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福库,何 丽
(长江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重庆 涪陵 408100)
红色文化资源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培育成的民族精神财富及其物质文化载体,它既包括革命历史遗址、文物、纪念地、名人故居、烈士陵园、展览馆、纪念场馆等物质形态的文化资源,又包含各族人民在战争与和平年代培育成的忠诚于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严守纪律、不怕牺牲、军民团结、共克时艰、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等精神层面的文化资源。在当今多元文化和市场经济背景下,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离不开对这些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对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有其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
1.对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推进核心价值观培育重视的程度不够。散布于全国各地的红色文化资源,是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一笔难得的优质而宝贵的德育资源,充分发挥其开发利用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具有的育人功能,对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战略意义。然而,近年来有些地区,比如渝东南民族地区的某些区县乡镇只注重追逐经济利益,只重视对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轻视对红色旅游资源和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具有的育人功能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视程度不够,因而出现了对红色文化资源研究力度不够、宣传不够、干部群众对家乡革命历史文化知之甚少、开发利用的氛围不浓、身处老区却感受不到老区的红色文化气息、既使有了开发利用也处于起步阶段、育人功能尚未得到有效发挥等情况。
2.对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投入的资金不足。众所周知,中国红色文化资源多数分布于偏僻、经济不发达的老、少、边、穷地区,经济的不发达决定了资源地很难有多余资金投入到对文物、遗址、遗迹的保护项目中去。如渝东南民族地区的涪陵、石柱、武隆、彭水、黔江、酉阳、秀山等区县是重庆红色文化资源主要分布地,重庆市7个革命老区有6个分布在这里。革命战争年代这里曾上演过贺龙率领红三军创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红二、六军团在这里胜利会师、刘邓大军途经这里解放秀山县、打响人民解放军解放大西南战役等一幕幕英勇悲壮而感人的历史剧,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然而,这里地处偏僻的湘鄂渝黔4省市交界处的武陵山区,道路崎岖,交通不便。其中的彭水、黔江、酉阳、秀山、石柱等土家族苗族自治区县都是国家级贫困区县,属于国家老少边穷山区,经济发展水平低,地方财政除勉强维持行政人员开支及保证农业重点建设投入外,基本上再没有资金可投入到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上来。因资金短缺,境内众多红色文化遗址和纪念地年久失修。有的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保护意识不强,大量文物或散落民间,或遭受自然侵蚀和人为损坏。有的地方在旅游业开发中热衷修建各种人造景点,不尊重历史遗存,违背文物不可再生规律,将其乱拆乱建或改作他用,破坏了红色遗址的整体风貌。可见,渝东南民族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面临着开发资金短缺和保护形势严峻的难题。
3.对开发利用及整合红色文化资源的力度不够。在渝东南,有的区、县、乡、镇对于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仅局限于文化馆、历史博物馆、文物管理站、党史文献研究室、旅游局等单位参与的单一开发层面上,尚未建立政府指导下的相关部门联合开发机制,以致红色文化景区分别由当地宣传、民政、文物、旅游等部门多头管理,条块分割,难以有效整合资源。有的区、县、乡、镇即使建立了协调开发管理机制,但运行不畅,或政出多门、相互争利,或遇事推诿、管理缺失。另外,各区、县、乡、镇之间也往往是各自为政,缺乏全局统筹、整合开发意识,各地“各种红色资源的内在联系被人为地割裂开来,各地的红色资源利用和运用难以发挥整体效应”[1]。笔者在走访、调查中发现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在其6个革命老区的46处红色文化资源地中,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8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处、国家AA级红色旅游景区1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处、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4处。这46处红色文化资源景区多数还处于初步开发与利用阶段。各区县只注重对红色资源的保护与整理,缺乏开发其教育价值的意识。这些资源分布在不同区县的不同乡镇,零零星星,不集中,既不便于总体保护与开发,也不利于整合利用。由于各地对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整合的力度不够,这就弱化了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育人功能。
4.对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效度不够。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涵盖诸多领域,不仅仅是保护、开发现有资源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把现有资源最大限度地推广、利用到幼儿园、学校、家庭、社区文化、党政机关、军队、公民道德、影视传媒、经济建设等领域的思想文化教育工作中去,为培育国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然而,全国较多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仍缺乏对这些领域开展多途径的实际有效的推广与利用。在渝东南民族地区,许多区、县、乡、镇在开展核心价值观培育活动中只重视利用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仅局限于采取参观革命历史遗址、文物、名人故居、纪念场馆、实物图片、瞻仰烈士陵园等形式,不重视利用精神层面的红色文化资源,不重视对红色文化资源思想内涵、精神价值及现实意义的挖掘和提炼,展陈的方式单一、内涵空乏、技术手段落后、多为文字加图片式的平面介绍,受教育者看到的只是静态的物质展陈形式,体验不出红色文化资源中蕴含的崇高革命理想信念、革命精神和高尚品德。如有的游人参观了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南腰界红三军司令部及红军数十处战斗生活遗址后认为,红军在战争年代培育成的艰苦奋斗精神虽然可敬可学,但如今我们已不再需要过那种艰难困苦的生活了,甚至得出 “艰苦奋斗精神已经过时了”的错误结论。他们没有在参观中体悟到南腰界红色资源所蕴含的中国共产党人与红军战士在革命战争年代培育成的艰苦奋斗等革命传统。导游员也缺乏对游人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方面的引导,没有抓住这一时机告诉游人艰苦奋斗精神是党和红军在长期革命、建设中培育成的优良传统,“是我们治党治国的传家宝,任何时候都丢不得,丢了要吃大亏”[2]。由于对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效度不够,以至其蕴藏的对培育国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具有的育人功能大打折扣,其潜在的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
1.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为国民核心价值观培育引领了正确的政治方向。红色文化资源是理想信念教育的优质资源,其开发利用对引领国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共产主义必胜信念具有导向功能。“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向导”[3],是人们为实现奋斗目标而努力向前的动力和精神支柱。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没有被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屠杀所吓倒、所征服,从地上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又继续战斗了,靠的就是胸怀 “中国革命必然胜利,共产主义必然实现”这一共同的理想信念。渝东南地区的中共地下党员正是有了这样的理想信念,才在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中克服了重重困难,经受了严峻考验,赢来了重庆的解放。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在战争年代不能丢,在建设年代里同样不能丢,它是党领导全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传家宝。因此,在当今社会思潮日益多元多变的中国,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引领国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去认清多元化社会思潮中的主流与支流,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牢固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具有独特的导向功能。
2.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为推进核心价值观培育奠定了先进的文化根基。红色文化资源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形成的历史文化遗产,它源于革命和社会生产实践,它“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融汇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逐渐凝聚而成的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为核心的先进文化”[4],反映了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及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因而它具有先进的文化特质,是一部难得而珍贵的集理想信念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品德教育于一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优质教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要有先进文化作支撑的。由于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先进的文化特质和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其先进性“既被红色革命历史所印证,又被中国革命胜利的实践所检验,还被时代所认同和接纳。它的内涵特质、历史地位、精神价值”[5]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本源上达到了有机统一,所以它的开发利用也就在客观及本质上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奠定了先进的文化根基。
3.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为推进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了鲜活而生动的案例教材。红色文化资源承载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波澜壮阔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社会主义创业史和建设史,展现出共产党人和革命先辈忠于祖国、热爱人民、依靠群众、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和崇高思想境界,体现了中国人民强烈的捍卫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的责任感、使命感。这些珍贵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为党员干部开展重温入党誓词、坚定理想信念教育提供新基地,能为青少年开展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拓展新的教育场所,能为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鲜活而生动的案例教材。以渝东南为例,这里的红色文化资源极为丰富,其中在开展核心价值观培育方面真实而有说服力的案例很多。1941年,重庆地下党员肖林受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周恩来指派“下海”做生意,为党筹措经费。他当“老板”期间,虽屡遭同事、朋友误解,却忍辱负重、不计个人得失,源源不断地将经费送到组织手中,曾一次提供3.2亿法币支援上海工人运动。他在手握巨额财富、无人监督情况下,从未染指1分组织经费。建国后,这位“红色老板”上交党中央12万两黄金,自己仅留下3枚银元作纪念。上世纪80年代,他连这3枚银元也捐赠给了重庆市博物馆。挖掘肖林“白手起家为党筹措经费,虽成百万富翁却两袖清风”这样的资源,便为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了鲜活且有感染力、说服力的素材,可引导国民在使其信服的事实面前亲自去感知、理解、体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产生情感认同、实践认同,真信、真用”[6],从而增强核心价值观培育之实效。
1.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在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育人功能。渝东南民族地区,交通闭塞,很少有人知道这里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要想把这里的红色文化资源介绍出去,扩大知名度,各地有关部门就必须增强市场意识,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拓宽宣传推广渠道。建议各区、县、乡、镇应以各种红色文化纪念活动为契机,大力开展红色文化资源宣传活动,充分利用报纸书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移动通讯、音像制品等媒介,开辟红色文化资源专栏、专题、网页,搭建红色文化资源宣传平台,构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公益服务体系,让红色文化走进城乡,走进千家万户,把各地红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产品推向全国。各地红色文化资源景区应与新闻媒体单位加强宣传合作,通过新闻报道、历史专题片、纪录片及电视剧等形式加大对景区、景点宣传力度,或编制图文并茂的宣传册、光盘,或利用互联网等多种媒体,或利用巡回展、文艺演出等方式进行宣传。扩大对本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宣传推广力度,提高其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国人到渝东南各地红色文化资源景区接受教育,把红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政治优势和精神优势。各地在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推进核心价值观培育时,一是要注重把核心价值观培育融入到国民教育的全过程,“要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家、校、社三位一体的全方位教育网络”[6]。二是要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中理想信念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等典型案例,打造特色鲜明的红色文化精品,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对核心价值观培育所具有的育人功能,使红色文化资源地成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地。
2.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构建全社会多元化投资开发红色文化资源的新体系。建议重庆市委、市政府制定扶持渝东南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相关政策,充分认识到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能为国民核心价值观培育和促进地方经济文化大发展带来长远的社会效益;加大对革命旧址、遗址、纪念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景点的保护修缮和开发利用力度;加大对这些资源开发利用上的资金投入,确保其人力、财力、物力到位,搞好各资源地基础设施、道路交通、接待条件等软硬件建设;加大对渝东南民族地区主要党史人物及重大历史事件的研究力度,在人物传记、影视剧作品创作上多出精品力作;加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领域中影视、音像、书刊作品的制作、发行和出版工作。在募集投入资金方面,建议实行国家投入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可建立资金投入机制,设立资源开发基金,构建以重庆市政府投入为主,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全社会多元化投资开发新体系,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拓宽资金来源渠道,解决开发中的资金短缺问题。这样,既可发挥出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优势,又可使其转变为经济优势,带动并促进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达到“开发一方红土,净化、致富一方人民”的目的,促进该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和谐发展。
3.加大开发整合力度,对红色文化资源坚持整合化、系统化的开发原则。开发利用渝东南红色文化资源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关系到渝东南民族地区能否持续和谐稳定、社会能否长治久安、党能否长期执政的政治工程、文化工程。从重庆市来说,它具有系统性和全局性,从渝东南不同的区、县、乡、镇来说它又具有具体性和特殊性。建议重庆市委、市政府应制定渝东南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对各地红色文化资源开发进行通盘考虑,统筹规划,加大开发整合力度,坚持整合化、系统化的开发原则,以行政区为单位,整合各地资源,发挥整体效用。建议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由市委宣传部牵头,成立由文化、广电、社科、党史、财政、民政、旅游等部门参加的渝东南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与协调领导机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建立协调机制,理顺管理体制,加强对渝东南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宏观管理和指导。渝东南的红色文化资源是非常丰富的,但各地自发且无序的点状开发对实现全市红色文化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是极为不利的。为实现重庆市内各地之间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整合化、系统化,渝东南各地要从全市的整体规划出发,顾全大局,坚决破除地方保护主义,不能因局部利益而影响整体开发。只有整合开发,才能资源共享。散布于渝东南各地的红色文化资源要依据其类型、价值品味、交通区位等因素进行统一规划,将其合理地分成区、线、点,按照轻重缓急,分步开发。这既可减少资源破坏和资金浪费,又可避免和克服无序开发、重复建设,同时也能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4.加大开发利用效度,对红色资源产品确立立体化、动态化的展陈开发新思路。建议渝东南各区、县、乡、镇应以红色文化资源地及红色旅游景区为依托,加强核心价值观培育基地建设,把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核心价值观培育与红色旅游紧密结合起来,以“体验式培育”为基本途径,精心设计并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内容鲜活而感染力强的核心价值观培育实践活动。各旅游景区应加大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效度,在红色文化资源载体中植入核心价值观培育内容,在产品的陈列上提升展陈水平。笔者在渝东南民族地区调查中发现,像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龙潭镇赵世炎烈士故居、南腰界红三军司令部旧址,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二野司令部旧址凤鸣书院,武隆县四川二路红军司令部及政治部双河场旧址等红色资源地,在渝东南乃至整个重庆市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赵世炎烈士故居既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又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AA级旅游景点;南腰界红三军司令部旧址和二野司令部旧址凤鸣书院,既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又都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然而,就是这些知名的红色文化资源地目前仍处于初步开发阶段,文物陈列多属于单一静态的平面展陈方式,缺少立体开发,缺少观众参与,缺少具有专业知识的从业人员。因此,笔者建议这些资源景地应在保证思想性、教育性的大前提下,根据当代游人的审美观念和消费心理,从挖掘核心价值观培育内涵、改革展陈方式及表现手段入手,进行一番大胆探索和创新,打破以往单一的开发思路,运用现代传媒、高科技手段,变传统、单一和静态的平面展陈方式为立体化、动态化与表演、体验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展陈方式,变平面、静态的红色资源“产品”为立体化、动态化的网站、网页、电视、音像、文学艺术等宣传教育“产品”,使参观者身临其境,既见物、见景,又见人、见思想、见精神,提高观赏性、趣味性和可参与性,进而增强红色资源“产品”对游人的感染力、说服力,最大程度地发挥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在核心价值观培育中所具有的育人功能。
[1]李康平,李正兴.论大学德育中红色资源的有效运用[J].中国高等教育,2006(23).
[2]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3]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4]肖发生.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与运用[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5]李康平.论红色资源在国防生军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运用[J].教育研究,2010(2).
[6]刘志军,严淑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路径[N].光明日报,2012-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