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俊
丁香柿蒂汤临床治疗呃逆22例
李 俊
(广东省徐闻县中医院,徐闻524100)
目的 探讨丁香柿蒂汤用于治疗呃逆的疗效。方法 选择42例呃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I组22例患者以丁香柿蒂汤治疗,药物临证加减,II组20例患者以甲氧氯普胺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呃逆症状的缓解情况。结果 I组总有效率95.45%(21/22),显效15例,好转6例,II组总有效率50.00%(10/20),显效与好转各5例,比较总有效率,I组大于II组,P<0.05。结论 采用丁香柿蒂汤为呃逆患者实施治疗,可以有效地减轻呃逆症状,促进患者转归,避免呃逆症状复发,具有推广价值。
呃逆;丁香柿蒂汤;中医药疗法
呃逆,俗称为“打嗝”,为临床常见症状,此疾病的发作,主要是由于患者膈肌出现阵发性痉挛,声门突然关闭而致,具体来讲,患者的肺脏在膈肌收缩时涌入大量气流,将震动传递到声带,使其发出短促、响亮的声响,最终形成此种症状[1]。就呃逆对于人体的损害来讲,呃逆症状较轻者,可为一过性发作,无需治疗便可自行消失;症状严重者,可能持续数天,直接影响到正常的进食与言语,使得患者饱受打嗝的折磨[2]。目前,临床医师用于治疗呃逆的药物包括维生素B6以及甲氧氯普胺片等,但是,这些药物疗效均不显著[3]。我院为提高呃逆治疗效果,以中医辨证作为治病的基础,采用丁香柿蒂汤为22例病患施治,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42例病患,于2012年1~12月间,入我院治疗,其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在42~68岁,平均年龄为56.8岁。患者入院时,均主诉有呃逆症状,具体症状与呃逆诊断标准完全符合,确诊为呃逆。随机将42例呃逆患者分为两组,I组22例,II组2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呃逆程度、病程方面进行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I组:治以降气止呃,基本方为丁香柿蒂汤,方药如下:丁香(药用)6g,柿蒂9g,人参3g,生姜6g。腹胀便秘,加入槟榔10g,大腹皮15g,枳实(炒)9g,大黄6g;眩晕、头痛,加入钩藤15g,天麻9g;纳呆脘痞,加陈皮与枳实各9g,炒神曲15g。神疲乏力、胃部烧灼、口干,减生姜,加麦冬与黄芪各15g,白芍10g,生甘草5g;顽固性呃逆,减去人参、生姜,加竹茹、桃仁、赤芍各10g,地龙15g,红花3g。以上药物,以水煎煮成1剂,1日1剂,分为早晚两次用完,3d为一个疗程。II组:甲氧氯普胺片(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瓶装,每瓶100片,每片5mg),用量:每次1片~2片,每日3次,3d一个疗程。分别于用药后1个疗程、2个疗程、3个疗程,观察患者呃逆症状缓解情况,评定两组患者疗效,进行组间对比。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数据统计工具为专业SPSS12.0软件,计数资料检验工具为χ2法,P<0.05,差异存在统计意义。
2.1 疗效依据 显效:1个疗程后,呃逆症状彻底消失或者基本解除,未出现复发现象;好转:治疗2个疗程后,呃逆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呃逆的间歇时间显著延长;无效:治疗3个疗程,呃逆症状依旧未能改善。
2.2 疗效 42例病患经过治疗,疗效如表1所示,对比两组总有效率,I组明显大于II组,且统计比较结果为P<0.05,1组患者疗效更高。
表1 两组病患治疗效果对比[n(%)]
呃逆,古时称为“哕证”,明代时,由张景岳确定“呃逆”这一病名,发病于膈部,和人体肺、肝、肾、脾、胃等脏腑的病变均存在关联,情志不遂、饮食不节以及病后体虚均可以诱发此病症,中阳不振、气虚血瘀、胃失和降、气流上行、逆动膈部为基础病机,表现为喉间发出短促、连续、频繁的“呃呃”声,症状难以得到自主控制。中医治疗呃逆症状,以温胃益气、驱寒降逆为原则,以丁香柿蒂汤、橘皮竹茹汤、旋覆代赭汤等方药为主要治疗方案。我院以丁香柿蒂汤基础方为本,根据患者具体症状,进行药物临证加减,为患者施治,治疗总有效率达95.45%,这与临床报道中96.7%的总有效率[1]基本一致。
西医治疗呃逆症状,以单纯膈肌痉挛治法施治,认为胃炎、神经官能症、胃扩张、脑血管疾病、肝硬化、尿毒症等病症都可造成此病症,多以甲氧氯普胺片、阿米替林、氯丙嗪、巴氯芬、卡维地洛等药物为主,效果不够理想。我院在此次研究中,将甲氧氯普胺片作为对
照药物,治疗20例患者,总有效率仅为50%,将其与丁香柿蒂汤疗效比较,效果明显地低于丁香柿蒂汤。
丁香柿蒂汤方源自于《症因脉治》一书,方中的主药为丁香及柿蒂,丁香可行气、温胃,柿蒂降气(苦味)、止呃(涩味),两味药物一为升一为降,在联合使用时,具有温胃驱寒、降气止逆之功。方中人参有益气健脾、降浊升清之功,生姜则可温胃散寒,与丁香、柿蒂二药联用,可以在降气止呃的基础上,使胃虚症状得以改善,进而阻止呃逆复发。
综上所述,立足于中医理论对于呃逆症状的辨证结论,采用具有降气止呃、温胃散寒的中药丁香柿蒂汤作为基础方,为呃逆病症患者施治,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呃逆情况,对方药实施加味、减味处理,可以充分地发挥消除呃逆以及促进胃功能恢复等功效,在获得较高治疗效果的基础上,避免呃逆症状再次发作,具有推广价值。
[1]唐国彬.呃逆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研究进展[J].中医学报,2012,27(7):878-879.
[2]邹夏慧.中药及穴位注射治疗呃逆67例疗效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0,10(5):53-54.
[3]靳贵木.丁香柿蒂汤加减治疗顽固性呃逆68例[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9(3):38-39.
10.3969/j.issn.1672-2779.2013.21.017
1672-2779(2013)-21-0026-02
苏 玲
2013-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