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梓生 吴菊华
台湾2012年大学入学指定科目考试化学科试题评价及启示
杨梓生1吴菊华2
(1福建龙岩普教研究室福建龙岩364000;2福建龙岩第二中学福建龙岩364000)
文章对2012年台湾的大学入学制定科目考试试卷进行了分析,剖析了试题的特点,并对两岸的化学试卷的异同进行了思考。
指定科目考试;试卷结构;试题特点;思考
台湾地区的大学入学考试包括“学科能力测验”(简称“学测”)和“指定科目考试”(简称“指考”)两种。其中,“指考”在每年7月初举行,旨在“用来检测考生是否具备校系要求的能力”。“指考”化学科以独立科目呈现,测验高中学生化学学习对应的“基本知识与概念”、“实验技能”、“推理与思考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四个方面的学习成果,具体测验目标及细目如表1。
表1 “指考”化学科考查目标
1.试卷结构
“指考”化学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其中,选择题24题、84分(单选12题计36分,多选12题计48分);非选择题2题,仅16分。
2.内容领域及测验目标分布
“指考”化学卷26道试题涉及的核心内容及测验目标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指考”化学卷内容领域分布
从考查知识看,基本概念和理论占最大比重,其次为有机化学,无机化合物占很小比例。
从测验目标看,全面覆盖“考试说明”四个方面目标,尤其突出“1a.基本的化学名词、定义及现象”、“1b.基本的化学规则、学说及定律”、“2b.化学实验之观察、记录、分析及解释能力”、“3a.理解化学资料的能力”、“3b.化学计算的能力”、“3c.分析、归纳、演绎及创造的能力”、“4a.了解化学与生活之关系”。
3.试题特点剖析
因“指考”为大学选才需要设计,它将测验目标定位为“检测考生应具备的学科知识,以及对于资料的阅读、判断等能力,推理、分析等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及学科知识的应用能力”。因而,试卷命制坚持“能力立意”原则,根据学科特点及专业发展要求,积极探索命题策略、创新命题方式,形成鲜明的特色。具体为:
第一、资料信息图表化
理解化学资料、藉此测验学生的推理与思考能力是“指考”化学考试的四大测验目标之一。为落实这一考试目标,指考卷试题注重采用丰富的图表语言(九道试题安排了5个表格和4幅图)来描述变化过程、说明化学事实、呈现仪器装置等化学资料信息,要求考生在阅读图表基础上,把握图表所含信息、理清数据相互关系、明确图形图像意义,并根据试题要求与已有化学知识相整合,从而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或创建图表来表达结论(结果)。
第二、问题处理定量化
数据分析与处理的定量研究方法是化学学习与研究的重要方法,此方法对促进化学内容的深刻理解、提炼总结化学规律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指考”化学卷十分重视理解数据、化学计算并以此为基础的进阶学习能力的考查。“指导”化学卷共有12道试题都涉及化学定量处理要求。试题要求学生基于对化学概念与原理、化学实验、元素化合物等相关知识理解基础上,通过对多样化的数据处理方式考查学生运用化学计算进行推理、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三、试题情景生活化
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是课程改革国际化趋势,也是化学价值取向的一种体现。将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素材作为化学科试题情景,不仅很好地发挥试题情景教育功能,而且在考查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融合“对于资料的阅读、判断等能力,推理、分析等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及学科知识的应用能力”的考查。本年度“指考”化学卷,突出从生活物质(如黑火药、维生素C、植物激素、瘦肉精、味精等)中取材,注重从化学知识与技能视角切入设置问题,让学生“能以化学知识印证生活中的物质现象”。
第四、实验考查多样化
化学实验作为学习与研究化学的手段和方法,化学高考不论怎样突出都不过分。“指考”化学卷共10道试题的相关内容均与化学实验紧密相关。这些试题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线索,要求考生对实验情境信息进行提取、分析和处理,从而考查实验安全意识、实验数据处理、实验基本操作、分子模型的制作、物质检查、定性分析与定量处理等实验内容,同时突出定量处理方法、模型方法及实验探究等。而且,一些与实验相关的题目还颇具新意,不仅考查实验内容,还考查基本概念、有机物结构等。
第五、考查要求综合化
如何使有限的试题尽可能多地覆盖学习内容,从而使测验结果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是命题者所努力追求的方向。本年度化学卷有12道试题,通过设置发散性设问(即同一道题从不同角度设问),使试题在同一素材包容下,融合多方面内容的考查,实现考查要求综合化。如第24题,试题告知味精的成分及麸氨酸的构造图,要求考生抓住麸氨酸结构特点及其电离常数等,判断麸氨酸的类属、性质、电离及水解等相关内容。试题虽然不难,但综合性较强、能力要求层次较高。
第六、命题手法新颖化
指考卷命题手法创新、不落俗套、避免雷同,从而有效考查考生知识掌握情况及能力发展水平,为大学选才提供有效依据,并给中学教学提供良好导向。具体体现在:
(1)创新选材视角
如何创新命题视角,深入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及思维灵活性?指考卷注重创新选才视角,以陌生情景作为试题素材,并将考查要求融合于其中。如第13题,试题要求以保丽龙球和竹签替代实验室有机物分子球棍模型中的“球”与“棍”,要求分析制作甲烷、丙烷、乙烯、乙炔等分子模型需要多少保丽龙球及竹签,并判断保丽龙球球心空间位置。试题考查有机分子结构知识,但因选才视角有创新,使简单的考查内容被赋予新的要求,
(2)创新设问方式
限于命题者学科视野和接触视角,命题时所使用的素材很可能是学生接触过甚至相当熟悉的。为确保测试的信度和效度,化学卷注意通过改变设问方式呈现试题。如第19题,在提供莱克多巴胺化学式和“分子中含有多个羟基”基础上,要求推断该物质可能含有的官能团。这和以往通过呈现有机物结构简式要求对有机物存在哪些官能团作出判断的试题有较大的创新,使考查要求从简单识别到分析综合,能力要求与试题难度有较大提高。
(3)内隐考查要求
怎样将高层次考查目标(如学科思想方法与观念等)融于常规解答,体现试题多层次考查内涵,“指考”卷在此方面做了尝试。如选择1-2题组题,以黑火药爆炸实验为情境,要求学生基于不同容器可耐压分析,对黑火药引燃后对容器产生的最大压力进行判断。试题在考查学生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化学计算的同时,隐含“实验安全”相关内容,融合“化学实验的安全、卫生及环保的认识及执行”的测验目标。
通过分析,不难发现两岸高考化学试卷具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如,两岸化学高考均关注核心知识考查,都以能力测试为主旨,关注学生获取信息、分析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两岸高考化学试题也存在诸多差异:考试内容上,“指考”知识覆盖面比大陆广(如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溶液依数性、电极电势等大陆不要求);试题结构上,“指考”卷按“24(选择)+2(非选择)”组卷,选择题比重很大,且为“五选一(或多)”的选项设置,和大陆则不同;能力测试上,虽然都兼顾多方面的能力,但“指考”化学卷对逻辑思维更加关注;因指考卷以选择为主,而大陆高考则以非选择为主(分值比例过半),因而在考查内容与呈现方式也有较大差异。如大陆高考对元素化合物的考查,许多省份都涉及流程(框图)题(突出物质间转化条件、转化规律的认识),多角度综合考查相关内容,“指考”化学卷则基本不涉及;等等。
存在上述差异,不仅因体制、经济等有差异,还因高中化学学习(教学)价值取向、内容领域、高考选拔目的与录取比率等方面的差异。因此,不能简单地判断两岸高考化学卷孰优孰劣。然而,从命题技术上看,因台湾教育测量评价技术上吸收了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某些精华,并结合自身特点加以创新,指考卷所反映出的一些命题技术是值得大陆学习借鉴,特别是在如何落实相关能力考查及确保考试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方面。如,“指考”卷试题设计灵活新颖,突出分析推理等思维,淡化记忆;强调定性与定量分析,突出高校对化学专业新生的需求,体现社会对化学人才的要求;选择题采用单项多项结合、每题设置五个选项、采用错答倒扣分数等手段,有效控制答题猜测误差的控制,提高区分度等。
1008-0546(2013)05-010-02
:G633.8
:B
10.3969/j.issn.1008-0546.2013.05.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