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慧君
(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平顶山467000)
中药汤剂佐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例
杨慧君
(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平顶山467000)
目的 观察自拟中药汤剂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9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以糖尿病基础治疗,针对周围神经病变给予弥可保片服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自拟中药汤剂口服。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χ2=7.0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药汤剂佐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可以在临床广泛应用。
中药汤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弥可保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指在排除其他原因的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出现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症状和(或)体征,其发病率较高,据报道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生率达60%~90%,最多见为慢性、远端对称性、感觉运动性、多发性神经病变,以肢端疼痛、麻木、畏寒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多发于下肢、足部[1]。我们应用自拟中药汤剂口服佐治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颇佳,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DPN患者90例为观察对象,其中男49例,女41例;年龄55~77岁;符合钱荣立[2]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平均糖尿病病程(20~35)年;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神经病变。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并发症和病情严重程度上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以糖尿病基础治疗,合理使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使血糖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并重视饮食控制、合理运动,同时控制血压、降低血脂。针对周围神经病变给予弥可保片(中国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H20030812)每次500μg,每天3次,餐后15min服用。4周为一疗程,两疗程后统计疗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自拟中药汤剂,药方组成:山萸肉15g,熟地黄30g,山药30g,茯苓20g,黄芪30g,牡丹皮15g,泽泻30g,苍术10g,归身10g,鸡血藤30g,蜈蚣2条,黄连8g。随症加减:气虚甚者加西洋参5g;肾虚者加用补骨脂15g,枸杞15g,淡大云15g;失眠者加酸枣仁15g,麦冬15g,五味子15g。每天一剂,煎取汁300ml,分3次口服。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50统计学软件进行相关处理,进行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疗效标准 显效:自觉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腱反射恢复正常,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较前增加5m/s以上或恢复正常;有效:自觉症状及腱反射好转,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增加4.9m/s以下;无效:自觉症状无改善,腱反射及肌电图检查无变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X100%
2.2 疗效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n,%)
DPN的发生率较高,影响着大部分的糖尿病患者,是糖尿病病死率增加的一个主要原因。DPN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现代医学对本病发生机制的研究尚无定论,多认为是与微血管病变及血液流变改变、凝血机制失调、山梨酸旁路活性亢进、氧自由基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神经营养障碍等因素有关,是多因素综合作用所致。临床上治疗DPN经常选择弥可保来营养周围神经,弥可保为维生素B12钴酰胺制剂,与其他B12制剂相比较,其更易进入神经细胞内,增强了神经细胞内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促进神经内核酸、蛋白质、脂质代谢,从而加速DNA、RNA合成,改善神经组织传递及代谢障碍的作用,达到改善糖尿病患者长期自发性肢体疼痛、麻木、感觉减退及腱反射减退等症状的目的。
中医学辨证认为本病属“消渴”范畴,病机特点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阴虚燥热迁延日久致气阴两伤,阴阳俱损,终致气血不足,以致脉络瘀阻,血脉失和,属本虚标实。病变脏腑着重于肺、胃、脾、肾,而肾最为关键[3]。基于上述病机特点,我们认为本病由于消渴日久,肾阴受损,阴虚内热,煎熬津液,血黏成瘀,阻滞筋脉;久致阴损及阳,寒凝血滞,气血不能通达四肢,肌肉筋脉失于濡养所致,据此治疗应以益气养阴补肾治其本、化瘀通络治其标的法则组方。我们应用自拟中药汤剂口服佐治观察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例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再次证明中药汤剂佐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确切,比单纯应用西药治疗效果好。我们所用中药汤剂中黄芪益气行血,山药益气健脾以扶正固本,蜈蚣活血化瘀,通络止痛。鸡血藤以加强通络活血止痛之力。诸药合用,收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且安全可靠,可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1]杨桦,刁志光.血府逐瘀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6):63-64.
[2]钱荣立译.关于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与分型[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0,(8):5.
[3]李新安,侯建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西医治疗进展[J].中医临床研究,2012,4(5):116-118.
10.3969/j.issn.1672-2779.2013.15.023
1672-2779(2013)-15-0033-01
苏 玲
2013-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