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具德
(江苏省新沂市第一中学,江苏 新沂 221400)
2013年江苏高考一道光学试题涉及到单反相机的取景器问题,原题如下.
题目.如图1为单反相机取景器的示意图,ABCDE为五棱镜的一个截面,AB⊥BC.光线垂直AB射入,分别在CD和E A上发生反射,且两次反射的入射角相等,最后光线垂直BC射出.若两次反射都是全反射,则该五棱镜折射率的最小值是多少?(计算结果可用三角函数表示)
根据题意可得,入射角为22.5°,且截面CD与水平面之间、E A与竖直面之间的夹角也均为22.5°,如图2.不过使用过单反相机的人都知道取景器内看到的景物与实物一样,能否由此示意图给出解释呢?
图1
图2
图3
据此笔者用凸透镜和平面镜模拟了一下其取景过程,如图3,硬纸板ABCD表示要拍的物体,它站立在镜头前,AB边垂直于纸面在里,CD边垂直于纸面在外.凸透镜相当于镜头.由于在CD、E A面均发生全反射,所以平面镜(2)和(3)代替之,各镜面均与纸面垂直.每一次成像观察如下.(说明:由于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为了便于观察,下面牵扯到平面镜成像,只是保持物像、镜面的方位不变,而大大减小了物像与镜面之间的距离,这不会影响最终像的方位)
(1)站立的实物ABCD通过凸透镜应成倒立的实像,由于被平面镜(1)挡住,这儿应当是平面镜(1)后的虚物A1B1C1D1,其中A1B1在外,C1D1在里,如图4.
图4
图5
(2)虚物A1B1C1D1通过平面镜(1)成实像A2B2C2D2.相当于以A1C1为轴顺时针转动90°,由竖直位置转到水平位置,A2B2在外,C2D2在里,如图5.
(3)实像 A2B2C2D2通过CD面即平面镜(2)成虚像A3B3C3D3.相当于以A2B2C2D2为轴顺时针转动45°,此时像A3B3C3D3与水平位面、竖直面夹角都是45°,A3B3在外,C3D3在里,如图6.
图6
图7
(4)虚像A3B3C3D3通过E A面即平面镜(3)成实像A4B4C4D4.相当于B3C3边为轴顺时针转过45°,回到竖直位置,A4B4在外,C4D4在里,如图7.这就是人眼通过取景器看到的像了.显然这与实物相比,虽然上下一致,但是左右却相反了.怎么回事呢?
原来CD面并不是一个平面,而是由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组成的一个等效反射面,形如屋脊,俗称屋脊反射面,如图8.简单起见,可认为它与纸面不共面,其中MN反射面位于纸面前,NP反射面位于纸面后.于是像A2B2C2D2先经过屋脊反射镜两次反射成像.
图8
图9
先看屋脊是水平的,如图9甲的情况.
(1)A2B2C2D2经过MN面反射成像为A21B21C21D21,如图10.相当于以A2B2为轴向外转,A21B21在下,C21D21在上.
(2)像A21B21C21D21经过NP面反射成像为A22B22C22D22,如图10相当于以C21D21为轴向里转,A22B22在内,C22D22在外.由于这是光线通过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镜反射,所以像A22B22C22D22又回到水平面上,相当于A2B2C2D2以A2B2为轴向外翻转180°而成.
图10
图11
再看屋脊为图9乙的情况,图1中的CD面则是此类屋脊.这个屋脊既有水平屋脊(图9甲)的作用,又有平面镜(2)CD面的作用,所以像A2B2C2D2经过屋脊(图9乙)成的像是A31B31C31D31,如图12.
此后A31B31C31D31才经过E A面(平面镜3)反射,同图7一样.最终形成如图13的像A4B4C4D4,该像A4B4在内,C4D4在外.所以最终人从取景器内看到的景象与原实物上下左右都一致.这就是取景器的成像原理.
图12
图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