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道Uu感染及药敏结果分析

2013-02-28 08:39陈劼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3年5期
关键词:原体生殖道敏感度

陈劼

(汉川市仙女山医院,湖北汉川431600)

生殖道Uu感染及药敏结果分析

陈劼

(汉川市仙女山医院,湖北汉川431600)

微生物;解脲脲原体;药敏

解脲脲原体(Uu)是人类泌尿生殖道常见寄生菌之一,在特定环境下可以致病,尤其是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主要病原体,还可以引起阴道炎、宫颈炎、输卵管炎、慢性前列腺炎、附睾炎及不孕不育等疾病[1],因此对支原体感染进行检测和药敏分

析,对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2012年7月1日至2013年6月30日到本院妇产科、皮肤科等就诊的病人556例。

1.2 标本采集男性病人取前列腺液,尿道分泌物或精液。女性病人取宫颈分泌物或阴道分泌物,置无菌试管中送检。

1.3 试剂法国生物梅里埃Mycoplasma IST2支原体培养鉴定及药敏试剂盒。测定药物包括:四环素、氧氟沙星、红霉素、强力霉素、交沙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环丙沙星、原始霉素9种抗生素。

1.4 方法将拭子或液体标本(200μl)接种于试剂R1中,混合后取出3m lR1溶液转移到R2瓶中,待R2完全溶解后,将肉汤液体分配到试剂条(R3)上的22个反应杯中,每个反应杯加55μl,封加无菌矿物油,加盖板,置于35℃孵育24h和48h观察Uu结果。按说明书进行。

2 结果

2.1 支原体感染情况556例就诊患者中解脲脲原体阳性标本共301例,阳性率为54.14%。556例患者中,男性103例,阳性24例,阳性率为23.30%;女性453例,阳性277例,阳性率为61.15%。年龄最小20岁,最大55岁。

2.2 解脲脲原体的药物敏感状况见表1。

表1 301例解脲脲原体的药物敏感状况[n(%)]

3 讨论

Uu是泌尿生殖道常见的病原体,其分离率及耐药性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此备受临床关注,各地对解脲脲原体的感染情况及耐药性分析屡见报道。在本研究中的556例标本中,共有301例阳性标本,阳性率为54.14%。在453例女性标本中,阳性标本有277例,阳性率为61.15%。在103例男性标本中,阳性标本有24例,阳性率为23.30%,标本阳性率在男女性别中存在明显差异,该类病原体感染阳性率,女性明显要高于男性,这可能与女性尿道较短,解脲脲原体易在其间定植,也由于女性下泌尿道伴有其它细菌、滴虫的感染有关[2]。流行株类型、样本构成不一致也是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本组资料显示,解脲脲原体对大环内酯类(交沙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和红霉素)敏感度较高,敏感度在74%以上,这与有关的报道结果相近。对四环素族(强力霉素、四环素)敏感度较高,与国内文献报道基本一致。

本实验中原始霉素敏感度最高,为99.67%,这与有关报道所认为的敏感度最高是交沙霉素有差异[3]。其原因可能与各地区的临床医生用药习惯不同有关。

统计中还发现,氟喹诺酮的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敏感度较低,分别是3.22%、20.60%。其原因可能是临床医生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较多,导致耐药性的出现。另外就是Uu对这类抗生素易产生耐药基因[4]。可见Uu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度因地区和菌株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随着感染人数的增多和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解脲脲原体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耐药性,我们应该更加关注解脲脲原体的耐药性变化,进行动态监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从而减少耐药菌株的出现。

[1]谢璟,李健,张小莲,等.不育男性抗精子抗体与解脲脲原体感染的相关性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0,28(4):412.

[2]马凤玲.生殖道细菌对解脲支原体培养结果的影响[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9,26(5):742-743.

[3]刘昭贵,申菁华,张小春.1856例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与耐药性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2,30(6):634-635.

[4]任小蓉,陈冰,张书岭,等.解脲支原体药敏及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研究[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8,22(7):511-512.

R446.5,Q939.92,R518.9,R375+.3

B

1674-1129(2013)05-0513-02

10.3969/j.issn.1674-1129.2013.05.049

猜你喜欢
原体生殖道敏感度
536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全体外预应力节段梁动力特性对于接缝的敏感度研究
腹痛难忍:生殖道畸形惹的祸
解脲脲原体阳性,会导致不孕吗
电视台记者新闻敏感度培养策略
在京韩国留学生跨文化敏感度实证研究
Diodes高性能汽车霍尔效应闭锁提供多种敏感度选择
卵巢浆液性癌病理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植原体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知柏地黄丸对解脲脲原体感染不育患者精液指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