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颖聪,王雪野
(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北京 100024)
经济论坛
地区文化与经济发展相关性及特征研究
王颖聪,王雪野
(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北京 100024)
地区经济总量增长应该是与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的“绿色”增长。因此需要对产业结构进行合理优化。目前,城镇居民就业已经出现由“粗放型”经济下的传统产业向资源节约型绿色产业转化的趋势,与之相适应的则是文化消费需求的普遍提升。地区文化发展对于提升居民素质、顺利实现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实现“绿色”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新经济增长理论,为我国通过加大文化投入促进文化消费,提高全民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思路。
文化财政支持;文化消费;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提到,要“加快振兴文化产业,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在调整结构、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推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1](p86-94)。本文主要分析文化财政支持、文化消费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其中是否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各地区的文化及经济发展状况对其进行分区,以便更为明确地反映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从亚当?斯密、李嘉图的古典增长理论到以索洛为代表的新古典增长理论,再到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以P·罗默和R·卢卡斯为代表的新经济增长理论,一系列关于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反映出对影响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及各种因素之间相互关系认识的不断深入。
在古典增长理论中,经济增长的核心被认为是投资和资本的积累,而且由于经济增长过程遵循收益递减的规律,因此从长期来看将趋于停止并进入停滞状态。尽管新古典增长理论的“索洛增长模型”可以解释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事实,即通过生产函数分解的方法将资本和劳动要素之外的贡献归结于技术进步的贡献,称为“索洛剩余”[2](p1002-1037),但仍然是将技术进步因素作为外生变量对待。而P·罗默的“知识外溢模型”[3](p3-42)不仅将知识作为独立的生产要素,而且认为知识资本投入将带来整个社会的知识水平提高,即知识具有强的“正外部性”。与此同时,R·卢卡斯的“人力资本增长模型”[4]进一步揭示了人力资本积累所产生的外部性将导致规模报酬递增,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之物质资本更为重要。
新经济增长理论将知识和人力资本积累纳入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不仅是经济增长理论发展的突破,而且为我国通过加大文化投入、促进文化消费,提高全民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使我国经济获得长期、稳定、持续的增长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在研究中,将经济发展水平以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指标加以综合反映;将政府文化支持力度以文化体育与传媒年财政支出指标加以反映;将地区文化消费水平以地区城镇居民人均文化服务娱乐支出指标加以反映。通过研究首先要证实三个方面的假设:
第一,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将加大对文化方面的财政支持;
第二,政府文化财政支持的提高将提升居民文化娱乐方面消费的水平;
图1 本研究架构图
表1 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与文化支出
第三,居民文化消费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
以下研究架构主要体现对文化财政支出、文化消费与经济发展三者之间相互关系,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地区“文化+经济”特征分析。
研究方法是对体现文化财政支出、文化消费与经济发展的若干指标进行分析,探析其中存在的相关性及其关联程度。进而对样本进行的聚类分析,探讨相应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特点。本研究选取的指标包括地区生产总值、地区文化体育与传媒年财政支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地区城镇居民人均文化服务娱乐支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城镇居民人均文化服务娱乐支出等六项指标,相应的统计数据均来源于国家统计局数据库[5]。
(一)经济发展对文化财政支持的带动作用分析。
横向地区间分析采用2008年统计数据,相关性分析结果(表2)显示,“地区文化体育与传媒年财政支出”与“地区生产总值”两项指标的相关系数为0.858,p值小于0.01,二者的相关关系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表2 数据相关性检验结果
以“地区生产总值”解释“地区文化体育与传媒年财政支出”,变异数分析结果(表3)显示,F值为80.736,Sig值小于0.001,反映出各组均数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3 变异数分析结果
进一步用线性回归分析“地区生产总值”对“地区文化体育与传媒年财政支出”的影响,发现两者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R2值为0.736,即用“地区生产总值”来解释“文化体育与传媒年财政支出”(表4),拥有73.6%的“解释力”。即,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政府对文化方面的财政支持力度也显著提高。
表4 拟合模型情况摘要
(二)经济发展与居民文化消费的相互促进作用分析。1.纵向分析。
表5 城镇居民人均文化服务娱乐支出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纵向分析采用2002-2008年统计数据(表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6)显示,“城镇居民人均文化服务娱乐支出”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两项指标的相关系数为0.978,p值小于0.01,二者的相关关系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变异数分析结果(表7)显示,F值为109.745,Sig值小于0.001,反映出各组均数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运用线性回归分析“城镇居民人均文化服务娱乐支出”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表8),发现两者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R2值为0.956,即经济增长将带动人们文化消费水平的提高。
表6 数据相关性检验结果
表7 变异数分析结果
表8 拟合模型情况摘要
2.横向分析。
由于纵向分析数据样本较少,为更好确定上述两项指标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采用各地区的有关数据,进行横向分析。横向分析采用2008年统计数据,同时将“地区城镇居民人均文化服务娱乐支出”作为自变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作为依变项,进一步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相关性分析结果(表9)显示,“文化体育与传媒年财政支出”与“地区生产总值”两项指标的相关系数为0.801,p值小于0.01,二者的相关关系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表9 数据相关性检验结果
以“地区城镇居民人均文化服务娱乐支出”解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变异数分析结果(表10)显示,F值为51.849,Sig值小于0.001,反映出两组指标样本均数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0 变异数分析结果
进而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地区城镇居民人均文化服务娱乐支出”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影响作用(表11),发现两者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且R2值为0.641,即前者对后者拥有64.1%的“解释力”。结果显示,人们文化消费水平的提高对于地区经济增长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表11 拟合模型情况摘要
(三)文化财政支持对居民文化消费的带动作用分析。
该项分析采用2008年统计数据,相关性分析结果(表12)显示,“地区城镇居民人均文化服务娱乐支出”与“文化体育与传媒年财政支出”两项指标的相关系数为0.691,p值小于0.01,二者的相关关系显著。
表12 数据相关性检验结果
以“地区文化体育与传媒年财政支出”反映“地区城镇居民人均文化服务娱乐支出”(表13),经过方差分析,F值为26.439,Sig值小于0.001,分析结果显示表中两组样本各自均数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3 变异数分析结果
在此基础上,进行线性回归分析,进一步揭示“文化体育与传媒年财政支出”对“地区城镇居民人均文化服务娱乐支出”的影响(表14),发现R2值为0.477,即前者对后者具有47.7%的“解释力”,且两者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结果显示,文化财政支出的提高对于引导和促进人们的文化消费具有促进作用。但是较之对前面两项假设的验证,该项假设指标之间的“解释力”明显偏低。分析认为,这主要是因为政府文化支持以往主要体现在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方面,这对于积极拓展文化消费领域的发展虽然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但很大程度上并未产生直接导致人民文化消费支出的作用。
表14 拟合模型情况摘要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研究所用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且“解释力”普遍处于较高的水平,反映出上述指标用于衡量地区文化、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存在的问题均具有典型意义。以下在根据指标分别对样本进行聚类的基础上(表15),按照各项指标数值的簇中心均从高至低的顺序对样本进行汇总(表16),从而集中体现出各“文化+经济”分区的主要特征。
表15 地区初始聚类分布情况
表16 各项指标均聚为4类时的样本分布汇总表
通过对上述样本分布汇总表进行分析:首先,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位于前列的人口大省广东、山东、江苏、浙江和河南,用于文化体育与传媒的财政也居前两组,其中广东、江苏和浙江城镇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服务消费也位于前两组。反映出经济与文化发展互动的良好环境正在形成。
第二,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四个直辖市中,北京、上海和天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位于前两组,但天津和重庆在文化体育与传媒的财政支出及城镇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服务消费两项指标居后,特别是重庆用于文化的财政支出滞后。
第三,河北以及东北三省城镇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服务消费均处于最后一组,反映出居民文化消费水平滞后,相关联的则是文化体育与传媒年财政支出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两项指标也位于偏后的第三组。以提升文化消费带动经济总量上升的格局有待进一步形成。
第四,西部11个省、自治区中内蒙古、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新疆文化体育与传媒年财政支出位于第三组,西藏、青海、宁夏位于第四组,普遍支出较低,但除西藏、新疆外,其他地区城镇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均位于第三组,反映出文化消费习惯正在形成,发展潜力较大。
第五,除河南外的5个中部省湖北、湖南、山西、安徽、江西,地区生产总值、文化体育与传媒年财政支出和城镇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服务支出集中位于第三组,包括各项指标均位于第四组的海南省在内,经济增长与文化发展处于均衡状态,通过加大文化投入、鼓励文化消费,将推动地区经济持续增长。
以上,对文化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文化+经济”的分区特征研究有助于更好地探析地区文化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同时,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推出,政府的文化支持将由以往主要体现在公益性事业方面,进而向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和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方面发展。包括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补贴和贷款贴息等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财政支持方式模式,将推动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和文化消费总量的进一步提升,从而形成以文化消费为核心的文化投资、文化消费和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在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也将对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调整起到重要作用。
[1]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R].2009-09-26.
[2]R.Solow.A Contribution to the Theory of Economic Growth[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 ics,1956,(70).
[3]P.Romer.Increasing Returns and Long-run Growth[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6,(99).
[4]R.lucas.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J].Journal ofMonetary Economics,1988,(22).
[5]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数据库[DB/OL].2009-12-28.
责任编辑郁之行
G124
:A
:1003-8477(2013)07-0071-04
王颖聪(1965—),男,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王雪野(1970—),男,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
中国广播电视协会2008年度学术理论研究项目“传媒产业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度研究”(2008ZGXH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