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芬 代 君
文化创意产业视角下的青阳腔艺术传承与创新
张丽芬 代 君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战略选择,这对中国传统艺术青阳腔的传承提出了挑战,也提供了复兴的机会。青阳腔的艺术、文化、社会、经济价值对创意产业的发展具有文化、内涵支援作用。构建、实施“双促、四交、六结合”模式对促进青阳腔艺术传承创新、文化创意产业繁荣发展具有实践价值。
青阳腔;文化创意产业;价值;发展模式
张丽芬,九江学院副教授;
代 君,九江学院副教授。(江西九江 332000)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征
文化创意产业是以人们的精神文化娱乐消费需求为基础,以高科技为支撑,以网络传播为主导,文化艺术与经济发展的全面结合,跨行业、跨部门、跨领域的新型产业。不同国家对这一产业内涵、概念的诠释、理解不一,出现了“创意产业”、“文化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提法。这三个概念各有侧重:创意产业强调个人的知识产权;文化产业强调文化的可复制性;而文化创意产业则同时强调文化内涵和知识创新。虽然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较多,但目前普遍接受的是英国创意产业工作组以及联合国提出的定义,前者强调“个人创意”,后者则强调“创意或文化积累”。本文采用联合国的定义:“来源于创意或文化的积累,通过知识产权的形成与运用,具有创造财富与就业机会潜力,并促进整体生活环境提升的行业。”[1]文化创意产业比传统文化产业范畴更广,创新性、文化性与经济性是这一产业的实质特征。
(二)青阳腔戏曲艺术
青阳腔戏曲艺术(以下简称“青阳腔”)是在明代嘉靖年间,江西的弋阳腔流入安徽青阳县,与地方语音及民歌小曲结合形成的戏曲艺术,因形成于青阳县而得名。它虽形成于安徽池州的青阳,却流行于江西省鄱阳湖地区,是我国古代典型的生于民间、长于民间的草根文化。明嘉靖、万历年间,青阳腔风靡大江南北,被誉为“天下时尚”、“徽池雅调”。清代以来,青阳腔销声匿迹三百年,时至今日,又传奇般惊现鄱阳湖口。2006年,这一久远的民间草根文化,被正式列入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目前,已搜集到青阳腔整本戏36个、单折小戏60个,曲牌448首,唱腔曲牌录音110小时 (盒),脸谱40幅,照片1000余幅,演出光碟50余盘,唱腔曲谱40余本,还有古谱符号、宗教仪式、源流沿革、表演艺术、班社剧团、舞台楹联、艺人生涯、古戏台、艺人题壁,以及与青阳腔有亲缘关系的戏曲剧种资料300余件。[2]同时,明代青阳腔剧目刻本 《词林一枝》、《八能奏锦趴》、《玉谷调簧》、《万曲长春》等,已从日本内阁文库复印存档。
青阳腔在中国戏曲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青阳艺人们以弋阳腔为基础,创造了腔、滚结合的歌唱形式——“滚调”,实现了戏曲声腔上的重大革新,在我国戏曲声腔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它是我国戏曲剧种的宗祖,尤其为“四大徽班”进京、形成京剧奠定了基础,被誉为京剧的“鼻祖”。
青阳腔既是中国戏曲艺术的重要渊源,也是悠久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创新青阳腔,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多方面的价值。
(一)艺术价值:传承国宝艺术
青阳腔是一种平民戏曲艺术,唱词通俗易懂,曲调变化灵活,一唱众和,真实地反映民风、民俗和民生,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研究表明,它孕育了大半个中国的戏曲剧种,我国许多戏曲剧种,如徽剧、京剧、赣剧、川剧和黄梅戏等都与它有着血缘或亲缘关系。据考证,早在明代它就走出了国门,传到日本和欧洲。
青阳腔的艺术特色鲜明。比如,它的锣鼓音乐用唢呐、笛子托腔,锣鼓伴奏,既有表现帝王将相、忠臣良吏、荣归喜庆、饮酒高歌等场面,也有表现家庭和睦、天伦欢乐的情景。它主要以热闹喜庆的气氛及强大的音量来表现音乐内涵,颇具生活化、口语化的特点,自然亲切的旋律运动线,效果如庭草交翠,朴实无华,散发着浓郁的田园风味和艺术韵味。[3]青阳腔艺术符合中国文化传统中“形于美,动于情,达于礼,致于和”的要求。它的形式是美的,不论是唱、念、做、打,都是美的,并通过这种美的形式去感动人,通过这种情感的触动,趋向“达于礼”,目的是要“致于和”。传承好青阳腔,可以丰富艺术世界的多样性。
(二)文化价值:传播优秀文化
青阳腔保存了中国最优秀的传统文化。它是关于社会、历史的百科全书,这部书里有很多东西,能教人怎么去做人,怎么去做事,怎么去处世,怎样使社会和谐稳定。青阳腔戏曲在内容上“言必忠孝,行必仁义”。“忠”讲的是忠诚,“孝”是讲孝道,“仁”是讲仁爱,“义”是讲人与人之间真诚的情义。它所宣传教化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宝贵的东西。中华民族之所以五千年连绵不断地传承下来,并且能够在纷纭复杂、社会动荡之中保持一种稳定向前的发展趋势,可以说是有赖于传统文化对后代的指点和指引。青阳腔就保留有这部分优秀的传统文化,它把最美的东西、善良的东西、真诚的东西,通过舞台传达给观众。在中国尤其是特定区域内 (如江西鄱阳湖地区、安徽池州地区),很多人就是通过青阳腔去学习社会历史知识的,而且通过看青阳腔表演,获得对生命、社会、生活的感悟。
(三)社会价值:服务区域特色文化
青阳腔形成于青阳,发展于湖口。流经江西湖口、都昌的青阳腔发展相当快,农村群众学唱风气很盛,曾经作为学习文化的识字课本。当地民众把青阳腔的演出,与当地民风习俗紧密地交融在一起。他们不仅在农闲时要唱戏,丰收时要唱戏,结婚、生子、周岁、生日、祝寿、庙会也要唱戏,发展到现代,节庆、参军、升学、奠基、开业等等都会搭台唱戏。群众把唱青阳腔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件大事。这种习俗世代相传至今。传承好青阳腔,可以促进鄱阳湖畔人民形成热爱戏曲文化、崇尚戏曲文化的特色文化现象。
依托青阳腔这个地方文化资源优势,并应用于文化创意产业,如在广告会展“镶嵌”青阳腔表演,定会增色不少,肯定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地域文化,促进服务地方文化建设。
(四)经济价值:促进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是一项造福于社会和子孙后代的工程,意义深远。对青阳腔这种文化遗产,保护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不能为保护而保护。把文化资源仅仅封闭在历史博物馆这种消极的保护不利于文化资源传承。文化遗产只有产业化并被现代社会接受才有生命力。因此,发掘青阳腔的经济价值,将文化资源、文化创意及现代科技有机交融在一起,拓展文化遗产传承的载体形式、传播空间、宣传途径与规模化发展,既是青阳腔传承、创新的最主要内容,又是青阳腔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功能。
本研究对文化创意视角下青阳腔艺术的传承创新提出“双促、四交、六结合”的模式。通过上述模式,定能培养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传承青阳腔艺术所需的复合型人才。
(一)“双促”模式
双促,指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传承创新青阳腔艺术之间互相促进,实现双赢。如上所述,在青阳腔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有两个基本事实。一方面,如何传承青阳腔,如何创新,艺术界势单力薄、颇感无能为力,艺术院团的生存举步维艰。在新世纪,有了新的技术和手段,国家又出台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这为青阳腔的传承和创新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青阳腔艺术界内外、青阳腔艺术所处的地方政府、高等院校、艺术院团一定要珍惜这一难得的机遇,抓住这个机遇,促进青阳腔的传承、创新。
另一方面,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过程中,国家提出了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创意产业的发展,如果仅仅靠技术则没有含金量,这样的产业只有骨骼而没有血液。以青阳腔这一艺术瑰宝及其蕴涵的深厚文化为载体,则可以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二)“四交”模式
交融模式。从人才培养角度,传承创新青阳腔艺术。学校是空间、时间、财力、物力、人员最集中的青阳腔传承场所,也是最能实现传承优秀文化的阵地。学校有专门受过学科专业训练的、具备科学教育思想和理念的教育工作者。而在校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正处在发育阶段,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很容易接受新事物。学校在青阳腔学习的组织形式和教育教学环境方面有不可比拟的独特优势:第一,在传承创新青阳腔艺术时,地处青阳腔传播较广区域的地方高校,要在教学内容上使专业知识与青阳腔交融,各个专业、学科均要找到不同专业学科渗透青阳腔知识和技术的“渗透点”,适时、适度渗透青阳腔艺术与文化。第二,青阳腔艺术人才培养的师资实行交融。可以邀请专业院团、老艺人等非高校人员进入高校授课,开设专业课(面对艺术专业的学生)、选修课(面对非艺术专业的学生)。第三,把青阳腔艺术作为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融入青阳腔艺术,如在文学课上了解青阳腔演绎的历史故事;艺术设计及计算机教学人员要利用现代媒体传承青阳腔艺术并加以创新地表现;在动画设计课上可以对青阳腔脸谱、服装和头饰进行赏析,形成视觉形象图片素材、动漫形象、文化元素,在动画、动漫设计作品中予以应用。第四,在校园宣传橱窗和文化墙挂上有观赏价值的青阳腔方面的相片和图案,营造一种既符合学习环境、又有青阳腔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第五,要将青阳腔艺术与教学团队建设、学校办学特色的打造进行交融。通过上述几大措施,培养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和青阳腔传承创新所需的复合型人才。
交叉模式。从科研组织角度,传承创新青阳腔艺术。第一,分属在高校、院团、企业等不同机构的艺术研究人员与创意产品研发人员,要交叉兼职,发挥他们在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和青阳腔传承创新中的作用。第二,分属不同单位的专家学者、研究人员之间开展研究,在青阳腔艺术的传承和创新中发挥优势。第三,高校要开发新的交叉学科(如设计艺术学、创意学)。本课题团队就是一支专业优势互补性极强的交叉学科团队,汇集了来自计算机技术、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戏剧戏曲等专业的一线学者以及国内青阳腔艺术研究的资深专家,这样,有利于研发成果在更广泛的学科层面上进行拓展、延伸,推广其应用价值。
交流模式。从艺术表演角度,传承创新青阳腔艺术。第一,不同地区的青阳腔艺术表演、学术研讨要实现常态交流,还可以仿效足球的 “转会制”,允许艺术人才在一个时期内到另一个地区、另一个单位工作,传承创新青阳腔艺术。第二,开展地区性、全国性的青阳腔艺术比赛、邀请赛,可以仿照奥运会赛制,实行轮流在各地比赛。第三,举行青阳腔艺术节。第四,邀请新媒体(电视、网络)报道青阳腔艺术表演,将艺术信息传播、交流出去,起到传承创新青阳腔艺术的作用。
交互模式。从文化创意产品功能上,传承创新青阳腔艺术。以文化创意产品传承创新青阳腔艺术时,要突出产品或服务的交互性,注意互动的设计。文化创意产品的设立、开发、应用,要有交互的过程。如蕴涵青阳腔艺术元素的游戏研发,可以尝试让玩家在其中进行角色扮演。还可以仿照故宫的“共振水盘”,设计可以让观众动手体验的创意产品。比如“戏曲鬃人”:当把鬃人放在铜盘里,让观众敲击铜盘,借着弹性,铜盘与鬃毛之间发生共振作用,手持兵刃的鬃人会做顺时针或反方向的转动,转动极似舞台效果,也称为“盘中戏”。如能配上戏曲音乐,放在旅游景点中,定能增加游客的乐趣,从而传承创新青阳腔。
(三)“六结合”模式
政府力量与民间力量相结合。各级政府及其所属的机构如文化局、旅游局要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青阳腔所在地政府要为青阳腔的传承与创新提供必要条件。就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看,不少省市对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强力推动,如深圳成立了文化创意园。此举值得各地借鉴、推广,如此,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青阳腔传承创新将迎来春天。此外,在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和青阳腔传承创新中,一定要发挥高校、NGO、协会、社团的作用。如成立全国性或全省性的“青阳腔艺术家协会”、“青阳腔爱好者协会”等。
专业活动与大众文化相结合。专业活动指青阳腔传承开展创新的活动主要由专业队伍(专业院团、高校艺术人才)来承担,他们可以通过表演戏曲来传承青阳腔艺术,也可以通过专业的研究传承创新青阳腔艺术;他们还可能针对青阳腔面临的问题提出建议和提案,营造传承与创新青阳腔艺术的政治氛围和舆论氛围。在向大众传播青阳腔方面,可以通过展馆观摩、艺术活动传承青阳腔艺术。地处青阳腔戏曲比较普及的高校,可以对新生及陪同前来报到的家长进行宣传介绍,带领他们参观学校的青阳腔陈列馆,在新生进校时进行“青阳腔爱好者协会”招新,了解学校的文化内涵,扩大青阳腔艺术的受众数量和覆盖面。通过上述专业性与普及性活动,可以较好地传承创新青阳腔艺术。
传统手段与现代技术相结合。青阳腔在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后,九江学院与我国保存青阳腔艺术最丰富、最完整的湖口县合作,在资料发掘、唱腔抢救、戏曲的开发利用等方面展开紧密合作,以传统手段传承青阳腔。为了促进青阳腔的大众传播,本课题组也在深入民间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对历史文献的考证,采用数码设备对湖口青阳腔进行确认、立档、数字信息的记录与保存,对其本身特点、规律及其传承进行研究、探索,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传承性、振兴性保护,使得课题研究成果更具有实践上的指导意义。我们将田野考察、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和文献查阅等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对所选择的研究内容进行学术分类、信息化存储,深入分析与整理,从而获得全面、完整、真实、科学的认识结果,在此基础上构建了 “青阳腔艺术资源数据库”,按照数字化、多媒体格式的要求对其进行系统加工。数据库网站下设置了“青阳腔知识库、青阳腔图库、青阳腔介绍、曲目文献、舞台艺术、在线视听、艺海拾贝、情迷天地”等内容。这些为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文化创意发展奠定了基础。传统手段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传承青阳腔,还有一个重要的方式就是现实场景与虚拟环境相结合的方法传承创新青阳腔艺术。九江学院建立了“青阳腔戏曲艺术陈列馆”,成为全国唯一的青阳腔戏曲艺术陈列馆,这是以传统手段保存、保护青阳腔。为了在更广泛的层面上延伸青阳腔艺术的受众面,研发了 “数字青阳腔虚拟展馆”,借助多媒体集成、数字摄影、虚拟现实等技术,打破时间、场所的限制,最大限度地实现了青阳腔文化资源的利用和共享,把信息技术应用于陈列馆展示领域,拓展了陈列馆展示的空间和手段,以活态文化的立场向人们展示民间艺术的精神。此外,研发了青阳腔戏曲动漫剧《紫钗记·怨撒金钱》。在保护、传承青阳腔原始戏曲剧目的前提下,借助于现代技术,模拟青阳腔剧目的内容,复原并重现青阳腔戏曲。今后,还可以通过“网上剧院”传承青阳腔和文化。网上剧院、网上演艺场馆等均可以通过网络这种新媒体来实现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艺术制品与日常用品相结合。通过艺术产品传承创新青阳腔艺术,主要是通过发行青阳腔戏曲的音乐、光盘等现代音像制品来实现。然而,最大限度地传承青阳腔艺术的手段,应该使艺术走向生活,大到建筑物装饰,如教学楼、办公楼的门厅可以设计为青阳腔中的荷花背景图,让人们感到“景中全是情,情具而为景”的境界;小到吊坠、钥匙环、手机袋、十字绣、悬挂胸片;青阳腔戏曲中的脸谱艺术可以以瓷器的形象表现,使青阳腔得以传承。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要挖掘青阳腔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途径和实现方式。可以将青阳腔戏曲与旅游结合,在景区作文化演出,将青阳腔戏曲人物个性进行固化,借助现代文化创意手法,制作成文化旅游艺术品。
严肃教育与休闲娱乐相结合。传承创新青阳腔艺术,就严肃教育来说,主要渠道有三:一是专家学者的学术著作,摆上书店的书架,进入图书馆的馆藏目录;二是纳入学生毕业论文选题;三是作为学生文化创意竞赛、挑战杯竞赛的选题,成为他们的创意来源,让学生通过参加比赛这种方式来进一步了解和传承青阳腔艺术。通过引导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人文创意和创业,促进高校科技研发和文化创意成果的转化,最终引领大学生从创意走向创业。在网络游戏大行其道,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中华民族青年一代的今天,一款好的手机游戏可以达到缓解压力、放松身心的目的。在国内游戏产品中,具有中国文化元素的游戏更容易被市场接受。课题组在研究青阳腔保护的同时,研发了符合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以青阳腔为素材的,集知识性、艺术性、娱乐性、趣味性、教育性于一体的网络游戏产品,让玩家对青阳腔脸谱有个初步的了解,并得到心灵的陶冶。在实现寓教于乐的同时,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公益产品与专利产品相结合。从广义来看,政府对青阳腔传承创新的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专业队伍的研究,高校的青阳腔陈列馆,以及中国青阳腔等网站都是公益产品,它们在传承创新青阳腔艺术中起到引领作用。但这还不够,尤其是对发展以青阳腔艺术为内涵的文化创意产业显得远远不够。所以,我们建议:在产品设计与研发成功之后,按照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律,申报专利,实行专利保护,并把专利产品卖给文化创意企业,或自行注册公司。可以以青阳腔为元素,设计服装、头饰、手机链、项链、吊坠、十字绣、书签、扇子、面具。我们已经设计出近十款文化创意产品并申报了专利。这些创意产品深受人们的喜爱,产品可望实现产业化,将文化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只要我们发挥高等院校、文创企业、专业院团的作用,引领青阳腔艺术基于文化创意产业角度按“双促、四交、六结合”的模式创新传承,尤其是让青阳腔艺术到广阔的文化市场大潮中去闯荡,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青阳腔一定能在拓展生存空间的同时,实现自身价值,实现复兴的目标。我们的文化创意产业,尤其是具有青阳腔艺术资源的地方文化创意产业,一定能实现腾飞的目标。
[1]傅晓.文化创意旅游产品研究——以广州中心城区为例[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7.
[2]江燕.青阳腔:从民间草根文化到国家艺术瑰宝[J].飞天,2011,(22).
[3]周虹.试论江西青阳腔曲牌音乐特征[J].中国音乐,2006,(2).
【责任编辑:彭民权】
J825
A
1004-518X(2013)12-0244-05
江西省社科基金项目“基于文化创意产业视角的湖口青阳腔艺术传承与创新研究”(10WX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