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大学新生中医药文化传承教育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 *

2013-02-19 23:47何薇何春生史炎平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中医药院校文化

★ 何薇 何春生* 史炎平

(江西中医学院 南昌 330004)

加强大学新生中医药文化传承教育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

★ 何薇**何春生***史炎平

(江西中医学院 南昌 330004)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思想、五行相贯的藏象学说、辨证论治和知常达变的治疗原则、阴阳平衡的养生理念以及“悬壶济世”的习医宗旨、“医者仁心”的高尚美德,无不蕴含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人文精神,是中医药院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资源和生动教材。弘扬中医药文化不仅是中医药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传承祖国传统文化,复兴中华民族的需要。

中医药文化;传承教育;高素质人才

中医药学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交融,兼有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双重属性。将中医药文化教育融入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尤其是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加大中医药文化教育的力度,对于强化学生对中医药事业的热爱和坚持“德育为先”,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实践意义。

1 中医药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内在根基。作为中国社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厚重浩然,它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化,其哲学体系、思维模式、价值观念以及发展规律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被世界称誉为中国第一“国粹”。

中医药文化作为世界遗产,其概念是在2005年8月召开的全国第八届中医药文化研讨会上首次被确立的。将中医药文化定义为:中医药内在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外在行为规范、器物形象的总和[1]。对这一概念的详述,在中医药的生命认识、根本理论、养生智慧、伦理道德中无不体现出中华文化的精髓。

中医学属于自然整体科学,以研究自然整体状态的人的生命现象为根本,不追求对生命实质的思考,而重视对生命过程的把握和调节。它认为生命是由气构成的,气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来自天地,归于自然,周流宇宙,整体不灭。正是从气这一根本出发,中医学形成了以自然整体为基本特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与西方医学“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治病方式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了中医学不仅治标更要治本的均衡思想。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学的根本理论,阴阳讲的是平衡对待之道,五行讲的是生克制化之理。阴阳概念的最初含义是指日光的向与背,概括说明了阴阳的消长是化生万物的根本。五行学说把丰富多彩的客观世界归纳为水、金、火、木、土等5种基本物质,并通过对人体脏腑属性的归类和演绎来说明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从而对疾病的治疗和判断预后进行指导,构成了中医药哲学的方法论手段[2]。

中医养生是中医学最具特色最富魅力的组成部分,从根本来说这是一门关于生命自我控制、调节、管理的艺术,它强调在尊重生命规律的前提下,达到保养身体、增强体质、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缓衰老乃至延年益寿的目的[3]。正如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谈论的如吃药膳、喝凉茶、练气功、拔火罐、做推拿强身、用针灸减肥等,说明中医药文化在中华大地上一脉相承数千年,已深深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生活、学习、保健等方方面面,早已成为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悬壶济世、大医精诚、以人为本”是中医药文化倡导的伦理道德,“人命至重,有贵千金”的救死扶伤精神是中医医德观的体现和中医临床实践的根本要求,这就铸就了中医药以“精诚”为大医风度的准则,使历代名医以追求卓越的实践技能和高超的技术水平为终生目标,从而使中医药整体学术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中医药文化也是古今中外名医名家修身养性的指导圣典,就像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古代名医,他们不仅医术精湛,其自身修养也是我们学习的典范。也只有在这种医德观念的指导下,才能使高校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以“以仁为本”为核心思想,以临床实践为基础,向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中医药精英迈进。

2 对新生进行中医药文化入学教育的重要意义

自古以来,中医药学就被认为是最具有人文传统的一门学科,医生是最富有人情味的职业。因此,在中医药院校教育中传授中医药文化,渗透中医药人文精神,对在校学生特别是初进大学校门的新生来讲,有助于他们了解中医药知识的博大精深,准确定位未来职业生涯,激发专业学习热情,增强职业自豪感,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医药特色和优势。

2.1 有助于弘扬中医文化精髓,丰富中医药院校人文教育

中医药文化作为形成于先秦时期、体现中医药本质与特色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既融合了中国传统儒、释、道等经典思想,又吸收了诸子百家合理内核,借鉴了天文、自然、历法等自然社会科学知识。中医药文化的这种包容性及其丰富的内涵,为中医药院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泉,其蕴涵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人文精神对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深厚的影响。特别是对中医药院校大一新生来讲,中医药文化是伴随着他们学习和今后工作的精神基础。因此,从大一新生入学教育开始,就对他们进行中医药文化的普及教育,才能使他们对中医药文化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才能明白几千年历史长河中形成的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和结晶,是中华民族对世界作出的最伟大的贡献之一。这一方面有利于加强同学们对中医药学科的初步认识和了解,增强对中医药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升中医药文化的地位和价值,增强同学们的中华民族自豪感、爱国主义荣誉感和弘扬中医药文化的使命感,丰富了中医药院校的人文教育,更有利于在独具特色的中医药校园文化氛围中,培养新时期融专业知识和人文素质于一体的创新型现代中医药人才。

2.2 有助于树立大医精诚风范,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历代医学家在诊治疾病的过程中,不仅编写了诸多医学书籍传承中医药知识,而且还为我们留下了千古传颂的医德医风典故,如“张仲景望诊伺中”,“孙思邈大医精诚十三不得”,“陈实功医家五戒十要”,“何澄医德高尚”,“庞安时隔腹针婴”,“孙兆天府定风眩”,“范子谦不失中医本色”等等。中医药院校在学生思想教育和专业学习中,运用历代中医药名医名家高尚医德医风事迹或成长成才的典故,着重宣传他们对中医药学和人类的贡献,对学生进行中医药文化教育,让学生从中受到思想启迪,有利于增强他们对中医药文化和学习中医药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兴趣。尤其要指出的是,自古以来就有“医乃仁术”之说,这是中医药人文精神与行医理念的基本准则,也是医疗工作者从事中医药诊疗服务、治病救人所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在当今社会“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下,中医药学科如同其他医学科学一样,也是一门复杂的生命学科,它同样要求中医医生不仅需要有过硬的医学基础知识和精湛的临床诊疗技术,更要具备“仁爱”的人文思想,具有博爱大众、关心民生、舍己救人的高尚品格。作为中医药院校,还要对学生进行中医药理论的“仁术”思想教育,让学生们懂得,作为一名优秀的中医药工作者,对待病人要有仁爱之心,要有尽善尽美和至真至爱的情怀,只有精诚、仁爱才能成为大医,成为受到社会大众欢迎、尊敬的人。因此在入学教育和专业教育中,融入中医药名医名家高尚医德医风和成长成才为内容的中医药文化教育和宣传,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做一名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中医药工作者的理想信念,对于在新时期培养具有中医药理论知识和人文知识的高素质中医药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1]。

2.3 有助于加强中西医文化交流,促进中医药国际化发展

中医药学作为我国在世界上特有的文化形态,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蕴含着先进的保健、养生、生态医学等理念。习近平曾强调: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4]。目前,中医药已被74个国家承认,美国、加拿大及西欧一些国家还对中医药人员在其国度行医执业予以立法。我国中医药界已同176个国家进行了学术交流,有140多个国家不同程度地开设了中医医疗和教育机构,并有数万名外国留学生在我国各省市中医药高等院校学习中医诊疗技术,尤其是中医针灸、推拿保健技术在国外医疗市场深受欢迎,全球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接受过针灸、推拿和中草药等中医传统医疗技术的诊疗[5]。中医药文化正在日渐走向国际,成为全人类医疗和健康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作为中医药院校,应该从大一新生入学开始,就对学生进行中医药文化普及教育,把它作为在年轻一代中普及与宣传中医药文化的突破口,一方面使其更加了解中医,把中西医更好地区别开来,使他们正确认识到中医与西医是在不同的文化传承、不同的国度地域产生的不同文化现象,两者虽然理论体系不同,各具特色,但学术思想相通,可以相互借鉴与促进、共同繁荣和发展;正确认识到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文明对外传播的窗口和桥梁,是中华文明“走出去”的重要载体,也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进而使学生们提升对加强中西医文化融合与交流的思想认识,自觉加入到促进中西医文化融合与交流的队伍中来;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励更多的国内外非医药专业、不同学科的有志青年,加入到从多学科角度研究中医药的行列,促进中医药的国际化、现代化发展,为人类的繁衍昌盛、健康长寿作出新的贡献。因此,积极在中医药院校学生中广泛深入地开展中医药文化教育,既有利于推动中医药文化在我国当代青年中的继承与传播,又有利于培养和造就一支促进中医药实现国际化、现代化发展的可持续人才队伍。

3 加强新生入学中医药文化教育的对策

大学的本质在于文化,文化的发展在于教育。然而,由于当前的教育体制重理轻文,以及中医药专业课程本身的晦涩难懂、学校课程设置不合理、学生自身定位不准确等原因,导致部分中医药院校在人才培养中严重出现中医药科学与人文科学脱节、专业学习与文化传承脱节、校园文化建设与中医药文化氛围的创建脱节的现象,直接影响到学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因此,如何在学生中开展中医药文化的传承教育,既是中医药院校创新大学生素质教育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更是如何培养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中医药人才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3.1 增设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药文化课程

中医药文化是融合了中国古代哲学、人文科学、人体科学,以及人民群众几千年生活实践经验和劳动智慧的多元素知识综合体,贯通古今,内涵深邃,为中医药院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和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元素,是其他高校难以获取的特色文化资源。如果中医药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只是承袭一般高校的共性模式,忽视富有本校特色的中医药文化传承教育,其校园文化将会黯然失色,也必然会导致学生专业思想不巩固,人才培养模式无特色。因此,中医药院校应当充分挖掘和利用自身特有的中医药文化资源,加大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药文化课程的教学力度,将其和中医药学的专业课程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要优化专业必修课程设置,提高《伤寒论》、《温病条辨》、《金匮要略》、《内经》、《本草纲目》等中医药经典文献的教学比重,增设《中国传统文化史》、《中国古代哲学史》或《自然辩证法》等必修课程。同时,尽可能更多地开设一些包括中医名家医德、医术、医趣、医案等在内的中医药文化选修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专业课程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相互渗透。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既精通中医药专业知识和技能,又了解古今中医药发展史,具有高尚思想道德情操的中医药人才。

3.2 改善教师队伍中医药文化知识结构

中医药院校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的要求,决定了其教师队伍不仅要有过硬的人文专业知识,较高的道德修养、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更要有一定的中医药基础知识和中医药文化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专业思想和专业学习。因此。学校首先要采取有效措施,激励从事中医药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师加强中医药传统文化知识的“充电”,弥补知识空白点,要求专业课教师紧密结合课程教学对学生进行中医药文化教育。其次是在青年教师的岗前、岗位培训中适当增加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培训,使其既具备扎实的中医药专业素养,又具备宽广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第三,对从事人文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学生辅导员等进行中医药文化培训,使其掌握最基本的中医药文化基础知识,改善知识结构,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6]。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对他们进行引导:一是组织开展中医药文化调研、学术研究、课题申报,形成文化学术成果,建立一支中医药文化研究团队;二是借助网络、电视台、广播台等媒体公共平台,以专家为主,宣传中医药知识,形成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建立一支中医药文化宣讲团队;三是注重培养既具有中医文化知识又懂得经营管理的工作团队,开展中医药文化项目的运作和推广,建立一支中医药文化管理团队[7]。

3.3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环境育人功效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营造什么样的校园环境和文化氛围,对于强化学生上学教育效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作为中医药院校,在校园环境建设方面应当凸显中医药文化特色,营造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氛围,把校园环境和文化氛围建设作为中医药文化传承教育的重要载体。

3.3.1 校园建设凸显中医药文化氛围 作为中医药院校,在校园建筑风格上,尤其要体现和凸显中医药文化氛围,加强中医药文化景观的建设,让师生在工作学习等日常生活中感受中医药文化的无处不在。譬如建立中医药博物馆,既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基地,又可作为学校所在省(市)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结合校园绿化建立神农百草园,种植观赏性中草药;对校园内的道路、广场、亭台等用中医药专用术语加以命名和标识,在教学楼张贴历代名医画像和名言、中医药名篇名著简介、中医药主题字画,等等 ,让学生尤其是新生及家长在入学之初便了解中医药发展史,受到中医药文化的熏陶,达到潜移默化的育人效果。

3.3.2 发挥中医药饮食养生文化的熏陶作用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中医药关于人体养生文化更是博大精深。《黄帝内经太素》一书中写道:“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反映出“药食同源”,食疗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医药文化极其宝贵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校园食堂则是彰显和传播这一文化的最佳场所。学校可以在食堂开办养生药膳、开辟宣传专栏,介绍如何合理搭配食物、养生保健方法、养生格言、食疗配方等,让师生在用餐的同时感受中医药文化的魅力,学习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8]。

3.3.3 开办中医药传统保健体育活动 中医传统体育保健项目也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带有中医养生功效的太极拳、大雁气功等,都是学生非常喜爱的。可以在加强专业课学习的同时,增加体育保健项目课程的比重;另一方面,还可以举办相应的运动会或者专项比赛,不仅在本校还可以在外校积极推广中医药院校的特色体育项目,积极引导社会公众参与到这些活动中来。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医药文化的同时还锻炼了身体,激发学生对中医的热爱,而且还可以将这些中医药体育保健活动向社会推广,探索形成中医药文化品牌的社会辐射模式,使更多的人了解并学习中医,以促进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7]。

3.3.4 组织开展中医药文化教育第二课堂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是一种无形的课程,或称为“隐性课程”、“第二课堂”,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作为中医药院校,通过学生社团让学生自主开展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是营造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氛围的重要途径。学校应当支持在校学生举办各种中医药文化社团和学生讲坛,鼓励学生社团邀请校内著名的专家学者,举办介绍国医大师及名医名师成才经历、治学方法、学术思想、医德医风医趣等相关学术讲座,一方面提高学生对中医的热爱程度,巩固其专业思想;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学生在领略名老中医大家风范的同时,激发学生对中医药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学校还应通过学生社团,利用周末、小长假及暑假,组织学生志愿者深入农村、社区、机关、企业,开展诸如“百镇千村中医行”的中医药健康知识宣传活动,鼓励广大青年学生走出校园服务社会,以社团实践活动为载体,彰显和传承中医药文化,培育人文精神。

[1]马科,张丽,唐利龙.中医药文化在医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探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0(5):27-28.

[2]黄学武,高海利.在中医教学中加强中医药文化教育的必要性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09(5):1 272-1 273.

[3]蒋力生.中医学文化根源论要[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5):29-30.

[4]曹扬,吴黎明.习近平出席皇家曼尔本理工大学中医孔子学院授牌仪式并指出中医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N].中国中医药报,2010-06-21(1).

[5]易生富,熊亮.中医药文化融入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医学与社会,2011(5):99-101.

[6]姚峥嵘,宋时全.传承中医药文化,加强高等中医药院校德育教育[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4):32-24.

[7]王之虹.高等中医药院校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医教育,2010(2):1-4.

[8]李利娜.我校新校区中医药文化环境的建设[J].现代企业教育,2011(14):217-219.

新专栏征稿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双月刊)已全面改版,以下重点栏目面向全国征稿:

●理论研究对中医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专题论述。讨论专题有:中医水理论研究、火理论研究、体质学说研究、梦理论研究、病证理论研究。

●百家争鸣旨在打破中医学术界的沉闷局面,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展开讨论争鸣。争鸣要求坚持良好的学术道德,敢说真话,敢亮观点。争鸣的主要内容有:中医教育反思、中医科研走向、中医发展前景、中西医结合前景、新时期中医的生存模式等。

●中医文化研究主要反映中医与古代哲学、古代社会政治经济、人文地理等文化形态的研究成果以及五运六气研究、生命学说研究的最新动态。

●道教医学研究包括道教医药文献研究、道教医药人物研究、道教医药史研究、道教医学理论研究、道教医学方药研究、道教医学养生研究等,要求观点正确,不违背国家宗教政策。

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

CulturalHeritageEducationofTradtionalChineseMedicinetoUniversityFreshmenandCultivatingHigh-qualityTalents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

HEWei,HEChun-sheng,SHIYan-ping

Jiangxi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Nanchang330004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is a cultural treasure.We can easily find the humanistic spirit i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fro-m the following five aspects:the whole idea that human is an integral part of nature, the viscera-state doctrine of the five elements related, the therapeutic principle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he changing way of treatment, the concept that health comes form the harmony between Yin and Yang,the doctor's doctrine of learning medicine well to cure the sick and the noble virtue of kindness.So,for our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which can be important resources and vivid teachingmaterials to put quality education into practice.So carrying forward the cultur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not only for the need to develop itself,but also to inherit our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revive our Chinese nation.

The Cultur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herited Education; High-quality Talent.

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ZJG-12-9-18)。

**作者简介:何薇,女,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卫生事业管理。

***通讯作者:何春生,男,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医学高等教育,E-mail:Hcs711@163.com。

G 642

B

2013-08-29)

猜你喜欢
中医药院校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谁远谁近?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