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剩产能转移或在2013年实现质的突破,从产业结构上优化升级我国工业。
多年来我国制造业的过快增长,造就了大批低竞争力企业。市场退出机制的不完善又使这些企业仍然存留于市场。在全球经济经历了欧债危机出现缓慢复苏的背景下,产能过剩问题成为我国必须尽快解决的难题。
国际上很多工业化国家都在经过长时期高速增长后,遭遇产能过剩问题。产能过剩会引起国内市场的过度竞争等一系列问题,通过向境外转移,必将有助于过剩产能的消化并推动这些产业的优化、转型与升级。
2009年9月26日,国务院批转了十部门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文件,开始集中治理产能过剩。受周期性的经济波动影响,产业的生产能力相对于当前需求而过剩,而一定程度的产能闲置类似于合理库存,可以被后续经济发展的需求逐步消化。
我国部分制造业尽管在国内出现产能过剩,但与其他一些国家相比仍具有比较优势,通过向境外转移过剩产能,我国可以实现降低生产成本、绕过关税壁垒、推进国内产业结构升级的目的。
以光伏为例,继美国之后,欧盟已经于2012年9月对我国光伏发起了反倾销调查,如果最后欧盟给出了对于中国光伏企业不利的裁决,那么国内将近四成的光伏产能可能会被关停。
更糟糕的是,国内光伏产能过剩现象依然严重,如果不采取措施及时消化过剩产能,必将拖累整个行业业绩进一步低迷。
面对如此的内外压力,海外直接投厂将是既能避开双反又能把过剩光伏产能实现转移的双赢打法。
2012年10月8日,国家发改委集中批复了15个海外投资项目,涉及能源、金融、通信、基建等领域,其中以能源类专案居多。其中包括3个光伏企业海外直接投资专案,分别是汉能投资港铂阳太阳能技术控股有限公司股份专案、海润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在罗马尼亚投资建设122兆瓦光伏电站专案、聚能矽业有限公司增资聚能(卢森堡)有限公司并在意大利和希腊投资建设光伏电站项目。这意味着国家有意愿支援企业通过海外直接投资来引导过剩产能向境外转移。
在国内过剩产能向境外转移的同时,大量跨国公司对中国产能转移开始加速,由于生产厂家纷纷扩大投资规模,有关专家预测到2013年,中国汽车产能将超过2500万辆,而其中能有效利用的产能不足2000万辆。中国汽车业不可避免地将面临产能过剩。多行业过剩产能迫在眉睫。
中国工业评论2013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