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案例教学法组织高二世界地理复习初探
——以西亚复习为例

2013-03-15 05:11广东番禺中学511400刘春鹏
地理教学 2013年8期
关键词:西亚案例区域

广东番禺中学(511400) 刘春鹏

运用案例教学法组织高二世界地理复习初探
——以西亚复习为例

广东番禺中学(511400) 刘春鹏

分析现今高二世界地理复习的现状,结合高考对该内容的考查要求,提出运用案例教学法组织高二世界地理复习的设想。结合教学实例阐述该复习方法的操作模式及改进措施,试图从中探索出一条高考针对性强,复习有效性高的世界地理复习之路。

案例教学法;世界地理;复习

一、为何将案例教学法引入高二世界地理复习

一般情况下,高二在上学期学完高中必修3、选修4、选修6模块之后,就要对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部分进行系统的复习。而这一部分的内容属于初中地理的知识。由于初中教育制度、考试制度的现实问题,许多学生在初中阶段并不重视地理学科的学习,所以其区域地理的基础知识是非常有限的,区域图的判读能力也十分薄弱,这给高二的世界地理复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何帮助学生将初高中地理知识有效衔接起来,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区域地理知识框架,并能熟悉众多重要的区域位置,分析区域特征,比较区域差异,发现区域问题,做出合理评价,制定区域发展策略,这是每一个高中地理教师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在当前的高二世界地理复习行为中,存在着两种做法:一种是按照初中地理课本的内容重新再讲一遍。这种复习方式没能将初高中地理知识结合起来,没有进行知识的重组再构,所以学生经过多个区域的复习之后,易出现厌烦、兴趣低落等现象,知识的遗忘率极高,复习收效不大,是一种低效的复习方式。另一种是区域地理的“系统化”复习,也就是在复习世界地理内容的时候加强对系统地理知识的归纳与梳理。以西亚的复习为例:首先是进行西亚地区的空间定位,了解该区域的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其次依次复习西亚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特征;再次是复习该区域的农业、工业、人口、城市等人文特征;最后是该区域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及解决措施。这种复习方式的优点在于能将初高中的知识结合起来,知识结构完整清晰,易于为师生掌握。而缺点在于复习知识面面俱到,追求大而全,复习用时较长,而且知识逐条罗列,容易沦为“八股式”教学。广东高考已从过去的专业科地理考查转变为文科综合地理考查,考查的形式、范围、要求都有较大变化,还用以前的世界地理复习方法来应对现今的高考,已经不合时宜了,我们必须根据新的高考模式制定更有针对性且行之有效的世界地理复习模式。本人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经过不断的探索和思考,认为在高二世界地理复习中,适当运用案例教学法,对复习效果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案例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置相关的教学案例和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分析、讨论、总结等探究活动来解决案例问题,藉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将案例教学法引入世界地理复习中,有其独特的优势:

1. 案例能挖掘出地理事件的区域性

从近两年广东文综地理部分的考查形式可以看出:高考的命题(尤其是第二卷的综合题)特点是并不要求知识上的面面俱到,而是重点考查以区域为背景学生熟练运用系统地理的原理、规律来分析各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及解决区域现实问题的能力。通俗的说,就是区域地理来搭台,系统地理来唱戏。教师精心设计的区域案例及探究问题能较好的体现地理课程的地理性,学生在判读区域图、分析区域问题的过程中,也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高考题的综合题部分也是以区域图或区域材料为背景设置各种问题的,所以在平时世界地理复习中的每一个区域案例的训练都是一次高考大题的模拟训练,都是学生提高能力的一个舞台。运用案例教学复习世界地理能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2. 案例教学素材具有鲜活性

案例教学的素材一般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且与地理有关的实例,时代感强烈。案例的真实性、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促使其主动参与到教学复习中来,实现由“苦学”到“乐学”、由“被动学”到“主动学”的转变,能极大提高课堂效率。

3. 案例教学过程具有多种效应

学生对案例进行探究、分析、讨论、归纳的过程,既是学生运用地理原理、观点去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地理能力全面培养、提高的过程。在对案例的分析中,学生必须开动脑筋,苦苦思考,这样学生判断、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必然有所提高;学生在讨论、归纳问题的过程中,也培养了语言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而这些能力,是高中地理新课标及高考考试大纲力求达到的。另一方面,案例的选编、探究活动的调控、及时的归纳总结,都促使教师更多、更广地去查找收集信息,对案例有更深入透彻的理解,并能及时处理课堂中出现的意外情境等,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促进了教师专业素养的不断提升。

二、如何用案例教学法组织世界地理复习--以西亚一课为例

基于案例探究的世界地理复习模式可以归纳如下图所示。下面从两大方面进一步阐述。

1. 世界地理复习案例的设计

课前,设计好案例及相关的探究问题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之一。教师在深入研究相关的教学内容及课标和考试说明的基础上,结合对学生情况的分析就可以设计案例及相关的探究问题了。西亚一课的案例材料我是这样设计的:

在世界地理复习案例的设计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案例内容必须能体现区域地理的知识结构。可按下列框架来构建案例问题。

例如西亚案例中:问题1是对空间位置的探究,问题2、3是对当地自然特征的探究,问题4、5、6、7是对当地人文特征的探究,并从中引出当地水资源、石油资源的问题。

(2)案例必须加强区域图的判读设计。区域图既是区域空间定位的依据,区域各自然、人文要素的载体,也是学生进行信息提取、综合分析的主要载体。近几年的高考题也是以区域图为切入点来综合考查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的。所以学好区域图的判读是学好区域地理的关键。例如在西亚案例中引用了5幅图,其中区域图就占了3幅。

(3)所选案例要紧扣知识点,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迪拜一直是西亚海湾地区新兴城市和经济腾飞的代表。走近迪拜为学生打开了一扇窗口,从这里,可以找到西亚地区典型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例如干旱缺水但多石油等)及相同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例如水资源匮乏、石油资源不可再生、产业结构面临调整等问题)。案例典型且具有代表性。

(4)所选案例要生动,贴近生活实际,有时代感,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案例的开始,以迪拜闻名于世的七星级豪华酒店--帆船酒店和世界最高塔--迪拜塔图片及一段文字简介为引入,材料真实新颖,立刻吸引住了学生的眼球,激起了他们急切想了解这个被世人称为沙漠天堂的地方到底是什么样的好奇心。之后,又以上海世博会阿联酋馆的建筑形态图片为设问材料,高度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另外,由于单一的案例并不都能将要复习的知识点全部覆盖,所以,可以设计多个案例的组合来完善要复习的知识点。例如,由于迪拜是城市,所以上述案例缺少有关西亚地区农业部分的内容。这一点可以在课后,以新的案例探究作为课后作业供学生查漏补缺。(见课后探究案例部分)

2. 世界地理复习案例的实施

(1)课前预习

为了学生在课堂40分钟内更有效率地进行案例探究、讨论、互动,进行相关内容的课前预习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设计好预习什么内容,在课前一天告知学生,指导学生进行相关预习。例如西亚一课的预习是这样要求的:看地图册P111页,①在西亚地形图中,找出“五海、三洲”,找出图中重要的海峡,观察该区域的主要地形是什么,用黑笔加粗图中重要的经纬线,并观察其通过的重要区域。②在西亚气候类型图中,找出该区域的主要气候类型是什么,并思考其成因。③阅读该页“学习指导”部分的内容。通过提前预习相关背景知识,学生能在课堂上更快更好地进入案例问题的探究,提高复习课堂的效率。

(2)课堂互动

教师引导学生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并及时加以点评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在课堂上,教师展示出案例之后(以资料的形式印发给学生),学生必须先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案例进行独立思考。然后以“5人互助小组”的形式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后推举代表发言,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全班讨论,遇到疑难问题,还可以进行辩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人。当然教师也不可袖手旁观,学生讨论时,教师应做好有关讨论的组织、启发和引导工作,使得学生围绕中心问题积极发言,并且要注意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民主、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鼓励学生就不同观点展开争论、辩论,学生的“奇思妙想”、“异想天开”使得教学案例及教学内容不断延伸、扩展、迁移、升华,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也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强化。例如:在讨论案例第4个问题的时候,有学生认为迪拜是通过跨流域调水来解决缺水的问题的,这一点显然与西亚地区普遍采取的海水淡化方式相左。这时其它的学生马上炸开了锅,众说纷纭。有的马上反对说:其附近周围都是沙漠哪里有水可调?有的说:可以到同在西亚的两河流域去调水;又有人说:路途太远,而且在水比油还贵的西亚地区,既使有水的国家愿意调水出去,这水的成本也很高,可能比海水淡化还要贵呢。经过学生这样的一番辩论,答案就很清楚了。仔细想想,我们在必修一学习过缺水可以通过空间上跨流域调水来解决,第一个学生说得也不是全错,只是跨流域调水是有一些先决条件的。所以,如果没有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如果一开始老师就否定了那个同学的答案,他可能在之后的讨论中就会畏首畏尾,同学们也会失去互相启迪、增长知识的机会了。

教师最后的总结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由于课堂是以案例探究的形式开展的,学生运用系统地理的原理来解决区域的问题,以此生发能力。所以,学生很容易对案例本身的印象很深刻,但忽视了从案例中提炼的理论,这也是案例教学相对于系统的理论学习和讲授的不足之处。这就要求教师在最后的总结环节上下工夫。教师对课堂讨论进行有条理、概括化、理论化的总结,使学生形成对案例及问题的完整的理论高度的理解,从经验认识达到理论提升,使其认知结构得以调整与完善,地理能力得以提高。以西亚一课为例:由于案例是从迪拜这一个城市的探究来放大出西亚的总体的特征的,所以学生探究完成之后,教师更有必要站在整个西亚地区的高度来总结归纳,使学生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归纳如下图所示)

(3)课后反思、练习

师生双方的课后反思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该类课型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保障。教师通过回顾整个教学过程,特别是结合师生互动情况,在教案上撰写反思,总结整节课的得失,并进一步完善该复习案例,为该课型的进一步实施积累宝贵的经验。学生在课后也应反思自己的课堂表现,结合小组讨论及教师点评的内容进一步整理自己的思路,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并通过课后反馈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到的知识。

三、反思与提高

通过教学实践,本人发现将案例教学引入世界地理的复习课中的确有较强的复习针对性,通过案例探究,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较大的提高。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也发现了一些需改进的地方:

(1)引入到复习课中的案例及其探究问题必须是结合现实精心设计出来的,一个好的复习案例从构思到选材到最终成形,要消耗教师大量的精力与时间,而复习课是每天都要上的,因此这种复习方式很难做到每节课都采用。笔者认为有两个方法可以采用:一种是提前备课,走在时间的前面;另一种是发挥集体的力量,由备课组老师共同协作,轮流主备。这样就能解决其在日常复习课中推广的问题了。

(2)在复习课中实施案例教学对教师的个人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除了要能设计出鲜活而有针对性的教学案例之外,更要能够在课堂上灵活运用这些案例,能够很好的驾驭课堂,提高课堂效果。例如:要有较高的倾听艺术,多听少讲,善于抓住学生分析讨论时的关键点和盲点,画龙点睛,话语不多,但必须用在“刀刃”上;要有良好的时间观念,根据讨论问题的重要性来合理调控学生的活动时间等。而教师的个人教学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逐渐积累而成的,不可能速成。

(3)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对待分组讨论这一环节。有时可以不用分小组而只采取全班讨论,甚至由老师随机提问。因为在小组讨论中,学困生很容易游离于讨论活动之外,而教师不可能兼顾所有的小组。所以有些问题,由老师提问,再根据回答的内容全班讨论更能兼顾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督促学困生积极参与到问题探究中来。

要优化地理课堂教学,提高复习效果,并不是简单地以一种教法替代另一种教法,而应是多种教法的灵活运用,它必须随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的不同而有所侧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地理复习课的质量。因此,进一步探索案例教学法在世界地理复习课中的运用,不断在教学实践中去检验它,完善它,才更有其现实意义。

[1] 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 石海波.谈案例教学的两个基本环节[J].成人教育, 2004(4).

[3] 杨光瑞.谈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案例教学[J].地理教育, 2008(1).

(责任编校:冉蓉)

猜你喜欢
西亚案例区域
版画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分割区域
全都知道的佐西亚
马来西亚·吉隆坡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陶西亚的柳树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