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焕苗张克镇海洁净郑飞虎胡 永
1.山西中医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2.北京泰济堂中医医院,北京 100088
针刺手三里、外关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杨焕苗1张克镇1海洁净1郑飞虎2胡 永2
1.山西中医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2.北京泰济堂中医医院,北京 100088
目的:观察针刺手三里、外关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一个简单、便捷、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将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分为治疗组 (针刺手三里、外关)30例和对照组 (针刺颈夹脊、太阳、风池、百会、合谷、足三里)30例,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93.3%(P>0.05)。结论:针刺手三里、外关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取穴少、远端取穴、方便、安全便于临床运用推广。
颈椎病;手三里穴;外关穴;针刺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耳鸣、恶心、呕吐,以头晕为突出表现,严重困扰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通过观察针刺手三里、外关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对患者的主要症状进行量化评分,为临床提供一个简单、便捷、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并推广应用。
1.1 诊断标准 参照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 (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2007年正式发布的 《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1])。①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②旋颈实验阳性;③影像学显示节段性不稳定或钩椎关节增生;④除外其他原因导致的眩晕;⑤颈部运动试验阳性。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②患者年龄在18-75岁范围之间;③自愿参加临床实验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3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纳入标准者;②孕妇、合并有严重的脏器功能疾病或精神病患者;③病人不合作或正参加其它医疗试验者。
1.4 一般资料 所观察的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为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来北京泰济堂中医医院就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男女性别比例11∶19,年龄29~62岁,平均年龄46岁;对照组男女性别比例12∶18,年龄33~68,平均年龄45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5 治疗方法
1.5.1 治疗组
取穴:手三里、外关 (患侧)。
定位:手三里: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外关:在手背腕横纹上2寸,尺桡骨之间,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
操作:患者取仰卧位,伸臂俯掌,皮肤选用75%酒精常规消毒后,用1.5寸针进针,针刺手三里时直刺0.5~0.8寸,局部酸胀沉重,向手背部扩散为度。针刺外关时直刺0.5~1.0寸,局部酸胀,扩散至指端为度。两穴位均留针30min。
隔日针刺一次,15日后进行疗效评价。
1.5.2 对照组
取穴:颈夹脊、太阳、风池、百会、合谷、足三里。(参照石学敏主编的第七版针灸学[2]和通过查阅文献目前大多使用的穴位)
操作:患者取伏坐位,头下垫软枕,针刺以患者感酸胀为度,留针30min。
隔日针刺一次,15日后进行疗效评价。
1.6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5年颁布的 《中医病证诊断治疗标准,颈椎病的疗效评定》[3],进行评定。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治愈11例,有效1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治愈10例,显效8例,好转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统计结果表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痊愈率的比较上无显著性差异 (P>0.05),两组治疗均有效,且疗效相当。
2.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和功能评分比较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 (±s)比较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 (±s)比较
组别 例数 治疗前积分 治疗后积分 治疗前后积分差治疗组30 8.600±2.774 21.033±1.884 12.300±2.535对照组30 9.133±2.403 20.000±2.393 10.933±2.612
治疗前后积分差值经正态性检验P=0.59(P>0.05),说明两组差值服从正态分布。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量F=0.036,P=0.850(P>0.05)说明治疗组、对照组症状评分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与对照组均可显著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之临床症状,且两组疗效相当。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各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因素致使椎动脉遭受刺激或压迫,以致血管狭窄、折曲而造成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为主要症状的症候群。经过总结近十年的文献研究,发现能够引起椎动脉受压迫或刺激的原因主要有:①颈椎关节病变;②颈交感神经受刺激;③颈部软组织病变;④椎动脉血管因素。
正常情况下人体靠肌肉的收缩和松弛来达到脊柱的静态和动态平衡[4],为了完成人体各种生理活动所需要的姿势和体位平衡及稳定,肌肉随时都处在适应性变位状态中。颈部肌肉功能异常时可产生异常的运动模式。叶伟胜等[5]经过多年临床观察,总结出:异常的应力环境使椎体、关节突关节与椎间盘所受应力增加,进而导致颈椎间盘变性和/或突出、椎体和小关节的骨质增生、关节囊水肿增厚、韧带肥厚。姜淑云等[6]在探讨颈部肌群与颈椎病关系时,发现肌肉痉挛可直接对颈部周围的血管、神经产生机械性压迫,影响血液供应和神经传导,进而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加重了颈椎病的发生发展。
上述说明,引起椎动脉受压迫或刺激的原因不同程度上受肌肉软组织影响。软组织损伤属于中医里 “筋伤”。《中医筋伤学》[7]指出筋伤在经络辨证中多责之于筋脉受伤。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的附属系统,是十二经脉之气血濡养筋肉骨节的体系,其循行分布均起于四肢末端,结聚于关节骨骼部。经筋伴经脉分布,赖经脉之气血得以濡养。所以,伤筋时可取同名经脉上的穴位进行治疗。可循经远取,以疏通经脉、经筋之气。
针刺手三里、外关,正是通过缓解肌肉痉挛,使颈部肌肉松弛。其机理是:一、缓解颈部肌肉软组织对对椎动脉的直接压迫;二、缓解对椎体的牵拉、对颈交感神经的压迫或刺激,进而间接的缓解对椎动脉的压迫或刺激。
[1]李雷.《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解读 [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7,14(12):45-47.
[2]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M],2007;6-15.
[3]石学敏.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207-208.
[4]邵宣,许竞斌,史可任等.实用颈腰背痛学 [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46-51.
[5]叶伟胜,万瑜,方欢等.骨科疾病的矫形按摩 [M].天津:天津翻译出版公司,2004:159.
[6]姜淑云,房敏,左亚忠等.颈部肌群与颈椎病颈 [J].腰痛杂志,2006,27(3):235-237.
[7]詹红生,马勇,中医筋伤学 [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72.
The Observation of Acupuncture Shousanli,W aiguan in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etery Type
YANG HUAN-miao ZHANG KE-zhen
(1.Shan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aiyuan 030024,China;2.Beijing TaiJiTang Chinesemedicine hospital,Beijing 100088,China)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ofacupuncture“shousanli”,“waiguan”treatmentof vertebralartery type cervical spondylosis.Provide a simple,convenient,safe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program for clinical.Methods:60 cases of cervical vertebral artery diseas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a treatment group(acupuncture hand threemiles outside the relevant)30 cases of and the control group(acupuncture neck Jiaji,the sun,the wind pool,Baihuiand Hegu,Zusanli)30 cases and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Result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was96.7%,the control group was93.3%(P>0.05).Conclusion:Acupuncture“shousanli”,“waiguan”to the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 are effective,less distal acupoints,convenient,safe and easy to clinical use promotion.
Cervical spondylosis;“Shousanli”point;“Waiguan”point;Acupuncture
R681.5+5
A
1007-8517(2013)08-0071-02
2013.03.10)
张克镇,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针灸推拿相关研究。E-mail:zkz66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