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瑜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400037)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加剧,各企事业单位对经济管理类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急剧增加。根据有关部门对各类高技能人才的社会需求与培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国内几乎所有高校都开设有经管类专业,近90%的企业表示需要经管类专业的毕业生,很多企业对经管类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还很大。因此,可以预测在现在和将来很长一段时期,社会对经济管理类人才的需求量仍将很大。尽管市场对经管类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巨大,但从诸多调查中可发现,现实中仍存在“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学生,学生找不到合适工作”的尴尬局面。出现此种情况的关键在于高职院校对自身的定位不准,到底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目标不明确,在经管类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参照本科模式进行培养,制定的培养目标与企业的实际需求之间有较大差距,导致所培养的学生理论基础不厚,动手能力不强,即学生不但说不清楚,更做不出来,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高职院校的主要功能是培养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因此,实践环节是实现高职这一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教学环节之一,其成功与否决定了高职教育能否真正办出特色、办出成效,同时,也是高职学生毕业后能否实现与企业“零距离对接”的重要因素。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在思想上已认识到“工学结合与产教结合”的重要性,并时时处处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准绳,但是在实践教学环节方面,仍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尤其是经管类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更为薄弱。
部分高职院校对经管类专业实践性教学认识不够 我国的高职院校主要以工科和文科(经管类)两大类专业为主。文科类高职院校的经管类专业实训条件相对较好,实训课程开设相对多一些,而以工科专业为主的高职院校对经管类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则存在严重不重视的现象。领导普遍认为学院是以工科为主,理所当然应突出以工科为主的办学特色,应加大对工科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力度,学校各方面应重点向工科专业倾斜,从而将经管类专业视为“豆芽”,认为此类专业的学生只要“口才”好,毕业前到企业实习几个月就什么都会了,无需学院进行人、财、物的大量投入。
理论教学与实训内容不相匹配 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等经管类专业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高职院校培养的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应具有进行市场调查与分析、营销策划、销售谈判等方面的专业技能;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应具有企业沙盘运作、进出口业务操作、外贸跟单业务等方面的专业技能。只有在通过阶段式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实训强化练习,才能实现理论、技能、业务与管理能力的全面提升。但由于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和实施困难多、难度大,所以在教学计划和实施过程中,通常很少安排实训或实训,而采用其他较简单、容易实现的方式代替,这样会使得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强度大打折扣,无法与教学要求匹配,最终导致学生难以学到真正的技能。
缺乏系统的实训教学计划 在理论教学中通常会有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案、讲稿等与理论教学相关的教学资料作为理论教学时的参考,但在实训教学环节却很少有一套完整的实训教学大纲和实训指导计划。实训教学计划往往是被安插在理论教学中一带而过,作为一个辅助角色,这样使得教学检查部门无法核实教师的实训指导情况,教师就会逃避检查,使实训流于形式。
教师在实训中的指导乏力 经管类专业很多学科的操作性很强,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有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才能结合企业案例给学生更透彻的讲解。许多高校都在大量引进博士、硕士,这部分教师的理论水平确实较高,但很多都没有企业工作经历,对于一些实际问题的分析和对策性研究不能提供指导性意见。
校外实训形式化 经管类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之一就是到企业进行顶岗实训。由于经管类学生按实训要求难免会接触到合同、协议、现金等,企业考虑到保密性,会拒绝学生接触,而安排学生做后勤或打杂的工作。这样,会使学生无法真正按所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进行实训,导致校外实训只能走形式。
实践教学体系的设置应根据经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有针对性地设计实践环节,根据社会对经管类人才的需求,要求在熟练运用本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还应具备较强的综合职业素质。通过以上对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的反思,不难看出,实训设施不完备、缺乏实践经验丰富的实训教师、缺少与高职院校深度合作的企业等,是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面临的普遍问题。以下是笔者对构建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
初始阶段专业感性认知的培养 目标:转变观念、树立目标。很多学生和家长认为经管类学生毕业之后的工作就是处理机关等单位办公室的内务,且在选择大学专业时对所学专业一无所知,导致对所学专业很茫然,没有目标,跟不上教师的步调,不利于对专业技能的培养。笔者建议,在新生入学时学校应组织其到与专业对口的企业参观、调研,或邀请优秀的往届毕业生对新生进行现身说法,或运用企业各类沙盘让学生模拟企业员工,承担岗位和部门职责,初步体验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让学生认识企业工作流程,从而以能主动、有目的地获取理论知识的实践方式,加深对专业的感性认知,树立就业目标。
集中学习阶段实践技能的培养 目标: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1)教师层面。高职院校应运用“走出去、引进来”的思想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以此加强对学生实践环节的指导。“走出去”可以通过假期派教师到企业培训锻炼、用以老带新的方式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引进来”可采用引进企业高层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或做报告的方式。(2)实训设施层面。首先,学校要投资建立实训室,对学生进行技能和职业素质培训。如会计专业可在实训实验室中按实际会计行业操作流程,设置不同的会计岗位,由学生分工协作,使用“真实性”单证、账表、票据、图章等,处理仿真的会计业务,以此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会计岗位工作能力。再如市场营销专业可通过建立形体实训室训练学生的公关礼仪形象,建立谈判实训室锻炼学生的谈判技巧。其次,学校应与企业合作建立“企业班”,通过企业注资金,学校出师资,以“订单式”培养企业所需的专业人才,实现高职人才工学结合的培养目标。(3)教学管理层面。要加强对课程实训环节的监督检查,如实训课时所占比例是否恰当、实训大纲设计是否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实训计划与大纲是否匹配、实训期间的记录是否完整、实训总结是否能体现实训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等等。(4)地方政府层面。高职院校办学经费缺乏、实训师资短缺、校企合作困难等问题已成为制约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发展的“瓶颈”,而学校自己又难以解决。所以,地方政府应出台诸如放宽企业优秀人才进入学校的限制,对与高职院校深度合作的企业实行合理的税收减免等政策。
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 社会不仅要求经管类专业学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对综合素质、人际交流技能也有较高的要求,因此,这一阶段在第二阶段集中式专业技能学习和模拟的基础上,应加强学生在情商、道德素质、人际交往、管理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培养。可通过建立能吸收绝大多数经管类专业学生进行实训的校办企业的方式加以实现,如设立校办超市,可模拟职能岗位进行真实的经营管理操作,使学生按所学专业各就其位,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全面地了解企业经营运作的实际过程,全面熟悉企业各部门、各岗位之间的内在业务关系,全面掌握相关部门的工作内容及业务流程和岗位职责,熟练业务操作的细节和规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在模拟企业中进行实践,还能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加强专业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人与人的良好合作。现以我校市场营销专业为例,对实践教学体系加以说明,如图1所示。
图1 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能力进阶培养图
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科学设计与有效实施,对经管类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与综合素质的提高至关重要。只有根据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围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断改革实践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尽可能地设计并模拟企业真实场景开展教学,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满足社会对经管类学生的需求,也才能拓宽学生的就业面,增强学生的后续竞争力。
[1]陈莉.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思考[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2]葛志琼.高职《国际市场营销》课程实训项目设计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11(10).
[3]梁秀文,郭玉梅.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与考核方法初探[J].职业技术教育,2007(8).
[4]邓嘉.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1(10).
[5]延霞.关于高职信息安全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1(10).
[6]杨广金.重庆地区工商管理专业高职人才社会需求分析[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