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标本采集降低血培养标本污染率分析

2013-04-07 12:21:39易兵张建云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3年5期
关键词:检验科规范化标本

易兵,张建云

(萍乡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江西萍乡337055)

规范化标本采集降低血培养标本污染率分析

易兵,张建云

(萍乡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江西萍乡337055)

血培养;标本采集;污染;规范化

血液培养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指导价值,日益受到临床重视。一方面,血培养可以明确诊断是何种病原菌感染;另一方面,依据血培养结果进行的药敏试验,能够指导临床用药,进而减少抗菌药物的误用和滥用,大大改善患者预后,减少患者医疗费用。但血液培养结果的准确性是发挥其临床指导作用的前提。要获得准确的血液培养结果,首先要确保血培养标本未受到污染[1,2]。本文探讨血培养标本采集环节的造成标本污染的相关因素,并提出规范化标本采集措施,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2013年1月至7月所采集到的住院儿科患者血培养标本共1856例。1-4月份924例标本采集时未进行规范化干预。5-7月份932例标本采集采用了规范化干预措施。

1.2 方法

1.2.1 血培养标本污染的判断依据对比两次以上分离细菌的菌种不相符时,同时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征象和其他辅助检查的情况,判定所培养的细菌是否为污染菌[1,2]。

1.2.2 采用规范化标本采集干预措施即在血液标本采集前,对全院护士进行血液培养标本采集规范化培训。

1.3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5.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4月份,未采用规范化标本采集干预措施,采集的924例血液培养标本中,污染菌所致的假阳性例数为72例,标本污染率为7.8%。污染菌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5-7月份期间,采用规范化标本采集干预措施,采集的932例标本中,污染菌所致的假阳性例数为24例,标本污染率为2.5%,比1-4月份的标本污染率下降了5.3%(P<0.05)。

3 讨论

规范化的血培养采集方法能提高血培养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减少血培养的污染率[3,4]。标本采集前的影响因素包括:(1)环境准备;(2)操作者的准备;(3)合格的血培养瓶。而其中操作者的准备环节非常重要。

护士采集标本规范化操作包括:(1)护士在采集标本前应该按手卫生六步法清洗双手,戴无菌手套、口罩,减少细菌的污染。而且执行手卫生是减少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便宜的方法[5,6]。(2)皮肤消毒以避免污染。为减少皮肤菌群对血培养的污染,应对静脉穿刺点进行消毒。在患者皮肤消毒后不得触碰其静脉。碘酊应作用30s,碘伏应作用1.5~2min。(3)血培养瓶的消毒:弃去瓶顶塑料帽,用75%乙醇棉球消毒瓶顶橡皮塞,待干60s。(4)不推荐静脉留置导管采集标本,常伴高污染率。若分析导管相关性感染,应在采集导管血的同时,静脉穿刺采集外周血进行对比。(5)血液注入血培养瓶前无需更换针头,因为更换针头对于污染率的减少作用甚微,且易引发针刺伤。

综上所述,血培养标本的采集,只有规范化的操作,做好分析前的,才能采集到合格的标本,进而保证血液培养结果的准确性,才能够真正发挥血液培养对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指导作用。

[1]帅丽华,胡志坚,孙晓红,等.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保证和持续改进[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2,30(5):456-458.

[2]吴颖.加强血培养标本采集环节的规范化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4):781-782.

[3]王海燕,方晓眉,俞群.血培养标本采集发生污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与康复,2008,7(5):383-384.

[4]王永红,王晓红.检验分析前规范血液标本采集程序浅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09,27(3):305.

[5]敖继红,王四利,张敏,等.浅谈检验科手卫生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0,28(5):478.

[6]俞乐平.医院环境卫生消毒灭菌的监测及意义[J].实验与检验医学,2009,27(6):682-683.

R446

B

1674-1129(2013)05-0506-01

10.3969/j.issn.1674-1129.2013.05.044

猜你喜欢
检验科规范化标本
昆虫标本制作——以蝴蝶标本为例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浅析检验科常规生化检验的室内质量控制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
商周刊(2017年23期)2017-11-24 03:24:09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
中国卫生(2014年3期)2014-11-12 13:18:18
乡镇卫生院检验科的问题和第三方检验机构合作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