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虎居
民营经济迅速崛起, 民间投资快速增长,是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尽管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一些民营企业经营出现问题,但民间投资仍然保持增长。2011年浙江民间投资8563亿元,比2006年增长1.3倍,年均增长18.3%,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由2006年的53%提高到59.9%。其中,私营个体投资3843亿元,占26.9%。同年,规模以上私营企业工业增加值达4283亿元,5年年均增长11.9%,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从2006年的37.2%上升到39.4%。民营企业出口1299亿美元,居全国第二位。此外,民营经济在增加财政收入、吸纳就业等方面同样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1年,民营经济上交税收占全部税收收入的45%左右。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达75%左右。2012年上半年,民间投资活力进一步彰显。民间投资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贡献率高达73.1%,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5个百分点。可见,民间投资为浙江经济的企稳回升立下汗马功劳。
不仅如此,浙江民营企业在经历了多年的市场历练和资本积累后,已开始注重技术创新,正以技术升级、产品换代、扩大市场占有率和增强国际竞争力为新的追求目标。部分民营企业已开始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扩展, 由主要依托低成本、低质量、低价格求生存转向依靠技术密集、质量、品牌求发展, 市场着眼点也逐步由国内转向国外, 民营经济的整体实力有了较大提高, 投资能力得到增强。
不言而喻,民营经济和民间投资过去是,今后也仍然是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未来几年浙江省产业转型的目标是要打造具有浙江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可以预见民间投资的又一轮机遇已经到来:
一是现代服务业将得到快速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内容和标志,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主要发达国家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其GDP的比重已接近50%;现代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整个服务业的比重均在70%左右。而浙江2011年现代服务增加值占其GDP的比重为24%,面对资源约束和环境制约,浙江将会大力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第一是现代商贸、金融服务、现代物流、信息和科技服务、商务服务、旅游休闲、文化服务等行业将得到重点发展,服务外包将成为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突破口和增长点。第二是将逐步形成现代服务业集群示范区,包括物流园区、总部基地、科技创业园、创意产业园、软件与服务外包基地、商贸综合体、旅游休闲度假区、新型专业市场、综合性生产服务集聚区等。第三是杭州、宁波等重要中心城市的经济重心将向服务业转移,如杭州将逐步形成区域金融中心和重要服务外包基地,宁波将逐步形成航运、物流及商贸经济中心等,它们作为区域或功能性服务中心的集聚和辐射作用也将不断增强。
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得到重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主要包括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等。依靠科学技术实现浙江可持续发展,依靠科学技术形成少投入、多产出的生产方式和少排放、多利用的消费模式,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道路也是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之一。浙江省作为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领先地区,必将会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有新举措。因而,浙江省按照“优、新、高、特”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要求,将会重点培育发展生物、物联网、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海洋经济、新能源汽车和核电关联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促进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已经制定规划和具体实施措施,引导人才、技术、资金、土地等资源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集聚,将实施一批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建设一批国家级产业基地,形成若干个千亿产值规模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三是海洋经济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浙江省海洋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良好,区位优势突出。为了加快海洋资源的开发和海洋经济的发展,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变,并为全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提供示范,浙江省于2011年2月制定了《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这一规划很快得到国务院的批复,标志着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上升成为国家战略。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将成为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浙江是资源小省,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先拉优势,主要靠民营经济的市场机制优势和低成本、高出口的竞争优势。但是,随着近年来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传统产业优势和上升空间正在萎缩,而发展海洋经济,浙江省则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和核心竞争力。到2015年,海洋生产总值将接近7000亿元,占全国海洋经济比重提高到15%,三次产业结构为6∶41∶53。这将有力地推动浙江经济在高起点上的持续快速增长。
面对机遇,需要民营企业家的投资热情和魄力。更需要政府的扶持和引导,打消民营企业家的顾虑,激发民营企业家的投资信心。为此政府需要做好引航指导工作。
一是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性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进一步提升民间投资的整体质量。加大力度把民间投资引导到实业投资的方向上来,最大限度地开放行业准入领域,为民间资本创造机会。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新能源、环保产业、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海洋高技术、创意设计等新兴战略产业。加大对企业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政府需在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选择一批具有一定规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能力强的骨干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加以重点培育和扶持。
二是努力营造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氛围。民间投资盲目性较大,起伏波动频繁,亟待创造有利的投资环境,增强并提高民间投资的意愿与信心。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新36条”,把各项规定细化、具体化,保证政策执行到位。着力解决土地、技术、融资等发展要素的“瓶颈”制约问题。清理和修改不利于民间投资发展的有关政策规定,建立健全执法体系和法律监督体系,切实保护民间投资的合法权益,培育和维护公平竞争的投资环境。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促使浙商回归。
三是健全投资服务体系,加强民间投资的服务和指导。创新服务,积极发展为民间投资提供法律、政策、咨询、金融、技术、管理和市场信息服务的中介组织,为民间投资者提供各类咨询服务。加强投资信息平台建设,及时公开发布国家产业政策、发展建设规划、市场准入标准、国内外行业动态等信息,引导民间投资者正确判断形势,减少盲目投资。尽快设立民间投资促进中心,实现资本与产业、项目、科技、市场、企业的有效对接和转换。政府要建立长效的投资机制与退出机制,加强对民间投资的统计、监测、分析和管理工作,合理引导并规范管理民间投资。
四是提高信贷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导向力,加强财税政策扶持。鉴于民间投资资金来源主要靠自我积累、滚动发展、金融机构信贷支持有限的情况,今后对有利于浙江经济转型升级,尤其是符合浙江产业政策,在开发、创新转型中有重大影响的民间投资,要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进一步优化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和信贷政策的导向功能,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把信贷资金更多投向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更好地促进中小民营企业生存和发展。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现代服务业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突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领域相关中小民营企业的金融扶持。加快发展地方金融,推动其进行增资扩股,壮大资本规模,增强其对民间借贷的替代作用。加强财税政策扶持,对初创企业和微型企业加大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力度,为民间投资创造最佳的财税支持体系。
五是设立产业投资引导基金、政府发展基金和担保基金,发展股权融资等直接融资方式。围绕浙江产业转型的发展战略,设立政府发展基金,建立专项奖励办法,用以鼓励、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物流、旅游、文化产业及现代农业。设立产业担保基金,主导设立各产业政府性担保公司,为民间资本进入旅游、文化等产业及现代农业融资需求提供担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