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随着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在全国播放,电视剧主题歌《重整河山待后生》的演唱者骆玉笙成了家喻户晓、万人瞩目的人物。连骆玉笙自己也没有想到,两分钟的唱段会有那么大的影响——当初她还不想唱呢!
那是在2月份,雷振邦的女儿雷蕾和作曲家温中甲来到天津骆老的家中,想请骆老给《四世同堂》唱主题歌。骆老说:“这个事儿你们还得先找组织,我听组织的,我这人一向组织纪律性非常强,不论大、小事,我从不背着组织,我想这是一个共产党员最起码的组织观念。”
经得组织上同意后,他们又拿着谱好的曲子,二次来到骆玉笙家中,雷蕾先唱了一遍,一共八句唱词,倒是挺抒情的。可骆老觉得抒情的气氛还不够,节奏也有些快,特别是“月圆之夜人不归”这句,曲调太平太真,没有舒展开。骆老便唱了一句,把“人不归”三字慢了下来,又加了点小腔,雷蕾听罢高兴得拍手叫好:“太好了,太好了,你再唱一遍!”骆老说:“哎哟,忘了,我也不知道刚才是怎么唱的啦!”大家都笑了。雷蕾说:“不要紧,我刚才把谱子给记下来了。”还有“花香之地无和平”中的“和平”两个字,又按照骆老的唱法在高腔的地方加了装饰音,最后一句“重整河山待后生”又融进了评弹名家刘天韵演唱的《林冲踏雪》的尾声唱腔。雷蕾马上按骆老的唱法对原曲进行了修改,把曲子抄好一份,并请骆玉笙老师一周后到北影录音棚去录音。
骆老答应了。她说干就干,马上把乐队找来抓紧时间排练。因为过去她演唱的曲目,不管大段小段,多数是她自己定腔说谱曲,唱着舒服也能记得住,唱别人谱的曲子,不管长短,哪怕只有几句,也总是记不准。唱来唱去总算背下来了,不过总觉得受曲调约束,放不开。
到北京当天晚上,剧组的乐队指挥告诉骆老不要受乐队的影响:“您只管唱您的。”于是他唱着过门,用手拍着桌子代替定音鼓,噼噼啪啪地连唱带敲,告诉骆老哪儿应该唱,哪儿是音乐过门。骆玉笙哪儿听过这个呀,他这连喊带敲的,骆老当时脑袋里都乱了。
这一夜,骆玉笙心里七上八下,直后悔不该接这个任务,明天还不知录成什么样子呢?
第二天一到北京电影制片厂,《四世同堂》的导演林汝为同志热情地拉着骆玉笙的手:“我们还真怕请不动您的大驾呢!这个主题歌就得您唱,大家伙提了好多人,雷振邦同志就是不同意,非您不可呀!”站在旁边的雷振邦说:“请您进录音棚吧!”嚯!进去一看,黑压压的一大片,乐队至少有四五十人,骆玉笙虽然有60多年的舞台经验,让这么大的一个管弦乐队伴奏还是头一回!那些乐队的同志也是一愣,他们给不少知名的歌唱家伴奏过,可给这么一位白发苍苍、深度近视、走路都要拄拐杖的老太太伴奏却是头一遭。骆老要求把自己乐队的三弦、四胡、琵琶三位弦师放在前面,让自己能看到他们,耳朵能听到他们的伴奏声。
这时雷振邦发出口令:“《四世同党》主题歌第一遍开始!”骆玉笙耳边响起了沉重的鼓声和悲愤、激昂的合奏,由弱到强,由慢到快,她心跳加快了,腿肚子也哆嗦了,耳朵也不听使唤了,光想唱词了,第一遍没唱好。第二遍乐队不齐,第三遍又不知哪儿出了差错,一直到第四遍才算完成。唱完了,也录完了,总算完成了任务,她心里一块石头才落了地轻轻地舒了一口气……忽然乐队席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拉大提琴的那位乐师一手拿弓子一手敲着琴,骆老一愣忙问导演:“是哪位首长来了?大伙儿给谁鼓掌呢?”林导演和雷老都笑了,“给您鼓掌哪!您一进来时,人家就泄气了,没想到您唱得这么好!”骆老心说:哎哟!我的天哪!我过去唱45分钟的京韵大鼓都没含糊过,今天腿都哆嗦了!
随着《四世同堂》连续剧的播放,骆玉笙名字和《重整河山待后生》这部电视剧主题曲传遍全中国。这首主题歌不仅赢得了热爱曲艺中老年朋友的欢迎,也受到不熟悉曲艺,甚至根本不晓得京韵大鼓是什么的青少年的喜爱。
(摘自天津人民出版社《骆玉笙传奇》 编著:孟然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