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敏
山西省汾阳市中医院,山西 汾阳 032200
阴道炎的护理与健康教育干预观察
张晓敏
山西省汾阳市中医院,山西 汾阳 032200
目的:对阴道炎护理健康教育干预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进行治疗并且确诊为阴道炎的患者8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干预组)与对照组(常规组);两组在年龄分布、文化程度、病症、体质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通过两组治疗后的随访结果显示:护理健康教育干预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好、复发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干预不仅提高了对阴道炎的认识,而且建立了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提高了自身的免疫,有效防止疾病的发生。
阴道炎;护理;健康教育
阴道炎为阴道黏膜炎性疾病的总称,主要的临床症状为白带异常、阴部瘙痒、性交疼痛等[1]。致病因子较多,具有反复性、迁延不愈等特点,是生殖道感染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2]。主要病原体有细菌、支原体、阴道毛滴虫和念珠菌等。对于阴道炎治疗的方法多为药水冲洗、擦药、局部敷药、口服药物等,由于生活节奏较快、压力大,阴道用药不便等因素,导致治疗效果不明显。护理健康教育干预是在患病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对病患实施健康教育并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加强患者的个人卫生、保健意识,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本文回顾性分析进行治疗的80例病患,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来进行治疗并且确诊为阴道炎的患者80例,年龄23~55岁,平均32.4岁。其中细菌性阴道炎20例、真菌性阴道炎32例、滴虫性阴道炎28例。临床症状为:外阴瘙痒、白带异常、阴道分泌物堆积伴有鱼腥味或恶臭味等。文化程度分别为:大专以上的48例,高中32例。将病患分为观察组(干预组)与对照组(常规组);两组在年龄分布、文化程度、病症、体质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因分析
1.2.1 健康意识较差 处于育龄的女性,由于生活压力重、体力支出大、夫妻生活侧重于避孕等方面,对阴道炎认识不够导致阴道炎发生。
1.2.2 不良个人习惯 使用了不合格的卫生纸、卫生巾、生活懒散对内裤的卫生不重视等造成阴道炎发生。
1.2.3 自身免疫低 由于外部创伤、病原微生物毒素较强、免疫功能低下等导致菌群失调,最终引起阴道炎。
1.3 治疗护理方法
1.3.1 健康教育干预组
1.3.1.1 心理健康教育 运用心理学手段,通过护理人员直接语言表达或间接的用肢体语言来实施,让病患对自身病情有一定的认知,正确指导病患的治疗方法[3]。由于妇科病涉及病患隐私较多,因此要求护士与病患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基础及信任度,为后期提供更合理、有效地、个性化的治理方案提供依据。及时的纠正症病患的消极态度,调节病患的心情,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
1.3.1.2 治疗及个人卫生教育 对病患进行一般的冲洗治疗,并且治疗期间对病患进行相关的卫生教育。在治疗期间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为避免病情的迁延难愈,所以要遵循医嘱进行正规的医疗护理;勤换内裤、不与其他人混用,换洗衣物时不与外衣混洗,防止贴身衣物直接接触皮肤导致其他部位感染;同时要选择棉质面料内裤,由于棉质具有较好的吸水性、透气性等特点,可以使病患的阴部干爽,减少细菌的滋生;饮食方面主要禁忌一些辛辣食物,加强饮食的合理搭配;锻炼身体,提高自身的免疫能力。
1.3.2 对照组 对病患进行常规的冲洗治疗,并对病患进行简单的护理讲解,发放相关的健康手册,让病患采取自我保健措施。
1.4 评价标准 治愈:病患自述效果较好,阴道分泌正常,镜检中念珠菌(毛滴虫、细菌)阴性;显效:病患自述效果基本满意,阴道分泌异常,镜检中念珠菌(毛滴虫、细菌)阴性;无效、复发:病患自述效果一般,镜检中念珠菌(毛滴虫、细菌)阳性。
对80例患者进行术后随访、记录,并对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比较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例]
通过两组病患治疗后的随访结果显示:护理健康教育干预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好、复发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随着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由于对于个人卫生意识不强、饮食不合理、体质减弱等,导致女性患有阴道炎疾病的人越来越多。为了更好治理阴道炎,减少病情的反复性、迁延不愈,及时对病患进行护理健康教育干预,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病患的治疗效果。对病患的服务是年龄跨度大、带有感情敏感、思想情绪波动大的特殊群体,所以要求护士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及责任感,增加病患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消除由于疾病等其他情况带来的对治疗的不利因素。
护理人员在对病患进行治疗护理的过程中,充分的利用时间对病患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及心理干预,使病患接受健康知识,共同制定治疗目标,使病患得到更好的救治。因此健康教育干预不仅提高了患病对阴道炎的认识,而且建立了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提高了自身的免疫,有效防止疾病的发生。
[1]马利,王安翠,杨燕,等.阴道炎相关行为因素调查及病例对照研究[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0,21(1):66.
[2]裴红,霍红英,龙贵珍,等.对改善阴道炎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2(9):22.
[3]王艳秋.妇科心理特点分析与护理对策 [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1(3):183.
R743.71
A
1007-8517(2013)06-0115-01
2013.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