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能力培养实训基地建设是提升医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根本途径※

2013-03-07 10:28王凤枝徐宛玲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18期
关键词:医学生基地实训

王凤枝 徐宛玲

职业能力培养实训基地建设是提升医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根本途径※

王凤枝 徐宛玲

(河南省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漯河462002)

医学专科院校的教育强调能力综合与实用,加强职业能力培养实训基地建设是提高医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途径。医高专应加大校院共建实训基地的力度,规范基地管理,确立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强化医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和拓展医学生就业竞争力。

实训基地建设;实践能力培养;就业竞争力;医学生

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是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宗旨。根据目前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高职高专医学生必须以实践能力的提高来提升其就业的竞争力。2005年,教育部、财政部启动了 《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支持奖励评申》项目体系,加大了对高职高专实训基地建设支持力度。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求职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同时也是高校培养大学生的本质要求。其关系到学生个体、高校发展、社会和谐等方面的利益。高职高专医学院校职业能力培养实训基地建设,为医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职业能力的训练和提升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实现职业教育与岗位需求的 “无缝对接”,实现社会、医疗行业、学校及学生个体多赢。

1 医高专职业能力培养实训基地建设

1.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实训基地是医高专重要的教学组成部分,是培养医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必备条件,是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紧密结合的实践教学环境。实训基地的建设,关系到医学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医学生就业和适应工作的能力培养,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要以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依据专业及课程的需求及企业化、岗位化而建设,能反映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体现医疗行业的技术应用发展趋势,积极与行业院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参照院企员工管理、质量监控、绩效考核等管理模式营造真实的工作环境,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技能能够适应未来技术发展的需要并够按照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得到有针对性的训练,做到 “真岗真做”,提高职业技能、培养职业操守。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要充分考虑医学相关专业的通用性,在设备、师资等方面要考虑到多专业能够相互共享,并突出其开放性,从空间到时间都要向师生开放,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投资效益。要提高校内实训基地的社会服务职能,不仅为学生技能训练、竞赛、考核鉴定服务,还要为教师培训提高服务;不仅要为本校服务,而且要为其他院校服务;不仅要为教育系统服务,还要为企业服务、为社会服务,使实训基地成为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的桥梁。要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功能,成为社会服务的科技基地[1]。校内实训基地最大的特点是学生在校内就可以感受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真实的工作任务、真实的企业管理和市场化的评价标准,从而满足岗位操作技能训练和职业素养熏陶的基本要求,体现职场与课堂、理论与实践、教与做的高度统一[2]。

1.2校院共建实训基地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主要是在一定的理论知识指导下通过实践训练而获得,其能力的提高和技能的熟练程度与实践训练的频率成正比[3]。目前,医高专院校由以往的自建小而全的实训基地转向校院共建,实现资源共享,走联合、共建之路,结合学校及院企优势,系统化建设实训基地。校院共建实训基地可以统筹资源,把有限的资金相对集中,互补互助,改善实训条件,提高设备利用率。医院与学校共同承担实训任务,实训基地的工作任务来源于院企真实的岗位及工作项目,也可以是模拟的教学任务;对工作过程的设计、项目确定、评价标准等以及对岗位服务的对象、内容、技术规范等都按照院企工作和行业市场的要求进行。医学生经校外实训基地培训,在其依托的背景行业和服务的区域范围内其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均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与训练。一方面,学生在实训基地可以加强实践能力的锻炼,提高职业能力,为今后顺利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不少优秀院企已经意识到以院企作为实训基地产学合作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其培养的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医疗设备使用、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基础上,了解院企文化、设备的使用方法、医患关系协调等,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免除先培训后上岗的麻烦,减轻了院企在培训方面的开销,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

1.3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统筹兼顾医高专教育是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在进行医学理论教育的同时,注重实践环节特别是重视学生实际操作、技术运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资源的建设与配置上必须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学校要与合作院企根据学校发展、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体系、实训项目内容等要求对实训基地建设制订整体的规划,分步骤、分层次地组织实施,注重两类实训活动的衔接与配套,提高实训的综合效果,力求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功能互补,结构合理,达到长效发展。

医高专职业能力培养实训基地建设及运行模式,见图1。

图1 医高专职业能力培养实训基地建设及运行模式

2 医高专职业能力培养实训基地管理

医高专职业能力培养实训基地,使医学生在仿真或真正的岗位工作环境中学习和锻炼,是提高医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方式。因此,医高专要结合本校及医疗行业需求,提升实训基地的管理水平,提高医学生的就业能力。学校要加大实训基地建设投资,购置虚拟训练系统、职能模拟系统等,不断丰富实训资源,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校内建立仿真医院、虚拟工厂和车间 (如药学专业)、虚拟工艺 (如口腔技术专业)等,将院企管理理念、文化设备、人力资源等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训基地管理模式参照院企及岗位的制度执行,以实现实训过程与工作过程的一致,并通过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实地考察解决与实际岗位工作的对接问题,打造校内实训基地工作情境和工作氛围的企业化、岗位化,工作任务的真实化,运行和管理模式的企业化。同时要加大师资培训力度,提升实训教师和院 (企)实训 (实习)指导老师的自身素质和指导水平。制定校内实训教师到医院内挂职锻炼、校外带教老师到校内带课等制度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实践技能水平,通过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建设提升专业师资的整体实力。校外实训基地要与学校共同制订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指导教师,以保证实训活动的循序渐进,校院共同完成实训教学。

3 医高专实训基地建设与提升医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关系

高校实训基地是学生学习技能的主课堂,是教师施展才能和得到锻炼的主阵地,是高校服务行业社会的主渠道,是解决高校教育发展中诸多问题的突破口。探索医高专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对准医疗行业岗位要求调整医学生的能力结构,为医学生顺利就业打下基础。根据医疗行业特点,从职业岗位所要求的技能出发,根据已就业学生的跟踪反馈情况,对实训基地及实训内容进行调整,统筹实训内容 (体现与工作过程的协调性),规划实训项目 (体现与院企需求的零对接),在原有实训项目基础上强调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应用来调整教学内容,把握实训环节 (与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等融合),分解能力要素。在广泛调研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医高专实训基地建设中各实训室的建设和实训项目的设置,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功效,培养学生的高技能素质,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医学类高职高专教育是职业性、技能性、应用类的高等教育,技能培育是它最核心的内容,脱离了这个核心内容,它就不能称其为职业技术教育,为此,高职高专必需有供实际操作、训练动手能力的实训基地。有了和真实工作情境相类似的实训经历作为就业前的基础,学生毕业上岗后就大大缩短了就业的适应期,能更快地、更适应地投入医疗事业[4]。随着医学模式的变革,诊疗对象由原来的“病”转变到了现在的 “人”,对医学生更应该突出 “社会化”和 “人性化”教育,实训必须更加注重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5]。实训基地作为实现学校教育与岗位要求 “零距离”对接的桥梁,在完成实训教学与职业素养培育的同步进行,提高医学生就业竞争力。

[1]徐军,高秀杰.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1,(30):143-144.

[2]申屠江平.高职院校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思考[J].职教论坛,2010,(9):59-62.

[3]杨伦超.改革高职高专实践教学 强化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J].高教论坛,2005,(1):108-113.

[4]徐颖,母传贤,张建中,等.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J].金色年华·教学参考,2011,(6):17.

[5]侯永生.相关医学类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思考[J].知识经济,2010,(21):151.

10.3969/j.issn.1672-2779.2013.18.076

1672-2779(2013)-18-0099-02

吴义红

2013-07-11)

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研究课题[No:JYB2012266]

猜你喜欢
医学生基地实训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以医史学史料为载体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
我的基地我的连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