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新
会计作为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以它特有的手段和方法为企业的经济管理提供有效的会计信息,也以其特有的职能对经济管理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调节和指导,从而也显示出它对于宏观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应当正确认识会计错弊的危害,认真分析造成会计错弊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挖掘各种治理对策。
会计错弊是会计错误和舞弊的统称,会计行为的错误,是会计人员在会计记录、计算、整理、编表等工作中存在的非故意的过失行为。从动机上说,并非出于工作人员的故意,从客观后果来看,经办人员也没有从中受益。主要是由于工作人员本身的业务水平不高、对经济业务的处理不很熟悉或者是粗心大意所造成的,其错误可能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造成影响,也可能并不影响会计信息的合法性、公允性和真实性,而只是在业务过程和方法上有不妥当的地方。这种错误通常易于纠正,一般不具有隐蔽性。但是它将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单位的经济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会计行为的舞弊,是会计人员利用财务会计账务上的处理技巧,采用非法手段进行的故意的、有目的的、有预谋的、有针对性的财务造假和欺诈行为。会计错弊属于一种见不得人的、不敢公之于众的行为,其发生需要伴随一定形式的伪装和掩饰,通过虚列事实或隐瞒真相等手段作假,对于这种故意行为,一般发现的难度较大。通常情况下,舞弊行为人大都为单位内部的有关工作人员,又都是利用权力上和职务上的方便进行的,其舞弊活动方式有单独的,也有同伙合谋,相互(含内外)串通勾结的。无论是会计错误还是会计舞弊,只要这种行为存在,就必然会使国家、企业事业等单位的财产物资等受到损害。
会计工作渗透到了经济活动的各环节中,由于各种原因,会计行为总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错误或舞弊的现象,它们不仅会对企事业等单位内部的活动产生危害,而且还可能妨碍国家计划的实施和目标的实现,甚至还影响各个具体单位的重大决策和国家政策、方针和法规的贯彻落实,危及社会的经济秩序以及单位的生存和发展。同时,会计错弊也使得会计所报送的信息失真,引发信息使用者作出错误的判断,损害其经济利益。因此,对会计行为错弊产生的原因以及治理对策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导致会计错弊的形式上的直接原因就是会计人员,因为会计人员直接从事着各项会计工作,如果会计人员出现了以下问题,势必会引起会计错弊的发生。概括起来有:
1.会计人员不熟悉会计原理
会计原理主要阐述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程序与方法,而这些内容都是从会计工作中总结出来的、带有共性的知识,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处理会计业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原则。因此,人们在具体的会计工作中就必须依据会计一般的规律作为自己工作的基本指南,会计人员如果不是非常熟悉会计原理,就会使自己在会计工作中“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实际操作将会偏离方向,势必就会造成会计错误。
2.会计人员的粗心大意
会计人员或相关工作人员如果对工作的责任心不强,同样会造成会计错误。尤其是在手工记账方式下,从凭证的取得或填制到账簿的登记,再到会计报表的编制与报送,无论哪一环节出现错误,都会使得会计工作出现差错,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比如,会计凭证上的有关科目登记错误、数字计算错误,账户记串或记反、记重等错误,其形成原因并非由于当事人不懂得业务,而是由于在工作中粗心大意或者疏忽所引发的。
3.会计人员对有关会计制度及财经法规的认知不够
会计人员必须熟知有关会计制度及财经法规,只有这样,才能在会计工作中合法地核算和监督本单位、本部门的各项经济活动。但是,实际会计工作中,由于会计人员对国家的有关会计制度和财经法规的认知不够,也导致了会计错弊的发生,致使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失真。比如:新的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试点相关政策出台后,会计人员没有及时去学习和掌握,工作中就会出现按旧的制度进行征收管理或会计处理的错误;再比如近几年《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修订,其中就涉及很多业务项目,新旧制度处理的规定相差甚远,如果会计人员对新的规定把握不准,必然会在执行中出现偏差,导致会计错弊的出现。
会计工作的内部环境主要指会计主体的内部管理体制问题。有的企业领导认为建立企业内控制度需要耗费人力、物力,而这些耗费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又难以确定,因而对建立企业内控制度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导致了企业财会人员及员工对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不重视,无意中也弱化了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这样,企业的财务部门、物资保管部门、实物使用部门的各项具体工作就会出现配合不协调、工作无法衔接等问题,结果也就造成了有关证证、账证、账账、账实的不相符合。
会计人员制造会计弊端虽然少不了客观环境和条件,但是根本原因还重在内部行为动机或企图。有些单位的领导、会计或其他员工私心较重,法制观念相对淡薄,更多的考虑的是本单位、本企业以及个人的利益,不能顾全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巧取豪夺、弄虚作假,化大公为小公甚至化公为私,这是会计错弊根源所在。伴随着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阴影——私欲,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并不能得到消除,在会计上的表现就是制造会计错弊,以达到满足私欲的目的。
整个国家的大环境、大气候对会计错弊产生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其中最主要的是国家缺乏完善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机制,经济监督系统不够完善,常常存在执法不严、执法犯法的问题。会计监督方面,国家有关法律虽然做了规定,但是监督体制上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国家的各项经济监督之间存在着工作不协调、思路不一致的问题,经常出现越位、缺位或者失位的现象,没有形成以审计监督为中心的健全、有效的经济监督系统;在具体的监督过程中,有的监督人员执法不严,甚至执法犯法。这样,就为企业或单位制造会计错弊提供了大气候。
会计人员是会计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对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至关重要。会计人员的诚信状况、敬业精神、业务知识以及工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素质的高低,是会计错弊发生与否的直接因素。如果他们的综合素质不高,工作态度又不端正,对会计原理、有关会计制度、财经法规理解错误、判断失误等都会造成会计错误。因此,企业和国家应当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大力培训会计人员,要建立一整套的制度,如:岗前培训制度、继续教育培训制度、会计人员进修制度、会计技能竞赛制度等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还可以考虑成立会计人员的专门职业机构,由独立的职业会计人员进行会计工作,彻底改变目前会计人员是企业职工的就业模式。
内部财务会计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是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有效办法。企业应当健全资金管理制度,包括资金指标的分解、归口分级管理办法、资金使用的审批权限、信用制度、收账制度、进货制度;强化成本管理制度,包括成本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费用审批权限、成本降低指标以及分解等;完善利润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利润分配程序、利润分配原则、股利政策等。并采取有效的方法保证这些制度的全面落实,以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财政部门是会计工作的政府主管部门,对会计法规的执行、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会计信息失真的控制等承担着不可替代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对会计错弊的政府监管就必须依托财政部门,充分发挥财政部门的作用。财政部门必须增强力度,做到严格执法、强化监督措施,以此来打击会计错弊,争取杜绝会计信息的失真。一方面财政部门要明确责任,加强检查。各项工作严格按照新《会计法》的规定来开展,做到严格执法、赏罚分明、惩处有力。另一方面还要营造良好的会计信息质量竞争环境。财政部门可以按照《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等进行会计信息的评定,根据会计信息等级对企业进行分类管理。此外还要加强对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检查。尤其是对会计事务所审计质量的监督不容忽视,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对会计错弊的防范和打击作用。
为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我国立法机关及有关管理部门先后制订并发布了数十项相关的法规和制度,如《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披露细则》等,针对目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的问题,执法部门应当切实加大执法力度。要对会计错弊行为予以坚决的和彻底的打击,不仅要严惩直接责任人,而且要对有关负责人进行严厉处罚,还要追究相关单位的法律责任,以引起后来者的足够重视,使每个会计人员、相关管理人员、会计单位都能认识到会计违法的危害和严重后果,以体现出法律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