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彩红
广东省五华县人民医院药剂科,广东 五华 514400
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调查分析
胡彩红
广东省五华县人民医院药剂科,广东 五华 514400
目的:了解我院儿科住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儿科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对儿科2012年5月出院病历共117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使用抗菌药物病历 (93)例,其中使用不合理病历 (31)例,给药途径以静脉注射为主,口服、肌注次之。结论: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抗菌药物使用率高、静脉用药过多、给药频率低等问题。
儿科;住院处方;抗菌药物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药科技的日新月异,抗菌药物研究进展迅速,应用日益广泛,尤其在儿科治疗和预防疾病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极其普遍[1]。笔者就我院2012年5月117份儿科出院病历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旨在为今后合理用药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资料 抽取我院儿科住院病历117份。其中男71例(60.68%),女46例(39.32%);<7岁65例(55.56%),≥7岁52例(44.44%)。
1.2 方法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新编药物学(第15版)、药品说明书及相关资料,自行设定调查项目,分别登记汇总。
在117例儿科住院病历中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9.49%,高于卫生部规定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的要求。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见表1,抗菌药物使用类别情况见表2,抗菌药物给药途径及联合用药情况见表3。
表1 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基本情况
表2 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类别情况
从表2中显示,儿科住院抗菌药物使用以头孢菌素类位居首位,名列2、3位的分别是青霉素类和大环内酯类。这主要是由于其他类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大,在儿科中的使用受到了限制的原因[2]。
表3 抗菌药物给药途径和联合使用情况
本次调查结果提示,我院儿科住院抗菌药物使用存在以下问题:
3.1 静脉给药率高。我院儿科住院抗菌药物静脉给药率高,可能与患儿年龄小、病情较重、其他给药途径依从性差有关。
3.2 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应用指征不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规定了抗菌药物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联合用药[3]。仅在下列情况时有指征联合用药:①病因不明的严重感染。②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混合感染。③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重症感染。④治疗需要长疗程,病原菌易产生耐药性的感染。本次调查中,联合用药仍存在不合理现象。如患儿,男,9岁。临床诊断为 “上呼吸道感染”,但医师却给予头孢唑啉静脉滴注,头孢氨苄胶囊加上罗红霉素胶囊口服。该病历明显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微生物是病毒,病毒性感染使用抗菌药物静脉滴注不但于病症无益处,而且可能发生毒副反应。另外,注射用头孢氨苄是速效杀菌剂,而罗红霉素是速效抑菌剂,此二药联合使用存在药理性拮抗,应引起注意。
3.3 抗菌药物给药频次不合理。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类属时间依赖性抗生素,其杀菌作用主要取决于血及组织中药物浓度超过致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的时间。我院儿科住院将青霉素、头孢菌素类药物每天一次静脉滴注,忽略了此类抗菌药物半衰期短的特点。大多数抗菌药物应将1日所需药量分2~3次给药[4]。
儿童是一类特殊用药群体,其肝脏、肾脏、中枢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发育尚不完全,对药物极为敏感。儿童肝脏酶系统发育不完善,对药物代谢及解毒功能较差,主要经肝脏解毒的药物易发生毒性反应;肾脏功能发育不全,肾脏有效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低,使药物代谢减慢,半衰期延长,血药浓度升高[5]。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儿童的生理特征决定了其用药的特殊性。只有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治疗作用,同时又避免了不良反应和耐药性的产生。
[1]崔梅,景荣芳,卢玉宏.2003~2005年海安县9家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抗菌药物分析[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27(4):278-281.
[2]张静.儿科门诊处方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5):782-783.
[3]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S].卫医发,2004,285号.
[4]王艳丽,李丁民.抗生素在儿科的临床应用处方分析 [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2,2(4):57-57.
[5]陈兆波,张振海,胡家全,等.某院门诊儿科用药合理性调查分析[J].中国药房,2007,18(4):313-314.
R978
A
1007-8517(2013)08-0107-01
2013.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