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岐,著名中医临床专家,著名中医药养生保健专家,主任医师、教授,国医泰斗秦伯未嫡传弟子。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主任及新闻发言人,卫生部中医司教育处处长,世界针灸联合会司库、全国中医药编辑学会副主任委员等。现为中医之家总干事、北京太申祥和太医馆馆长、世界中医骨科联合会总监、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知名专家。著有《王凤岐的养生餐桌》等畅销科普书。
春天阳气升腾,再加上气候干燥,上火也就很常见了。上火了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吃祛火药,其实火有虚、实之分,实火宜泻,虚火宜补。现代的生活方式导致生活中虚火的人越来越多,此时宜补不宜泻,如果你不明就里滥服清火药,不但灭不了火,还会伤了阳气,得不偿失!
想要“灭火”,先要了解“火势”
春暖花开,空气干燥,人很容易上火。许多人为了灭火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喝凉茶、吃清火药,可非但没有把火灭下去,反而越烧越旺。这也难怪,上火分为很多种,如果你不辨“火势”盲目扑救,非但灭不了火,还有可能会损伤体内的阳气。
人们对于上火还有一个形象的说法,叫“热气”,一般人在吃了油炸食品、荔枝、芒果等热性食物后出现的口腔溃疡、咽喉肿痛等症状,都是热气的表现。人体为什么会出现“热气”,也就是我们说的上火呢?中医认为,人体中有阴气和阳气。在正常情况下,阴阳二气是平衡的,这时人体处于一种健康状态。我们所说的“火”其实是阳气的一种。平时火烧不起来,是因为它受到了制约,制约它的是“阴液”,也就是我们人体的血液、唾液、汗液等物。阴液可制约阳气,所以一般情况下体内的“火”会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如果阴液不足,或是人体阳气过于亢进,阴不足以制阳的话,阳气就会像脱缰的烈马一样在人体内横冲直撞,这时人体出现火热症状也就不足为怪了。
再者,中医认为“火性炎上”,“炎上”就是往上走的意思。火苗点着了总会往上蹿,上火也是一样的,所以上火的症状主要表现在人体的头面部,比如眼睛红肿、舌尖起泡、口腔溃疡等。春天万物复苏,阳气上升,这样就极易扰动肝、胆、胃等蓄积的内热,再加上北方天气干燥,体液流失严重,阴阳失衡,人体出现上火症状也就在所难免了。
上火自然就得“灭火”。怎么灭呢?目前电视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凉茶、祛火药物,仿佛天下是一派火气,不明其理的消费者于是也跟着买了一大堆产品来吃,但效果却往往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好。其实火有很多种,如心火、肝火、肺火等。想要灭火,先要搞清楚哪里着火,否则这火是扑不灭的。再者,盲目吃清火药也极易损伤人体阳气。一分阳气即一分生机,如果我们肆意糟蹋阳气,离百病丛生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一般而言,上火可分为实火和虚火。咱们先来说实火,实火在中医里又称为阳亢,就是阳太旺盛了。这种火是比较容易“扑灭”的,只要多吃一些祛火的食物或是祛火药,症状很快就会消失,效果非常明显。但现在单纯是实火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大多数人都属于虚火。
什么是虚火呢?这种火并不是说你真的上火了,而是身体的阴液被消耗的厉害,显得阳比较多,从而造成阴虚火旺。这个时候你应该是补阴而不是泻。如果再吃一些泻火、清火的寒凉药物,只会使虚上加虚,越治火越大,越治病越重。这种虚火应当服用养阴以配火,使之阴阳平衡,虚火自然而愈。所以,想要灭火,先要分清自己是哪种火才行。
那么如何才能分清自己到底是实火还是虚火呢?我教你一个辨别方法,就是看大小便。如果小便颜色黄、气味重,则是实火;如果色淡且清,则是虚火。如果大便干燥结块、舌质发红是实火;如果大便稀软、舌苔淡白则为虚火。
“灭火”原则:实火宜泻,虚火宜补
既然分清了实火和虚火,接下来该如何调理呢?明代医家张介宾在其著作《景岳全书》中对此有专门论述。他认为,“实火宜泻,虚火宜补”。对于实火而言,要用泻的办法,比如一些清火类的药物,如牛黄解毒丸、龙胆泻肝丸等。另外,还可以多吃一些祛火的食物,如苦瓜、黄瓜、西瓜等。另外,每天喝些菊花茶,祛火的效果也不错。
对于菊花,中国人总有着一种特殊的偏爱,不仅因为它的品性高洁,还因为它是一种中药,有祛病除邪的功效。每次取几朵菊花,冲入一杯沸水,不多时就会有一股淡淡的香气飘出。唐代诗僧皎然曾有一首诗来赞菊花:“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本草纲目》认为菊花“性甘、味寒,具有散风热、平肝明目之功效”,你也可以将其制成菊花粥、菊花糕食用,也能起到祛火的效果。
祛实火比较容易,而祛虚火相对来说就比较难了。虚火只能补,中成药中有一味药叫“知柏地黄丸”,它滋阴祛火的效果就很好。
知柏地黄丸是在有“补阴方药之祖”的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了黄柏和知母,因此除了可以补阴外,还可以清虚火,是地黄丸系列中祛火力量最大的,阴虚的朋友可以适量服用一些。但知柏地黄丸也有一些服用禁忌。明代医家赵献可认为“自世之补阴者,率用知柏反戕脾胃,多致不起,不能无憾,故特表而出之”,告诫我们知母、黄柏多服会克伐元气,用时需慎重。特别是对于那些准备做父亲的年轻人而言,因为两药都入肾经,会导致性欲低落,所以更应谨慎。其实不管是清火的还是补阴的药物,都不可过量服用。中医讲究“中病即止”,也就是说病好了就要停止服药,就是怕会伤到人体的阳气。
如果你觉得自己掌握不好用药量的话,那就选择食物吧!生活中的一些食物也是可以补阴的,这些食物有梨、百合、银耳、玉竹、麦冬等。这里就为大家介绍一款玉竹麦冬粥。
取玉竹10克,麦冬10克,粳米适量。将玉竹洗净后切片,与洗净的麦冬一起放入砂锅内加适量水煎,去渣取汁。将洗净的粳米放入煎取的汁液中大火煮沸,然后再改用小火煨,待粥熟时加入蜂蜜调味即可。
玉竹还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葳蕤,归肺经、胃经。玉竹养阴的效果很突出,且补而不腻,久服不伤脾胃,因此历来为医家所钟爱。玉竹不仅可补益五脏、滋补气血,还可祛除风热。此外,玉竹养颜的功效也不可小觑。《瞿神仙隐书》认为它能“去面皱、好颜色,久服延年”,因此也是很好的抗衰老、健美食品。
麦冬也是一味中药,它是麦冬或大叶麦冬的须根上的小块根。麦冬一般产于川浙一带,其根有须,像麦,叶似韭菜,而且在冬天也不枯萎,所以称为“麦冬”。麦冬有阴柔之性,所以可以用来养阴。由于它还可清心经之热而除烦,因此可以说是一味滋清兼备的补益良药。将麦冬与玉竹、粳米同煮成粥,养阴祛火的效果更加明显,每天来上一碗,既补了阴又养了身,可谓两全其美。
“一阴一阴谓之道”,中医认为世间万物都是阴阳二气作用的结果,人体自然也是如此。正常情况下,阴阳相互消长,处于动态的平衡之中。一旦阴阳失衡,自然就会发生灾害,人体也会产生疾病。所以,无论治病还是养生,都当遵循这一规律,如此,我们才能永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