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医院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3-02-19 20:56:14高鸿雁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3年10期
关键词: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成果

段 淼,高鸿雁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科技成果转化的较量从深度、广度和速度方面各个击破。在西方发达国家其科技成果应用率为70%~90%[1]。在我国,虽然科技事业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蓬勃发展,重大科研成果层出不穷,但其推广应用率较低,转化比较困难。据统计表明,在我国每年取得的3万余项科技成果中,其成果应用率仅30%,其中真正大范围推广的成果仅占7%左右。85%医药生产面临产品剂型和发展路径老化,新品匮乏的局面,从而造成了一方面是市场遍寻不到好的医药科研成果,另一方面是科研人员抱着所谓的传统“金砖”无从转手,科研与市场之间尚未架起畅通的桥梁,转化率仍然较低[2]。这说明在科技成果转化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科技成果交易市场机制严重缺失,而搞好科技成果转化对医院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

1 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的主要困难

1.1 传统观念影响科技成果转化 医院专业技术干部多,大家普遍认为医院是治病救人的场所,主要工作就是为了医治疾患,取得一些科技成果的目标只停留在其课题研究的终极目标,对取得成果之后的后期工作,积极性不高[3]。因此,一旦开发成功某一项科技成果后,技术走向保守化处理已经成为惯性,即使有小部分成果进行了市场推广,但总在关键步骤上实行技术保密,严重制约了医院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在申报项目时只注重成果是不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而忽视了其科技成果的应用价值,这样即使科技成果能获奖,也因缺乏市场需求而无人问津[4]。加之我军管理体制的改革,特别是军队规定“不能经商”以来,对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存在一些影响。

1.2 科技成果转化管理体制改革滞后于医院发展需要 医院由于长期积聚的人才、技术、学科、国际交往等方面的优势,除了能在原创性的基础研究方面发挥引领作用外,还可以在技术集成创新和引进吸收先进技术等方面与企业紧密结合,弥补企业自身创新能力的不足。值得肯定的是,经过多年来科技成果创新发展和建设,我国高水平医院的科技实力明显增强,包括知识创新体系、工程技术创新体系、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以及成果转化与服务平台的医院创新体系已基本形成,在解决社会经济发展重大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方面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5]。但宏观政策对科技成果转化管理体制的缺失,导致成果管理的导向和规范尺度不能更好的协助科技成果转化,已获得成果鉴定的项目,虽然评价较高,却无法实现成果转化。主要表现为:①缺乏对科技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忽略对科技转化部门及人力资源和经济方面的扶持,使科技成果无人更无资金投入。②科技管理部门本身的管理力度不够,存在大量科技成果协调不力,互相脱节,使用分散。③医院、科技管理部门和科研人员三者之间的利益共同体不健全,工作互相推脱,不能在一个统一的规则下把科技成果转化成经济效益[6]。

1.3 选题与市场需求脱离 医院科研人员科研成果在选题方面先天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科学研究工作中的第一个环节是科研选题立项,它不仅关系着科学研究是否能顺利进行,还关系到科学研究成果的顺利转化。当前医院科研人员选题偏重理论研究而与医疗需求脱节,较少顾忌实际应用性和开发性,大多数题目比较盲从,看重考察技术的可行性而不注重技术的论证,有些本身只要求论文和成果,不要求出技术产品,这些从表面看可能并不重要,但是课题与生产无法结合,不具备市场的前景性,难以推广和再次转换,使得应用转化进入了难题[7]。据统计,在我国医院科技开发活动的基本决策依据中,只有文献调查的项目高达70%,而做过市场调查的项目仅有33%,部分科研人员的科技成果商品化和市场化意识比较淡漠,造成研究成果多为小试(实验室)成果,极少人再去关注是否通过中试和转化成生产力,往往在科研成果鉴定后会夭折[8]。其次医院科技成果不够成熟且缺乏社会实用性,很多科研项目在开发之前没有明确其应用对象和形成产业化的条件,一旦推向市场,多数企业无法应用。据调查,有18%的大型企业和25%的小型企业认为,医院提供的技术成果的配套和成熟度不够,社会实用转化率低[9],所以不愿意也无法使用。

1.4 资金短缺严重制约科技成果转化 军队医院科技成果转化中的资金不足问题导致了转化困难,目前已进入“瓶颈”阶段,表现为以下两方面:①多数创新研发的项目因无法得到资金支持而中止[10]。虽然医院有良好的实验室条件和专业技术素质较高的创造型人才,在研发新药、生物制剂、疫苗和医疗器械等方面有充分的条件,但医院在成果转化资金投入方面不足,致使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无法持续展开。②在实验室成果、中试和工业或产业化3个阶段中,在中试阶段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合作企业也不愿意承担太大的资金风险,导致很多好的成果在转化过程中夭折[11]。由于成果转化过程复杂和时间周期相对较长,投入之后又存在失败的可能,因而增大了成果转化中的资金投入风险,加之风险预防措施不够完善,风险与收益挂钩机制尚不密切,所以出现成果转化过程中资金缺乏的现象。事实证明,只有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成果转化才能获取成功,如我院推广的便携式口腔治疗机项目,在成果转化的各个阶段都得到了医院、企业和研发人员的大力支持,有了资金的保障,使转化工作最终取得了成功。

2 科技成果转化存在问题及对策

2.1 加强对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 医院应通过政策调整将科研工作的重点引到依靠科技进步,加快成果转化,提高科研效益的轨道上来。要进一步加强对医院科技成果转化的宣传和推广力度,使科研人员逐步增强课题研究开发和市场参与意识;科技管理部门要给一线人员积极创造条件,为科研人员在课题研究、专利申请及保护、新药申报与审批等方面给予保障和服务,加强与成果转化中介服务及专利机构的联系,缩短成果转化的周期,尽可能避免人力、物力及财力的浪费[12]。同时,医院科技管理部门要制定出一整套科技成果转化和激励政策,使医院、科室、个人都有利益,从根本上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稳步、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下去。应从现行的课题立项机制出发,改变传统流程,依照项目指南,形成专家协助指导、企业全程参与、紧密结合市场需求的良性循环机制。

医院应鼓励科技人员把科技成果更多的转化到临床作为最终目标,一方面对在科技成果转化中作出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在评定职称或晋升职务时,与发表论文和科研课题的评审标准一致,建立健全以实际转化为主的科技成果评价体系。另一方面要加大财政投入,形成一个多元化的投资融资体系,把企业投入、银行贷款和社会补充相互结合起来,不断增强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努力使新成果产业化,植入更多企业引导支持成分,从而给科研人员创造更便利更宽广的科研条件[13]。

2.2 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增强创新意识 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步伐,知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基础和源头,技术创新是知识创新的目标和动力。长期以来形成的重点学科是医院开展科技创新的阵地,重点学科影响力大、学术地位高、病源充足,充分利用这些基础条件,发挥重点学科的创新效益,是使医院科技创新实力得到提高的重要策略。医院应支持科技人员积极开展源头创新工作,给临床一线人员搭建创新平台,帮助其拔高研究起点,健全以临床科技人员为主体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加大对医院科研人员技术研究开发、成果转化的扶持力度,强化医院科研人员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引导科研人员紧贴市场选课题,促进成果尽快出炉并努力走向市场,同时要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工作、学术和人际环境,努力实现知识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要重视基础医学研究与中、下游应用开发研究有机结合,使之形成足够的技术储备,为临床应用提供新思维、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努力加速其转化的进程[14]。尽管目前医院科研成果向临床应用转化还存在一定困难,但只要紧跟国家“产学研相结合”的大趋势,围绕临床和医疗市场的需求,积极吸纳多方联合参与及多种资金融合,达到医院科研成果快速、有效、有利转化的目的。

2.3 创造良好的风险投资环境 我国政府以政策和立法给风险投资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且政府的投入与民间投入资金为1∶10,为防止风险的扩大,还制定出强有力的监督管理机制[15]。医院科技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积极获取政府引导和帮助,应紧贴市场选题,积极进行风险投资,依托本身的技术优势吸引更多的风险投资,向市场敏锐性远高于医院的企业靠拢,与企业相互联合,吸引更多的资本投资,通过联合开发、转让及折价入股等方式,积极与具有经济实力的金融机构、风险投资机构和中介机构合作,努力将确有开发价值的科技成果全面推向市场[16]。为了获得长期市场竞争优势,分散投资风险,医院科技管理部门要建立风险投资综合评价机制,多渠道灵活组合其联合投资策略[17]。

目前,军队医院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虽然存在一定的困难,但通过转变传统观念,吸取以往经验,创造良好的科研氛围,紧紧围绕医疗市场的需求,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鼓励科技人员的创新意识,军队医院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一定能逐渐走出低谷,努力实现“科技兴院”的发展目标[18-19]。

[1] 解志杰,郭继卫,罗旭,等.大型综合性医院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的探索[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23(9):625-627.

[2] 解志杰,周来新,邓军,等.高等院校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分析和对策[J].重庆医学,2007,36(l):5-6,8.

[3] 叶超贤.加快院校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化[J].科技管理研究,2004(5):20-22.

[4] 孟燕.科技成果转化的系统分析[J].航天技术与民品,2000(1):19-21.

[5] 赵惠源,陆恒,李建华,等.创新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30-131.

[6] 沈毅,张步振,郭海,等.制约医学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因素及对策[J].西南军医,2004,6(2):45-47.

[7] 王雪梅.科技成果转化与科技进步贡献关系研究[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12:30-35.

[8] 喻登科.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147-149.

[9] 胡秋靖.浅述科技成果转化的含义、构成和特点[J].管理观察,2009(14):243-244.

[10] 孔祥金,孔宇,薛晶.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的自身因素[J].中国高校科技,2011(6):15-16.

[11] 雒国胜.医学院校科技成果转化问题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1(7):16-17.

[12] 孙晨.“融化”医药成果转化的“坚冰”[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12-25(3).

[13] 敬培胜.重庆市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影响因素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D].重庆:第三军医大学,2008.

[14] 佘义.论如何提高医药科技成果转化率[J].中国医药导报,2011,8(7):4-6.

[15] 刘浩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风险投资问题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5.

[16] 刘英.医学科技成果转化综述[J].河北医药,2010,32(6):736-737.

[17] 孟君.医药科技成果产业化模式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8):35-36.

[18] 韩耀明.新形势下综合性医院科研管理工作初探[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30):21-22.

[19] 应可满,许树根,夏挺.新时期军队医院学科建设面临的困难与对策[J].中国医院管理,2010,30(3):50-51.

猜你喜欢
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成果
科技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
科研人员破译黑猪肉特征风味物质
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1-11-27 00:45:49
治疗艾滋病,中国科研人员有了新发现
广东公安科研人员风采
工大成果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商周刊(2019年1期)2019-01-31 02:36:24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 13:22:16
科技成果
航天器工程(2014年6期)2014-03-11 16:3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