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江春 许兰竹
(云南省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结核一科,昆明650041)
中医药治疗免疫功能低下导致肺结核复治患者的疗效评价
朱江春 许兰竹
(云南省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结核一科,昆明650041)
目的 为了进一步研究和比较临床治疗免疫功能低下导致复治肺结核实践过程中采用中医药治疗方法的比较优势,从而为临床治疗实践提供指导和参考。方法 本文选取了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免疫功能低下导治肺结核致复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前后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比较结果如下: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D3、CD4、CD8、CD4/CD8等四项指标水平差异不大,且组间比较P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D3、CD4、CD4/CD8等三项指标水平组间比较,治疗组患者的三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三项指标,且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②吸收率组间比较,治疗组患者的吸收率显著地高于对照组患者的吸收率,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临床治疗免疫功能低下导致肺结核复治患者的实践过程中,采用中医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的免疫机能得到了有效改善,是临床治疗免疫功能低下导致肺结核患者的可靠选择。
中医;免疫功能低下;肺结核;疗效评价
回顾以往临床上治疗免疫功能低下导致肺结核的同类报道后我们发现[1-2]:采用中医和西医治疗方法均能取得一定的临床实践效果。鉴于此,为了进一步研究和比较临床治疗免疫功能低下导致肺结核实践过程中采用中医药治疗方法的比较优势,从而为临床治疗实践提供指导和参考,本文选取了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免疫功能低下导致肺结核复治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将相关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96例免疫功能低下导致肺结核复治的患者中男56例,女40例;年龄40~56岁,平均年龄(45.13±4.11)岁。根据患者实施治疗方法的不同,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组的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中医药进行治疗:黄芪30g,党参30g,百合15g,白及10g,百部10g,黄精30g,麦冬10g,生地黄12g,黄芩10g,猫爪草30g,1天1剂,水煎煮分2次服[3-4]。
1.2.2 对照组的治疗方法 对照组抗结核药方案为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0.3/3次/日、利福平0.45/次/日、吡嗪酰胺0.5/3次/日、乙胺丁醇0.75/1次/日,左氧氟沙星0.4/次/日,胸腺肽肠溶片40mg/次/日。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治疗后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和胸部病灶影像学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且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前后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前后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比较结果如下: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D3、CD4、CD8、CD4/CD8等四项指标水平差异不大,且组间比较P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D3、CD4、CD4/CD8等三项指标水平组间比较,治疗组患者的三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三项指标,且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前后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比较结果(χ±S)
2.2 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后的胸部病灶影像学变化情况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后的胸部病灶影像学变化情况比较结果如下:治疗组的48例患者中吸收32例,未变14例,恶化2例,吸收率为66.67%;对照组的48例患者中吸收29例,未变12例,恶化7例,吸收率为60.42%。吸收率组间比较,治疗组患者的吸收率显著地高于对照组患者的吸收率,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后的胸部病灶影像学变化情况比较结果[n(%)]
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肺结核属于中医学理论中所说的“肺痨”范畴。从中医发展的历史上来分析,采用中医药进行肺结核治疗的经验历史悠久。正如《医学正传·劳极》所说:“治之之法,一则杀其虫,以绝其根本;一则补虚,以复其真元。”明·葛可久《十药神书》收载十方,为我国现存的一部肺痨治疗专著。明·虞抟《医学正传·劳极》则提出“杀虫”和“补虚”两大原则。明代李中梓《医宗必读·痨瘵》确立了“补虚以补其元,杀虫以绝其根”的治疗大法。明、清及民国初年的大量医案、医话中,记载了很多痨病案例,其中不乏许多成功经验。总之,中医在治疗肺痨上有其独特、有效的方法。
随着西医的不断发展以及相关药物临床应用的不断推广,西医治疗肺结核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和效果。从目前临床实践治疗免疫功能低下导致肺结核复治的相关临床实践和报道结果上分析,针对肺结核患者采用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的方法均能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中医治疗方法在提高患自身者免疫机能方面表现出了一定的临床优势,同时在实际控制病灶的效果上也更加出色[6]。
本研究所用药物中黄芪、党参益气固本;黄精、百合润肺补肾益精;白及治痨补肺气,生肌敛疮;黄芩、百部、猫爪草杀虫抑菌。诸药相辅相成,扶正祛邪,起到积极调整机体免疫状态的作用[7-8]。
本研究的相关比较数据也进一步证实了以上的观点和说法:①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方法治疗前后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比较结果如下: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D3、CD4、CD8、CD4/CD8等四项指标水平差异不大,且组间比较P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D3、CD4、CD4/CD8等三项指标水平组间比较,治疗组患者的三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三项指标,且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②吸收率组间比较,治疗组患者的吸收率显著地高于对照组患者的吸收率,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因此,通过以上的分析和阐述,同时结合本文的相关比较数据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临床治疗免疫功能低下导致肺结核患者复治的实践过程中,采用中医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的免疫机能得到了有效改善,是临床治疗免疫功能低下导致肺结核患者的可靠选择。
[1]狄燕玲.肺结核咯血的中医护理体会[J].时珍国医国药,2011,22(3):730-731.
[2]黄智祥.中医养阴清肺法治疗72例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3):267-268.
[3]郭晓燕,张惠勇,鹿振辉,等.中医药治疗耐药肺结核的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8):2028-2029.
[4]刘贤会,罗威.120例初治继发性肺结核患者中医证候规律总结[J].中医临床研究,2011,03(21):3-5.
[5]王胜圣,周杰,董芳.肺结核中医证候规律及其与客观指标相关性的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1,03(15):13-14.
[6]李安德,王晓才,孙利红,等.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对肺结核患者发现状况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2011,33(9):575-577.
[7]吴玲,陈杰勇.中医药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肺结核10例[J].航空航天医药,2010,21(5):814.
[8]高娟.肺结核的中医药临床研究[J].中国医疗前沿,2010,5(9):10-12.
10.3969/j.issn.1672-2779.2013.15.013
1672-2779(2013)-15-0021-02
杨 杰
2013-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