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康济
(华东师范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上海 200241)
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实行对中国保险业发展的影响——以上海地区为例
陈康济
(华东师范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上海 200241)
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部分发达城市尤其是像上海正面临着老龄化程度日益增高和养老储备金缺口越来越大的双重压力。2013年1月27日,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披露称,上海将在今年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等创新试点。本文将以此为背景,探究税延型养老保险实行的必要性,同时分析此项改革将对作为金融三大支柱之一的保险业产生怎样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保费;保险业发展
(一)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概念
所谓税延型养老保险,是指投保人在税前列支保费,等到将来退休后按照规定领取保险金时再按当时的个人所得税税法缴纳个人所得税。随着经济的发展,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和相关政策会不断改变,有助于降低个人的税务负担,同时也能够促进个人参与商业保险,弥补商业养老储备金的缺口,提高国民的养老质量。由于个人购买商业养老保险可以获得一定的税收优惠,因此在很多发达国家已经是相对成熟的政策。此项养老保险制度有助于满足居民多层次的养老需求,同时也会极大地促进我国保险业的快速发展。
“税延”其实指的就是个人所得税的延迟缴纳,是一种“让富于民”的措施。具体来说,就是投保人在工作时购买此种商业养老保险,只需按照买完保险后的个人所得依从国家税法缴纳所得税;而领取保险金则在年老退休的阶段,此时再根据领取保险金的数量根据当时的税法再纳税。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和相关税率会相对调整,而退休老人的收入正常情况下也会少于工作时的收入。所以,此时再缴纳个人所得税,就会比不买此种养老保险缴税少得多,如果退休后领取的保险金没有达到起征点,还可免除个人所得税。所以,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对于投保人有着非常大的税收优惠,对当下和退休后的生活质量的改善和平衡也将会起到极大的作用。
举例说明,按照目前国家个税起征点3500元,五险一金1900元估算,一位月收入10000元的工薪阶层,每月应缴个税是(应发工资-五险一金-起征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即:(10000-1900-3500)*20%-555=365元。如果这位消费者购买了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假设每月保险上额为700元,则月收入10000元的应税额就变成了10000-3500-1900-700=3900元,每月应交个税为3900*10%-105=285元。这样算下来,一年就可避税960元。同时,所交的700元养老保险金将进入个人账户进行管理。等到退休时,根据当时的收入情况和税法规定再进行缴税。一般来讲,退休后的收入通常不会高于工作时的收入,因此退休后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也会较低,在扣除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税收负担就更轻了。从而保证了工作和退休两个生活阶段的生活质量。
(二)国外经验——以美国401K保险为例
1.401K计划概述
美国401K计划始于20世纪80年代,指的是美国1978年《国内税收法》新增的第401条K项条款规定的内容。按照这项条规,企业为员工建立专门独立的养老金账户,员工每月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不超过25%的资金存入该账户,同时企业会根据不同情况按一定比例为员工缴纳养老金。401K账户里的资金可根据员工自身的不同偏好进行不同的投资组合,并在退休之后,选择一次性领取、分次领取和转为存款等方式使用。
2.401K计划的最大优点——可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401K计划之所以在美国有如此之高的普及率,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税收优惠政策。在此计划中,个人缴纳的款项是从应税毛收入中直接扣减的,从个人收入中直接转入401K账户;401K税前缴费的特点使得他们辛苦赚到的工资有更多的流向了自己的养老金账户而不用为了政府纳税,这不仅对个人是巨大的吸引力,对每年都要上缴大量税款的各企业来说,更是无法抗拒的实惠。企业在员工每交1美元养老保险金的同时就要为员工缴纳0.25至1美元不等的匹配保险金,此举既可以为企业节省一笔不菲的所得税,还能够形成一项企业福利,有益于留住人才。同时,员工还可以对自己的401K账户资金进行投资理财,保证了这些养老金的收益和资金的保值。
(一)上海养老问题严重
1.上海老龄化程度严重
2010年国家统计局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全上海市常住人口为23019148人,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329840人,占常住人口的10.12%,远超过国际标准的7%。目前,上海每三个工作人员就要赡养两个退休老人。而随着计划生育和城市生活压力的增大,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均寿命不断增长,上海的老龄化问题再加上少子化现象,只会日益严重,到了2020年,上海就会形成一个工作者赡养一个退休老人的局面,老龄化程度严重,“未富先老”现象大量涌现,养老压力巨大。
2.养老金缺口不断扩大
目前,中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个人缴费以及政府补贴等组成。从2007年开始,上海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征缴收入便一直低于支出。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的数据:2007年养老保险的基金缺口为49.55亿元;2008年,缺口上升至88.63亿元;2009年,这一数字是91.86亿元。由于中国的养老体系主要依靠基本的养老保险,商业养老保险在当中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所以政府的养老压力之大也是可想而知的。测算结果表明,如果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10年后,上海可能将面临831亿元的养老金缺口,超过本年财政收入的10%。
(二)上海现有养老保险体系发展不完善
1.社会基本养老体系发展缓慢
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管理混乱。上海从2006年开始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试点,但是从2008年到 2011年,个人账户的累计金额只是从102.22亿元增长到111.39亿元,增长几乎停滞,几乎只是利息的收入而已。不仅如此,养老保险账户的投资收益非常低,这些资金主要就是用于银行存款和购买国债基金,近几年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收益率只有2%,在如此高通胀的情况下,根本没法谈对资金的实际价值进行保值增值。
2.企业年金吸引力不够
对于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来说,企业年金是解决社会养老的一大有力支柱,占社会养老保险金的三分之一。但是在我国,企业年金还存在诸多问题。
我国对企业年金并没有强制性,立法也十分滞后。在缺乏对企业吸引力较大的优惠面前,企业难以提起兴趣,何况企业还需为员工缴纳“五险一金”,加上基本养老保险,整体缴费率已达40%,企业社会负担过重。
3.商业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
中国的保险业发展历程曲折艰难,在初期发展阶段,由于运用营销手段时没有考虑到长期影响,导致在普通民众心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使得大家一直对保险业敬而远之,购买保险的人数很少,对保险也有一定的误解。虽然理论上客观上,我国的人口基数大,养老形势严峻,商业养老保险应该是很有市场的,但是民众大多数还是依赖于基本社会养老保险,商业养老保险的覆盖率,保险的密度、深度都很不尽如人意。同时,中国的保险行业发展相较于银行、证券严重滞后,寡头垄断是使得保险公司不能在自由竞争的基础上充分开发适合民众的产品,整个行业缺乏活力。
(一)税延型养老保险在税收方面的可行性
在探讨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时,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此种养老保险一旦实施,就会减少政府当期的税收收入,从而会影响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但其实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尚处于起步阶段,上海试行方案中也规定了每月最多缴纳1000元的养老保险金,其中700元用于个人养老保险免税,300元用于企业年金免税。因此,首先对国家来说,实行税延型养老保险在个人所得税方面的税收流失占比并不大。并且在个人退休后领取养老金时,还会有部分税收收入的回笼。其次,税延型养老保险会增加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并且会带动保险公司其他险种的发展,促进保险业的长期快速发展,会大幅增加保险公司的营业税、所得税。再次,由于国家通过保障普通消费者未来的预期收入,使得他们对未来保持良好的信心,也会促进当期的消费,有助于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拉动GDP的健康高速增长。最后,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的发展势必会减轻目前基本社会养老保险入不敷出、缺口日益拉大的窘境,通过商业养老保险和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两者平衡,减缓财政补贴压力。所以不管是从短期还是长远考虑,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都对中国的经济和市场起到很大的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税延型养老保险在金融市场的可行性
1.消费者
消费者的收入都是自己每天辛辛苦苦的报酬,却会有一部分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如果能有一部分资金用于保障养老而免于缴税,而且这笔资金将会存入自己的养老金账户,用于保障自己退休以后的生活,使自己有能力安享晚年,这对于消费者而言无疑是利好消息。由于现在大部分的消费者对各种纷繁复杂的商业养老保险不了解也存在不信任的因素,所以如果由国家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保障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并且结合“延税”“变相减税”这样的措施,必定能使消费者对这样的保险提高兴趣。
2.保险业
一般而言,养老保险由三大支柱构成,即基本社会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商业养老保险,而且商业养老保险应该处于比重逐步增加的进程中。但是在中国,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的水平非常低,即使在上海这样的老龄化程度严重的地区,商业养老保险也是增长乏力。如果能够通过政府支持的税延型养老保险提高民众对中国保险业的信心,对保险的各种产品多加关注,中国的保险业便可借此契机获得一个大的跨越式发展。
3.企业
由于立法的滞后,中国的企业年金制度发展的十分缓慢,而且由于缺乏一系列有效的激励措施,企业对年金制度的建立缺乏兴趣。如果按照上海试点方案,每月1000元的保险金将会有300元用于企业年金免税,那么对企业而言,则是相当于增加了对员工的福利。更有助于企业留住优秀的人才,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对企业的忠诚度。
(一)保费大幅增长
上海将于2013年在全市范围内优先试点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这对于各大保险公司来说肯定是一个好消息。其中最直接的好处就是能够大幅提高保险公司的保费,从而扩大整个保险业的资产规模。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会买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有些消费者收入过少,即使买了税延型养老保险也无法享受税收优惠,同时还会降低当前的生活质量;还有些消费者收入较多,1000元的免税保险额对其来说只是九牛一毛,所以税延型养老保险对于这两类人的吸引力并不大。
所以,本文主要考虑月薪在4500至15000范围内的工薪阶层。按照上海试行方案的细则,此次税延型养老保险具体方案为契约性万能、分红保险产品,税收递延模式采取“税基递延”型,在缴费及收益阶段免税,领取阶段再根据档期税率表缴税,即国际上惯用的EET模式。缴费限额为每月1000元,其中700元用于个人养老保险免税,300元用于企业年金免税。
根据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相关数据,中国25至35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20.6%,35至45岁比例为23.8%,45至55岁比例为21.3%,这三个年龄段的人数占总人口的65.7%,接近总人口的三分之二。而这三个年龄段,是有意愿购买税延型养老保险的主力军。上海全市2012年有常住人口2380万人,可以购买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的人数大约为1563.66万人。
通过日前上海有关组织所做的面对上海民众的调查结果,可以得到下面两份表格:
表1 上海市扣除“五险一金”后的收入及所占比例
表2 上海市扣除“五险一金”后收入和年龄综合比较表[7]
不难看出,超过一半的上海人口扣除“五险一金”的收入超过5500元;将年龄和收入结合起来看,随着年龄和工作时间的增长,收入也在增长。由于目前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为3500元,只有收入扣除“五险一金”后超过3500元,才能因为购买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而减少个税的缴纳,所以超过3500元月薪的人更可能有意愿购买这种商业养老保险。在年龄方面,25至34岁的年轻人,他们身上背负着房贷、车贷,刚刚步入社会,还会多出很多其他方面的支出,而且他们还比较年轻,对于养老问题还没有足够的急迫性,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事业、家庭安定下来后,才会将养老问题一步步提上日程。
所以根据相关的抽样调查结果,我们分析后假设:从收入方面看,在扣除“五险一金”后收入不足3500元的人群中,愿意购买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的人占10%,收入超过3500元的人群中,愿意购买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的人占65%;从年龄方面看,25至34岁的消费者中,愿意购买个人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的人占15%,35至44岁的占60%,45至54岁的占70%。55岁以上因为临近退休,此时购买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不作考虑。综合两方面的因素,可以得出表3。
表3 上海市各人群购买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的意愿分段表
根据全市的人口年龄段情况,上海25至34岁人口490.28万,35至44岁566.44万,45至54岁506.94万。结合表2和表3中的数据,得出表4。
表4 上海市各人群愿意购买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的人数(万人)
在得出每种人群愿意购买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之后,算出按照目前的情况,如果上海试行方案得以通过,将会有372.34万人购买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每人每月缴纳700元,一年就会增加保费收入 700*12*372.34*10000=31276560000元= 312.77亿元,就是一年超过300亿元的保费,目前中国整个保险业的资产也不过才7万亿元,2012年保险业一年全国的保费收入才不过1.43万亿元。而仅仅一个上海试点的一项保险种类,就可以占到全国总保额的2.2%,这样的数据还是非常可观的。
再加上这只是目前在试行方案未公布时对上海民众做的保守调查后的结果,随着这项保险产品发展的日渐成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购买此种税延型养老保险。按照2009年至2011年城镇养老保险参保人员增长的平均速度测算,参保人数将会以每年9.953%的速度增长,那么其保费也会以近10%的年增长率增长,也就是说此项保险产品问世的前三年就可以一共创造1035.28亿元的保费收入。
(二)逐步改变民众对保险的看法
1.民众对保险业的认识
民众对保险的看法。中国的保险业发展可以说历史悠久,1949年10月20日便成立了第一家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从本质上来说,保险是一种控制风险,避免“雪上加霜”局面产生的一种金融工具。随着保险业的不断发展,保险的种类在不断增多。从一开始最主要的人身保险、财产保险,到现在扩大到很多其他种类,并且派生了“储蓄型”、“分红型”等保险种类。应该说,保险的发展已经日趋完善,随着《保险法》的重新修订,保险行业将会越来越规范。
保险和银行、证券统称三大金融机构。在美国和部分欧洲国家,这三个部分呈鼎足之势,发展十分平均。但是在中国,保险无疑是其中劣势明显的一块短板。2012年,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达131.27万亿元,而中国保险业2012年资产总额为73545.73亿元,刚达7万亿元,完全落后于银行。
作为普通的消费者,如果有一笔余钱,那么首先想到了可能是存进银行,或者买基金或者股票债券等金融理财工具。很少会有人想到为自己或者家人买一份保险。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城市居民家庭投保率只有35%,而西方发达国家可以达到75%。
老百姓对于保险的意义和功能认识还不足,人均保险费低,保险普及率低,保险意识极其淡薄。这其中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在上世纪80年代保险业经过“文革”的重创,亟须重新发展,但是停办20年之久,保险人才严重断层。很多保险公司都采用人海战术,大量增员,使得保险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良莠不齐。由于缺乏经验,缺乏专业知识,导致在推销保险产品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恶意招揽、诋毁同业竞争者的现象,不停地通过上门和电话推销,使得民众对保险企业的形象大打折扣。同时,保险业的初期发展过度注重保费的增加而忽视合同签订的慎重性,投保人对保险合同的了解度不高,甚至连自己的保险到底保什么都不清楚。还有之后的保险赔付、条款的完善等也都做得不够全面。
2.税延型保险对改变消费者认知的作用
商业养老保险是中国养老保险的三大支柱之一,而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又是商业养老保险最成熟、最有大范围覆盖可能的一种。2013年,如果上海市能够顺利成为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的试点,那么通过政府社会对各大保险公司的监察和督促,通过舆论热点对税延型养老保险的关注,将有助于大众多渠道地了解税延型养老保险,了解保险的作用和实质,并且通过政府鼓励,企业宣传,购买这种商业养老保险。在经历了长达6年的反复论证,此次上海上报的试行方案一定比较完善,从而给购买税延型养老保险的民众提供经济上的实惠,达到他们“老有所养”的目标,让民众对保险有一个全新正确的认知。
在推行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的同时,保险公司也可借此契机推出其他适合市场的优秀产品,完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全面改善保险业,增强民众对保险行业的信心,从而实现保险业的跨越式发展。
[1]胡金华.保险业最大政策红利释放上海试点税延型养老险[EB/OL].腾讯财经(2013-01-30)[2013-01-30]http://finance.qq.com/a/20130202/000096.htm
[2]东北新闻网.延税型养老险明年2月出炉月入万元可避税千元[EB/OL].雅虎财经(2012-12-31)[2012-12-31]http://biz.cn.yahoo.com/ypen/20121231/1522437.html.
[3]李悦.对美国企业补充养老金“401K计划”的一点思考[J].决策与信息.2011,(10):286-287
[4]柏正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优化设计研究[J].经济管理,2012,(2):166-174.
[5]谭珊珊,黄健元.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个人账户与名义账户的选择[J].华东经济管理,2012,(3):37-41.
[6]21世纪经济报道.上海公布社保账单:养老保险收支相差35亿[EB/OL].网易财经(2012-10-09)[2012-10-09]http://money.163.com/12/1009/04/ 8DBKFQ3R00253B0H.html.
[7]张云鹏.对建立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的探讨[J].改革与开放,2009,(6):36-37.
[8]许辉,周园.商业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研究[J].经济经纬,2012,(1):148-152.
[9]童心,彭浩.上海试点税收递延型保险产品的思考——基于美国IRA计划的经验 [J].特区经济,2010,(8):55-56.
[10]周小川.企业社会保障职能的独立化[J].经济研究.1993,(11):23.
(责任编辑 秋 妍)
F840.612
:A
:1001-862X(2013)04-0066-005
陈康济,女,安徽合肥人,华东师范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主要研究方向:国际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