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茹君,王志华,贺应龙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合肥 23060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纲要》)强调,在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中,要“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的重要社会责任.更好地履行这一社会职责,当前要求高职院校从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两个方面,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在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尚不完善的现状下,专业教师企业实践是高职院校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1].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当前还存在着思想认识不够到位、企业实践任务目标不够清晰、保障措施不够给力等问题,如何深化此项工作,本文将针对上述问题作一些探讨.
(1)教育质量衡量标准的内在要求.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纲要》指明了教育质量衡量的两条根本标准,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培养的学生适应社会需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的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否适应社会需要,是摆在高职院校,特别是高职院校专业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贯彻科学的教育质量观,要求高职院校专业教师通过定期的企业实践等途径,深入准确地了解和把握行业、企业,乃至职业岗位,对高职在校学生素质、知识、技能结构的培养要求,从而提高学校教育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吻合度,使高职教育从根本上融入“社会需要”这一教育质量衡量标准.
(2)教育事业发展战略主题的内在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是《纲要》解决战略主题的三个着力点.高职院校专业教师通过定期的企业实践,准确掌握行业企业对岗位员工的实践能力要求,并转化融合到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实训教学内容中,必然有利于提高素质教育效果,提升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水平,提高高职毕业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3)高职教育专业教师素质提高的内在要求.高职院校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高等教育教师应当共有的职业道德素质、教学素质、专业素质、科研能力素质等,还应当具备专业实践能力素质.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是职业教育教师的主要特点之一[2],相对于其他学段教师的素质要求来说,也是高职教育对专业教师更加强调的特有素质.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通过企业岗位的真实体验、技能操作的观察学习、工作流程的现场经历等,积累形成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素质,更加胜任高职专业教师岗位的教育教学工作.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其总体任务目标是,加强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院校职业教育基础能力,为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供专任教师保证.就专业教师个人而言,企业实践任务目标的确定受多种因素影响.首先是该教师在专业教学团队中承担的职责任务.其次是专业教学团队“双师型”教师梯队结构现状.有研究表明,目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梯队结构存在缺陷,难以对市场需求做出灵活有效的反应[3],因而,需要针对专业教学团队的结构优化,确定具体教师的企业实践任务目标.再次,需要结合教师本人的职称、自身知识能力结构、企业工作经历等个体差异因素,加以综合分析,从而分阶段地明晰教师企业实践的任务目标.
根据教师职称职责与素质能力的一致性要求出发,大体上把专业教学团队教师分成三个群体,即助教和低年资讲师、高年资讲师和低年资副教授、高年资副教授和教授.
(1)助教和低年资讲师的企业实践,侧重系统学习并掌握本专业学生主要就业岗位(群)相关的工作业务流程、业务知识和技能、岗位职责、操作规范等,并将企业实践的收获转化到课程教学和实训教学中,打破传统的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模式;同时,努力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和本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
(2)高年资讲师和低年资副教授的企业实践,侧重深入了解和掌握企业管理制度、行业与企业质量管理评价体系,企业在科技创新中所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型设备等;参与企业技术改造、产品研发工作.有效的将企业实践的收获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标准修订、专业技能实训内容更新等教学工作进行融合,积极探索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生产过程、工艺流程等数字化教程与教学平台,突破学校教学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时空障碍.
(3)高年资副教授和教授的企业实践,侧重深化校企合作,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建专业实训基地;开发实验实训教学课程参与企业重大应用技术研究,加强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理性认识;提高整合与利用社会资源的能力,争取社会与企业的人力、设施等资源对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的有效支撑,塑造专业建设的特色优势.
深化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是一项系统性的教育改革工作,需要政府、院校及其行政主管部门、企业“四位一体”形成合力,构建政府主导、院校为主、行业企业协作的有效推行机制.
(1)纳入专业教学团队中长期建设规划需要结合专业教师在团队中承担的职责任务、自身知识能力结构与阶段性职业发展要求等,明确教师企业实际的任务与目标、途径与方式、时间与地点、收获与成果转化,增强企业实践在教师职业教育能力提升方面的针对性、计划性和有效性.同时,把这些规划目标任务融入到本专业教学团队教师个人的5~10年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中,既保证教师个体的定期企业实践的有效性,又保证专业教学团队整体“双师型”结构的动态优化.
(2)建设协议合作的稳定的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在本专业学生就业岗位(群)较为集中的社会用人目标单位中,为每个专业遴选若干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制订教师企业实践实施方案,完善实践基地建设,保证教师企业实践有平台、有条件、有企业“带教师傅”.
(3)注重教师企业实践效果评价.企业与学校的合作、结合工作过程进行的与专业和课程有关的实践内容、教师实践对个人和专业建设所起的作用,是评价教师企业实践的主要内容[4].可着重从两个方面制定评价内容,一是事前经审核的教师企业实践计划任务执行情况考核,二是企业实践效果体现评价,重点在于后者.针对不同职称等级的教师,在教案中案例教学体现、技能实训内容体现、课程标准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体现、“双师素质”提升体现、校企合作深化体现等方面,选择性设定若干项量化指标进行考评,促进教师不仅增加企业实践的经历,而且切实提高“双师素质”水平和职业教育能力,使其教育教学工作更加符合“社会需要”这一教育质量衡量标准.
(4)健全配套制度措施.高职院校以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的管理规定为基本制度,同时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申报评审、专业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评选、优秀教师评选、教师岗位聘用与考核、绩效工资分配等方面,制定促进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的制度性规定,构建较为完善的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的激励约束机制,调动各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并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
[1]成军.高职院校专业教师企业实践面临的问题及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8(11):62-63.
[2]谢勇旗.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缺失与养成[J].中国高教研究,2012(1):95-97.
[3]蔡怡,张义平,宋现山.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困境与对策——基于江苏高职院校师资发展的现实考察[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1(6):29-32.
[4]吴仁艳,成军,余立霞.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社会(企业)实践的质量标准与评价探索[J].职业与教育,2011(36):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