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式”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3-03-19 01:11:09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8期
关键词:护理学内科知识点

刘 辉

(南通体臣卫生学校,江苏 南通 226001)

内科护理学是建立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上的一门综合性临床护理课程,也是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内科护理学所阐述的内容在临床护理理论和实践中具有普遍意义,因此,内科护理学是临床各科护理的基础,学好内科护理学是学好临床护理的关键[1]。那么如何实现内科护理学课堂的有效教学,如何将基础学科与临床护理联系在一起,如何将新旧知识点进行有机的整合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笔者在内科护理学的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尝试了“三问”教学方法。所谓“三问”包括对学生的“三问”和教师自我的“三问”。

1 学生“三问”

1.1 “一问”已知什么

“一问”实际是对学生已有知识点的回顾,是对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的初步分析。只有知道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才能因材施教,才能温故知新。如在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这一章中,提问学生对于血液系统的内容已知什么?学生的回答各种各样,如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贫血、白血病等,这些回答说明学生对血液系统知识是有一定了解的,在这个时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学生看似杂乱的回答以一定的规律列到黑板上,启发学生看着板书的规律还能想起什么。这个时候学生又说出了血浆、血细胞,由此下面的问题就迎刃而解。学生自己总结回忆了血液系统的组成和生理功能,进而分析归纳出了血液系统疾病常见的症状和体征,甚至连具体的临床表现也分析出来了。通过这一过程,让学生意识到原来学习没有那么难,这些知识都是自己知道的,只要善于发现、总结,同样可以学得很好,从而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想学、爱学,才有课堂高效教学。

通过这“一问”很好地将传统的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转变为学生为中心、兴趣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由不爱学到爱学、由不会学到会学,并积极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而不是被动地学习。这种“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过程就是优化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不能急功近利,不能因循守旧,需要的是循序渐进。

1.2 “二问”想知什么

“二问”实际上是更进一步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生通过自己拥有的背景知识及情感因素,主动对新知识做出合理的解释。教师是学生主动构建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学习的辅导者、高级伙伴[2]。那么只有主体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才是一切有效教学的根本。例如对于血液系统你想知道什么的时候,学生的回答更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思维方式:贫血能死人么?韩剧里主角得白血病是不是因为泡菜吃多了?吃鸡蛋能治贫血么?这些问题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充分体现了课堂的开放性、包容性,同时这些问题也是和知识点密切相关的。带着问题去读书、学习,目的性就更强,而在讲解的过程中一旦涉及这些问题的答案,学生就会更加关注,注意力更加集中,这样就充分实现了课堂的有效教学。

当然,对于学生的“二问”实际上也是对教师最大的挑战。学生的问题,实际上是学生对教师提问的过程,学生的问题千奇百怪,有些问题可能幼稚、苍白,也有些问题是教师之前从来就没想过的,这个时候教师可能就要面临尴尬的局面,学生的问题回答不上来,会不会使教师在学生面前的权威性受到质疑呢?依照笔者的经验,是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因为在笔者的课堂上,笔者鼓励学生提问,鼓励他们的开拓性、创新性思维,这实际上也是教师和学生互相进步的过程。当课堂上回答不出来学生的问题也没有关系,只要课后认真查资料、做准备,甚至拓展问题,在下堂课就能给学生一个满意的答案,学生会对教师报以高度的认同感,同时教师好学的态度也给学生做了榜样。任何一个教师都不是万能的,我们不能期望对于学生的所有问题都能对答如流,但是至少我们要做到对于学生的问题,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话题有回答。通过“二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在这个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开拓精神、创新能力,同时对教师的认同感更强,这也是课堂有效教学的基础。

1.3 “三问”能知什么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对于整个章节或整个疾病学习之后的复习、回顾。遗忘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为了保持良好的记忆效果,就需要及时复习、回顾。复习的主要任务在于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最根本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自主地了解知识的相互联系和应用规律,开阔视野,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这个问题不单是教师问学生的,也要求学生自问,通过不断的自问、自答,达到牢固掌握知识点的目的。在自问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对内容进行概括,引导学生发现、总结、掌握有关规律,理出纲目,记住轮廓,抓住重点,由纲到目,由略到详,提纲挈领,增强信心,更好地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

通过对学生的“三问”,教师充分掌握了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学生的兴趣点以及学生的接受理解和记忆能力,这就为课堂的高效教学打下了基础。

2 教师“三问”

2.1 “一问”已知什么

对教师的“一问”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教师对自身专业知识的理清,也就是“吃透”教材;其二就是教师对学生情况的掌握。

所谓专业知识,又称专业学科知识。“作为一名高职高专学校的教师,我从毕业后,就走上了执教的讲台,在学校里学习的内容就是我全部的专业知识。那么几年过去了,我所学习的内容、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有没有遗忘,我的专业知识是否‘过期’了呢?”这都是作为一名教师要自问的问题。教师在授课时决不能一知半解,对自己没搞清楚的内容蒙混过关,给学生一个模糊的知识概念。教师只有专业知识扎实,才能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完成教学任务。一个连教材都“吃不透”、似懂非懂,只知道照本宣科的教师,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教师在上课之前应该对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有初步掌握,这样有利于因材施教,也会有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对于学生的兴趣点也应有预见性,这样才能做到准备充分不盲目,当学生提出问题时不至于手忙脚乱。

2.2 “二问”应知什么

实际上这个“二问”和“一问”是相互联系的。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有严谨的知识体系,包括学科知识、学科史知识、跨学科的知识、广泛的科学和人文知识等。笔者觉得作为教师,具有执着的态度,热情的、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才最重要。这样的教师才会处事积极、坚毅,才会把积极的人生观带给学生。同时也应该有一种谦虚的态度,树立“我是学生,学生是教师”的观念。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好学,才能进步,才能给学生灌输一种向生活中的一切学习的态度和精神。比如讲到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应用铁剂治疗时,“Z”型注射法就让笔者摸不清头脑。在这个问题上笔者请教了学生,虽然学习的途径有很多,但是向学生请教、学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这个时候就应该意识到教师的一生必须是学习的一生,向一切可以学习的人和事物学习,在不断的学习中积累知识,提高自己。只有自身的素质提高了,才能更好地为教育事业服务。

2.3 “三问”应教什么

这个问题实际上和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条件等相关。教师不要被动地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对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提出自己的想法,明确可以在什么条件下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充实,并在实践中落实。经常有人提到这样一个理论:“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身要有一桶水”,于是笔者就想到一些问题,这个“水”是学生拿着杯子被动地接受还是主动地到桶里取?主动地取“水”,能取多少,会不会满?被动地接“水”,这个“水”学生会怎么处理?这些问题的答案只有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摸索。在教学过程中,要具有对现有条件的判断能力和对教学目标、教学要求的综合把握能力,才能把我们的“水”和学生的“水”有机整合。

通过对学生的“三问”和教师自我的“三问”,我们不仅要做到“上一堂好课”,而且要堂堂课都能坚持更精彩,更富有生命力。一个优秀的教师要像一个好的编剧、导演甚至一个勤杂工,能用好的剧本组织每个学生演好自己的角色,同时在学生需要的时候为他们提供服务;一个优秀的教师不要局限于某种教学模式,不能放弃对有效教学模式的探索。

[1]马秀芬,张展.内科护理学[M].2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2]莱斯利·斯特弗,杰里·盖尔,高文.教育中的建构主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护理学内科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护理学杂志》稿约
护理学杂志(2021年1期)2021-02-04 09:53:48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关于G20 的知识点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PBL教学法在内科见习中的实践与思考
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探讨
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