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舒春
(吉林省长春市中医院,长春130022)
从痰湿论治消渴病85例
高舒春
(吉林省长春市中医院,长春130022)
目的 观察消渴病从痰湿论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11月至2012年10月来治疗的消渴病患者共有17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85例。将治疗组采用的从痰湿论治的方法与对照组采用中成药消渴丸的方法进行疗效的比较,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临床症状的缓解情况。结果 治疗组显效有50例(58.82%),总有效率89.41%;对照组显效35例(41.18%),总有效率69.41%。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采用从痰湿论治的方法治疗消渴病的临床疗效较为确切,毒副反应较少,故值得在临床上继续推广应用。
消渴;糖尿病;痰湿
消渴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是指以多饮、多食、多尿及消瘦、尿甜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病证。中医认为消渴病日久,病情失控,导致阴损及阳,热灼津亏血瘀,气阴两伤,经脉失养,气血逆乱,最终造成脏器的损伤[1]。随着现代消渴干预的大幅前移,痰湿内阻逐渐受到医学专家的重视,而消渴病的从痰湿论治也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近两年来,笔者所在的医院探讨消渴病从痰湿论治的临床疗效,并比较其与采用消渴丸的差异。现将170例消渴病患者的临床疗效简单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1月至2012年10月来我院治疗的消渴病患者共有17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85例。治疗组男52例,女33例;年龄37~81岁,平均年龄56.5岁;对照组54例,女31例;年龄38~82岁,平均年龄57岁。上述患者均符合消渴病的诊断标准,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口干、多尿、头晕等临床症状。此外,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临床症状和体征等方面均无显著性的差异(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采用从痰湿论治的方法(治疗组) 治疗组从痰湿论治,即以利湿祛痰,养阴清热为主。其治疗药物组成:泽泻18g,桑白皮10g,苍术9g,白术8g,茯苓12g,桑叶16g,枸杞子12g,玉米须14g,玉竹12g,丹参19g,玄参12g,佩兰9g[2]。上述中药用水煎服,每日一剂,可分早晚两次服用。
1.2.2 采用消渴丸的治疗(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消渴丸。用法与用量:每天于三餐之前40分钟开水口服,每次1.0g。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要做好血糖水平的监测工作,同时还要认真观察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1.3 疗效判定标准[3]依据中医治疗消渴病相关标准,制定如下疗效判断标准。显效:空腹血糖<6.7mmol/L,口干、多尿、头晕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有效:空腹血糖<8.6mmol/L,口干、多尿、头晕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效:空腹血糖>8.5mmol/L,上述临床症状没有明显的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观察比较两种方法所得数据,进行卡方检验,并采用SPSS11.0软件来完成对相关数据的统计与处理工作。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表1 痰湿论治与消渴丸两种方法治疗消渴病疗效比较[n(%)]
两组数据经比较处理后,再对显效率、无效率和总有效率进行卡方检验,得*P<0.05,说明经统计学处理后差异有显著性,因此具有统计学意义。
消渴病也就是西医学上的糖尿病。糖尿病疾病较为缠绵难治,其并发症也比较多,中医认为痰湿粘腻浊滞,血络阻塞是其最主要的原因之一。痰湿留于体内,随气升降、无处不到,或听于胃、或阻于肺、或流窜经络、或蒙心窍、或郁于脑络。其临床上变证多随痰湿阻塞部位的不同而异,如痰湿阻于心脉可表现出心悸、胸痛,阻于肢体脉络可表现为肢端麻木、刺痛,甚至坏死脱疽。消渴病患者常表现出口干、多尿、头晕等主要临床症状。痰湿在消渴病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可不同程度地贯穿于其发展中,并产生多种病症,如酮症酸中毒、急性并发症感染、都与气机升降失常、痰湿阻滞密不可分;痰湿在消渴病中常以各种兼夹之证出现,因此在采用化痰除湿法治疗该病时,应该明确其本为正气亏虚,标为痰浊为患,注意要扶正固本、扶正祛邪[4]。本次临床研究中采用从痰湿论治的方法,即以利湿祛痰,养阴清热为主,方剂中的泽泻可以利水渗湿、泄泻通淋,桑白皮可以利湿消肿,茯苓则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化痰、宁心安神的作用,同时药性比较平和,利湿也不伤正气,诸药合用则可以达到利湿、清热、祛痰的功效。总之采用从痰湿论治的方法治疗消渴病的临床疗效较为确切,毒副反应较少,故值得在临床上继续推广应用。
[1]王志程,刘铜华.从痰湿论治糖尿病[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9,13(6):601-602.
[2]院建生.消渴兼证当从痰湿论治的探讨[J].光明中医,2011,26(2):196-197.
[3]韩培海,徐海雁,唐长华,等.李富玉教授从痰湿论治糖尿病[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10,14(3):36-37.
[4]张海燕,高中祖.消渴病从痰湿论治[J].江西中医药,2011,28(7):23-25.
10.3969/j.issn.1672-2779.2013.14.009
1672-2779(2013)-14-0015-01
张文娟
2013-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