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继鸽
(江汉大学 期刊社,湖北 武汉 430056)
论高校学报编辑的判断力
王继鸽
(江汉大学 期刊社,湖北 武汉 430056)
高校学报编辑作为期刊内容的传播者,其判断力直接关系到学报登载文献质量的优劣及学术价值,影响着学报是否能完成传播学术信息、承传学术思想、积累学术文化、促进学术创新的出版使命。学报编辑的判断力主要包括敏锐的政治判断力、准确的真伪判断力、独特的学术判断力、成熟的市场判断力四个方面。只有具备了这四种判断力,才能潜心打造出具有统筹理念、求真品格、专业追求、开拓意识的学报精品,以适应社会发展学术传承、理论创新的需要。
高校学报;编辑;判断力;学术论文
高校学报是传承学术思想、构建理论思维的重要媒体,它是以刊发学术论文为主的文献载体,而不像非学术期刊主要以刊载文件、报道、讲话、体会、知识等只能作为学术研究的资料为主。高校学报承载着理论传播的重大使命,是推进社会文化进程的重要实践者,因此,理所当然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要研究重大现实问题,在实践中推动理论创新。学报编辑作为期刊内容的传播者,其判断力直接关系到学报登载文献质量的优劣及学术价值,影响着学报是否能完成传播学术信息、承传学术思想、积累学术文化、促进学术创新的出版使命。
高校学报编辑的判断力主要包括政治判断、真伪判断、学术判断、市场判断四种能力。
2005年12月1日起施行的《期刊出版管理规定》第三条明确要求:“期刊出版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出版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传播和积累有益于提高民族素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1]这为我国期刊作为传播出版物设定了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政治属性。高校学报的宗旨是传播科学知识、宣传先进文化,为社会进步服务,从政治上必须严防和杜绝各种错误思想或思潮在理论界的侵蚀,以保证学报出版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和思想导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前进。
高校学报所承载的历史使命和任务要求编辑不仅需要良好的学术素养,还应具备敏锐的政治辨别力,要有敏锐的眼光,冷静、清醒的头脑,及时地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社会形势,紧密配合党的中心工作,把握时代理论的前沿阵地,优先采用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形势有影响和建设性意见的学术稿件。这就要求学报编辑不能把论文选题的视野仅仅阈于学术,还必须要有“政治家”办刊的自觉意识,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和学术追求,唯其如此,才能实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办刊目标和出版任务。
而高校学报的受众大多是高级知识分子或某些领域的高级专业人才,他们往往是引领社会科技进步和文化发展的中坚力量,因其传播对象的高端性与特殊性,这就对高校学报传播的论文质量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也意味着高校学报编辑身上承载着更大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今年4月,中国记协和全国三项教育办公室结合湖北新闻界开展的“我是建设者”大讨论活动,召开“我为实现中国梦传递正能量——记者社会责任”主题讨论会,并发出“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实现中国梦传递正能量”的倡议。这为新时期、新任务下报刊媒介传播如何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引导主流舆论指明了方向。湖北省委宣传部也于4月23日至26日,分别到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湖北大学4所高校主持召开“我是建设者”大讨论座谈会。江汉大学党委宣传部、《江汉学术》编辑部联合启动了以“我是建设者”为主题的征文活动,积极引导广大师生、学报编辑深刻认识开展“我是建设者”讨论活动的重大意义,对新闻出版工作者“建设者”角色准确定位,畅谈对出版传播媒体社会职责的感悟和认识。这些活动都进一步说明了编辑在出版的传播过程中,要有强烈的政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努力成为传递社会正能量的实践者。
高校学报作为一种学术传播载体,传递着当今社会进步中各领域前沿的科学研究成果,同时,也以其不同的办刊理念、栏目特色、读者定位呈现着丰富而深厚的内涵,展现着高校的教学与科研实力。作为传播科学真理的学术期刊,学报刊登论文的原创性至关重要,因为只有真实的科学研究成果才能有益于推动社会进步与创新。这就要求学报编辑在审稿过程中面对大量的学术论文,必须炼就“火眼金睛”的真伪辨别力。
根据全国高校资料中心的统计,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高校学术期刊的种类已从1977年的150家,发展到2007年的1 130多家[2]。高校学报作为其中的主力军,在推动学术研究、促进科技创新、营造学术风气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同时也要看到,相对于目前各种论文发表的功利性需求,学报的版面就显得洛阳纸贵了。于是“为拿学位”、“为评职称”成了一些人发表学术论文的唯一目的,为了快速发表,不少人铤而走险,抄袭剽窃他人学术成果。这种行为不仅侵害了原著作者的权益,而且严重影响到我国学术创新与发展的生态环境,导致学术失信、评聘失衡、学报失誉,因此“学术打假”、“反学术腐败”的呼声日盛。作为出版中间环节的学报编辑,理应担起维护学术殿堂纯净的责任和义务,面对抄袭剽窃泛滥,应不断增强去伪存真意识,在初审过程中有所作为,把好学报稿件编辑的第一道“关口”。
这种真伪的判断力主要来源于:一是编辑的日常学术积累。必须对所主持栏目涉及的学科领域现状及主要学术观点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不被“假李逵”忽悠;二是良好的语言文字理解力。由于“学术造假”的文章大多是东拼西凑的克隆物,在文字阐述过程中往往表现出有的前后逻辑混乱,有的语言风格不一,有的论点重合,有的观点自相矛盾等。编辑在审稿中如果具备了熟练的阅读分析能力,是比较容易看出破绽的;三是可以借助现代化的网络查新软件,提高判断的准确率。目前,许多学术期刊编辑部都利用“中国知网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对论文投稿进行初审筛选,该系统已有6 000多家教育、科研、出版及相关管理机构广泛使用,在防治学术不端行为的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高校学报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展示高校教学科研实力与学术水平的重要窗口,因此,学术性是高校学报的本质属性。一支高素质、高学术涵养的编辑队伍是高校学报生存发展的基石,也是学报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灵魂,为此,编辑应该努力成为“学者型”的出版传播人。
编辑的核心能力将落实在敏锐、独特的学术判断能力上。对稿件的评价是编辑工作的实质,也是审稿的核心问题。选题策划是对传播知识的价值作出评价,组稿是对作者的专业水平作出评价,审稿是对稿件质量作出评价,加工整理是在审稿评价的基础上对稿件的具体质量作出评价[3]。评价是编辑研究的重点。评价要全面,不能片面;要既看优点,又看缺点;要准确,不能面面俱到,主要优缺点不分。全面准确才有助于决断,有助于作者提高质量。
学报编辑担负着辨别创新成果、传播文化理念的重任,要有独具慧眼的学术判断能力,这种学术判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学术创新力。编辑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学术涵养,努力推动学术创新,只有充分研究本学科自身发展规律,广泛涉猎专业研究领域最新成果,及时追踪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和变化趋势,才能准确把握学术理论的最前沿动态,以创新的思维理念和追求编辑出精品学报[4]。
二是学术解读力。编辑必须以自身深厚的学术涵养为基础,判断论文选题是否为当前该领域研究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具有较强的论文解读能力。因此,编辑要力求成为本专业学科的“专家”,这样才能准确地对论文进行综合分析、合理判断、鉴定价值,进而做出初审意见。譬如,《江汉学术》(原《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的“现当代诗学研究”栏目入选了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名栏建设工程,其办栏的重要经验之一即是“宽进严出的择稿原则”:广泛、多渠道邀约新诗诗学稿件,同时,严格执行“低平台高门槛”的原则不动摇,注重问题意识与第一手材料的择材释材,讲究文体之美,选稿眼光和尺度经得起业界苛刻的检验,使选题和论文的含金量高[5]。这种“宽进严出”原则的基础必须建立在编辑的“学术解读力”之上。
三是学术坚持力。学者做学问要“板凳甘座十年冷”,编辑要潜心打造出具有学术影响力的学报,同样需要耐得住寂寞,坚持自己的学术追求与品位。不少高校学报的有效做法是密切关注和了解相关领域学者的课题研究进展,进而逐步形成自己特有的作者群体,为学报塑造特色栏目奠定基石。教育部人文社科学报名栏建设工程中的一大批学报名栏,就是高校学报编辑不断坚持自我学术追求、精心树立品牌的结果。
四是学术反腐力。学报编辑在展现学科前沿动态、创新成果的出版活动中,应当具有独立的人格取向,这种独立性表现在对稿件的取舍和判断上,这既是编辑学术品位、判断能力的体现,也是编辑道德人格、职业操守的体现。编辑的自主性和独立人格对保证学报的学术水平和出版质量至关重要。一个好的编辑会以其独特的学术眼光和敏锐的判断力遴选稿件,而不会以长官意愿和人情亲疏作为取舍标准。只有抛开了这些外物干扰和腐蚀诱惑,编辑才可能在独立空间里对稿件作出正确的学术判断。
在当前我国期刊业体制转变的大背景下,高校学报面临的生存状态显得尴尬:一方面作为学术性期刊,学报不可能像其他娱乐性、新闻性期刊那样完全市场化经营;另一方面,学报的出版属性又决定了它必须要面向社会市场、面向读者受众。而我国目前的高校学报也都是各级高校下属的一级行政单位,在具有充足资金和人员保障的前提下,面对市场的竞争压力相对较小,这种先天的体制障碍为学报编辑建立成熟的市场意识增添了难度。
但是,学报作为文化产品,同样需要占有市场才能求得更大发展。学报准确的市场定位不仅体现了办刊人的主体意识和市场判断力,也有助于高校学报以鲜明的个性、独特的出版风格迅速进入市场,抢占先机赢得特定读者群的关注。这种市场判断力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内容定位。学报出版满足的是人们精神文化理性思维的需求,这就要求编辑要以敏锐的职业嗅觉及时捕捉、准确判断社会需求信息,在进行内容定位时,既要从读者群的需求出发,更要从自己的专业优势出发,理性地、现实地进行市场调研与分析,寻找有利于自身扬长避短的栏目策划方向。在确立主要栏目内容后,更要不断巩固、发展自己的独特优势,形成在某一学术研究领域的话语力。
二是读者定位。学报明确的读者定位能使其拥有相对稳定的高端读者群,也有利于学报借助特定作者队伍不断提升办刊质量。如果编辑对读者定位认识不到位,就难免在出版工作中缺乏选稿的针对性,丧失实际读者的信赖与关注。
三是风格定位。高校学报要想以自身学术魅力吸引更多的目标读者,必须在内容和形态等方面体现独有的风格特色。这需要编辑根据读者的学术需求和市场趋势,经过不断的创造性实践、强化和积淀,进而在内容和形态上形成稳定、鲜明的独特性。高校学报种类繁多,同类学报更要在内容上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变。只有不断突出特点,通过积累特色逐步演化为独树一帜的风格,才能在高校林立的学报中占有一席之地。
综上所论,高校学报编辑作为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领域学术理论的传承者,必须努力塑造自身的政治敏锐力、真伪辨别力、学术甄别力和市场判断力,潜心打造出具有统筹理念、求真品格、专业追求、开拓意识的学报精品,以适应社会发展学术传承、理论创新的需要。
[1]新闻出版总署.期刊出版管理规定[EB/OL].(2005-12-01)[2013-05-16].http://www.china-k.net/ qikan/senses_740_4470.html.
[2]陆小宇.辨别高校学术期刊论文真伪必须实行档案化管理[J].兰台世界:下半月,2009(7):45-46.
[3]林慧芳.中外编辑出版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4]王敬尧.学术期刊编辑的能力探讨[J].中国出版,2010(8):51-52.
[5]朱现平,刘洁岷.打造教育部名栏 寻求学报的质变——《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现当代诗学研究”栏目建设[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31(3):26-29.
(责任编辑:范建凤)
G231
:A
:1673-0143(2013)04-0203-03
2013-06-27
王继鸽(1975—),女,编辑,研究方向:期刊编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