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荣
优质教学中化学问题设计的研究与实践
王 荣
(仪征市陈集中学江苏仪征211408)
课堂中的提问是进行化学优质教学的重要一环,课堂提问的效果如何、成功与否,看“问题”是否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是否激起了学生探索的欲望,是否训练了学生的思维。遵循“问题设计”的一般原则,掌握问题提出的时机,巧妙的运用问题提出艺术和有效的理答方式,可促进化学课堂提问优质化、有效化。
问题;问题设计;原则;思维;艺术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总是在一定的问题中产生的,思维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当前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要求学生由原来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探究性学习”,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恰当的问题,通过问题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在学生的问题意识还比较淡薄的情况下,教师有意识地在教学的整体过程中或是某些教学环节上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不仅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强化问题意识,同时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教学手段。
所谓问题,就是学习主体在某个给定的知识的当前状态与所要达到的目标状态之间存在的差距。“当前状态”是指学习主体目前已知的知识或理论、“目标状态”是指学习主体目前未知但准备去探究的新知识或新理论,问题是已知与未知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因此,优质教学中的化学问题的设计不仅包括问题本身的设计,还包括问题的引入方式,利用方式,预计解决方式,连锁引发问题的方式等。
1.定向性原则
问题要能引导学生思考方向,注重针对性、目的性、实用性、时机性,避免盲目的象征性设问。问题设计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将问题设计中心放在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上。设计的问题要有助于学生突破难点,掌握重点,体现问题的价值性、针对性。
2.启发性原则
问题本身不仅对学生思考问题有启发性,而且最好还能够为学生创造发现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在创设问题时,要求能引起学生认知结构上的不平衡,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悬念,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起学习的兴趣,把学生带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去,使他们产生积极思考的欲望。
案例1:变色的蝴蝶——氨气性质教学问题设计
[引入]同学们好!老师这儿有一只漂亮的纸蝴蝶,只是颜色素淡了些,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有没有让它旧貌换新颜的办法?
[演示1]白色纸蝴蝶变红的实验(将白色浸有酚酞溶液的纸蝴蝶放入充满NH3的集气瓶,观察颜色变化)
[设疑]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过渡]让这只白色蝴蝶着上妖娆红妆的气体是什么呢?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研究的物质——氨气。
点评:精彩的实验现象产生了有效的问题情境,学生兴趣被高度激发,课堂的气氛活跃了。有效地利用实验事实创设了教学情境引入新课。
3.层次性原则
构建问题要符合延伸性、循序渐进原则,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过程。在教学中,对于那些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内容,教师在创设问题时,应尽可能设计一组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考虑好问题的衔接和过渡,用组合、铺垫或设置台阶等方法来提高问题的整体效益。用问题组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从而深刻理解有关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案例2: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电解质定义的教学片断)
[演示探究实验]NaCl固体、蔗糖固体、NaCl溶液、硫酸溶液、NaOH溶液、蔗糖溶液、酒精溶液的导电性。
问题一:为什么硫酸、NaOH溶液、NaCl溶液能导电,而蔗糖溶液、酒精溶液却不能?
问题二:什么是电解质?什么是非电解质?
问题三:为什么NaCl溶液能导电而固体NaCl不能导电?
问题四:为什么NaCl溶液等溶液能产生自由移动离子?
问题五:你身边还有哪些物质具有类似氯化钠的?你能设计出家庭小实验来证明吗?
点评:围绕电解质概念精心设计层层递进的五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积极的情绪下完成电解质概念的学习。
4.互动性原则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引领促进师生、生生合作,使课堂形成气氛活跃、开放、民主的师—生、生—生间多向知识信息传递和交换的“立体式”、“交互式”的合作学习教学格局,精心设计的问题情景和有效的问题设置,可以调动师生之间教与学的积极性、诱发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可以是讨论型互动,也可以是合作型互动。
案例3:氢氧化铝的两性教学片段
问题一:要如何进行实验验证氢氧化铝是否具有两性呢?
教师:老师没有准备好氢氧化铝,请同学们首先利用桌上提供的药品制备氢氧化铝。
[分组探究实验]思考、实验并观察记录实验现象,随后一一列举自己的实验和现象。
点评:看上去是要求学生自己制备氢氧化铝,但实际上,这是一个真正的科学发现过程的重复。在他们制备氢氧化铝的过程中,由于药品的选择和滴加的顺序的不同,将会使得实验现象不同。
问题二:由上述你们的演示实验,我们可以看出,氢氧化铝能不能与碱反应?是不是可以跟所有的碱反应?追问:实验室如何制取氢氧化铝?从氢氧化铝的化学式来看,有没有碱性呢?如果刚才没有制得氢氧化铝的小组,你们可以在获得的物质加入什么物质而获得氢氧化铝呢?
点评:围绕氢氧化铝两性,师生通过问题和实验互动,既完成了知识的探究,也学会了实验过程中的控制变量思想。
5.开放性原则
问题的指向预设与解答预设的范畴会随着问题的解决进程而不断变化。即原来的问题具有可以发展为新问题的可能,增加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开放性,即问题有多种不同的解,或有多种可能的解答方案。这种开放性一般表现在4个方面:(1)条件性开放,即问题的条件不完备或满足结论的条件不唯一,如“钢铁生锈的原因是什么?”(2)策略性开放,即思维策略和解题方法不唯一,这种问题一般都给出条件和结论,但具体解决方法未知,如“要把10%的盐水50g,配制成20%的盐水,该怎么办?”(3)结论性开放,即在给定的条件下结论不唯一,如“酸雨对人类的危害极大,如何防止酸雨的危害?”(4)对社会的开放,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与社会生活有密切联系,这种问题最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小河里的水怎么变臭了?”
美国卡麦隆大学莫里教授在《课堂教学提问技能入门》一书中首次提出将提问分成四类:事实性问题、经验性问题、创造性问题及评价性问题。结合化学学科特点笔者提出四类问题类型:识记型问题、推理型问题、创新型问题、批判型问题。
识记型问题:识记型问题要求学生能再现知识,是低层次的、记忆水平的问题。教学中为了减少和防止遗忘,适当安排回忆提问是必要的,但不宜滥用。
推理型问题:是属于理解和运用类的,主要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属于较高层次的问题。推理型问题既适用于解决具体问题巩固学过的知识,也可以用于学习、探讨新领域的知识。
创新型问题:创新型问题是指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得出独特答案的问题。这类问题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它是开放性的,答案是不唯一的。
批判型问题:批判型问题是指要求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或规则,而判断事物或方案的价值或可行性的问题。评价性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学科知识。
人们常说: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作为课堂教学方法之一的提问,应该是也必须是讲究艺术的。提问作为一种教学艺术,应该怎样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呢?
1.注意提问的层次
课堂教学全过程中都可提问,但提问是有时间层次的。一般说来,大概有:开讲时提问引入新课,将旧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过渡或转折时提问,将教材结构和知识系统联系起来;小结归纳时提问,将理解和记忆结合起来;在关键处提问,将兴趣和知识重点结合起来;总结规律时提问,将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的培养结合起来。
2.提问时间把握三先三后
(1)先提问,后指名。教师提出问题后,要观察学生对提问是否明确,然后再指名。
(2)先思考,后回答。教师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提出问题后,要鼓励有创见的回答。如果学生对所提问题一时回答不出来,教师要以适当的方法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回答。
(3)先讨论,后结论。对于教师的提问,尤其是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学生回答后,教师不要立刻表态“对”或是“不对”,可以让别的同学补充、纠正,表示赞同、表示反对,提出不同的答案、提出更佳的解答方案等等。
3.提问方法多样化
在提问的方法上,应富于变化,同时要求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也要富于变化,既可指定学生单个回答,又可让同座学生相互回答,也可就近分组讨论回答,课堂提问的形式既要有口头提问,也离不开书面提问,无论是书面提问还是口头提问,均力求准确、简练、富有艺术性,这样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什么叫理答?华东师大崔允漷教授认为,理答就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应和处理,是课堂问答的重要组成部分。理答既是一种教学行为,也是一种教学评价。它是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的即时评价,是一种重要的课堂教学“对话”,直接影响学生对某个问题的理解和进一步学习,也影响到学生对一节课甚至这门功课的兴趣与态度。
通过对大量课例观察和总结,笔者认为,常见的理答从表现形式上可以分为广义理答和狭义理答。广义理答指教师对学生提出答案或作答后的所有即时处理行为。它包括语言理答和非语言理答,狭义的主要指语言理答。(一)语言理答按其功能分为以下四类型:(1)诊断性理答:指对学生的回答做出“正确”或“错误”的判断。(2)激励性理答:简单表扬、激励表扬。现在教师普遍是常常用“好”、“你真棒”等一些惯用的奖励词语来表扬学生,其实这只是在对学生进行简单表扬的理答。激励性的表扬不是空洞的赞美,而是更能激发学生内在潜能的,能促进学生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的催化剂。(3)目标性理答,主要是指当学生的回答不够准确或完整的指向目标时候,教师直接出答案或总结答案。(4)发展性理答。是在学生回答不完整或不正确的情况下再次组织问题,再次进行理答。(二)非语言理答按其反应程度分为:(1)有反应理答:动作理答、神情理答。如摸摸学生的头、拍拍学生的肩膀、为学生竖大拇指、点点头等,或用神情告诉学生你还没有听明白他的回答、或觉得他的回答令你震惊等。(2)无反应理答:也有人称之为“不理”的理答。理答中只要是对学生的发展,教学的进程起积极作用的理答教学行为我们称之为积极理答;反之,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影响教学的顺利开展我们则认为这是消极理答。如何提高理答的有效性?
(1)澄清。澄清,即用不同的术语重新陈述同一个问题。当学生无法回答教师的问题时,教师就必须借助澄清的方式使原问题变得清晰、简单,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把握住问题的关键点。
(2)追问。追问,即向回答问题的学生提一个或几个额外的问题以帮助他们回答正确或提升回答水平。通常,教师会问一些聚合式、内敛性或低认知水平的问题,这时可以采用追问以促进学生进入高层次的探索过程。
(3)转问。转问,即让另一个学生来回答同一个问题。在学生回答错误但又不需要追问时,教师可使用这种策略。这种方式对于成就动机很强的学生非常有效,他们受到挑战会更加努力学习。
(4)悬置。理答的悬置策略是保证课堂提问有效的方式之一,在随后的教学中提及到该问题,一方面体现出教师对该问题的重视和负责,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看到自己对教学的贡献,产生成就感和自豪感,提高了他们课堂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促进了他们学业成绩的提高和思维水平的发展。
综上所述,课堂中的提问是进行化学优质教学中重要一环,它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为大家所认同。而课堂提问的效果如何、成功与否,并非看提问了多少问题,问题有多难;也并非看提问的方式多么富于变化,而是看“问题”是否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是否激起了学生探索的欲望,是否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因此,中学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绝不可以轻视“问题设计”。必须掌握“问题设计”的一般原则,灵活掌握问题提出的时机,巧妙地运用问题提出艺术和有效的理答方式,促进化学课堂提问优质化、有效化。
[1]邵怀领.课堂提问有效性:标准、策略及观察[J].教育科学,2009,(2)
[2]金传宝.美国关于教师提问的技巧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1997,(2)
[3]何丽霞,何丽君.浅谈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J].教育探索,2008,(9)
1008-0546(2013)05-021-03
:G632.41
:B
10.3969/j.issn.1008-0546.2013.05.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