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培养中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的分离和耐药性分析

2013-02-28 08:39:46吴绍莲吴长生胡辛兰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3年5期
关键词:板条氨苄西林内酰胺酶

吴绍莲,吴长生,胡辛兰

(福建省立医院检验科,福建福州350001)

痰培养中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的分离和耐药性分析

吴绍莲,吴长生,胡辛兰

(福建省立医院检验科,福建福州350001)

目的了解我院2006年至2012年痰标本中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的分离和耐药情况。方法收集2006年至2012年我院痰培养中分离的流感嗜血杆菌(Hin)和肺炎链球菌(SPn)。Hin采用因子试验初筛,APINH鉴定板条鉴定,K-B法或ATB Heamo药敏板条做药敏,头孢硝噻吩检测β-内酰胺酶;SPn采用Optochin敏感试验初筛,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仪做鉴定和药敏。结果共收集Hin220株,SPn213株,其中Hin和SPn合并感染的病例有20例。Hin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最高,达到62.1%,其次是氨苄西林,耐药率达到36.2%。β-内酰胺酶的检出率为33.6%;SPn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比较高,均大于70%,而对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则保持较高的敏感性,敏感率均大于95%,未发现耐万古霉素和耐利奈唑胺的菌株。结论大多数抗菌药物仍对SPn和Hin保持较高的抗菌活性,但作为常规用药的青霉素和头孢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已超过30%,故仍需加强监测。

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耐药性;药敏试验

肺炎链球菌(SPn)和流感嗜血杆菌(Hin)可在健康人群的鼻咽部少量定植,属于条件致病菌,其常引起急性中耳炎、鼻窦炎、慢性气管炎急性发作和社区获得性肺炎等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小儿脑膜炎和菌血症的常见致病菌。近年来,由于抗菌药物的不规范使用,SPn和Hin的耐药性逐渐呈上升趋势,为了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有效控制感染,现对我院2006年至2012年痰标本中分离到的SPn和Hin的耐药性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2006年1月1日年至2012年12月31日本院门诊及住院病人的痰培养检出的SPn213株,Hin220株,剔除相同部位的同一分离株。

1.2 仪器与试剂APINH鉴定板条、ATB Haemo药敏板条、GP鉴定卡、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仪,均购自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K-B法药敏纸片、X因子、V因子、V+X因子、Optochin药敏纸片,均购自英国oxoid公司;各种培养基均购自郑州瑞贝特生物有限公司。

1.3 质控菌株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均购自国家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1.4 方法

1.4.1 细菌的鉴定与药敏试验细菌的鉴定流程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进行。Hin用X因子、V因子和V+X因子作因子试验进行初筛,APINH鉴定板条进行鉴定,K-B法或ATB Haemo药敏板条进行药敏试验;SPn用Optochin敏感试验初筛,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仪进行鉴定,K-B法或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仪进行药敏试验。采用头孢硝噻吩纸片定性试验检测Hin的β-内酰胺酶。

1.4.2 统计学分析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SPn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SPn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性比较高,耐药率大于70%;而对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则保持较高的敏感性,敏感率均大于95%;其次是碳青霉烯类和头孢类,敏感率均大于65%。未发现耐万古霉素和耐利奈唑胺的菌株。见表1。

2.2 Hin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Hin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呋辛、利福平和左旋氧氟沙星保持较高的敏感性,敏感率大于90%。对复方新诺明的敏感率较低,只有37.0%,对氨苄西林的敏感率也只有58.0%。β-内酰胺酶的检出率为33.6%。见表2。

3 讨论

肺炎链球菌(SPn)和流感嗜血杆菌(Hin)是呼吸道感染、尤其是社区获得性肺炎最重要的致病菌。老人、身体抵抗力低下者和婴幼儿为其易感人群。我院2006年至2012年共检出SPn213株,Hin220株,其中有20例病例是SPn和Hin合并感染。合并感染者皆为老人和婴幼儿,可能是老人机体各器官机能逐渐衰退,抵抗力低下,而婴幼儿由于呼吸系统和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健全,故易被SPn和Hin侵袭。至于合并感染者更深层次的原因,有待于更进一步的研究。

表1 SPn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表2 Hin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Hin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利福平、头孢呋辛和左旋氧氟沙星的敏感性良好,敏感率均大于90%,而对临床常用的头孢类、碳青霉烯类敏感性已有不足,敏感率仅70%左右,尤其是头孢他啶,敏感率只有46.8%。曾作为Hin感染的首选用药氨苄西林,随着用量大,用药时间长及不规范用药增多,其敏感率也仅有57.7%,已不适合临床经验用药。目前普遍认为Hin对氨苄西林耐药的主要机制是产生了β-内酰胺酶,本次监测中,对氨苄西林耐药的80株Hin中,产β-内酰胺酶的有74株,说明产β-内酰胺酶是Hin对氨苄西林耐药的主要机制。

SPn对左旋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氟喹诺酮类的药物敏感性很好,敏感率均大于98%,可作为成人SPn感染的常规用药,由于该类药物对儿童软骨发育有影响而较少使用。青霉素作为SPn感染的首选用药,其耐药率已达37.5%,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PRSP)菌株几乎对所有β-内酰胺类均不敏感,如哌拉西林、头孢呋辛及其他头孢菌素类药物,甚至其他抗菌药物亦可表现为多重耐药性,使得对SPn耐药性的监测显得越来越重要[1]。随着新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耐大环内酯类SPn的迅速增加已引起普遍关注[2,3],国内报道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的耐药率有的高达90.1%[4],在本次监测中,SPn对克林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率已分别达到73.7%和70.9%,已不适合作为SPn感染的一线用药。在本次监测中,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的菌株。

综上所述,临床必须加强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和使用情况的监测,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1]殷波涛,周明权,岳艳玲.2006-2010年武汉同济医院呼吸道苛养菌的耐药性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41(2):226-229.

[2]张春,陆晓彤.儿童专科医院临床病原菌分布与抗药物耐药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4):434-457.

[3]华春珍,尚世强,李建平,等.肺炎链球菌243株耐药性研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3,26(6):378-379.

[4]李家泰,李耘,王进.中国医院和社区获得性感染革兰阳性球菌耐药性监测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3,83(3):36-52.

R446.5,Q939.92,R378.1+4,R378.4+1

A

1674-1129(2013)05-0448-02

10.3969/j.issn.1674-1129.2013.05.016

吴绍莲,女,1975年3月出生,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主管检验技师,医学检验,主要从事细菌学检验。

猜你喜欢
板条氨苄西林内酰胺酶
氨苄西林钠合成工艺研究
产β-内酰胺酶大肠杆菌研究现状
Mn-Cr-Mo系贝氏体轨钢连续冷却转变的原位观察
金属热处理(2022年8期)2022-09-05 08:38:30
氨苄西林预报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亚胺培南敏感性的可行性研究
检验医学(2022年2期)2022-03-14 02:14:14
一种新型表层增益Zig-Zag板条的设计与分析
激光与红外(2018年3期)2018-03-23 09:23:33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的最新研究进展
浅谈国产注射用氨苄西林钠杂质谱及生产工艺
产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旧木板变“森”相框架
女友·家园(2014年3期)2014-11-26 22:24:31
一种加工板条类零件面上的孔的方法
机械工程师(2013年4期)2013-03-25 06:3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