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凤芹
(青岛大学汉语言学院,山东,青岛 266071)
中高级阶段韩国学生的汉字偏误研究①
刘凤芹
(青岛大学汉语言学院,山东,青岛 266071)
中高级;韩国学生;汉字偏误;教学对策
中高级阶段韩国学生的汉字偏误主要表现为书写了相当多的音同别字、音近(声韵同调异)别字、繁体字和部件错误字,其中繁体字在1996年之前所占比例相当高,之后影响很小。为了提高学生的汉字水平,要加强同音字的教学,将同音字和语音的负迁移降到最低,还要将声调教学贯彻于汉字教学的始终,加强对低频部件的学习,提高掌握部件的精准度。
韩语中有70%左右的汉字词,韩文也是二维的书写结构,因此普遍认为韩国学生在学习的入门阶段对汉字的结构把握有一定的优势。但是随着教学的深入和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在汉字由音到形的转换方面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因为汉字输出不仅仅是字形的问题,而是和字音、字义存在着极大的相关性,因此,韩国学生的汉字输出正确率并不高。
韩国学生的汉字基础年龄差异很大,这和他们的汉字政策密切相关,韩国的汉字政策自1972年以来变化不大。1972年韩国文教部颁布《教育法改正令》,规定在初、高中恢复汉字教育,并制订了1800个教育用基础汉字,汉文科目为必修科目,并于1975年开始实施,1995年,汉文科目又变为选修科目。因为是选修课,所以很多时候形同虚设。在此之前有几年的汉字废除期,1970年以前是汉字混用的。根据韩国国内的调查,学生的汉字水平和年龄有很大的相关性,年龄越大的人掌握汉字的情况越好。全香兰(2003)指出,现在韩国四五十岁以下的人掌握汉字的情况不够理想,不同年龄段之间有“文字代沟”。“韩文世代”(没有接受汉字教育的人)要到中国或日本留学,往往都需要从头开始学习汉字,因此研究韩国学生的汉字问题是必要的。
就目前的研究来看,对韩国学生汉字偏误的研究文章很少。陈建萍(2008)枚举了汉字听写中有理据和无理据偏误;刘晓艳(2009)分析了中级阶段的部件偏误字;郭圣林(2010)从笔画和汉字结构的角度研究了韩国学生的汉字正负迁移。上述文章从笔画和部件的角度研究了韩国学生的汉字偏误,研究方法为枚举,没有在大规模语料的基础上系统分析,更没有涉及别字问题。基于以上考虑,本文拟对中高级阶段韩国学生的汉字偏误类型以及偏误数量进行统计分析,探明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适合中高级阶段韩国学生的有效的汉字教学法,并以此文引起学界对韩国学生汉字教学的审视。
本研究的语料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它是母语非汉语的外国人参加高等汉语水平考试(HSK高等)作文考试的答卷语料库,收集了1992~2005年的部分外国考生的作文答卷。语料库1.1版语料总数达到11569篇,共计424万字。其中韩国学生的作文语料有4179篇,时间跨度为1993~2005年。由于每年的作文语篇数量不是等同的,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为此本文从每年的语料中选择50篇,共650篇,计23万字左右,作为研究样本。
中高级阶段韩国学生的汉字偏误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别字,无论读音同与近、形近与否,或者读音、字形都与正字无关,只要字形为真字,都视为别字;二是错字,从笔画、部件和整字的角度考虑,只要有一个方面不正确、不规范,都视为错字;三是繁体字,简化字书写成韩国汉字表中的繁体汉字的都认定为繁体字;四是其他类型,拼音字、漏字和无法识别的字,归入其他偏误类型。
2.1 别字
韩国学生在别字方面最突出的问题是书写了相当多的音同别字和音近别字,其次表现为形近别字和与音形无关的别字,共计1397例。①音同别字,指别字与正字声韵调均相同的字,如“成攻(功)①括号内为正字,以下均同”,有597例;②音近别字,共计565例,可以细分为:a.声韵同调异,如“小(消)息”,有485例;b.声同韵调异,如“摆(罢)休”,有8例;c.韵调同声异,如“高束(速)”,有29例;d.韵同声调不同,如“方(旁)边”,有28例;e.声调同韵异,如“一(应)该”,有10例;f.调同声韵异,如“续(速)度”,有5例。从统计数字来看,在音近别字中,主要偏误是声韵同调不同的字,有485例,其他五类仅80例。③形近别字,如“末(未)来”,有187例;④与形音无关的别字,如“试(减)少”,有48例。
2.2 错字
从汉字字形的三级单位笔画、部件和整字的角度出发,把错字分为三类,最突出的是部件偏误,其次是笔画偏误,整字偏误较少,三类偏误共计662例。
2.2.1 笔画偏误
2.2.2 部件偏误
2.2.3 整字偏误
2.3 繁体字
韩国学生繁体字的使用比例很高,这与韩国的汉字字形有关,如“這(这)”,书写繁体字共1268例。
2.4 其他
其他类型的汉字偏误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拼音字,某一字只知字音忘了字形,如“政ce(策)”,共106例;②漏字,漏字是学生书写时由于时间的限制或者书写太快而遗漏的,如“应该怎样解决噪的问题呢?”,遗漏了“音”,这类字共34例;③无法识别的字,即因书写潦草而难以辨认的汉字,共计10例。
通过以上描述,可知韩国学生的汉字偏误用例为3477例,其中各类偏误比例如下:
表1:汉字偏误
由上表可知,韩国学生最突出的问题是书写了相当多的别字和繁体字,错字到了中高级阶段所占比例相对不高。
别字、繁体字和错字在中高级阶段韩国学生的汉字偏误中所占比重不同,考察每一小类的偏误更能找到症结所在,为此,将偏误数量在100例以上的偏误类型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得到如下数据(见表2):
上述数据表明,韩国学生的汉字问题主要是书写了大量的繁体字,其次是音同别字、音近(声韵同调异)别字。此外,部件偏误也不容忽视,将部件错误字和部件缺失字合在一起,比例高达9.98%。形近别字和不会书写的汉字比例不高。
表2:高频偏误
韩国学生的汉字偏误和欧美学生的汉字偏误相比,有一定的相异性。朱志平(2002)通过对低、中、高三个水平组的欧美学生的汉字偏误调查发现:到了高级阶段,欧美学生同音别字比例占30%,其他别字(包括形近与形异别字)为33%,错字为37%。对比发现:韩国学生繁体字占36%左右,欧美学生不存在繁体字问题;欧美学生错字占比重最大,韩国学生的错字问题没有那么突出,仅为19%;别字是中高级阶段留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但韩国学生的主要偏误是音同音近别字,形近别字比例不高,不像欧美学生形近与异的别字占了33%的比重。由此可见,韩国学生的汉字问题具有自己的特性。
每一类突出的高频偏误,随着时间的推移,均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为此笔者将频率较高的前四类偏误按年度绘制了曲线图,试图从纵向的角度看出它们的发展轨迹。见下图:
图1:高频偏误曲线图
由上图可知,繁体字的使用量跟时间有关系,其他偏误类型和时间无关,年度数量均衡,没有大起大落。
3.1 繁体字
在1997年之前,韩国学生繁体字的使用非常之多,甚至有些文章全篇使用繁体字,其中1993年4篇,1995年11篇,1996年8篇,1997年之后通篇使用繁体字的基本没有了,只是个别汉字使用了繁体。偏误的数量由几百例减少到最多50例,最少1例,繁体字偏误率由70%左右降低到最高19%左右,最低3%左右,平均比例10%左右,可见1997年以后韩国繁体字的影响大大减小。
这些数据印证了前面的说法,韩国留学生的汉字水平呈现出一定的年龄差异,年龄越大的人接触的汉字越多,汉字水平越高,年龄越小的人接触的汉字越少。很多人是到中国留学后才开始学习汉字的,所以有汉字基础的韩国学生受韩国汉字负迁移的影响,书写时写了繁体字,而没有汉字基础的所学汉字当然为简体字,不存在负迁移现象。
年轻一代使用汉字的情况和韩国国内的汉字教育政策有关。2000年12月,韩国科学和技术教育部重新颁布了1800字(其中初中汉字900,高中汉字900),这1800字更换了1972年颁布的1800汉字表中的44字。虽然有汉字表,但学校之间汉字教育差别很大,有的学校初中开始汉字教育,有的高中才接触到汉字。《汉文课》所学内容为古文,是为了读懂文献而开设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因此学生的汉字水平总体很低,到中国后一般要从头学起。
河永三(2010)指出,“2009年1月,韩国健在的多位前总理在全国汉字教育推进总联合会的推动下,联名提出《敦促在小学正规教育过程中实施汉字教育的建议书》。虽然韩国政府并没有完全采纳建议书进行教育改革,但是首尔江南区教育厅独自决定,自2008年10月始,允许管辖下的小学实行汉字教育。首尔钟路区教育厅也决定,自2009年3月开始实行汉字教育。”可见,韩国的汉字教育引起了重视,儿童学习汉字的热情最高,未来韩国学生的汉字水平会有一定的提高。由于韩国教育部颁布的1800字中有669字是和汉字完全相异的,主要表现为韩国为繁体字形,中国是简体字形。那么如果不实现中韩汉字的“书同文”,韩国汉字的负迁移将会继续存在,繁体字的影响仍将持续,但不会太大。
3.2 音同别字和音近别字
音同别字在韩国中高级阶段的留学生中一直是稳居高位的,并且稳中有升,每年度的用例都在30例以上,最高79例。音同别字占别字比例的43%左右,占总偏误字比例的17%左右。
音近别字与音同别字情况类似,也是曲折上升的,其中声韵同仅声调不同的错误最低20例,最高69例,占别字比例的35%,占总偏误字比例的14%左右。音同别字和音近别字的比例占到总偏误率的34%左右,所占比重相当高。
如果不考虑声调,将这两类字放在一起考察,发现其中音近形近别字占60%左右,如“维(唯)一”、“历(厉)害”“开浪(朗)”;音近形异别字比例为40%左右,如“基楚(础)”、“毛(矛)盾”、“误悔(会)”。将这些同音别字深入分析发现,相当的别字是学生在书写某一字时选择了与其同音的高频字,如将“蛮好”写成了“满好”,“满”在《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是甲级字,而“蛮”是丙级字,“顽皮”写成了“玩皮”,“玩”是甲级字,而“顽”是丙级字。可见,高频字在学生的心理字典中记忆最深,提取时激活强度最大。
有些别字和正字都是高频字,如“发挥”写成了“发辉”,“辉”与“挥”都是乙级字。“痛苦”写成了“通苦”,“痛”与“通”都是甲级字。另有一些别字是用低频字代替了高频字,如“慢条斯理”写成了“曼条斯理”,是用超纲字代替了甲级字;“原因”写成了“缘因”,用丙级字代替了甲级字。原因在于学生在书写时只考虑了字音信息,而没有考虑字义信息,仅仅把汉字当作了一个符号,而没有深究其意义所在,或者因为时间有限来不及多想,在记忆不精准的情况下提取了一个自己熟悉的字。
别字中有一类是声韵调中有一类同或者有两类同(不包括声韵同调异类型),这主要是由于语音偏误带来的汉字偏误,如将唇齿音和双唇音混淆,将“旁边”写成了“方边”、“辅导”写成了“铺导”;舌尖后音与舌面音混淆,将“报纸”写成了“报级”。韵母混淆,如“节约”写成了“绝约”、“结论”写成了“绝论”。这类字共有80例,所占比例比较小。
3.3 部件偏误字
错字中比例最高的是部件错误,部件错误占错字总量的70%左右,占总偏误汉字的13%左右。在这13个年份中,除了1997、1998、1999、2000年份中偏误率较低外,其它年份所占比例较高。部件错误的比例最高,其次是部件缺失,这两类占错字偏误的77%。学生的部件偏误主要表现在对部件记忆不准确,书写时模棱两可,就写了一个自认为正确的部件,从而写成了非字,如“我们(俩)”。还有的是忘了某字的另一半或者一角,怎么也想不出来,因此放弃,如“说(谎)”。可见,学生在汉字字形正确性方面还是没有完全过关,初级阶段的错误持续到了中高级。另有一部分部件的偏误是受韩国汉字的影响,并且呈现出规律性的特点。如学生偏误较高的字“敎、決、沒”等,这是韩国1800字中和汉字字形有差异的部分,需特别注意。
笔画对于中高级阶段的韩国学生不是太大的问题,笔画的偏误率占错字偏误率的25%,占总偏误的5%。整字偏误率更低,占总偏误率的2%。
4.1 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综上所述,韩国学生的汉字水平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高,他们对汉字的字音、字形和字义的掌握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瓶颈问题主要表现在同音字字形与字义、词义的关系不明或者无意识;对声调的掌握不精准,所以书写了很多音近别字;对低频字的掌握不够,对某些汉字的部件信息模糊。
4.2 解决方案
4.2.1 挖掘同音字字形表义信息并将字词相结合,将同音字的相互干扰和语音的负迁移降到最低
汉字中同音字多,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现代汉字通用字有7000个,平均每个音节(指声母韵母相同的)约有17个字。即使分别声调,平均每个声调完全相同的音节也有5个字以上,同音词的同音率为53%。同音字主要靠字形、字义和词汇语境来辨别,在词汇语境中字形基本是明晰的,因此为了减少同音偏误,必须充分利用词汇语境。还要挖掘汉字的字形表义的信息。当然,汉字在其发展演变中,出现了符号化的趋势,但是汉字中仍然有80%左右的形声字,这些形声字的形符或直接表义或间接表义。在挖掘了字形表义的信息之后,加强字素教学,再将字放在词语中,将字与词的教学相结合。
尤其要重视音同形近字的教学。如偏误较高的“历”与“厉”,学生常常把“简历”写成“简厉”,把“厉害”写成“历害”。原因在于字形演变之后,学生从字形上辨别不出二者表义上有何不同。“历”是“歷”、“曆”的简化字。厤,①同“歷”,经历。《字汇·厂部》:“厤,与歷同。经涉也。”这是经历之“历”。②同“曆”。《玉篇·日部》:“曆,古本作厤。”《易·革》:“君子以治厤明时。”孔颖达疏:“天时变改,故需厤数,所以君子观兹《革》象,以明天时也。这是历法之“曆”,“曆”本是表示“歷”字引申义的分化字,历法以观测推算日月的历程为基础,所以称为“历”,这是在简化过程中让母字跟分化字用同一个简化字形。字形上看,“历”是保留了繁体字轮廓,又用一个表音的符号代替而成的,是一个音代合体字,改变了原来的音义合体字形。“厉”本义是磨刀石,后作“礪”。《说文·厂部》:“厲,旱石也。”“厉”本义是磨刀石,后作砺。“厉”本来也是音义合体字,现在为义代合体字。由磨刀石引申为“磨(使锋利),再引申为勉励、激励,严厉。可见,由于简化,原本可以解说的两字理据在部分地消失,因此,我们要向学生明示二字的字素义,“历”有“经历、历法”等字素义,“厉”,本义磨刀石被“砺”代替,常用字素义为“严厉”等义。然后给出二字的常用词汇,在词汇中进一步辨析。相信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书写错误率会大大降低。
4.2.2 将声调教学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古代韩语本是无声调语言,但在模仿汉字音说话的过程中,使得中古时期之前的书面语中确实曾经有过声调,只是由于声调没有语言基础,它最终没有成为韩语的调位。到16世纪末期声调消失了,但它附带的音长却成为区别意义的长音位保留了下来。韩语中虽然有长短音之分,但长短音在书写中反映不出来。因此,对韩国学生来说,声调问题也是制约其汉字水平的瓶颈所在。汉语虽然只有四个声调,但是具体到每个字、每个词都要求声调准确无误。如果对每个词的声调掌握不精准,在输出字形时就会写出声韵同调不同的别字,从而影响书写的正确度。从偏误统计表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音近别字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声调没有解决好。
从认知的角度讲,留学生对于语音的感知是先辨别出声母韵母,然后才考虑声调,声调识别晚于声母韵母,母语者对声韵调的感知没有时间差。并且对于学生来讲,在单音节词中,他们对声调的辨别是明晰的,但是在双音节、多音节词中,声调辨别的难度会大大增加。将词汇放在句子中对于声调的辨别和词汇的析出就更加困难。在教学中我们有这样的经验,单独听写一个词时学生的正确率比较高,而听写句子的话错误率会大大上升。因此,我们应该尽量多练习声调,练习多字词,并且在完成语音学习任务后还要继续进行声调练习,将声调的听辨达到母语者水平。
对韩国学生而言,字形掌握没有字音掌握难度大,而在教学中恰恰忽视了这一点。字形学习需要有意记忆,字音尤其是声调的获得也需要有意记忆。在生词学习中,让学生大声朗读生词,记住发音之后,准确回忆出声调。在听写练习中,一定要将字音和字形同时听写,写出字形并且写出读音,而不仅仅是书写汉字。还要多听写句子,将句中的生词注上拼音。另外要加强朗读练习,一定要做有声练习,随时纠正发音。在口头表达训练中,不仅要指出学生的语法问题,还要指出学生的声调偏误,对集中的偏误多次练习,将声调教学作为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老师重视了,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重视。不要以为高年级学生的语音已经固化无法改变,只要多加强练习,声调是可以做到精准的。当然,中高级阶段还有更高层次的语音练习,比如停顿、节奏、语调、语气等,这些不是本文讨论的范围。
4.2.3 加强汉字部件的教学
中高级阶段的学生错字虽然不如别字多,但是还是有相当的部件错误字。韩国学生对汉字部件的掌握并不是那么精准,因此还需在部件组合上加强对学生的训练,尤其是要对形近部件进行辨析,如果能从字源上追溯更便于学生从理性上认识汉字的字形和字义。还要选择中韩字形中有微差别和相异的字,两种字体相对照,以解决学生共性的偏误问题。中韩字形比较可以参照《中日韩常用汉字对比分析》。据对比分析,发现韩国的1800字中有614字和汉字字形完全相同,另有518字和汉字字形有微差别,相异的有669字。有微差别和部分字形相异的汉字是最易出现负迁移的,可就学生普遍的错误进行中韩字形对比,突出部件中相异的部分。
加强对低频部件的学习,尤其是要加强声符教学。形声字中,意符与声符的比例一般为1∶5,《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的2905个汉字中有形声字2002个,其有形符155个,声符820个。形符常常是高频部件,构字最多的“扌”构字高达166个,声符相对于形符构字量比较低,声符构字最多的“者”有13个,最少只有一个。并且声符与整字的读音关系比较复杂,而且有相当多的声符字和形声字不在同一个使用频率上,约有40%左右的声旁字低于形声字的使用频率,不能很容易地由声旁知道形声字的读音,对于其字形信息更是难以把握,因此,声符教学是中高级阶段的主要任务。对于声符和形声字处于同级或者低于形声字的汉字要优先安排,并且从字音和字形两方面加以学习,同时对于频率较低的声符可以先学习整字,然后再学习声符。
从中高级阶段韩国学生的汉字偏误中,可知学生们在字量、字音、字形和由音到形的转换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字形输出时同音字和声韵同调不同的音近字的问题最突出。根据同音高频优先的原则,要加强低频字的教学,既要有字形结构的探源,又要将字词相结合,还要加强字音的教学与研究。因此,中高级阶段汉字教学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非常重要的。
陈建萍2008韩国留学生汉字学习字形偏误浅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8):119-120.
郭圣林2010韩文对汉字字形习得的正负迁移[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3):41-45.
河永三2010韩国汉字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J].全球教育展望(7):54-56.
刘晓艳2009汉字构形学说与韩国留学生汉字字形偏误[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49-50.
全香兰2003针对韩国人的汉语教学——“文字代沟”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J].汉语学习(3):70-76.
朱志平2002汉字构形学说与对外汉字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4):35-41.
【责任编辑 宗世海】
An Error Analysis of Chinese Characters among
Intermediate and Advanced Level South Korean Students
Liu Fengqin
(College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Qingdao University,Qingdao,Shandong 266071,China)
intermediate and advanced level;South Korean students;Chinese Character errors;teaching strategies
The main errors of Chinese Character among intermediate and advanced level South Korean students are using Homonyms,Chinese Characters with same initial and vowels but with different tones,traditional complex characters,and incorrect character components.Before 1996,the proportion of traditional complex characters was very high,but it lowered after 1996.In order to improve students'level of Chinese Characters,the teaching of homonym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o lower the negative transfer of homonyms and pronunciation.Tone training should be implemented during the entire process of Chinese Character teaching.Moreover,low-frequency character components learning should be enhanced and the accuracy of character components should be improved as well.
H195.3
A
1674-8174(2013)03-0028-06
【责任编辑 匡小荣】
2012-12-01
刘凤芹(1973-),女,山东单县人,青岛大学汉语言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对外汉语汉字教学与研究。
青岛大学2011年度教学研究项目“对韩国学生的汉字教学研究”(JY1168)
①感谢《华文教学研究》匿名审稿专家提出的修改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