)软斑:斑块突出管腔内,呈低回声,不伴声影;(2)硬斑:斑块回声增强,伴有明显声影;(3)混合斑:斑块呈混合性回声,可部分伴有声影。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4级:Ⅰ级0~49%(轻度狭窄);Ⅱ级50%~69%(中度狭窄);Ⅲ级70%~99%(重度狭窄);Ⅳ级血管闭塞[1]。
180 例案例中,粥样硬化伴斑块形成129例,占71.67%(其中血管局部狭窄6例);血管内膜增厚34例,占18.89%;17例颈动脉未见异常,占9.44%。钙斑块最大为14.7mm×3.2mm,最小为1.7mm×0.8mm。
粥样硬化伴斑块年龄分布情况:50~60岁50例,发病23例,发病率为46.00%;61~70岁55例,发病42例,发病率76.36%;71~80岁53例,发病45例,发病率84.91%,80岁以上22例,发病19例,发病率86.36%。性别分布情况:男性115例,发病86例,发病率74.78%;女性65例,发病43例,发病率66.15%。斑块好发位置分布情况:颈总动脉分叉处89例,占68.99%;颈总动脉26例,占20.16%;颈内动脉起始部14例,占10.85%。病种分布情况(以入院第一诊断为准):脑血管病变69例,发病66例,发病率95.65%;高血压58例,发病35例,发病率60.34%;糖尿病22例,发病13例,发病率59.09%;冠心病12例,发病7例,发病率58.33%;高血脂8例,发病4例,发病率50.00%;颈椎病6例,发病3例,发病率50.00%;其他5例,发病1例,发病率20.00%。
动脉粥样硬化已成为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高发病、常见病。从本组资料可以总结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特点:(1)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斑块的数量随着年龄逐渐增高,男性略高于女性。(2)斑块好发颈动脉分叉处,其次为颈总动脉,再者为颈内动脉。这是由于颈动脉分叉处管径增宽,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脂质易于沉积。(3)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依次为脑血管病变、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颈动脉粥样硬化病情和病程逐渐演变,是心血管疾病的基础,而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并且动脉粥样硬化在临床上最易导致的病变就是脑梗死[3]。
粥样硬化斑块中,硬斑表面钙化,性质较稳定,不易破裂、脱落,发生梗死几率较小。软斑及混合斑含有脂质较多,为不稳定斑块,易发生破裂、出血及形成血栓。颈动脉存在狭窄,不稳定斑块极易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变,是脑梗死的高危因素。彩色多普勒除了可测定血管狭窄程度之外,超声波还可测量内—中膜厚度(IMT)、斑块的回声强度、斑块的表面结构和溃疡及斑块运动特征,即可提供斑块性质和稳定性的判断依据[4]。以便临床能及时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减少脑梗死的发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彩色多普勒技术的普及,应尽快把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列入老年人常规体检项目。利用彩色多普勒技术检测颈动脉狭窄的部位、程度及斑块的位置、性质及血流变化,为及时有效地发现、预防和控制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提供有力的依据,这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颈动脉的彩色多普勒检查对于颈动脉的病变诊断性较高,易操作、无创伤、方便快捷以及费用低廉,且能全面动态地观察颈部血管狭窄程度、斑块情况。应该大力普及推广彩色多普勒检查,特别是基层及偏远地区可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诊断颈动脉狭窄及斑块。
[1]周永昌,郭万学,华扬.颅颈及外周血管超声[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
[2]赵玉霞,刘云芳.声学密度定量技术检测动脉粥样斑块的临床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2,8(10):762-764.
[3]杨翠娈,黎红.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斑块对脑梗死的预测和重要作用[J].内科,2008,3(5):680-681.
[4]尚文鹏.颈部血管彩超、MRA与缺血性脑卒中[J].哈尔滨医药,2008,28(2):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