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亚秀 河钢集团宣钢公司职工医院
培训是指组织通过各种方式使员工具备完成现在或者将来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并改变他们的工作态度,以改善员工在现有或将来职位上的工作业绩,并最终实现组织整体绩效提升的一种计划性和连续性的活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员工培训。培训要把握好的一个原则就是实事就是,不能流于形式。企业的发展和成功离不开一支优秀的人力资源队伍,而员工培训是组织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最卓有成效的方法。科学合理的员工培训不仅可以提升劳动生产率还可以提升组织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增强组织的应变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通过培训,企业才能更好使员工的行为趋于一致,形成向心力,增强组织的团队精神和凝聚力,从而保证各部门协调运转。
1.培训的目标没有与组织的长远目标相结合
组织的生存发展是组织第一重要的事情,组织的任何活动都应该围绕着如何更好的实现组织的目标。员工的培训对于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和保持核心竞争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组织的培训工作要紧密联系组织的战略目标、经营策略、业务内容等才能充分发挥组织培训的作用。但是许多企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在制定培训计划,设计培训方案以及确定培训内容和形式上没有与组织的总体目标相结合。
2.培训流于形式,没有形成培训体系
一个系统化,规范化的员工培训体系可以保证组织人员的培训工作顺利展开。一个完整的培训体系不仅包括周密的人员培训需求计划,切实落实和执行培训设计方案并且在培训工作结束时应该做好培训工作的评估。现在大部分企业都在不定期的对本组织员工进行各种培训工作。但是,许多企业并没有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来决定培训内容,形式等。
3.缺乏有效的评估系统
由于培训工作缺乏严密得到反馈和定性定量的评估,组织很难客观的评价组织在员工培训上的收益,从而也很难调动员工参与到培训中的积极性和培训满意度,最终使得员工的培训工作在消耗了大量资源情况却不得不又流于形式。
4.培训内容不合理,培训过程不连续
现在许多企业在进行培训时,主要是根据上级的领导的指示来完成培训任务,并没有根据组织员工的实际需求组织培训。现在许多企业的培训太过于形式化,消耗了资源却没有达到应有的培训效果。
1.组织培训要实行“以人为本”的原则
随着社会进步,员工素质不断提高,企业对人力资源的管理也应该适应现代人力资源的变化,把人力资源看做是第一资源,贯彻“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把员工的成才与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把组织中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在培训过程中应该尊重、信任员工,将企业的长期规划和员工的长远发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2.重视组织价值观念的培训
企业的培训首先是价值观的培训,“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该干,什么不该干”,这是一个组织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这其中也包含了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的文化对于员工有着强大的凝聚力,通过企业文化的培训,可以使得员工之间产生巨大“向心力”从而形成合力,增强组织的核心竞争力。
3.培训的目的是注重实践
培训的目的除了育道德、学企业文化外,工作实践中的真实案例,可以采用集体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对这些鲜活真实的案例进行剖析,帮助员工掌握分析、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组织要求员工应该掌握的技能、组织观念、企业文化等。最后再把培训的内容和结果等通过组织的传播渠道进行发表,最终在员工队伍中达成共识。这种利用组织内部鲜活的案例进行培训的方法,对于员工实战技能的提升有重要的作用。
4.员工培训与员工职业相匹配
员工职业的管理可以帮助员工正确识别自身的能力和技能,引导员工的职业发展,加强和提高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活动的准确性。将员工的培训工作与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结合起来,不仅可以通过员工的努力提高企业的获利能力和水平,而且可以调动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培训工作的满意度。员工培训应该重视员工的教育背景、兴趣、、专业水平以及员工自身的期望,并将此与组织目标的实现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员工岗位胜任能力的培养,同时根据各自的工作性质和特点,为员工提供丰富化的工作内容,在此基础上提高员工的满意度。
5.建立科学合理的培训评估系统
科学系统的培训评估系统不仅可以帮助企业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培训工作,而且还可以有效反馈培训结果,提高组织绩效。培训考核和评估的控制主要是严格按照培训计划中的考核方式和方法进行考核、认真收集培训的相关信息、认真进行考核评估并实施适当的奖惩办法。为了使组织的员工都积极参与到培训工作,就必须要有完善的培训制度,而且可以把培训工作与组织的激励措施相结合。如企业可以定期对各部门员工参与培训后的效果进行考核,并且实行责任制,即培训负责人的绩效、晋升等与每月的培训结合,从而促使企业的负责人员真正重视培训,而不是让培训工作流于形式。企业应该重视对培训考核和评估的控制工作,形成对培训考核和评估重视的氛围,以便在以后的培训工作中,受训员工和相关领导积极、严格地按培训要求参与培训,增强培训效果。教与学平等观念。在教学中,主要实践三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即案例教学法、交互式教学法、团队研究式教学法。在讲授专业课时,教师穿插典型的现实案例,从理论到实际,从制度到操作,从职业精神到职业操守进行详细讲解;以师生对话为背景构建的交互式教学法,通过对话和倾听 , 实现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把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对实务的疑虑,在互相尊重、信任和平等的学习氛围中得到解决;团队研究式教学法是模拟科学探究过程完成课题研究的一种仿真式教学模式,按3-5人将学生分成研究小组,安排一定数量的实务课题(可以是模拟实践和社会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通过团队之间研究探讨,制定出从理论到实务的解决方案。运用上述现代教学方法,再辅之以 CAI 等现代教学的手段,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课堂教学方式,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转变为了主动的学习,在轻松热烈的气氛中启发了思维,学会了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了应变能力、应付社会变化的自信心以及社会责任感。
“四种结合”是指理论与实训相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实训相结合是要求讲授的理论要密切联系会计实务;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是要求教师在理论传授的全过程中注重能力的开发,鉴于“双能力”是会计学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能力,所以要突出“双能力”的培养;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是要求改变传统的忽视素质教育的观念,把素质教育贯穿于专业课程教育的前后,素质教育正突出了“双意识”教育的重点,让学生树立起会计职业的尊严感和自豪感;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是除课堂教学外,指导学生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参加会计知识竞赛、重大财务会计事件的专题讨论以及专题学术讨论会等。“四种结合”融入“三法”之中,辅之以有计划、有组织、有纪律、有考核的教学管理措施,构成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形成了以强化“双能力, 双意识”为目标的新的教学模式。
1.在2010级会计学本科班实施新模式。从方案设立开始,就在102031-2班实施新的教学方案,对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等一系列课程实施新的教学方案,通过上一年的财务会计新教学方法的实施,把财务会计分成几个模块由专业的老师结合实务进行讲解和案例的讨论,期末考核结果反映效果良好,学生反映效果良好,为新方案的实施带来曙光。
2.对未来的影响。以就业为导向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是基于目前社会对会计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给合我省各民办高校会计学专业师生的教学、学习情况和以往毕业生的反馈信息而制定的。这种新模式的使用,对于促进各民办高校(独立院校)会计学专业人才教育模式的改革,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会计人才,为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王凯.关于校企合作的几点思考[J].高等教育,2008,(1):49
[2]李梁,李思睿.通过校企合作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和探索.现代商业,2008,(30)
[3]畅兴林.应用型人才及其培养模式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5
[4]李智千.独立学院办学特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J].高等教育,200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