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福勤,刘建辉,王万里
(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北 沧州 061001)
说课是有效的教学研究活动,是重点考查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和课程开发、设计与实施能力,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本文从课程设置、课程设计、教学资源、教学实施、课程特色与改革思路5方面对牙体解剖生理学课程进行说课设计,供高职院校同类专业教师作参考。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医学知识,掌握口腔医学的基本理论和临床操作技能人才;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能在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从事口腔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修复和预防工作的高技能型口腔专门人才。
牙体解剖生理学是口腔医学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内容主要有正常的牙体、牙弓形态、牙合与颌位及口腔功能等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训练牙位书写、牙体鉴别、恒牙塑形等基本操作技能,为学生后续临床专业课程(口腔内科学、口腔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和岗位职业综合技能训练)的学习和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对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牙体解剖生理学也是口腔执业医师和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主要内容,在职称晋升考试中也占有较大比例,因此,本课程在口腔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根据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后续专业课程和临床工作的要求,同时兼顾国家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内容而设置课程培养,使学生达到一定的知识、能力及素质目标。具体内容如下。
知识目标:(1)掌握牙的演化、组成、分类、功能、发育、牙位记录方法及牙体解剖应用名词与解剖标志;(2)掌握各类恒牙的解剖形态及生理意义;(3)熟悉乳牙的解剖形态;(4)掌握牙弓的形态及牙排列的特点;(5)掌握正中牙合的解剖特点,牙尖交错位、下颌后退接触位、下颌姿势位这3种颌位的关系及临床应用;(6)熟悉下颌运动、咀嚼功能及唾液功能。
能力目标:(1)能熟练书写乳、恒牙牙位能力;(2)能根据牙体解剖形态知识准确鉴别乳、恒牙的能力;(3)能熟练掌握恒牙牙冠塑形技能;(4)能准确识别各种牙合与颌位。
素质目标:(1)具有较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2)具有刻苦学习的态度和严谨求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3)具有评判性思维能力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以口腔临床工作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的知识、能力、素质需要为基础,依据后续临床专业课程的学习任务设计教学。通过院校深度合作,邀请口腔行业人员构建课程体系、制订课程标准、提炼教学项目与任务、序化整合教学内容,最后实施教学并对课程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从而使课程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均符合职业发展的需求。
依据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有针对性地设计出了10个学习性项目,31个学习任务。其中,学习任务如牙位记录、乳恒牙鉴别、临时冠制作、贴面制作、石膏牙雕刻等就是针对临床操作中病历书写、临时冠制作、贴面制作、牙形态修整等需要而设计,并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同时,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均增加了新内容,其中理论教学中增加了牙的应用解剖及鉴别要点;实训教学中增加了临时冠制作、贴面制作等新内容,与后续专业临床课的联系更加密切,加强了学生与就业接轨的动手操作能力。另外,为实现与国家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相接轨,在教学中融入了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相关知识,并从历年口腔执业助理医师题库中选取有关牙体解剖生理学方面的考题作为课堂随练和课后复习资料,提高了学生的竞争优势,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将素质教育融入教学过程中,如在讲乳恒牙鉴别时,让学生讨论:如果未掌握鉴别要点,错把恒牙当乳牙拔除会给患者带来什么痛苦?从而激发学生刻苦学习专业知识的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牙冠塑形技术、牙位记录法、牙体解剖形态及其生理意义、乳恒牙鉴别、牙合与颌位等。教学难点是牙冠塑形技术、髓腔的解剖形态、牙合与颌位等。
教材选用由马莉主编的供口腔医学及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使用的卫生部规划教材。同时,我们也参考了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的《牙体解剖与口腔生理学》,高等医药院校卫生部规划教材《口腔解剖生理学》及《口腔医学实验教程》,以丰富教学内容、拓展知识面,保证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另外参考了《口腔执业医师应试指南》和《口腔执业助理医师应试指南》,保证教学内容与执业资格考试相接轨。
我校口腔医学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共拥有16个口腔实训室,包括系列临床实训室和系列技工实训室,设施先进齐备,能满足专业课程仿真实训的需求。其中,本课程配备有两间口腔技工实训室,一间模型灌注室和一间教学模型展览室。两间技工实训室均配备有先进的摄录像投影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打磨机、光固化灯等实验实训设备以及牙体解剖、义齿制作等一系列教学模型模具。实训室定期向学生开放,满足了学生对本课程实训操作的需要。
本课程所有的教学资源均已发布上网,建立了网络教学平台,形成了以网站为载体的教学资源库,鼓励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网络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了自助式拓展性学习空间,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了课程教学质量[2]。
牙体解剖生理学这门课程的教学共有6名教师来承担,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治学严谨的专业教学团队。其中,职称结构中,高级职称教师占17%,中级职称教师占50%,初级职称教师占33%。年龄结构合理,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双师素质结构中,双师素质教师占67%。
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均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同时也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近年来,他们连续作为首席考官、考官和工作人员,组织了沧州市口腔执业医师、口腔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的考核工作。本教研室近3年来发表论文、论著多篇,参编教材多部,教研室由于工作突出,曾被学校评为“教学工作先进教研室”、“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先进教研室”等。
本教程为高中起点的口腔医学专业学生设置。本专业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兴趣浓厚,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但空间想象能力较差,学习的主动性不高。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在学生中成立了学习小组,有助于他们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学生也可通过观察标本、模型、观看录像等方法获取感性认识,构建三维立体解剖形态。通过参加社会实践、雕牙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锻炼学生的人际沟通、团队协作能力。
本专业配置有成套的挂图、课本插图、标本及模型等,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这些直观的教学手段,可使每位学生通过观察、触摸、指认等获得感性认识并加深记忆。利用幻灯片、多媒体技术等手段形象地展示细小的解剖结构、抽象的生理功能,有利于牙体解剖生理学重点的细化,难点的突破。实训课利用牙体基本形态的雕刻等实训操作录像,加强对学生实训操作步骤的记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对口腔科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理论课穿插播放相关的临床操作录像,再现基础知识的临床应用,这些手段均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化解难点。
教学过程中,根据本课程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从实际出发选择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如情景模拟教学法、病例教学法、教学做一体化法等开展教学。
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主讲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模拟临床根管治疗术操作步骤,逐层展开髓腔解剖形态的学习。教师在情景中讲解知识能突出重点和化解难点,学生在情景中易理解所授知识和内容使难点化易,清晰易记。
病例教学法是本课程常用的教学方法,通过给学生展示大量的典型病例,使本课程枯燥的基础知识与临床工作相衔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体现了本课程为其他临床专业课程服务的特点。
教学做一体化是实训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利用先进的摄录像投影设备和其他多媒体设备,将教师的示教与多媒体教学进行优化组合,学生由学习怎么动手操作到学会自己动手操作。课堂上设置学生作品修改演示,学生参与作品讲评,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本门课程为考试课程,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考核内容包括理论部分与实训部分,理论部分考试标准贴近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60%,其中,过程性评价占20%,终结性评价占40%。实训部分占总成绩的40%,其中过程性评价占10%,主要考核学生的出勤率、实验报告书写情况和学生的作品情况;终结性评价占30%,考核内容由试题库中抽取。考核方法采用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笔试与口试、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其中,技能考核实行“三三制”,即任课教师评分占1/3、实训教师评分占1/3、学生参评占1/3。
本课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将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性任务,保证教学与工作的一致,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紧密结合口腔临床学科,倡导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教学方法[3]。
创建院校合作的办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向工作岗位的转移,体现教学过程的职业性。
继续完善牙体解剖生理学网络教学资源,使教学资源与学生共享,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加强教学教育研究,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完善教学设备,更新和补充教学新设备,为现代教育技术在本课程中的应用和网络化教学提供保障。
[1]周薇,马春梅.“水肿”的说课设计初探[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6):357-358.
[2]徐艳丽,王琳,吴文慧,等.多媒体教学在牙体解剖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0,16(2):158-159.
[3]黄秀峰,廖明华,韦荣耀.加强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改革与建设[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6(6):1088-1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