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效应:异质性视角下的企业区位决策*

2013-03-06 08:41陈建军陈国亮
江淮论坛 2013年4期
关键词:同质性区位异质性

陈建军 袁 凯 陈国亮

(浙江大学,杭州 310000)

选择效应:异质性视角下的企业区位决策

陈建军 袁 凯 陈国亮

(浙江大学,杭州 310000)

传统企业区位决策研究过多关注比较优势、地理嵌入外部性、中间投入外部性等因素的影响,忽视企业内生性行为及其互动策略的可能作用。本文在连续同质性空间中引入“生产技术—产品差异”的耦合因素,构建了一个基于生产效率(技术水平)异质性的企业区位决策模型,分析了不同消费偏好分布会引致的竞争(分离)效应、选择(逃离竞争)效应、规模经济效应及差异化策略效应如何影响空间行为模式的形成。研究结果表明,当垄断(异质性或差异化)类市场需求(消费者)比例很高时,企业会选择集聚策略;当竞争(同质性)类消费比例很高时,企业会选择尽量远离对方的策略;当二者数量相差不是很大时,企业会选择中间状态。选择与竞争行为直接影响了企业区位决策,从而为企业成长和产业布局提供了新实践思路。

选择效应;竞争效应;区位决策;企业异质性

一、引 言

企业区位决策不仅直接影响微观层面的企业利润和组织效率,更决定宏观层面的产业空间分布和资源整体配置效率。企业是产业的微观载体和组织单元,只有深入洞察影响其区位决策的根本因素和动力机制,才能科学合理地制定区域和产业政策,按照市场规律推动企业成长、资源配置优化及产业转型升级。

企业区位决策研究主要从两条线索展开:一是企业同质性视角,强调比较优势、自然禀赋、外部性等因素的外生作用,但忽视了企业异质性及其导致的相互间策略行为的现实性与内生性;二是企业异质性视角,洞察了企业生产效率差异、需求争夺、价值创造与流动等因素引致企业差异化行为的可能影响,但未能有效解释基于竞争的企业行为模式和过程。

一定意义上,新经济地理学(NEG)隐含了产品异质性假设,但产品间有限替代弹性作为通用假设,难以洞见企业行为演化;“新”新经济地理学(NNEG)以企业异质性为基本理论前提,发现生产效率或技术水平差异会导致企业的空间“选择”和“分类”行为。企业空间行为的本质过程是对不同市场差别化竞争程度的异质性反应,但这些文献并未分析企业行为是如何发生的,有必要从这一视角对上述文献进行理论补充和修正。对基于需求争夺的企业间策略性行为和博弈过程的研究最早源于Hotelling模型,后续文献围绕是否存在企业空间竞争导致的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等展开了有价值的拓展;全球价值链(GVC)理论也认识到基于需求和价值创造与流动的企业间竞争性行为将导致产业在全球范围呈现“大区域分散、小区域集聚”空间演绎特征。进一步地,最近也有研究在线性城市模型中,分析了企业生产两种产品时的区位选择。这启发我们思考:是否能在Hotelling框架下,考察连续性空间中异质性企业的区位决策模式?这一过程是否存在基于竞争的选择行为或者逃离竞争效应?本文从企业异质性角度构建一个简单的线性空间模型,试图回答上述问题。

二、企业性质与行为:基于文献的讨论

1.企业性质与区位决策

既有讨论企业区位决策的文献主要从企业同质性和异质性两条线索展开。

基于企业同质性假定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分为三个理论学派:一是早期区位论研究,包括农业区位、工业区位、中心地学说、市场网络理论、区域与城市科学等,强调基于生产和运输成本等内部因素为导向的区位企业决策与行为,其中导致空间成本差异的主要因素是自然禀赋差异和比较优势;二是转向后的经济地理学, 强调以降低成本和增加创新价值为核心的企业行为和产业动态,其动力来源于地理嵌入的非经济关联外部性优势,包括社会网络和关系资本、正式与非正式制度、文化特征等;三是新经济地理学(NEG),强调以规模经济和生产外部性为核心的个体区位变动和产业空间演化,其动力来源于报酬递增和运输成本引致的集聚力(本地市场效应和价格指数效应)和分散力(拥挤效应)权衡。同质意味着企业间无差异,此时区位决策差异只能从外部寻找答案,如自然禀赋差异、外部性等,但是企业异质性的现实存在及基于此的相互间策略行为意味着同质性假设无法洞察产业空间分布的根本动力。必须指出,尽管NEG假定了企业同质性,但为了实现报酬递增和反应消费者差异化偏好,仍然假设了差异化产品间的有限替代弹性,即产品间的非完全替代性(替代弹性大于1)。正是因为这一点才使得规模生产和差异化需求之间存在消长关系,导致了均衡的存在。

基于企业异质性假定的研究也可分为两个视角:一是需求视角,全球价值链理论探讨跨国企业主导下的价值链在全球范围内分布与资源整合,企业以附加值最大化为导向,追求最有利的区位分布;Hotelling区位选择理论探讨线性空间(需求平均分布)中企业如何通过需求竞争实现空间均衡。二是生产视角,“新”新经济地理学以存在区域间空间差异为前提,探讨异质性企业如何通过空间和区位调整实现资源配置优化和利润提升。后者洞察了企业生产效率差异、需求争夺、价值创造与流动等因素引致的企业差异化行为,但并不能从微观上解释基于竞争的企业行为模式和过程。

表1 企业性质与区位决策的理论分野

2.企业行为与区位决策

如企业是同质的,则其行为也是一致的,即只考虑生产和利润函数,而不需考虑互动行为策略;但若是异质的,则必然存在自身特征决定的行为差异。不管是经济学范式,还是其他范式,异质性企业都会面临异质性程度和规模经济之间的决策。

企业以最大利润为目标,即π=(p-c)q,则区位选择必须考虑产品价格、边际成本和生产规模三个因素。其中,企业成本具有相对可控性,经济地理和新经济地理因素从禀赋优势和外部性视角已经分析了这一点,但企业市场定价和生产规模却有赖于市场整体需求和其他企业定价策略。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主导企业(以跨国企业为主)在实现分工深入过程中,既要追求成本优势,又要追求最优定价,更要获取消费市场(规模经济),企业空间行为必然是异质性的:生产环节转移到具有成本优势区域、通过创新和品牌策略获取最大定价、尽量实现消费市场毗邻。在不考虑消费分布且总量既定条件下,围绕相同产品竞争的企业数量越多,则其越倾向于选择差异化市场和空间竞争策略,因而企业异质性引致了企业基于自身特征和竞争的选择行为。而且市场行为和空间行为是耦合的,市场竞争可能导致产业的空间集聚或分散;市场竞争空间上表现对需求分布和价值创造的追逐,消费者异质性偏好或需求差异化分布对企业区位选择行为的影响可能是模糊的, 依赖于市场势力、信息密度等因素,可能是促进其走向集聚,也可能走向分散。

从消费角度看,消费者对产品中所包含信息的认知和接受完全是差异化的,进而促进消费者(或市场)分类。即使对同一个产品,不同消费者的不同效用评价可能使得生产同一种产品的企业必须对面不同的市场结构。

综合以上讨论,异质性对解释和认识企业区位选择行为至关重要,而既有从企业选择行为的研究固然对选择效应进行了解析,但却不能分析行为过程,而只是描述了结果。那么,当企业产品面临差异化市场需求,或者更本质地理解为企业产品结构包含不同程度的异质性的时候,企业如何选择区位进而影响产业空间布局?本文通过在线性空间中引入企业异性拓展Hotelling模型,分析发现了企业的竞争和选择效应、差异化策略效应,从而可以更好地理解企业空间和市场行为。

三、模型建立

1.基本假定

假定在一个长度为1的连续线性空间上,存在两个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异质性企业:1和2,各生产1种产品。企业i的位置为y∈[0,1],其中(i=1,2),不失一般性,可假设y≤y,反之亦然。

企业异质性:假定企业具有不同的技术水平,企业技术(T+T)由两部分组成,其中T表示技术水平相同的部分,T表示技术水平差异化部分。这种假定的合理性在于,如果考虑技术水平为一个连续分布区间[0,T],技术异质性表现为T的数值大小。如图1,企业1和企业2的技术水平分别为T、T。为了将企业行为与消费行为相联系,假设企业技术异质性映射在所生产的产品结构差异上,可表现为企业(f)的产品(p)由同质性(C)和异质性(A和B)两部分构成(如图1):p=p和p=p。

图1 企业技术异质性与产品异质性

同质性可进一步划分为产业内和产品间两类:前者表现在品名、功能、形象等多方面,比如汽车品类,具有运输工具、都使用某种燃料驱动、都是制造品等诸多同质特征;后者则表现在广义上,比如衣服和飞机,尽管属于不同品类,但作为消费品,都具有满足人类日常用度的功能。异质性则更为普遍,既可以是产品本身的,例如运动鞋和皮鞋是不用场合鞋品;也可以是产品附加内容的,比如同样是运动鞋,NIKE和ANTA在产地、品牌、质量等方面都不同。这一对应性假设的合理性在于,不同技术含量产品包含信息的差异,如价格信息(生产技术、效率等)、品牌创新(战略行为)、空间地理(运输成本、产地等),从而使消费需求差异性偏好可与企业生产技术异质性相对应。

消费者均匀分布于城市空间,且每个消费都买且只购买一种商品,并且从中获得的总效用为S。对于一个位于x∈[0,1]的消费者,其从企业i购买商品时的交通成本为t(x-y)。二次函数形式既保证均衡的存在性,也可以理解为产品差异性带来的消费效用合意性对交通成本的补偿。基于产品效用或价值,对于线性城市上的任何一点x∈[0,1]的消费者分为三类(如表1):无偏好消费者——注重产品中同质性部分,而不考虑产品(企业)差异,比例为b≥0;产品1偏好者——注重产品中异质性部分,而只购买产品1(企业生产),比例为c≥0;产品2偏好者——注重产品中异质性部分,而只购买产品2(企业生产),比例为c≥0;b+2c=1。

表2 消费分类

这一假设也可以理解为:在消费者中,两企业产品中无差异部分在满足消费者效用时完全同质或无差异,则b部分消费者选择时,二选一即可;而各有c部分消费者只对一个企业的产品中差异化部分感兴趣。这种假设类似于C-P模型关于农业和工业品部门的设定。因此,同一种产品是竞争的也是竞争的。为了简化分析,我们假设两个企业生产每种产品的边际成本均为常数且都被假定为零。

2.博弈时序如下:第一阶段,企业首先选择区位;第二阶段,企业产品进行价格竞争。

3.产品市场定价

当企业i={1,2}选址y时,考虑产品异质性引致的垄断性,不难得到定价为:

如果产品价格高则只有周围较近区域消费者购买,而当价格等于距离最远消费者保留价格时,可能覆盖整个市场。由于市场价格和需求共同影响利润,因此,企业理性行为则需综合考虑市场价格和市场总体需求规模之间寻求合理组合,以最大化其利润。考虑到前面每种产品都具有一定垄断性,意味着只要消费者效用足够大,则最远距离消费者保留价格也较高,因而市场定价不是完全竞争时市场定价,而应该是距离企业最远的消费的保留价格(当然,这里不考虑价格歧视情况)。

四、市场均衡与效应分析

采用倒推法求解模型的均衡。

1.市场竞争

首先考虑,在第二阶段,给定企业的区位,企业的产品进行价格竞争。前文把市场分成三部分,则每个企业利润来源于两部分:一是完全偏好本企业产品的消费者购买(垄断利润);二是偏好消费者的购买(竞争利润)。则两企业垄断利润为:

竞争利润为:

结合(2)、(3),得到给定区位下企业总利润:

2.区位选择

经过计算:

——12c≤b≤1时,企业分居城市两端(y=0,y=1)。此时,偏好于产品异质性的消费者份额远远小于无偏好消费者份额,企业利润主要来源于同质性产品市场份额争夺,价格竞争策略驱动企业通过降低价格获取更大需求和利润。则可得到:

结论1:当消费者差异化偏好弱于同质性偏好时,竞争效应或分离效应主导空间区位选择模式,因而企业选择远离竞争对手,通过空间距离(运输成本)缓解竞争(选择效应),即:竞争效应是空间离散力。

值得指出的是,由于向中心靠近或集中可以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市场规模效应也可能主导企业空间区位选择模式,但因对运输成本函数给予二次型设定使得竞争效应强于市场规模效应,因此,本文中均衡结果仍是分布在城市或市场的两端。

结论2:当消费者差异化偏好强于同质性偏好时,垄断效应(差异化策略)主导企业区位决策模式。

这一结论同时得到NNEG模型结论支持。差异化产品生产时,若初始状态较为均衡,则异质性的边际变化对企业产品的市场需求具有较大的弹性,因而企业倾向于通过品牌和管理优化等策略走差异化发展道路。

结论3:当消费者偏好不明确或不稳定时,企业区位选择不是某均衡点,而是存在一个在两点之间的连续选择空间。

五、进一步讨论

1.生产效率、竞争与产业技术链

上文遵循“企业技术异质性-产品异质性-消费者决策差异—企业区位决策”的逻辑路径分析了企业基于消费竞争的空间行为模式,其中,对企业异质性源于技术连续区间上水平值差异。生产效率是产品的投入与产出关系的表征,企业是产品生产活动的组织载体,则可将技术水平理解为企业生产效率,因而这个连续区间就是产业链。新经济地理学分析了基于技术关联的产业分布模式,认识到了中间投入,也即产业内企业上下游技术间关系的重要性。所以,要理解生产技术或效率异质性与竞争之间关系,有必要认识“产业链-企业-生产效率”间的关系。

从图2左可见,在一个包含了若干环节的产业链上([0,M]),企业数量分布可能是非均衡的,某些产业环节上可能分布着大量企业 (A点),而某些产业环节上可能只有极少数几个企业甚至1个企业(B点)。在消费需求总量既定条件下,企业数量越多,则市场竞争越激烈,这与既有研究结论是一致的。同时,企业异质性可进一步具体到产业(品)内和产业(品)间两个层面(图 2右)。如果以核心产品作为定义尺度,以汽车产业为例,上海汽车、一汽大众等发动机制造、整车装配的核心企业可视为“汽车”产业的“产业内关联企业”,中航电子等汽车电子、汽车轮胎等外围配套企业则可视为“产业间关联企业”。从产业技术链角度,企业是产业链环节的微观 “物质流”载体,产业链不同环节的技术效率异质性最终以企业形式表现出来;由于产业间企业互补(合作)性大于竞争性,产业内企业竞争性大于互补(合作)性,则说明技术联系强弱和竞争程度对生产效率的弹性差异也必将因为不同外部环境而引致企业区位决策差异。

2.选择、竞争与区位决策:生产效率分布的进一步分解

企业效率异质性本质上是企业技术水平的多样化、 差异化特征, 可进一步从多样性(richness)和均等性(evenness)两个维度理解。考虑每个企业对应的生产效率水平在[0,M]区间分布:如果M值越大,则说明多样性越大,则企业所在市场上可容纳最低生产成本企业越多,则企业进入概率越大而竞争程度相对越小;如果企业效率水平越接近(均等),则给定某一时期企业数量条件下,每个效率水平上企业数量越多。如图2左中,A点均等性较大,企业数量分布集中某个较小区域,而B点均等性较小,企业分布在多个效率层次。如果同一效率水平企业数量较多,则竞争较为激烈。区别两个维度效率异质性的意义在于,现实市场竞争中,既有相同产品的竞争,也有替代性产品的竞争;既有高技术产品竞争,也有低技术产品竞争。

图2 企业竞争、生产效率与产业链技术链

六、总结与结论

本文在需求均匀连续分布的同质性空间下构建了一个企业区位决策模型,分析了企业异质性(产品异质性)如何影响企业区位选择,发现不同消费偏好会导致存在竞争(分离)效应和选择(逃离竞争)效应、规模经济效应及差异化策略效应,并决定企业不同空间行为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当垄断(异质性或差异化)类市场需求(消费者)比例很高时,企业会选择集聚策略;当竞争(同质性)类消费比例很高时,企业会选择尽量远离对方的策略;当二者数量相差不是很大时,企业会选择中间状态。

本文假定产品有可分离的同质性和异质性两部分组成,这决定了市场中产品之间的有限替代性,这也符合一般NEG模型的基本假设。由于产品的完全异质性或同质性情况极少,则市场竞争可能是垄断和竞争并存的,这与NEG的垄断竞争假设是内在一致的,也进一步证明了基于D-S的本地市场效应(规模经济)的合理性。企业基于竞争进行自我的空间行为选择并产生空间分离或分异具有内在驱动力,这也从另一个角度验证了选择效应的合理性。

这一结论的实践价值在于,与企业在区位选择时,不仅要考虑传统区位研究强调的比较优势、经济地理学强调的地理嵌入外部性、新经济地理学强调的中间投入外部性等因素外,更必须考虑基于企业异质性的选择行为和竞争策略。进一步地,从产业发展和政策制定角度,传统产业转移理论忽视企业异质性可能导致区域资源配置失当,从企业微观异质性层面可以更好地优化生产组织效率,为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1]范剑勇,李方文.中国制造业空间集聚的影响:一个综述[J].南方经济,2011,(6):53-65.

[2]Krugman,P.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 geography[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1,99(3):483-499.

[3]Baldwin,R.,E.,Okubo,T.Heterogeneous firms,agglomeration and economic geography:spatial selection and sorting[J].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 2006,(6):23-346.

[4]Hotelling,H.Stability in Competition[J].Economic Journal,1929,39(153):41-57.

[5]D’Aspremont,C.,Gabszewicz,Thisse,J-F.On the Hotelling’s Stability in Competition[J].Econometrica,1979,47(5):1145-1150.

[6]Economides,N.Minimal and Maximal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in Hotelling’s Duopoly[J].Economcs Letters,1986,21(1):67-71.

[7]Mai,C.,Peng,S.Cooperation vs Competition in a Spatial Model[J].Regional Science&Urban Economics,1999,29(4):463-472

[8]张辉.全球价值链理论与我国产业发展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4,(5):38-46.

[9]张剑虎,李长英.产品多样性与企业区位选择[J].经济学(季刊),2010,(9):1505-1518.

[10]陈建军,袁凯.基于产业链空间分布离散化的集群升级研究——对浙江经验的考察[C].中韩日国际地域经济研讨会,2012:161-180.

[11]Storper.M.,Venables,A.J.Buzz:face-to-face contact and the urban Economy[J].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2004,4:351-370.

[12]Storper,M.,Scott,A.J.Rethinking human capital,creativity and urban growth [J].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2009,9:147-167.

[13]Thrift,N.Theory,Culture&Society[M].London:SAGE,2006:139-146.

[14]Gereffi,G.A InternationalTrade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in the Apparel Commodity Chain[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999,48(8):37-70.

[15]Ottaviano,GIP.,Thisse,J-F.Monopolistic Competition,Multiproduct Firms and Productivity Diversity[J].The Manchester School,2011,79(5):938-951.

[16]Tabuchi T.Multiproduct Firms in Hotelling’s Spatial Competition [J].Journal of E conomics& Mangement Strategy,2012,21(2):445-467.

[17]Arndt,S.,K.Kierzowski.Fragmentation:New Production Patterns in the World Economy[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183-191.

[18]Behrens,K.,Murata,Y.Trade, competition, and efficiency[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12,87:1-17.

[19]巫强,刘志彪.本土装备制造业市场空间障碍分析——基于下游行业全球价值链的视角 [J].中国工业经济,2012,(3),:43-55.

[20]Vogel,J.Spatial Competition with Heterogeneous Firms[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2008,116(3):423-465.

[21]Ottaviano,GIP.,Thisse,J-F.Monopolistic Competition,Multiproduct Firms and Productivity Diversity[J].The Manchester School,2011,79 (.5):938-951.

[22]Behrens,K.,Picard,P.M.Welfare,Home Market Effects,and Horizontal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J].The 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2007,40(41):1118-1148.

[23]Syverson,C.Market Structure and Productivity:a concrete example[R].NBER working paper,2004.

[24]Picard,P.M.,Okubo,T.Firms’locations under demand heterogeneity[J].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2012,42:961–974.

[25]Brekke,K.,Straume,O.BilateralMonopolies and Location Choice[J].Regional Science&Urban E-conomics,2004,34(3):275-288.

[26]Neven,D.TwoStage (Perfect) Equilibrium in Hotelling’s Model[J].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1985,33(3):317-325.

[27]Zeng,DZ.New economic geography with heterogeneous preferences:An explanation of segregation[J].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2008,63:306-324.

[28]Tabuchi,T.,Thisse,J-F.Taste Heterogeneity,Labor Mobility and Economic Geography[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02,69:155-177.

[29]陆毅,李冬娅,方琦璐,陈熹.产业集聚与企业规模——来自中国的证据 [J].管理世界,2010,(8):84-89.

[30]Maignan,C.,Ottaviano,G.,Pinelli,D.,Rullani,F. Bio-ecological diversity vs.socio-economic diversity: A comparison of existing measures[R]. FEEM Nota di Lavoro n.12,2003.

[31]Ottaviano,GIP.Agglomeration,trade and selection[J].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2012,42(6):987-997.

(责任编辑 吴晓妹)

F272.15

:A

:1001-862X(2013)04-0044-00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173182);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2JCJJ01YBM);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0CGGL02ZQ);浙江省博士后择优资助科研项目(Bsh1202096)

陈建军(1955—),浙江杭州人,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产业经济;袁凯(1979—),四川阆中人,浙江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区域经济;陈国亮(1982—),浙江台州人,浙江大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空间经济。

猜你喜欢
同质性区位异质性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异质性债务治理与制度完善
郑州:紧抓区位优势 未来发展可期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蒙元京畿区位论
基于同质性审视的高职应用型本科工程教育研究
地理区位
现代社区异质性的变迁与启示
理性程度的异质性:基于理论与实践的考察
高等工程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同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