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照春
王先生患痔疮多年,时好时发,他觉得“十人九痔”没有什么要紧的。前几个月,出现了连续便血,他以为是痔疮这老毛病复发引起的,就在当地医院按痔疮处理,医生还给以消炎止血对症治疗。开始还有点效果,可是,以后又出现大便次数加多,且总有便意,出血越来越严重。后经其他医院诊断为直肠癌。
已有研究表明,长期慢性炎症可能是引起直肠恶变的要素。如慢性细菌感染、阿米巴痢疾、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憩室炎,使得黏膜导致肉芽肿、炎性变和假息肉,可能会渐而发生恶变。其中如痔疮、肛瘘、肛裂、化脓性汗腺炎等炎症长期刺激,也可引起恶变。其病程愈长,发生癌变的可能性愈高。王先生因痔疮导致的长期慢性炎症与直肠癌的发生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许多像王先生这样的临床病例表明,某些肿瘤发生前或发生过程中,患者常有慢性炎症。因此,人们就一直猜测慢性炎症与癌变是否有关联。因此,癌与慢性炎症的相关研究已成为许多学者当今的热点课题,并已在不少方面获得初步研究成果,如:慢性炎症可使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 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是鼻腔常见的具有恶性侵袭力的良性肿瘤,恶变率为7%~27%。目前,其病因和病理仍未完全阐明,但临床研究表明,可能与病毒感染、变态反应等慢性炎症有一定关联。
长期不愈的慢性咽喉炎有恶变可能
慢性咽喉炎虽然癌变的概率极小,但长时间得不到有效治疗,炎症扩散,可引起其他疾病,亦有癌变的可能性。
胃肠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可致癌变
胃肠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如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感染所引起的长期慢性或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等病症,可造成胃肠道黏膜炎症、溃疡等,慢性炎症损伤而发生胃肠道息肉。其部分息肉具有恶变倾向,部分息肉为癌前病变,如不及时治疗,而渐致癌变,许多胃肠道癌是由息肉演变而来的,尤其是腺瘤性结肠息肉癌变率更高。这已由学术界通过相关研究达成共识。
慢性骨髓炎有恶变机率
临床经验及研究表明,慢性骨髓炎的恶变机率虽不大,但在长期不利的拖延治疗下,机率就会增加。由于慢性骨髓炎的治疗较困难,病程漫长,有的长达数年甚至数十年,且常在慢性期急性发作,长此反复,皮肤、肌肉组织纤维化,局部疤痕累累,患者常常因多次手术更增加了局部组织纤维化。在纤维化最明显、软组织弹性最差、皮肤色素最重的区域,是局部常规消毒及抗炎治疗的主要部位,也是因长期受炎症的慢性刺激发生癌变(如骨瘤、皮肤癌)的危险部位。
晒伤造成的慢性炎症会导致皮肤癌
晒伤是指人在日光照射下,大量接触紫外线照射而引起的一种光毒反应。轻者暴晒的局部皮肤红肿、脱皮,重者出现水疱和炎症。累加晒伤的次数越多。造成的损伤越严重,直到发展成为皮肤癌,这已成医界共识。
长期慢性炎症形成的宫颈息肉有恶变可能
宫颈息肉是妇科常见病之一,但常常易被忽略。因三分之一以上的患者症状不明显,只是在检查时才被发现,即使有症状也较轻微,主要是点滴出血,或在性生活后少量出血,或白带中带有血丝等。宫颈息肉出血本身,对健康影响并不大,但长期慢性炎症形成的宫颈息肉,有恶性病变的可能。一旦发现宫颈息肉,应积极治疗,减少恶变发生率。
当然,某类慢性炎症的可能恶变或直接恶变倾向远不止以上几种。但这已表明,慢性炎症的持续存在,为启动、维持、促进肿瘤的生长起着重要作用。
目前,已有研究报告揭示慢性炎症或可致癌的机理。慢性炎症过程中,参与、介导(就是利用某种物质为“媒介”,将一种“物质”传递给另一种“物质”的过程和方式,如,利用某种物质为媒介,将供体转移给受体,从而使受体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发生改变。)炎症反应的化学因子(即炎症介质)有外源性(如细菌及其产物)和内源性(来源于体液和细胞)两大类。大多数的炎症介质是通过与其靶细胞(某种细胞成为另外的细胞或抗体的攻击目标时,前者就为后者的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而发挥生物学效应的。自从对肿瘤生物学有了初步认识,慢性炎症或可致癌的机理开始给予揭示,2012年11月《癌症细胞》期刊上的一项新研究报告称,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综合癌症中心(Arthur G. James)等科研人员发现,人体制造的一种类似于激素的促进炎症的物质,在处于高水平的时候,可能会导致一种恶性白血病。这项研究提示,通常,人体内释放“白细胞介素15”能刺激天然“杀手”细胞——破坏癌细胞和被病毒感染细胞的免疫细胞的发育、生存和增殖。但是,当“白细胞介素15”在人体内长期以高数量存在的时候——诸如在慢性炎症期间——可能导致大颗粒淋巴细胞的特定免疫细胞变成癌细胞。参与这项研究的人员认为,“白细胞介素15”与正常的大颗粒淋巴细胞表面上的受体结合时,会提升细胞内部的致癌蛋白质的水平。高致癌蛋白质水平反过来会带来染色体不稳定和额外的基因突变,还会激活一个称为DNA甲基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关闭一批包括通常会抑制肿瘤生长的重要基因。
人体各器官长期的慢性炎症,是孕育和产生恶性肿瘤的温床,会给生命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我们不能忽视防治躯体各类炎症,尤其对长期的慢性炎症,应引起足够的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