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丽 黄继红
(滨州学院,山东滨州 256603)
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内容,而发掘地方道德文化资源,将其系统、有机地融合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来,则为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另辟蹊径。本文以黄河三角洲道德资源为蓝本,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以下简称“基础”课)为例,就如何应用地方道德文化资源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行了初步探索。
合理应用地方道德文化资源,对“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结构,丰富教学内容”①具有积极的意义。以笔者所在的黄河三角洲地区为例,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黄河三角洲积淀了厚重的道德资源和人文底蕴,从古代道德资源到革命道德资源,再到现代道德资源,都可以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提供丰富的教育素材,教师可以对这些素材进行提炼、整合,做成教学案例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既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避免了空洞说教,又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以地方道德文化资源为依托,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则不仅优化了课程结构,拓展了教学空间,同时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任何一所高校都是处于一定的地方文化背景中,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无论是否意识到,都会受到地方文化的种种影响,并渐渐产生对这一地方文化传统的自觉认同和亲近,因此“地方文化资源进课堂,不仅具有极强的时代感和地域感,而且直观、形象、生动,如临其境,可以使大学生身心受到熏陶”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如果运用地方文化中杰出的人物、事例、思想等作为教学案例,则更具有亲和力、感染力和说服力。教师可以借助地方道德文化资源构筑起的人文根基,采用案例教学法、专题教学法等开展课堂教学,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教学效果。
理想信念是人生发展的内在动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把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摆在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位置。在黄河三角洲道德资源中,有不少人物、事例及思想等,都可以作为理想信念的教育教学资源,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具有“忧乐”思想的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范仲淹幼时跟随继父在长山县河南村(今邹平县长山镇河南村)居住,在四岁时,就有了“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志向,在他还是南京书院一名学子时,就有了“多难未应歌凤鸟,薄才犹可赋鹪鹩”,“但使斯文天未丧,涧松何必怨山苗”的胸怀,表达了他志在高远的的宏伟志向。范仲淹一生三谏三贬,但是始终践行着自己的理想抱负。范仲淹的事例以及“忧乐”思想对于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信念、克服困难挫折具有非常好的教育意义,教师可以做成教学案例,合理穿插在教学内容中。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人生逆境对于今天尤其是90后大学生更具有重要意义,在授课过程中,笔者将我校优秀毕业生张九童的人生境遇与经历做成一个教学案例,制作了相关课件。在课堂上,当学生了解到张九童身残志坚取得骄人成绩的事迹时,深受震撼,从惊叹进而深受鼓舞。作为一位就曾生活在他们身边的同龄人,相比其他的典范,更能激起学生的共鸣,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屹立于民族之林的精神动力,在今天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更需要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因此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任重道远。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依托地方红色资源,重视吸收地方本土历史人文资源,“对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养成具有渗透性、实在性、经常性、生动性、科学性等特点,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理想的途径之一”③。因此凝聚在地方的历史文化、时代风貌中的地域精神,以及反映这些精神的历史遗迹、文物、博物馆、纪念馆以及杰出人物事迹等都可以作为“基础”课的教育教学资源。黄河三角洲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如在东营市广饶县产生了山东省的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刘集支部,在第一次、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等各个时期,刘集支部在革命宣传、组织发动革命斗争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尤其是抗日战争时期,刘集村人民在刘集支部带领下顽强抗击日寇,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广饶县博物馆收藏的一本1920年8月出版的中文译本《共产党宣言》,它是我国时间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中译本,对刘集支部革命活动起到过重要的指导作用。滨州市前身渤海区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过上千次战斗,在革命斗争中逐步形成了“不屈不挠,勇于抗争;顾全大局,无私奉献”这一独具特色的精神,后被概括提炼为“老渤海精神”。在整个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中,黄河三角洲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爱国人物,如刘集村“一门三英烈”,惠民县被称作“刘胡兰”式英雄的吴红英,文化战士李竹如等。在“基础”课上,笔者结合教学大纲,设计了教学模块“大学生爱国与责任”,将黄河三角洲爱国主义道德资源进行了提炼整合,作为其中一部分教学内容。授课过程中,学生基于地域而倍感亲切,基于历史文化而产生了强烈的自豪感,进而升华为浓烈的爱国情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此外,黄河三角洲红色资源还是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良好平台,渤海区革命纪念园、怀周祠、刘集支部旧址、胜利油田打出的第一口井等被列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有一批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教师可以利用暑期和节假日,组织大学生参观考察,通过调查、访谈等形式,对爱国人物事迹进行搜集整理,使大学生真正在实践活动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爱国情怀。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尤其是“基础”课教师可以吸收地方文化中的一些人生观教育资源,增强教育教学效果。在黄河三角洲,滨城杜氏家族以“一门十二进士”、“父子五翰林”受人赞誉,更有杜受田为一代帝师。杜氏家族在修身、齐家、处世以及教育子孙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理念和深邃的思想,如既有为国为君的积极“经世”思想,同时又认为“经世何妨出世”、“优亦不必仕”④等,彰显出杜氏家族不受世俗羁绊、超越功利的达观释然处世之道。杜氏家训“端正、明白,和平,谨慎”,以及教育子孙要勤奋读书、修身正心、居安思危等理念,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的、端正人生态度以及培养良好的学风等都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此外,以人文鼎盛称著齐鲁的无棣吴氏家族,有“进士之家”、“尚书第”、“九世朝臣”之称,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深厚的人文底蕴,也是重要的人生观教育资源。
在学习和探讨人生价值这个问题时,笔者采用了案例教学法,选取“胜利精神”作为教学案例,组织学生围绕“坚定不移的政治信念,以国为重的主人翁意识,以苦为乐的奉献精神,求实创新”的胜利精神,探讨人生价值的内涵、标准以及如何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等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案例讨论中来,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探讨中,胜利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对学生触动非常大,让他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人生的意义所在。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大大提高,相对以往的说教方法,教学效果明显。
大学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力军,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关系着国家的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也关系着学生本人是否健康成长”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任,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地方平台,通过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来提升大学生思想觉悟,增强社会责任感。黄河三角洲道德资源中包含着中国传统道德最为重视的整体主义精神,它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孙子兵法》虽是一部军事巨著,但却是以“仁”为主线,其中“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即是出于“爱国”、“爱人”的仁爱思想将国家、人民的生死存亡放置于第一位,体现了高尚的整体主义精神。范仲淹一生始终将国家、社稷之忧挂于心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整体主义精神在黄河三角洲不断传承和发展,在今天社会主义社会已经发展成为集体主义精神。中学教师菅新刚为民族教育事业呕心沥血,献身五尺讲台,其事迹被编成现代吕剧《梨花雨》,全国巡回演出。“回民活雷锋”杨广和热心助人,做好事不计其数,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联播”节目均对其事迹做了报道,以其为原型编创的吕剧《杨广和》在央视公演。埕口盐化集团董事长张荣强热心公益、奉献社会,其母亲和弟弟均为山东省道德模范。无棣岔尖边防派出所官兵保边戍防,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四特精神。滨州学院学生翟兆春自愿捐献造血干细胞,救治白血病患者。“基础”课教师可以就地取材,把这些资源、素材做成教学案例,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对集体主义和无私奉献精神有更深入的认识和深切的感触,进而内化为自觉意识,外化为自觉行动,树立社会责任感。
当然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上的学习,还应该以社会实践为载体,借助地方平台来开展。每年暑期,笔者都作为社会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带领学生深入滨州、东营两地市的社区、企业、工厂、农村进行调研、考察,内容涉及到环保、医疗、养老、教育、新农村建设等许多方面。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学生对国情、民情有了更深入地了解,对一些社会问题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进而树立起强烈的忧患意识,增强了对国家、对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百善孝为先”,孝在中国传统道德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几千年来为维系家庭和谐、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笔者所在的黄河三角洲具有丰富的孝文化资源,“二十四孝”之一董永就出生在今博兴县陈户镇,其卖身葬父、孝感天地的故事流传至今,后根据其改编的黄梅戏电影《天仙配》在民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流经滨州的孝妇河,其名称的来历也与一段颜氏女以德报怨、孝敬公婆的传说有关。在黄河三角洲不少的民间习俗中,同样体现出敬老爱老的传统,如春节给年长者拜年叩首,重阳节看望关爱老人,饮食文化中对年长者座次的优先安排,以及祭祀活动中对祖先的礼敬等。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黄河三角洲孝文化得到了大力传承与发展。如山东(邹平)天地缘公司自2006年开始,开展了“‘天地缘杯’中国演艺界十大孝子”的评选表彰活动,借助明星效应,黄河三角洲孝文化得到较好的宣传。同时该企业设立“孝道发展基金”,为公司员工年满70岁以上父母发放慰问金。滨州市自2007年开始已经评选出三届敬老孝亲道德模范。在“基础”课教学中,笔者结合教学内容和地方文化特色,在讲解“培育家庭美德”这部分内容时,重点放在了大学生孝道教育上。在教学方式上,笔者没有先入为主,而是在课前部署由学生分组搜集整理黄河三角洲孝文化资源,做出课件。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讨,搜集的资料涉及传说、典故、遗迹、人物事迹等,内容丰富,尤其是黄河三角洲的民俗文化引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在深入了解黄河三角洲优良道德传统、感受孝文化的基础上,能够自觉提升道德修养、崇德尚善。
笔者在“基础”课教学中,通过吸收、应用地方道德文化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也发现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阻碍地方道德文化资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近几年,地方道德文化资源在各地政府的支持和各界专家、学者的努力下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开发,但是仍然存在挖掘力度不够大、范围不广、形式不新等问题,因此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应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还不够丰富和充分。
地方道德文化资源是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资源,它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社会道德风尚都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从目前一些地方的道德资源开发利用状况来看,范围窄、形式陈旧、宣传少,导致社会影响力小,没有真正发挥出其应有功效。因此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一种资源,地方道德文化资源的内化程度和教育功能也相应减弱。
而从学校角度来看,教学体系本土化特点不明显,缺少浸染地方文化的氛围。比如笔者所在学校涉及到地方文化资源的相关课程资源少,面向学生的有关地方文化资源的报告会、学术讲座等也非常少,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地方道德文化资源发挥出应有的功能。
目前对地方道德文化资源的研究重点仍然是放在开发和挖掘上,对道德资源的提炼和升华层次不够,主要表现在内容不够精炼,思想不够深邃,科学性和教育性不强,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对学生产生的感染力和说服力都要比预期效果差。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积极开发和应用地方道德文化资源,对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升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该努力突破地方道德文化资源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的瓶颈,扬长避短,“使一切能够进入课堂、能够与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教育资源充分活跃起来,使思政课拥有坚实的基础,从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针对性和感染力”⑥,真正发挥主渠道作用。
注 释:
①②陈在铁,张玉.地方文化资源转化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资源探析[J].党史文苑.2010,(8):69-70.
③曹迎.论地方本土资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12,(4):28-31.
④杜立晖.《杜氏述训》的处世智慧及其现代启示.[J].滨州学院学报.2008,(4):36-39.
⑤孙莉.以社会实践为载体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7):111-112.
⑥于敏,迟桂华,赵影,卢玉岭.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发掘运用地方特色教育资源的思考.[J].辽宁师专学报.2012,(1):75-76.
[1]陈在铁,张玉.地方文化资源转化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资源探析 [J].党史文苑.2010,(8).
[2]曹迎.论地方本土资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12,(4).
[3]闫翠玲.范仲淹的忧乐思想及时代价值.[J].吉林教育学院学报苑.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