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汉语言文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

2013-02-19 01:29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汉语言创新性创新能力

朱 丽

(塔城地区广播电视大学,新疆 塔城 834300)

在全球化背景之下,汉语言文学专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创新性人才是我国应对全球化必不可少的一类人才,因此,培养和造就优秀的汉语言文学创新人才是当前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汉语言文学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

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对经济利益的追求直接影响到人才的培养目标,各类学生大都将学习方向投入到了那些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当中,对汉语言文学所投入的精力自然减少,甚至被忽视。作为世界通用语言的英语,不断地充斥着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多的人将越来越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了英语的学习当中,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则抛到脑后。各大中小企业招聘人才时也都严格要求英语的级别,而对汉语水平不予考虑,这也是人们忽视汉语言文学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文化,这些正是我国面临全球化时自身所具备的无与伦比的特点,正是我国立于世界之林的落脚点,而这悠久的历史与文化,是无法与汉语言文学分开的。全球化不仅没有给汉语言文学衰退的理由,反而为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为汉语言文学的发展赋予了更加艰巨的使命。

语言文学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创新,汉语言文学人才的培养需以创新为中心去进行全面的改革与完善。创新,不仅是全球化对汉语言文学人才的要求,更是全球化给予的新的思路。对于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而言,创新,不仅是人才素质的需求,更是民族精神的体现。

二、当前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汉语言文学与其他专业的教育相比,没有处于优势的地位。汉语言文学的教育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尤其不利于其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整个社会缺乏对汉语言文学的认识,往往认为那些实用性较强的专业更加值得学习,而汉语言文学这一操作性不明显的专业不需要付出过多的精力去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内容单一,使得学生接触到的信息较为局限,视野难以扩展,从而使得他们在走向社会时,面对社会的纷繁复杂手足无措;汉语言文学专业与实践环节脱轨,操作性不够直观,内涵性较强,相关实践往往不被引起重视,甚至被忽略;由于汉语言文学其本身的特性,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当中,往往被视为无须创新,只需固守原有内容,从而将创新停留在口头上。

形成如此状况,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长年累月对汉语言文学不够重视所造成的。造成如此结果,不是少数人的问题,而是大部分人甚至所有人的责任,他们缺乏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创新性的意识,大大阻碍了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对我国文化的发展与全球化的发展更是有着直接的影响。

三、汉语言文学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

汉语言文学的发展需要人才的支撑,要想培养该专业的创新型人才,首先要有明确的培养目标,然后按照这一培养目标的要求去有条不紊地培养相关人才。

1.汉语言文学创新意识的培养

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才能够真正地去进行创新性的实践。对于汉语言文学,同样需要这一创新意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创新型人才,需要从创新意识的培养开始。

意识的培养需要长时间的关注与投入,意识的培养过程是一个持久的过程。在教授汉语言文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常提醒学生创新这一理念,让学生将这个词烂记于心。有了真正的创新意识,学生才能够真正地将创新付诸于实践,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结合汉语言文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创新性活动。

2.汉语言文学创新思维的培养

意识是实践的前提,思维是实践的筹划。仅仅有创新意识这一前提是不够的,还需要培养创新性思维。思维是一个组织排列的过程,创新思维更是具有很强的独特性与新颖性。创新性思维是流畅的思维,可以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联想与设想,不仅可以将不同的问题联系起来,还可以将同一个问题分解出不同的思路,十分灵活多样。创新性思维还是变通的思维,其可以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对自己已有的、别人已有的甚至公认的东西进行及时的调整,创新并激发出新的火花。创新思维是从创新意识到创新实践这一整个的创新活动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着创新结果的成败与质量,因此,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创新人才必须具备这种思维品质。

3.汉语言文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大体可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创造智慧的能力,一个是创造操作的能力。创造智慧的能力主要表现为超越常态的思考能力、朝气蓬勃的进取能力、对已有对象的表象进行新形象再造的想象能力、简洁明了的总结能力、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选择能力、辩证分析剔除糟粕的批判能力以及独特敏捷的临场发挥能力。创造操作的能力则可借用陶行知对能力的“六大解放”予以阐述,即将头脑解放的能力、将双手解放的能力、将眼睛解放的能力、将嘴解放的能力、将时间解放的能力以及将空间解放的能力。

不论是创造智慧的能力还是创造操作的能力,都是创新能力,都可以运用到汉语言文学这一学科上,都是汉语言文学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

4.汉语言文学创新人格的培养

创新人格是指远大的理想、坚强的意志、务实的作风、坚定的信念、善良的品格、高尚的审美以及丰富的情感等。汉语言文学这一学科既是理性的又是感性的,与其他专业相比,其感性因素尤其重要,所以在培养人格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在对汉语言文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结合汉语言文学的学科特点,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

四、汉语言文学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方法

1.营造汉语言文学创新环境

汉语言文学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不论是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的培养,还是创新能力与创新人格的培养,都需要一个适当的环境。这个环境不仅需要到处融汇着汉语言文学创新的相关内容,还需要将创新这一理念展现得淋漓尽致。

环境往往能够为人们营造一种氛围,汉语言文学的教授与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传播过程,在这一传播过程中,媒介与传播环境不仅能够促进传播效果更好的发挥,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内容,更高效地记忆相关知识。在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下,学生从创新意识到创新思维,从创新思维到创新能力,再从创新能力到创新人格,都会得到一次又一次的提高。

2.搭建汉语言文学创新平台

搭建汉语言文学创新平台是实现汉语言文学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这一平台主要是指表达自我的平台。具体来讲,就是为学生搭建一个既公平又活跃,既自由又不乏竞争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之上,学生可以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对汉语言文学方面的认识可以畅所欲言。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对于那些新颖的、独特的观点与想法,不仅应给予足够的空间,还应该给予一定的鼓励。如创建讨论小组,定期或不定期举行讨论活动,可学生自发组织,也可邀请教师参与指导;如举办演讲比赛,可限定题目也可题目自拟,可设立相关的奖项,以资鼓励,从而大大调动学生创新的积极性;如组织外出活动,对汉语言文学的相关内容进行现场体验以帮助学生在真切的体会当中进行更多创新活动。

3.丰富扩展汉语言文学教学内容

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内容,大致可分为古代汉语言文学与近现代汉语言文学,但不论是古代汉语言文学还是近现代汉语言文学在内容上都有很大的扩展空间。古代汉语言文学可结合古代史等内容进行学习,近现代汉语言文学可结合近现代史等资料进行学习,如此一来,内容大大扩展。不仅为思维创造了更大的空间,还为思维的运动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素材,从而可以产生更多的联想与想象。由此可见,丰富扩展汉语言文学教学内容对创新能力的发挥与应用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4.鼓励汉语言文学创新实践

创新性实践能力是创新型人才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因为不管是意识还是思维,最终都要通过实践去展示出来。在教学过程当中,不可只是理论教授,而是要为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在学生进行相关实践时,教师应是配角,起着指导的作用,教师应将理论知识的教授与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相结合,因为理论不仅来源于实践,而且还是实践的基础,而实践又是理论的归宿,所以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且将其融会贯通,才能够真正做到创新,才能够培养出真正的创新型人才。对于操作性较弱的汉语言文学这一专业,更是需要大大地增加实践以提高其操作性。

5.改良教学评价体系

传统教育当中,纯知识记忆的考试使得学生思维僵化,严重制约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挥与创新能力的提高。所以,鉴于传统考试的不足,应改良教学评价体系,使教学效果评价制度的内容更加广泛、形式更加多样、过程更加动态。应在传统的理论考试当中,增加主观题的分值,给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大胆表达出来,而不仅仅是按课本上的内容记忆然后复制;需要丰富考试形式,除理论考试外,增加实践性的考试,让学生结合汉语言文学制作出某种实物作为考试内容。

6.完善汉语言文学多媒体教学

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教师需要合理选择并认真研读教材。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是当前的主要教学方式之一,利用多媒体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与积极性,而且还可以为汉语言文学教育提供更多的素材,如视频、音频、图片等,在培养学生文学修养、写作水平、理解分析能力的同时,给予学生更大的创新空间。因此,学校应增大多媒体的投入,将应有的硬件设施提供齐备。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学习应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课程,让学生更好地发挥其创新思维与更充分地展示其创新能力。

结语

汉语言文学专业创新人才是我国面对全球化所需的重要人才,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应不断地完善相关体制并营造良好的自由发展空间。汉语言文学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长期的坚持,要培养出足够多的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以适应全球化发展的需求。

[1]李芒.现代教育技术[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周兴华.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当下之思[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

[3]薄守生.古代汉语教学的困惑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育,2007.

[4]谭小辉.浅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现状及其改革发展[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

[5]宋玉朝,孙春青.汉语言文学[J].唐山师范学院报,2010.

猜你喜欢
汉语言创新性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建筑设计中色彩对外立面的创新性应用思考
谈高中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国家级一流专业 汉语言文学
流动几何的创新性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简介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来华汉语言预科生学习焦虑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