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玮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文化的教化作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中医药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积累起来的,以中医药学为主体,同时兼有哲学、文学、历史等多学科集成特质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复兴的大背景下,研究中医药文化的构成,有效发挥其积极作用,成为中医药行业内广受关注的现实课题。
广义的中医药文化是指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创造的中医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狭义的中医药文化是指中医药行业独有的思想观念、行为规范和人文习惯。中医药文化的核心是中医药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从中医药文化的定义中,我们可以得知中医药文化同其他文化相比,具有以下显著的特征:
1.1 中医药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 中国传统文化主线——周易学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和活水,也是中医药学的哲学和理论基础[1]。具体来说,易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中医学的思辨方法中,而中国传统哲学体系中的儒释道思想也对中医药学理论和实践产生了影响。
1.2 中医药文化具有鲜明的人文特质 医学通常的理解是治病救人,但在中医药学的视野里,呈现出来的不仅仅是“人的病”,而更多的是“病的人”。也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观,中医开创性地提出了“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思想,真正将“人”作为作用的主体,这就决定了中医药学比西方医学具有更多的人文精神,中医药文化也相应地具有了鲜明的人文特质。
1.3 中医药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体系 中医药文化工作除中医药学术理论、诊疗技术、科研教学工作之外,还涵盖一切与中医药知识体系的产生和发展有关的社会背景、生活习俗、语言文字、哲学、认知思维、意识形态、宗教、体制等人文因素的研究[2],因此,理论和实践体系都较为复杂。
中医药文化集中体现着中华民族传统的伦理观、价值观和宇宙观,其教化作用主要表现为促进个人人文素质的养成。具体到中医院的职工,中医药文化对个人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2.1 培育医德 中医药文化蕴含丰富的德育功能。据有关学者研究,除了可见的医家代表和医德文献记载外,还可以从中医学术思想中间接地悟出。中医药文化对中医院职工的医德养成,具有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目前,业内把“大医精诚”和“医乃仁术”作为中医普遍遵循的医德规范,集中体现了中医药文化中的医德精髓。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中,把“仁”、“和”作为中医院职工的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指的就是医德范畴。
2.2 促进医术 从古至今,医德和医术一直是行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两大要素。如果没有医德,医术就失去了灵魂,如果没有医术,医德就缺乏躯体。中医药文化既是医德不断发展进步的文化,也是医术不断进步的文化,体现着对医生医德和医术的双重要求。在现实中,我们也可以体会到,一个具有良好医德的医生,必然会以解除病人痛苦为己任,而医术的精进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途径。因此,中医药文化在培育医德的同时,往往也引导着医者将医术精进作为人生和事业的目标。
职工是医院建设发展的基础。面对医院不断建设发展的形势,需要有一支高素质、有凝聚力的职工队伍作为支撑。近年来,我院注重发挥中医药文化对职工个人的导向、激励、凝聚和约束功能,以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制度体系建设、环境形象体系建设为重点,以开展丰富多彩的中医药文化活动为载体,促进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提高。
3.1 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3.1.1 在全院职工中开展医院愿景、宗旨表述语征集和院徽、医院精神、院歌征求意见活动。经过征集,全院职工共提交医院愿景、宗旨表述语600多条,医院精神、院歌、院徽修改意见300余条。在征集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广大职工积极参与,充分表达了自己对医院未来命运的关注和希冀,体现了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和使命感。
3.1.2 开展医院愿景、宗旨、医院精神学习宣教活动,在全院职工中开展“医院精神之我见”大讨论,广大职工立足医院自身的历史传承,结合当前医院建设发展的大局,就“厚德、精业、传承、创新”这一新时期医院精神展开讨论。通过讨论,进一步挖掘医院精神的内涵和外延,广大职工进一步统一发展认识,明确发展目标,坚定发展信心。医院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有利于职工形成与医院发展共进退的大局意识。
3.2 制度体系建设
3.2.1 行为规范制度。医院制定了具有中医药文化特色的诊疗行为规范、言语仪表规范、同道相处规范、教学传承规范和特定礼仪,并编入《员工手册》,要求职工在日常执业过程中自觉践行,以此来展现中医院职工特有的人文气质和职业风貌。这些行为规范均从传统中医药文化中提炼和演化而来,是中医院独有的行为规范体系。
3.2.2 学习培训制度。医院每年开展各类形式的管理干部培训、员工培训、新职工培训以及实习生培训,以加强中医辨证思维、深化中医药内涵、提高中医科研意识、职工文明礼仪规范等为重点,不断提升职工素质。实施中医规范化培训,每月进行中医“三基”知识和临床技能的培训考核。每年有近2 000人次参加“医、药、护”等岗位的中医技能竞赛。实施国家、省级及院级“师带徒”结对培养项目和“读经典、学名师、做临床”薪火行动项目,做好名老中医临证经验和学术思想的传承;开展“青苗培养工程”,培养具有多元化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中医药复合型人才。
3.2.3 考核激励制度。建立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办法,以是否弘扬“大医精诚”、“医乃仁术”等中医传统美德为标准,通过考评,促进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考评每年进行1次,与医务人员个人尽职晋升、岗位聘用、评先评优等挂钩。制定《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管理及考核办法》,加强对中药饮片使用率、自制制剂、中医治疗率、中医参与率、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使用率等指标的考核,以此增强广大职工中医药主体发展的意识,促进提高中医诊疗水平。系统化的制度建设,使得职工综合素质的提高有了制度层面的保障。
3.3 开展专项活动 以学习先进典型为抓手,激励职工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并自觉转化为自觉行动。在医院内网开设中医药文化论坛专栏,开展征文、演讲、文化月、读书沙龙等系列活动,不断提高职工的人文内涵。积极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江苏省文化科普宣传周无锡站”活动,举办义诊咨询、中草药展示与鉴别、中医药文化展览等活动,传播中医药文化知识,增强广大职工的职业自信心和自豪感。
3.4 促进形象建设 医院系统地开展了中医药环境形象建设,先后将名医名家谱、中医中药图、渊源流长图、名医廊、古医训、古医德、古养生理念、中医养生格言、中药及称量器具陈列柜等布置于院内,以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氛围宣传中医药文化,引领职工自觉投身中医药事业实践。
中医药文化建设,伴随着中医药事业的振兴而兴起,也依托于中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而逐步走向深入。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与西方文明的比较中,我们重新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也开始重新审视和发现包括中医药文化在内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巨大价值。今天我们开展中医药文化建设,除了提高职工素质、促进中医院发展以外,更为重要的是希望通过对包括中医药文化在内的中华传统文化的重新构建,促进实现我们民族和文化的复兴。这其中,作为中医药文化最为直接和主要的承载者,中医院和中医人担负着神圣的使命和职责。
1 章增加.关于弘扬中医药文化的思考[J].岐黄论坛,2009,2:9.
2 毛嘉陵.中医药文化的思考和传播[J].中医药情报,2009,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