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语义学发展概述

2013-02-19 02:02■付
江西社会科学 2013年11期
关键词:语义学句法语义

■付 艺 高 芸

形式语义学是逻辑与语言交叉研究的产物,是在逻辑框架内构建的关于自然语言的语义学。[1](P66)它与哲学、逻辑学、语言学、数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和模型论等诸多学科息息相关,是一个横跨多个研究领域的知识体系。形式语义学的传统最早可以追溯到弗雷格,他主张用逻辑的方法研究语言的意义。[2](P1)此后,维特根斯坦、罗素、卡尔纳普等人把哲学和逻辑结合起来研究意义,较为精确地刻画了很多意义现象。到20世纪60年代,大部分逻辑学家和语言学家逐渐认为,形式语言的句法和语义创立的运算方式不适合分析自然语言。逻辑学家认为自然语言充满了多义性、含糊性、歧义性和不确定性,且缺乏系统性;而语言学家则认为自然语言的结构与形式语言大相径庭,语言学与形式语言毫不相关。

一、经典形式语义学

形式语义学运用逻辑和数学的形式化方法研究自然语言的形成规律,认为自然语言与人工语言在深层结构方面息息相通,没有本质差别,可以通过建造自然语言形式系统的方式来解决其语义问题。形式语义学偏重句法和语义的对应,在给定句法规则的基础上确定与句法严格对应的语义运算规则,凸显意义组合性原则,其实质是一种关于句子的真值条件的语义学。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80年代初,“意义等价于真值条件”在形式语义学中广为流传,这种经典的语义观把语言表征与世界之间的关系当作静态系统来处理,以句子为最大单位来研究意义,是一种静态的语义学。经典形式语义学理论有两个突出代表:一个是塔斯基真值语义理论,另一个是蒙太格语法。

(一)塔斯基真值语义理论

1933年,波兰逻辑学家塔斯基在《形式语言中的真概念》中直截了当地指出:“本文只探讨真的定义问题。它的任务是,相对于一种给定的语言,建立一个实质上恰当的、形式上正确的关于‘真语句’这个词的意义。”[3](P152)真语句就是句子的意义和外延。解决真语句这个词的定义问题就是解决形式语义学中语义真概念的定义问题。塔斯基提出了著名的T等式:X是真的,当且仅当P。

塔斯基认为语言具有层次性,要区分对象语言和元语言。对象语言是被分析的语言,元语言是用来分析对象语言的语言。如果不区别这两种语言,就会混淆语义层次,产生语义悖论。只有在区分了对象语言和元语言的人工语言中,真理(值)才能被确切地定义。

塔斯基真值语义理论是关于形式语言的语义理论,它只关注语句的真值,对语言表达式给予外延的解释。但是,这种语义学只考虑语言表达式和其所指对象之间的关系,不考虑语用因素,在成功地用数理逻辑研究语言的同时,也表现出对自然语言的语义分析和处理的局限性,因为它对真值的赋予是一次完成的,因而是一种静态的语义观。

(二)蒙太格语法

为了克服真值语义理论的局限性,美国数理逻辑学家、哲学家理查德·蒙太格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创立了蒙太格语法——一种用数理逻辑方法研究自然语言的句法和语义的理论。蒙太格的贡献在于他“在语言研究的历史上架设起第一座宏伟的桥梁”[4](P42)。在他看来,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在本质上是相似的,作为符号系统,它们都遵从共同的结构规律。“蒙太格语法”是一个术语,指的是对自然语言的句法和语义进行研究的理论,包含三个组成部分:产生部分英语语句系统的句法;完整的句法和内涵逻辑的模型论语义;一套从句法分析的英语表达式到内涵逻辑表达式的翻译规则。

句法包括句法规则和句法运算。句法规则由基本的或递归的分句的句法范畴组成,句法运算是解释范畴如何形成新的词组短语的相关函数。句法范畴以两个基本范畴为基础,分别是句子范畴和实体范畴。句子范畴不包括词项,由根据递归规则建构的句子构成。句子范畴中所有成员都有真值。实体范畴用来表征语义信息,不包括任何实体。除了两个基本范畴之外,蒙太格还派生出了其他九个句法范畴,这九个句法范畴都包括词汇规则和递归规则。词汇规则阐明词汇短语范畴,每一个复杂的句法范畴都有一条相应的递归句法规则。句法递归规则和词汇规则能够生成基本表达式和句子。

语义解释起源于句子的形式内涵逻辑的翻译。根据句法规则和语义规则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把句子翻译成形式内涵逻辑,由分析产生的公式决定模型中句子的真值。内涵是一个从输入集产生外延的函数,外延指的是句子的真值、个体对象和对象序列的集合。在内涵逻辑系统中,每一条规则都是一种类型,类型也包含了语句和实体两个基本类型。运用内涵逻辑的规则,从基本类型语句和实体出发,可以递归地产生所有类型的语句。

蒙太格认为,每条句法规则都有一条与之对应的语义规则,句法成分与语义成分之间是同态映射关系。所有表达式的意义都是由其直接构成成分的意义组合而成,句法规则组合一次,对应的语义规则也组合一次。基于内涵逻辑,蒙太格对自然语言进行形式刻画,分析和处理了自然语言中的许多语义问题,开拓了用现代逻辑的形式化方法研究自然语言的新局面,奠定了形式语义学学科群体的基本思想。

蒙太格语法在刻画语义的同时,也考虑到语用因素,将时间、地点等作为语境引人形式语义模型。与塔斯基的真值语义理论相比,蒙太格语法取得了很大进步:第一,将形式语义学扩展到自然语言研究领域;第二,将外延语义扩展到内涵语义;第三,将传统的语义学研究扩展到语用学领域。

蒙太格开辟了自然语言形式语义学研究的新视野,蒙太格语法“实现了现代逻辑和现代语言学的完美结合,在逻辑史上和语言学史上都是一座不可替代的丰碑”[5](P75)。但是,它仍旧以句子为最大研究对象,静态地分析句子语义,对语境的考虑不够充分和细致。

二、动态语义学

为了解决经典语义理论的不足,20世纪八九十年代,意义研究实现了从静态研究到动态研究的转向,产生了动态语义学。它是采用动态方法分析语义问题的理论的总称,是多个语句形成的语句群、语篇或语流的信息状态研究。[6](P27)“意义就是潜在的信息变化”成了动态语义观的核心。句子是语境的变化函数,每个句子的增加都会产生一个新的语境,句子的所指对象就是从语境到语境的映射函数,语境是语篇积聚的所有信息构成的信息状态。动态语义学包括语境变化理论、指派更新理论、动态蒙太格语法和信仰增减理论等,其中指派更新理论影响最大,普通动态逻辑、动态谓词逻辑、文档更新语义学和话语表现理论都属于指派更新理论。

(一)普通动态逻辑

普通动态逻辑包含两大部分:命题动态逻辑和量化动态逻辑。命题动态逻辑的表达式分为两类范畴:构成语言静态部分的公式范畴和体现语言动态部分的程序范畴。这两种范畴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机制,公式根据程序构造,程序由公式组成。基于命题动态逻辑的量化动态逻辑也和程序有关。在句法语形方面,除了原子公式包含标准谓词逻辑的原子公式外,还增加了原子程序的范畴。普通动态逻辑的句法语言增添的表现“程序”概念的表达式,不但与人类的认知过程有密切关系,而且还与计算机程序语言相关联。

(二)动态谓词逻辑

动态谓词逻辑是1991年由格罗南迪克和斯托霍尔福提出的一个体现动态语义学观点的逻辑系统,该系统给经典谓词逻辑提供了一种动态的语义解释。

动态谓词逻辑有两种语言成分:逻辑符号和非逻辑符号。前者包括否定、合取、析取和蕴涵的联结词、全称量词、存在量词和等词;后者包含个体常元、个体变元和n元谓词。根据逻辑和非逻辑符号,可以给出句法的递归定义。我们按照通常的方式解释非逻辑符号。动态谓词逻辑的模型是个体词的论域和解释函数的有序对,解释函数将个体、个体n元组的集合分别指派给个体常元和n元谓词。动态谓词逻辑的特点是:公式的外延不是真值,而是由赋值函项的序对构成的集合,存在量词则在合取式或蕴涵式中实行跨界约束。动态谓词逻辑的动态语义观是经典逻辑语义思想的扩张,它改变了经典逻辑的许多信条,由此衍生出不少具有启迪性的研究思路,从而为现代逻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

(三)文档更新语义学

1982年,海姆提出了文档更新语义学,该理论研究有定名词短语和无定名词短语的前指和所指。海姆把话语中的信息看作一个文档卡的集合,用自然数表示变元。在话语开始之前,文档卡是空的,随着话语的增加,我们不断地在文档卡中添加新信息。当话语中出现不定名词短语时,我们用一张新卡记录,出现有定名词短语时,不是用新卡,而是更新旧卡。一个逻辑公式的语义值是一个从文档到文档的函数,这种函数叫作文档更新潜能。文档更新语义学“把话语的语义解释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过程。它渐进式地处理每一个句子,由于后一个句子总是更新了前一个句子的信息,因此只有所有的话说完以后,整个话语才有真假之分”[7](P7)。文档更新语义学试图解决的问题、基本假设和刻画的方法都与话语表现理论有许多相同之处。

(四)话语表现理论

话语表现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初由荷兰逻辑学家坎普提出的一种动态地描述自然语言意义的形式语义学理论,它试图解决句子的前指问题,克服模型论语义学中未能处理动词时态和时体的缺陷。这种理论的研究对象不再是句子,而是句子系列,强调语境对句子意义的影响,认为一个句子的意义不但取决于它本身的语义,而且依赖于语境。语言理解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语境既是话语的输入也是话语的输出。

话语表现理论由句法规则、话语表现结构的建构规则和话语表现结构的语义解释等三部分构成。借鉴盖茨达等人提出的广义短语结构语法,话语表现理论的句法规则给出的是句法算法。句法规则包括短语结构规则和词项插入规则,这些规则处理了名词和代词的数、格、性以及代词的照应、主谓一致等语法现象。

话语表现结构的建构规则给出的是语言形式和语义之间的转换模式。话语表现结构是一个有序二元组:一个话语所指的集合和一个条件的集合,话语所指的集合被称为话语表现结构的论域。话语表现结构通常用方框图来表示。开始一个新的话语时,由于还没有任何信息,我们用一个空方框表示。随着话语的增加,我们不断地在方框内添加新的信息。对于一个句子序列,我们首先分析第一个句子,获得第一个句子的话语表现结构,在此基础上,分析第二个句子,也就是把第二个句子包含的语义信息加入第一个句子的话语表现结构,从而获得第二个句子的话语表现结构,接着分析第三个句子,即把第三个句子所含的语义信息加进第二个句子的话语表现结构,从而得到第三个句子的话语表现结构,以此类推,最后得到整个句子序列的话语表现结构。话语表现结构的建构过程是一种动态的渐进过程,“人们总是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处理句子系列中的每一个句子。后续句子的处理依赖前面已处理过的上文,其中增添的信息内容又成为理解更后续句子的依据”[8](P21)。

话语表现结构的语义解释是用真值条件模型论的语义学方法来解释话语表现结构。首先定义话语表现结构的组成要素,接着构造话语表现结构的模型论,最后对话语表现结构的构造模型论进行语义解释。话语表现理论的形式语言包括词汇和话语所指集。词汇指的是名称、一元谓词、二元谓词等。话语所指集由个体变项组成。话语表现结构的模型是一个由论域、名称和谓词组成的三元组,名称被解释为论域中的个体,谓词被解释为由论域中个体构成的n元组的集合。一个话语表现结构在模型中为真,当且仅当一个嵌入函数能验证其中所有的条件为真。

话语表现理论对自然语言的语义分析具有特殊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描述了名词短语与代词之间的照应关系;(2)描述了名词短语的量化意义;(3)描述了时间方面的复杂性和联系性。话语表现理论刻画了话语中跨句间的指代照应关系,用求和法与抽象法处理复数代词的照应关系。话语表现理论利用广义量词理论的优势,认为广义量词就是两个集合的关系,在针对量化句建构的话语表现结构条件中,增设一个结合广义量词理论思想的表现形式,构成一个双重条件K1QK2,处理名词短语的量化意义。话语表现理论还在话语所指和条件中增加了表示事件、状态、时间等的新成员,对动词的时态、时相、时体等众多时间特征以及相邻句子的动词在时间特征方面的错综复杂的联系也进行了准确、细致的刻画。

话语表现理论动态地刻画话语理解的认知过程,受到逻辑学家、语言学家、心理学家和人工智能学家的高度关注,在国际学术界影响很大。但相对于自然语言的语义呈现来说,话语表现理论在时间性前指、代词前指、搭桥推理和动词短语的省略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话语表现理论只能解决典型的代词、有定名词短语和无定名词短语等在有量化特征词的话语中的前指,不能解释或者错误地解释话语中呈现的更繁复的前指现象。为了研究更多的话语现象,阿歇尔和拉斯卡里德斯提出,在传统的分析句子逻辑式的基础上,还应该关注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即关系修辞。他们创立了一种优于话语表现理论的新的语义理论——分段式话语表现理论,这标志着动态语义学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三、分段式话语表现理论

1993年,美国逻辑学家阿歇尔首先提出了分段式话语表现理论,2003年,阿歇尔与拉斯卡里德斯出版了《会话的逻辑》,该著作标志着分段式话语表现理论的初步完成。建立在话语表现理论基础之上的分段式话语表现理论在技术、思想和理论等方面都有很大创新,甚至是实质的改变。因此,它不是话语表现理论的某一分支,而是超越话语表现理论的一种崭新的语义理论。

分段式话语表现理论包含两种逻辑:信息内容的逻辑和信息打包逻辑。前者是解释话语逻辑形式的逻辑,后者是建构逻辑形式的逻辑。该理论引入了言语行为话语所指和修辞关系两个新的表达式。言语行为话语所指标记小句或语段的内容,修辞关系使言语行为话语所指相互关联,产生的结构就是分段式话语表现结构。分段式话语的表现结构包括三种词汇:微观结构、标记和表示话语关系的关系符号集。任何一个话语结构都是一个三元组,其中A是标记集;LAST是A中最后一个小句的内容的标记;F是函项,该函项对A中的每个成员指派一个话语结构公式。通常三元组可写作。如果是一个分段式话语表现结构,Kβ是新信息,那么通过某种修辞关系,β既可以粘贴到先前的小句α,也可以粘贴到通过一系列辖域覆盖和/或从属关系统制α的任何标记γ。话语解释不仅受制于句法结构,而且受制于话语自身的修辞关系,即叙述、解释、详述、背景、平行、对比和因果等。[9](P37)

信息内容的逻辑探讨如何解释话语的逻辑形式,而信息打包逻辑探究如何建构话语的逻辑形式。推断话语关系由信息打包逻辑和话语更新来处理。为了把小句的逻辑形式粘贴在一起形成话语逻辑形式,我们用粘着语言进行推理。粘着语言的词汇包括:来自分段式话语表现结构的标记和修辞关系符号;表达逻辑形式部分描述的方法。一方面,粘着语言是未具体化逻辑形式语言的简化;另一方面,粘着语言扩充了未具体化逻辑形式的基本词汇,增加了一个模态连接词>。A>B表示“如果A,那么通常B”。话语更新指的是一系列简单的、单调递减的更新运算。分段式话语表现理论关注的是未具体化逻辑形式和语用上更可取的具体化陈述之间的关系。话语更新首先必须识别与新信息相结合的话语语境部分,其次必须推断修辞关系。话语更新体现了语用上更可取的具体化陈述和更可取的解释。

从语形上看,话语是线性的语句串。人们总是按部就班地逐步处理句子系列中的每一个句子。语句的意义就是改变语境的动态因素,新旧语境之间存在某种变换关系。但从语义上看,语句之间的联系通常是非线性的。话语中的各个句子之间具有不同的修辞关系,如叙述、解释、背景、详述、对比、平行、纠正、续述、选言、因果和假言等,这些复杂的关系形成了话语中的语段。修辞关系有两种基本类型:并列关系和从属关系。修辞关系和语段是分段式话语表现理论的核心概念,两者一起组成了话语结构。话语结构由表达语段的话语表现结构框图和表示修辞关系的连线构成。

话语的语义结构是多种类、多层次的。每增加一个句子,都会更新话语的结构。新增添的语句可以通过修辞关系与前面的某一语段或某一语句相联系,还通过某种修辞关系与其他语句形成新的语段。话语结构是判断话语连贯性的依据。判定话语连贯性的程度有三条规则:(1)其他情况完全相同时,话语中的修辞联系越多,解释就越融贯;(2)其他情况完全相同时,处理的照应表达式越多,解释的融贯质量就越高;(3)其他情况完全相同时,哪个解释使修辞关系的质量变得更高,哪个解释就更融贯。[10](P55)两个语段之间的修辞关系越多,话语结构就越紧凑,话语连贯性就越好。依赖语段之间的修辞关系建立话语结构,运用推理明确修辞关系。添加新语句使语境发生变化,也使话语结构更新,因此语段之间的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分段式话语表现理论“试图构建涵盖语义语用界面的模型,以动态描述如何通过给组合语义和词汇语义增补额外内容理解话语”[11](P68)。

分段式话语表现理论能更好地解释和处理自然语言中的多种多样的语言现象和较为棘手的问题,比如命题性指涉、时序关系确定、语词歧义消解、隐意明晰、动词短语省略恢复和预设呈现等。除此以外,分段式话语表现理论在话语连贯性判定、祈使句处理和搭桥推理等方面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该理论在国际语言学界和逻辑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已成为关于研究处理自然语言的新方向和前沿阵地。

四、结语

形式语义学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蒙太格最初发展起来的理论阵营,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形式语义学的研究在美国、荷兰、德国、新西兰等国家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目前在欧美国家已成为热点课题。形式语义学是一门集哲学、逻辑学、语言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为一体的新兴学科,它的发展不但会使各学科的专业化倾向越来越明显,而且各学科之间的交叉和渗透也会不断加强。意义研究从静态向动态的转向创立了刻画意义的新方法,动态语义学形式化研究已成为当代意义研究的主流,并将成为21世纪语义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但形式语义学在中国语言学界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希望更多的语言学者关注这一领域,为形式语义学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邹崇理,李可胜.逻辑和语言研究的交叉互动[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

[2]Gott1ob Freg.The Foundations of Arithmetic.Oxford:Basi1 B1ackwe11, 1953.

[3]A1fred Tarski.Logic, Semantics, Metamathematics.Oxford:C1arendon Press,1956.

[4](德)沃尔夫冈·施太格缪勒.当代哲学主流(下卷)[M].王炳文,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5]夏年喜.从蒙太格语法的局限性看DRT的理论价值[J].哲学研究,2005,(12).

[6]高芸.从SDRT的视角探析汉语话语结构的修辞格式[D].重庆: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11.

[7]方立.动态意义理论:逻辑语义学的继续发展[J].语文学刊(高教·外文版),2006,(12).

[8]邹崇理.话语表现理论评述[J].当代语言学,1998,(4).

[9]高芸.SDRT中的真实修辞关系[J].毕节学院学报,2013,(10).

[10]夏年喜.从DRT到SDRT——动态语义理论的新发展[J].哲学动态,2006,(6).

[11]曾凡桂,毛眺源.形式语用学发展脉络概略[J].外语学刊,2010,(1).

猜你喜欢
语义学句法语义
论英国学者的语义学简史研究∗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条约演化解释:合法性、语义学分析及近似概念
语言与语义
句法二题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事件语义学框架下“给”句式歧义的形式化描写
Hiddleston’s Causal Modeling Semantics and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Forward-Tracking and Backtracking Counterfactuals*
批评话语分析中态度意向的邻近化语义构建
“社会”一词的语义流动与新陈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