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期望和评价

2013-03-15 05:35孙志凤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用人单位

孙志凤

摘要:在解决高等教育扩招后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中,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期望、评价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对已就业毕业生的调查分析。考察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期望和评价,结果显示:高校毕业生需着力提升人际交往、沟通与表达能力;需要根据未来就职行业需求进行自我认识与自我职业定位;用人单位对解决问题能力需求的内核是领悟力及自学能力;用人单位希望高校毕业生能经历一场“真正的实习”,切实锻炼实践能力。

关键词:用人单位;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124(2013)01-0073-05

伴随着高校扩招,毕业生数量大幅度增加。根据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高校毕业生数从1999年的90万猛增到2010年的614万,年均增长19%。另据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2003年始每隔一年对全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问卷调查数据可知,高校学生毕业时“已确定单位”的比例在40%上下浮动。2011年的“待就业”比例虽比往年降低,仍有21.9%的高校毕业生待就业。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但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却抱怨招不到合适的人才。根据2006年由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和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联合发布的《关于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受访企业七成以上认为毕业生在工作中表现平平,30%的企业表示如果招聘不到理想的毕业生宁可将职位空着。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促使从社会需求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研究在近年来备受关注。但多数实证研究都着眼于用人单位录用标准的问卷调查研究,且调查对象多为用人单位管理人员或大四学生。这些研究得出的结论具有高度一致性,但非常笼统,都对大学生的责任感、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表现出了一致的期望值。现有研究尚缺乏从一般工作人员视角,具体深入调查研究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期望与评价。本研究将聚焦于已具一定工作经历的员工,就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能力需求与评价进行问卷与访谈调查研究,为促进高校、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共同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提供建议与对策。

一、调查设计及方法

本次调查使用问卷法与访谈法两种方法,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由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课题组设计,并负责发放、回收及访谈。问卷调查对象选取了北京、上海、江苏和广东四地10个城市26家不同类型的企业,基本覆盖了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3个地区即京津唐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

调查问卷分为4部分:毕业生的背景资料、毕业生对高校的课程评价、毕业生顺利就业需增强的知识及能力、对于高校课程改革的建议。其中,本研究将就业能力结构指向从事某种职业所需要的能力。大学生若要顺利地找到工作,在工作中做出成绩,并保持职业,或获得职业上的提升,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就业能力。就业能力包括一般就业能力和特殊就业能力。一般就业能力:基础技能包括职业认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工作能力;沟通和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领导能力;应变和创新能力。特殊就业能力:工作技能。

访谈内容主要涉及以下4个方面:毕业生当前的工作现状;毕业生对在大学曾修读各类课程的印象与评价;毕业生眼中社会用人单位最看重的职场胜任力;毕业生从就业角度对大学课程改革的建议。本文主要着眼于社会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期望与评价部分的分析与讨论。

二、调查结果分析

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在参与问卷调查的26家企业中,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的数量都是9家,民营企业8家。其中国有企业调查样本(即参加调查人数)135个,民营企业114个,外资企业107个(见表1)。各个企业参加调查毕业生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本次毕业生调查中,男性比率较高,达到61.2%;参与调查者的专业背景,以文科和工科背景为主,累计达到67.5%;参与调查者的工龄跨度为1-27年,平均工龄为4.1年,其中工作年限5年以下的占74.2%,3年以下的占51.8%。此外,调查样本从事的岗位有管理、科研、技术、销售、生产、办公室,其中以技术和办公室岗位居多,分别占33.8%、29.0%。

访谈对象共20名,选自上述问卷调查中的10个企业。访谈对象相关信息及编号如表4所示。

2.毕业生顺利就业最需提升的能力

已就职的毕业生认为,大学毕业要顺利就业,最需要提高的能力依次为:人际交往能力、沟通和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变和创新能力、职业认识能力、团队工作能力、与专业技能相关的一般能力、自我管理能力、领导力(见表3)。

有意思的是,毕业生胜任目前工作的素养排名则依次是:工作态度、专业知识与技能、问题深度分析能力、学习意愿、团队合作、沟通能力、心理调适、电脑技能、理论知识、外语知识(见图1)。这种反差一方面说明了目前已就职的大学生能够胜任工作,更多依赖于工作态度及专业教育课程,而他们的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尤其是心理调适能力显得较弱;另一方面说明了市场对毕业生能力的需求与高校课程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目标之间存在错位。

3.不同类型的企业对毕业生需提升能力评价不同

与上述结论比较类似的是(见表5),所有类型的企业对毕业生待提升的能力的评价,都把“人际交往能力”、“沟通与表达能力”排在最前面。在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工作能力、应变和创新能力、专业一般能力需求、职业认识能力上,三种类型的企业仍有不同的评价。国企相对比较重视职业认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变与创新能力;民企相对比较重视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工作能力和专业一般能力;外企相对比较重视应变创新能力、团队工作能力和职业认识能力。

4.不同专业毕业生对顺利就业需提升能力评价不同

不同专业的毕业生,他们对顺利就业所需提高的能力评价有所差异(见表6)。具体表现有,文科背景的员工认为毕业生顺利就业最需提高的三项能力分别为:人际交往能力、沟通和表达能力、职业认识能力(63.7%,51.3%,33.6%);理科背景的员工认为毕业生顺利就业最需提高的三项能力分别为:人际交往能力、沟通和表达能力、应变创新能力(51.9%,40.6%,38.7%);而工科背景的员工认为毕业顺利就业最需提高的三项能力分别为:人际交往能力、沟通和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50.8%,46.8%,44.4%)。其中职业认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工作能力(32.1%,32.1%,32.1%)的提升对理科生就业也非常重要。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文科生与理科生在就业中存在共同需提高的能力,即“职业认识能力,职业自我定位”。这一点我们在深度访谈中也获得确认。

B31&S22;认为自我职业探索与定位是当今大学毕业生最为欠缺的素质。“大学毕业生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如果一个人对一个行业没有兴趣的话,是不可能做好的。如果说他能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想努力的方向,哪怕他起点低一点也没关系,只要他努力一两年,必然能成为这个领域比较优秀的人。”G22则认为毕业生对将从事行业的了解与适当的自我评价,是一个求职者的基本要求。“用人单位希望他们对自己有一个定位,或是说不要太过于眼高手低。我们招聘员工时只是通过和他们聊天就能大致了解他们的能力,你问他一些行业或个人定位的问题,他一点也答不上来,很多毕业生真的是达不到这样一个基本的要求。”B12:“大学生难就业的原因首先是大学生本身不能很好地定位,不能看清现在的形势,不能较为准确地判断自己的能力与市场的需求之间的差距。”S21:“毕业生对自己的期望过高,其次就是社会对毕业生的看法和观念有误。”B31:“我觉得现在毕业生普遍比较缺乏的知识是与企业需求相适应的专业前沿知识。”B21甚至以自己的经历来强调定位的重要性。“刚就业时也许不知道社会是什么样子,将来要从事的就业岗位是什么样子,只有个大概的定位(计算机软件方面),而且具体实际的目标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改变,你需要努力去理解整个计算机行业,或者说对想从事领域的整个概况与最新进展有所了解吧。”

5.用人单位对解决问题能力需求

在我们的访谈中,S21说:“在职场,领导交代你做个什么事情,你能不能听明白这个事情,能不能想明白这个事情,然后你能不能做出这个事情。再有就是,你做出的这个事情的效率有多高。”B22:“最吸引企业的人才的素质可靠、踏实、专业能力强、对新技术快速接收、学习。其中非常关键的是对任务的分解,这之中最需要提升的能力是,根据每个人的能力实际安排这个事,去进行任务的分解,实现最大化,在最短的时间完成这个活。”G22提到“我刚工作时,和同事组成团队做一个项目,当时并不要求也不局限某一块,领导让大家每个人都来写。我当时阅读一些同事写的提案,觉得只是形式上提到管理,有点不到点子上的感觉,就是说可能逻辑上不够缜密,没有分析清楚一个项目管理与实施的关键要素吧。”N13:“比如你本科或硕士出来,你就可以写财务报告就非常好。但我们学校里的财务金融系,并没有对应的课程。也许相关知识点分散在各个课程里面,这就需要我们毕业生自己自学与领悟。”S31“我就希望新进员工灵活一点,一点就通的那种感觉,刚人职的话其实是一个学习渐进的过程,也不会要求他们做太深的工作,就是我教给你你能听懂,你一听懂你就会做,不要说一遍听不懂,说两遍听不懂,就是领悟能力吧。”N31:“逻辑性和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我胜任工作重要因素。”N32:“不管是在学校还是社会,都要努力地去学习和吸收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去充实自己”。

三、初步结论

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是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试金石,对它的研究与实践有利于实现学生个体、高等院校和社会三方的和谐发展。根据对调查数据的分析,社会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需求与评价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高校毕业生需着力提升人际交往能力、沟通与表达能力

前述的统计表明,已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胜任工作的前三项能力主要有:工作态度、专业知识与技能、问题深度分析能力;而他们认为的顺利就业能力前三项则是人际交往能力、沟通与表达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这种差异反映的是已就业者在人际交往能力、沟通与表达能力方面的不足。

所有的受访者无一例外地都强调了团队合作能力是用人单位重要的考量因素。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在待人接物、与人沟通方面还是相当欠缺的,这需要大学生着力锻炼和提升。企业对于毕业生的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评价不高。而沟通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恰恰又是企业非常看重的。对于大部分毕业生而言,经过大学的课程训练,口语表达尚可,但对于写报告、发通知、起草规章制度等商务公文的撰写还需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人际交往能力、沟通与表达能力这两项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直接相关。团队合作非常重要的一个基础是:洞察他人的需求,养成换位思考的习惯。对于初入职员而言,与其他部门的配合、沟通可能会带来比较大的工作量,但是,若能换位思考,尝试学习和更多的人和事打交道,多看、多问、多体悟,时间长了必然能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也自然能得到团队中其他同事的支持与帮助。因此,高校毕业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沟通与表达能力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把团队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有效支持源,一种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

2.自我认识与自我职业定位能力需求因专业而不同

在访谈中,比较聚集的一个问题是关于高校毕业生的自我认识及自我职业定位不足;而问卷调查则表明社会对不同专业毕业生在职业认识能力方面需求不同。现实中,有些专业性不强的本科毕业生特别多,在学校所学课程也比较泛,如果毕业生自己没有职业定位的话,很难及早提高适合于用人单位需求的能力,这也是用人单位特别希望招有工作经验的员工的原因之一。此外,即使高校有各种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也只能做一些大方向的引导,不可能针对每个人进行个性的就业指导,这就需要每个大学生有意识地自己作规划。这个有意识的规划简言之,就是根据未来想从事的行业及岗位,及早进行知识结构与能力的自我定制,即通用知识、能力+行业知识、能力的积累。

对于专业性较强的行业而言,高校毕业生的自我认识与自我职业定位能力同样重要。有些专业知识与技术更新特别快,虽然实际岗位需求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改变,但是可以通过理解整个行业的概况、前沿的研究、发展的趋势,使自己持续学习的目标更清晰,从而使自己更能胜任工作。

3.用人单位对解决问题能力需求的内核是领悟力及自学能力

不同类型的职业需要不同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总体而言涉及领悟力及自学能力。前述的调查数据只是非常笼统的说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用人单位非常看重的能力之一。我们的深度访谈结果则清晰地表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此项能力非常不满意,其缘由主要在于毕业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领悟能力不足。他们所指的领悟力在一定程度即指学习重组能力,有时也指对问题系统化思维的洞察能力。具体而言,毕业生在与上下级沟通过程中,能不能清晰地明确工作任务的具体要求,能不能对工作任务的完成具有系统分析的能力,如果暂时还不具备这些能力的话,那么毕业生有没有意愿与能力通过自学去逐步提升。

4.用人单位希望高校毕业生能经历一场“真正的实习”

与问题解决能力一样,实践能力也是受访者提及最多的一种能力需求。B21:“社会适应好,有责任心,综合能力对就业都很重要,其中实践能力最重要。”S31:“我觉得企业最关注的是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希望毕业生做事尽量把握分寸,毕业生需尽量选修实践类课程。”N32:“我们学校最后一年,有在校模拟实践,会具体到装订凭证,给你一家公司的案例来具体做。会有一个案例从头做到尾。”毕业生的实践时间需增加,G22提到,毕业生在校期间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有一个专门的实习,时间尽量长一点。实践能力可能不是一两个月就能体会出来的,我觉得至少半年。另外,不要为了实习而实习,尽量不要将相识的同学一窝蜂都分在一个部门,这样会让个体有依赖性,妨碍真正体验社会,适应社会。

猜你喜欢
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用人单位
关于与特殊岗位劳动者书面劳动合同签订的责任分析
这32种情形用人单位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做好高校毕业生档案转递工作的几点体会
浅谈高校毕业班管理工作中的细节之处
高校毕业生如何应对求职过程中的笔试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到分公司任职工龄可连续计算
签订了三方协议,不等于与用人单位建立了劳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