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海波
2012年是全面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上海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力度,努力克服宏观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保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稳定增长。
国务院出台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后,上海市委、市政府认真组织贯彻落实,在前期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基础上,发布了《关于本市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和《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同时,上海主动顺应国际产业发展趋势,结合上海产业基础,规划了15个专项工程,其中经信委负责推进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能源汽车4个领域的大规模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下一代信息网络(互联网、通信网、广电网)、物联网、云计算、智能制造装备、民用航空、卫星导航、新能源高端装备、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与汽车电子等11个专项工程。目前,各专项都编制了《实施方案》和《项目指南》,已经市政府专题审议、陆续发布。此外,上海还正在组织研究编制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领域的新型功能材料、高端软件、海洋工程装备、节能环保等新的专项工程实施方案。
聚焦重点,扎实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新突破
在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上海主要完善了推进机制。上海不仅成立了由市主要领导挂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及产业化、科技创新两个工作小组,在市经信委负责推进的6大领域中明确了分管领导,定期召开工作例会,明确了考核制度等,还将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网络与服务央企、服务中小企业等工作网络对接,把工作服务网络进一步延伸到各区县、主要集团和开发区,而且设立市高新技术产业化促进中心,作为面向全社会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设立了门户网站、开通了短信服务平台等。
围绕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论证组织一批产业技术创新重大投资项目,上海计划通过国资收益等渠道,在工业机器人、大规模集成电路、半导体装备、高端医疗器械等领域,进一步加大国资投入力度,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上海始终坚持聚焦重点项目。通过以项目为抓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深化与央企的战略合作,推动中国商飞、中航、中船、大唐等央企持续加大投资,推进大型客机、海洋工程装备、第三代核电、新一代无线移动通信、北斗导航等国家战略项目取得新进展。上海积极参与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等新的专项论证,主动承担国家交付的各项任务。
自主创新是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途径。上海不断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发挥骨干企业的创新引领作用。宝钢集团等4家企业2012年被评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推进《“百项技术创新推进计划”关键共性技术》中,上海企业牵头组织了13项关键和共性技术的攻关。
推进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是强化创新引领的重要一步。目前,上海机动车检测中心成为国内目前唯一的新能源汽车测试平台,智能电网用户端质检及研发中心等先后成立。上海在鼓励企业在开展新技术产业化的同时,也开展相关标准的研究制定。
深入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是上海转型升级的一张关键牌。用好用活上海的科教资源,探索推进了联合项目攻关、共建研发机构、孵化创新企业、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多种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如支持上重厂与上海交大等联合开展核电大型铸锻件攻关,为突破AP1000核岛主设备制造技术发挥了作用;推进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上海紫竹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探索产学研合作与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新模式等。
做好政策支持也是上海一项重要工作。2012年8月,上海经信委会同上海相关部门制定了《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先后出台集成电路、软件、新能源汽车等行业专项扶持政策,还相继制定了新的《关于本市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出台了《软件企业和集成电路设计人员专项奖励办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鼓励政策》和《电动乘用车示范运行安全与维护保障技术标准》等。
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在城市安全、医疗服务、智能交通等领域上海加大物联网、云计算示范力度,全力推进嘉定国际电动车示范区建设,荣威750混合动力轿车获得了政府采购的进一步支持。智能电网、下一代互联网的示范应用范围逐步扩大。
在“十二五”期间,上海加快调整工作思路与战略,将现有政策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形成了产业用地、人才落户等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机制。加大首台套突破、示范应用等政策对创新产品推广和验证的支持。上海已经完成了TD-LTE规模技术试验任务,初步构建了涵盖设备、芯片、终端、测试仪器的产业链。
围绕转型,开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局面
目前,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占全市工业投资比重逐年提高,预计2012年底达到40%左右。上海市级财政专项资金加大了支持力度,继2009年市政府设立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资金100亿元之后,又安排新一轮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00亿元,对于产业化发展、关键技术攻关、示范应用、创新平台四类项目给予总投资一定比例的支持。
与此同时,国家大型客机专项落户上海以来,地方财力予以积极支持,包括为中国商飞、中航商发、民机航电等公司注入资本金,支持试飞跑道等条件保障建设等;支持实施总投资145亿元的华力微电子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项目,目前月产能达到2万片、工艺能力达到40纳米。此外,上海汽车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累计投入5.5亿元,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带动全社会投资近200亿元。
在积极支持各类企业申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工程中,上海也取得了一定成效。盛大、银联等云计算项目,上海船厂的深水钻井船等海洋工程项目,爱普生的粘结稀土永磁产品等稀土项目,振华重工等智能制造装备项目,中信国健等生物医药项目获得国家支持。
通过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上海每年聚焦推进100个左右重点项目,取得了一批创新成果和市场突破。如外高桥的3000米半潜式深水钻井平台已在南海成功开钻,上微的先进封装光刻机已进入商业运营,隧道股份的大型地铁复合盾构成功打入国外市场,荣威E50纯电动汽车在中国工博会发布上市,中微、理想、中晟等3家企业研发的MOCVD(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设备先后交付用户等。上海加大了对外开放力度,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如推动上海电气与西门子在风电设备、中航工业与GE在民机航电、华电与GE在航改型燃机等项目的合作。
上海借助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推动金融资本参与支持新兴产业发展。2010年起上海设立了30亿元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支持了40只创投基金,带动社会资本170亿元。2012年,先后与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工商银行等12家银行将连续三年滚动为本市实体产业经济发展提供总额为6600亿元的融资支持。
尽管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新兴产业波动性较大,推进机制和做法仍需不断完善,与国家的要求相比、与兄弟省市的发展势头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下一步,上海将认真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部署,以组织实施专项工程为核心,加强协调保障,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持续发展,力争到“十二五”末期,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15%,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制造业产值占全市工业产值的30%左右,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的50%左右,为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上海产业转型升级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国工业评论2013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