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自然主义文学的美国嬗变

2013-02-17 17:38徐玉莲
江西社会科学 2013年4期
关键词:现实文学

■胡 桢 徐玉莲

自然主义(Naturalism)文学从一产生起就带有对人与自然的本性探索,在人与社会规则、人与伦理道德、人与宗教观念、人与价值体系、人与环境发展、人与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打破与修正,放飞了人的自然本性,抛弃了社会束缚。这对人的自由解放,特别是对倡导人性的解放、个性的激发、生命的自然属性释放、告别过去的虚无浪漫与社会压抑起了重要作用,在面对现实、表现现实、回归现实中,自然主义大胆回归人与环境,回归对生活的实验、生物本源的探索与记录,对文学与人类的发展具有重大贡献。美国也是自然主义文学盛行的国家,欧洲自然主义文学在进入美国并获得美国社会认可时已是近百年后的事了,但在这些相同与不同的背景、文化、价值理念之间,自然主义适合了美国土壤,随后,也在美国文学中引起了较大的嬗变。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文学现象,也是重大的文学理论问题,对各国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文学之路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一、自然主义文学

文学毕竟是人学,西方的文学在经历了诸多探索之后,也出现了自然主义的思潮与流派。法国的典型作家福楼拜、莫泊桑、龚古尔兄弟、孔德、左拉、巴尔扎克,德国的阿尔诺·霍尔茨、霍昔特曼、施拉夫、约翰内斯,俄国的阿尔志巴绥夫、鲍雷金,美国的高兰、克莱思、杜威、塞拉斯,比利时的雷蒙尼埃、艾考特,挪威的易卜生,西班牙的伊本涅兹,日本的岛崎藤村、田山花袋等作家都是直接的创作实践者。在文艺理论上更是空前热闹与繁荣,孔德、左拉、杜威等有影响的人物都在文艺理论方面发表了大量的著作。

自然主义原本是一种哲学思想,倡导用自然的现象、原理、成因,来解释一切现象、观念、情感与客观存在。它以“自然”一词为基本的依据,西方的亚里士多德与东方的老子都是这方面的思想鼻祖,人们在探索现实时,逐渐将“自然”的一切总和或聚集聚焦到人类的一切文明上。英国著名文化批评家雷蒙·威廉斯提出:“古法文的nature与古拉丁文的natura与现代英文的nature是同源词,来源于拉丁文的nasci,其基本含义都是‘出生的’。”[1](P326)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将“自然”列举出六种含义:一是生长物的生成,二是最初由其长出,三是最初的运动来源,四是最初的存在物,五是自然物的内在形式,六是自然是一种实体,由此扩展到一切实体。[2]强调通过人的天性,不断探求事物的真知,并获得对生命与现实的理解。中国的老子提出返朴归真、物我一体、师法自然、天人合一,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更强调对自然的回归以及人与物的关系和谐。自然主义在哲学上内涵并不明确,《新大英百科全书》的定义为:“自然主义在哲学上,断定宇宙中的所有存在物和事件 (无论其内在特征如何)都是自然的。通过这种方式,自然主义理论将科学方法与哲学联系起来。因此,关于宇宙的所有知识必须通过科学探索获得。”[3](P560)《剑桥哲学辞典》认为:“自然主义有两个观点,其一是所有东西都是由自然实体构成,自然实体需要在科学内进行研究,自然实体的属性决定了包括人在内的事物的所有属性;其二是在某种意义上,关于确证和解释的可接受的方法与科学中的确证和说明方法具有连续性。第一个观点是形而上学或者本体论的,第二个观点是方法论或者认识论的。”[4](P596-597)《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定义是:“在哲学上,自然主义有两层含义:广义的自然主义,一般指那些主张用自然原因或自然原理来解释一切现象的哲学思潮,如中国汉代王充用禀气的厚薄解释人的智愚,宋代张载用禀气不同解释人性,欧洲哲学史中用人的自然属性来解释人的道德现象,都属此例;狭义的自然主义,指20世纪三十年代形成于美国的一个哲学流派。”[5](P1267-1268)从《中国大百科全书》来看,美国的自然主义流派在世界思潮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席位,在哲学上是一个独立的派别。

作为文艺思潮的自然主义,形成于19世纪后期,前期主要是在法国,孔德的实证思想与泰纳的实证美学对文艺创作与文艺理论形成了有力的支撑,左拉在创作中也大量发表理论文章,如《戏剧中的自然主义》、《实验小说》、《自然主义小说家》,对那些浪漫主义进行排斥,对一些浪漫主义常用的想象、夸张、抒情等主观因素进行了强烈的批评,强调对现实的典型概括,对自然的描摹与崇尚,看重对现实生活与现实现象的准确记录,并将文艺的创作进行自然规律的探索与生物学的原理解释。后来自然主义扩展到了整个西方文艺界,他们强调对生活不加评论地一句句记录下来,采用自然科学的方法,也常用实验的方法对现实世界进行探索与尝试。在生物学上,不掩盖人的生物特性,作品中的主人公经常出现一些生物反应,如酒精中毒、神经错乱、变态色情等,集中于生物需要而非社会需要与道德伦理需要。左拉的20多部著作基本上都是这样的实验。

在中外文学史上,都有着对理想的憧憬与对现实的回归,当人们发现理想过于夸张、虚无难以实现时,便会回归现实本身,去观照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如果再加上时局动荡、生活艰辛、情感悲伤、宗教道德的导引,自然主义便在所难免会出现。无论是直接或间接反映现实,文学都会打上现实的烙印,都会留下自然的影子。

二、自然主义文学在美国的嬗变

自然主义文学进入美国以后,并没有完全按法国等欧洲文艺思潮的方向发展,而是在美国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嬗变,形成了美国自然主义文学与文艺理论,也形成了美国自然主义思潮与美国自然主义哲学。著名文艺评论家罗伯特·斯皮勒指出,美国的自然主义文学运动使美国作家与欧洲作家之间建立起了紧密的联系,这种转变对美国本土文学的发展影响深远。但美国文学毕竟有自己的发展脉络与运行思路,尽管同是西方阵营,但美国并不完全等同于欧洲,美国文学也不等同于欧洲文学,美国自然主义也不等同于欧洲自然主义,美国文学有着自己的独特性。

首先,美国自然主义文学与欧洲自然主义文学的背景嬗变较大。欧洲的自然主义文学是一种进步形式的反传统,是对传统的符合自然的解释,是对原有理论的全新自然科学式解释,用进步论、自然观、实验主义来发展文学,并对世界进行客观记录。美国文学自然主义是社会进入萧条阶段的“黑幕揭发运动”,是对经济时代人性的扭曲,是一种悲伤情绪中的社会潮流。这个时代的美国报刊大量揭露社会中的不公平,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仇视、暴力,以图获得社会的解救。美国小说家们也投入了大量热情进行创作,对吸毒、色情、人性沉沦、信仰危机、道德沦丧、民权运动、女权运动进行人物化的探讨。《章鱼》、《屠场》、《深渊》、《铁蹄》都是用自然主义的手法进行社会大暴露,对社会丑恶现象与人性的变异扭曲进行时代的跟踪与记录。作品尽管不发表作者自己的观点,但并不是欧洲那样的遗传学解释、进化论考虑,而是社会的不加干预的自然载记,是原生形态下的真实生活流动。

其次,美国自然主义文学与欧洲自然主义文学的主要内涵嬗变较大。欧洲自然主义文学是对浪漫主义的洗礼,同时向现实世界的回归,这个左拉倡导下的自然主义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是对灵与肉的自然本性与生物本性的思考与探索,而美国自然主义文学创作则是经历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后的文艺思潮与创作,是对斯文的田园优雅的反冲,对爵士时代喧嚣的反冲,此时的美国自然主义是对现实生活的回归。诺里斯强调:“生活比文学重要”,“生活优于文学”。他说:“我讨厌‘文体’、‘修辞’以及‘高雅英语’……荒唐可笑的东西,……我们不需要文学,我们需要生活。”[6](P30-31)在文学的世界里面,不只是田园牧歌与生活的恬淡,也不只是现实的憧憬与奋斗,不是乐观的个人主义与硬汉形象,不是不折不挠的永不止步,而是要让文学探索“人类深层心理未探测的领域,性欲冲动的秘密、人生遭遇的问题以及那黑暗的、未知的灵魂密室”[7](P72)。可见,美国的自然主义文学是要把路走出一条新的来,在创作上考虑的是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生理、人与矛盾的诸多现实思考。

再次,美国自然主义文学与欧洲自然主义文学的核心价值理念嬗变较大。欧洲当时的自然主义是达尔文的进化论和社会反压迫下的自然解放。美国自然主义文学不是一个进化的问题,是探索人类在经济萧条背景下的生存与挣扎,是“智者”、“适者”与“强者”身份的文化、经济、社会的综合性思考与探索。美国毕竟曾经强大,也一直强大,在《独立宣言》形成的民族核心价值思想中,一个核心理念就是走向强大,走向独立与解放的核心思想,美国的自由、人权、生存、奋斗、个人主义早已经构成了强悍的思想文化,即使是在经济萧条背景下,那种悲观中依然透露出强硬与顽强,而不是左拉式、莫泊桑式的悲观价值体系。即使是在酗酒、吸毒、性解放中放纵,也大胆、热烈、个性到欧洲无法匹敌的程度。美国哲学学会东部分会的前任主席、纽约城市大学的弗吉尼亚·赫尔德(Virginia Held)在2002年的学会致辞中指出,美国哲学的一个明显倾向是诉诸自然主义,不仅有以往的自然化的伦理学、“自然主义化的认识论”(蒯因的哲学),还有自然化的独特信念、意向和(甚至更为一般地说)心灵。

第四,美国自然主义文学反映了不同于欧洲自然主义文学下的实用主义生活。欧洲的自然主义文学多是对贵族式生活的背叛与对传统生活的偏离,在追求性爱与自然生活、自然本性方面逐渐打破了道德的束缚与宗教观念的羁绊,变成了贵族的大胆新生。美国的自然主义文学则更多的是对传统美好生活的捍卫,对偏离了原定生活轨迹后的生活现实的捍卫,是对事物多样性与逻辑性的“情景主义分析”,是要解决现实世界人与环境、人与自然、人与物理世界的成功的,要从“实在”与“实用”方面实现与自然现实的吻合。普特南说:“这幅传统的实在图景,即认为一劳永逸地记录下了所有可能的描述,在保留了那些洞见的同时却失去了詹姆斯实用主义中的真正洞见,即认为‘描述’绝不是单纯的复写,我们总是不断地对语言与实在的联系方式添加更多的内容。”[8](P8-9)这些“添加”改变了欧洲原有的自然主义文学倾向,也改变了原有的欧洲自然主义文学理论,美国的自然主义文学把心灵、自然、社会三者的活动统一在一起,成为自然主义的美国方向。

美国自然主义文学不只是一个哲学思潮的变化,是伴随实用主义的兴起而兴起的,在实用的基础上,大量批判现实存在论。1944年,《自然主义和人类精神》汇集了大批理论学者的自然主义倾向,由唯心现实转向了自然主义唯物。1949年,《未来的哲学》把古代哲学家的观点与近代哲学家的观点联系起来,强调生物的进化、人类的自然生物本性,而非道德与伦理,詹姆斯、桑塔雅那、佩里等大批理论家形成了各种阵营,甚至形成了左、中、右三派。左派强调自然无所不包,整个宇宙都是自然的智慧与现实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右派认为自然存在与自然本身存在超客观的力量,但这客观力量来自于自然本身;中间派别则或左或右,强调自然法则,强调自然对人类社会的客观影响,强调自然力量的重复性与可理解性。三个派系都不否定自然的规律,都强调人类社会与文学中存在自然的因素,也有着必然的自然联系。美国的自然主义文学是受到西方特别是欧洲自然主义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斯皮勒曾经提到:“该文学运动的一个重要副产品,是使美国作家加强了与欧洲大陆作家之间的联系,而他们与英国作家之间的关系变得松散。”“通过这种新自然主义,美国文学在今后的几十年中将成为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9](P140)尽管此语有些赞誉,但美国自然主义文学对世界文学的重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三、嬗变原因探析

自然主义产生有其独特性,19世纪,法国开始进入帝国的新时代,国家政治、经济与海外贸易有了长足的发展,其殖民统治日益像长长的马鞭,驱赶着世界的步伐,在加剧殖民扩张的同时,对国内的政治高压也正在形成,拿破仑三世不断加强了对共和派的政治迫害,国内的政治反抗也日益加剧。1870年,法国战败于普鲁士,法国在欧洲的霸主地位开始受到威胁,民族矛盾与国内政治矛盾不断升级,矛盾的激化,导致巴黎公社的建立。在此背景下,社会提出许多解决国内外矛盾的思潮,如实证主义、直觉主义、唯意志论等等,也产生了大量的超越于现实的浪漫主义。在主义的纷争与碰撞中,人们发现浪漫主义解决不了现实存在的诸多问题,他们开始大量揭露现实的诸多问题,不再作单纯的唯美与浪漫,不久,就产生了自然主义流派,这也是遗传学、决定论、实证主义等诸多思潮共振的结果。法国文学批评代表人物泰纳提出著名的“种族、时代、环境”要素说,指出特定的现实中的文学创作会受到时代、环境、种族等因素的影响。遗传学家吕斯卡《自然遗传论》则把肉体与精神病例归结为遗传,确定了人类的许多自然现象与社会遗传有关系,包括政治的遗传、种族的遗传、世俗的遗传,同人类自然的遗传一样,有先天与后天的因素。这一理论得到医学上的承认,克洛德·贝纳尔在《实验医学研究导论》中指出自然界对人的客观必然结果。自然主义的文学创作有其思想基础,也有其典型代表人物。如巴尔扎克、福楼拜、司汤达,其创作都浓浓地写进了社会现实与自然人性,莫泊桑与左拉等人的创作又推进了自然主义的发展。他们开始以实验的形式探索他们倡导的纯粹客观真实性,生理与遗传学的人的活动,力图记录现实、反映客观,给自然主义理论以文学的建树。

自然主义文学在美国的嬗变是世界文化传播的结果,也是美国国内的时代产物。在20世纪,美国正在经历深刻的生产变革,天然的农业生活正在被工业化大变革所取代,美国农村正在经历时代的阵痛,田园的浪漫美丽正在逐渐远去,原来的父子关系正在被“老板”、“员工”关系取代,曾经的田园牧歌正在被机器的高速运转所取代,这使得原来平静的生活成为过去,经济的发展与周期性萧条不断交替,人们开始变得冷淡、歧视,精神世界开始有了种种不能摆脱的危机。在轰轰烈烈的改革运动中,农村文学开始向“社会变革文学”过渡,而这些过渡,在人生的平台中记录着社会的自然发展与反自然发展,是一种艰难的工业化进程,也是农业文明价值观的破灭过程。社会的变革使农村式的熟人社会经历了裂变,新的价值观念在工业发展中为经济人所确立,他们在危机中走来,也陷入了生活的深重思考,选择了新的文学观念。罗德·霍顿曾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国人本质中难以消除的加尔文主义,以及由不受约束的物质、政治发展所引起的道德荒芜,是促使生性乐观的美国人拥抱自然主义的原因。”[10](P283)我们姑且不论此观点的正确与否,但此观点确实代表了美国引入自然主义的一个必然性选择。在时代的急剧变化中,美国民众的不适应性开始显现,曾有的乐观被悲观取代,原有的自由被工业纪律所束缚,那些与自然不屈不挠的奋斗被机器的无尽重复所折腾,他们血液中流淌的浪漫与英雄,全变幻成厚重的阴郁,他们在渴望自然的芳香。

自然主义文学在美国的嬗变是美国生活经济危机的结果。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民众的生活状况每况愈下,经济恐慌在人们心中如驱逐不去的阴霾,工厂出现了大量减员,工人工资大幅下降,产品大量积压,而失去了土地的国民陷入生活的贫困化,经济罢工、争取权利的斗争此起彼伏。如此的工业糟糕境况,使城市进入了特别困难之中,农村也同样大量积压农产品,导致生活情况恶化。另一方面,大量的生活必需品却一路疯狂上涨,贫富悬殊、恶性经济危机使美国梦成了泡沫,在生活的逼迫下,人们出现了异样,道德沦丧、阶级对立、种族对立,美国社会出现了不安与动荡。面对如此境况,美国文学创作开始大量反映现实,揭示社会现实环境中人的变异与扭曲。《街头女郎麦琪》真实表现了贫民窟里的居民在生活与贫困中的各类生存与理想的挣扎,反映了世道与情感的变异;《红十字勋章》真实表现生死关头中人的内心情感与真实自然抉择。同一时期,社会的各类人物在作品中亮相,贵族形象、资本家人物、中产阶段、工人、农民,活跃在不同场合与不同时代舞台,人与人的冷漠,社会阶层与社会阶层的怪相变异,不再是田园的纯真与人性的美丽。

自然主义文学在美国的嬗变,也是美国文学理论发展的结果。美国文学从1789年华盛顿宣誓就任美国首任总统起,也只有200多年的历史,在这200多年里却产生了许多具有世界影响的著名作家,爱默生、惠特曼、爱伦、庞德、马克·吐温、詹姆斯、海明威、福克纳、艾略特、奥尼尔等,对繁荣世界文学,美国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这200多年间,美国文学思潮主要是早期的浪漫主义、二战后的现实主义和近代的自然主义。南北战争后的数十年间,美国文学的浪漫主义盛行,他们“个性解放”、“充满想象”、“富有激情”,超验主义作为其支流也是与生俱来的神性,表达着“永生、灵魂和上帝”,是田园的牧歌与灵魂的奔放,其典型如惠特曼的《草叶集》。二战后,催生了美国的现实主义,美国人民向西部开拓,“现时现地”发展“艺术模拟”,如豪威尔斯,关注现实的“完全符合”,反映人生与社会,从不描写性与性爱。进入工业化大生产之后的美国生活,特别是美国经济萧条时代 (The De-Pression Era)完全不同于之前的斯文时代 (The Genteel Age)和爵士时代(The Jazz Age)。斯文时代医治的是美国南北战争的创伤,农奴时代结束,美国全面进入农业时代,美国的乐观与激情迅速被激发,时代文艺理念趋向甜美与诗意,风格上走向浪漫与夸张;爵士时代是一个喧闹的时代,二战不但没有拯救西方民主,反而带来了国家间的仇视与种族的仇杀,国内外分裂明显,社会出现了极其迷惘、破灭、玩世不恭的一代人,文艺理论回归并直面现实、反映现实变成了潮流。1929年,美国市场全面崩溃,经济进入了大萧条时代,生活变成了“兄弟,你能给我一毛钱吗?”[11](P11)人们的精神世界跟着发生了质的变化,“抗议社会”、反对饥饿和威胁、“否定社会秩序”、表现“支离破碎的世界”等等自然倾向的文艺理论,开始直接否定过去的文艺理论,回归自然,回归现实,回归心灵,回到表现病态的人世,回到精神与肉体的自然本性成了文艺新的潮流。

四、结语

总之,自然主义文学在进入美国后,受到美国诸多因素的影响与交互渗透,带来了从创作理念到创作实践的较大嬗变,这一嬗变有历史的偶然,也有历史的必然。这一历史特殊时期的文学创作,在美国文学开拓题材、丰富表现手法、探索新的价值理念与艺术理论上都带来了新的收获。在当代美国文学理论中,虽然觉得自然主义在概念上不够准确,但毕竟推动了美国文学的多元化发展,并一度成为美国文学的主流,为美国20世纪的文学发展找到了主要内驱力,推进了美国20世纪文学的新繁荣。

[1](英)雷蒙·威廉斯.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M].刘建基,译.北京:三联书店,2005.

[2]徐开来.亚里士多德论自然[J].社会科学研究,2001,(4).

[3]The New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Chicago:Encyclopaedia Britannica,Inc,2005.

[4]Audi R.The Cambridge Dictionary of Philosophy.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5]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哲学》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Ⅱ)[M].北京,上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

[6]Franklin Walker,ed.The Letters of Frank Norris.San Francisco:Book Club of California,1965.

[7]Donald Pizer,ed.The Literary Criticism of Frank Norris.Austin: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1962.

[8]HILARY PUTNAM.The Threefold Cord:Mind,Body,and World.New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99.

[9]Robert E.Spiller.The Cycle of American Literature.NewYork:The Free Press, 1955.

[10](美)罗德·霍顿.美国文学思想背景[M].房炜,等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11](美)D.赫尼.现代美国文学[M].纽约:巴伦教育丛书出版公司,1961.

猜你喜欢
现实文学
“剧本杀”里的现实逃脱
我们需要文学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对“文学自觉”讨论的反思
梦与现实
文学病
现实的困惑
我与文学三十年
7 Sci—Fi Hacks That Are Now a Reality 当黑客技术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