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地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综述

2013-02-15 10:22李新娥
图书馆学刊 2013年9期
关键词:丹东市资源共享基层

李新娥

(丹东市少儿图书馆,辽宁 丹东 118000)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文化共享工程”)是国家“十一五”期间加强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工程。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中华优秀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整合,通过互联网、卫星、电视、手机等新型传播载体,依托各级图书馆、文化站等公共文化设施,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丹东地区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在国家中心和省中心的领导和扶持下,经过多年的努力,在实施范围、投资规模、结构形式、服务效果等方面都有了突破性进展。截至2012年,全市共有地面接收卫星传输数据装置的基层服务点20个(包括市级中心和县级中心各1个、乡镇村服务点18个:东港14个、宽甸两个、凤城两个);全市共发放文化共享工程机顶盒7289台。现就丹东地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情况分3个阶段做以综述。

1 起步摸索阶段(2003~2006年)

丹东地区文化共享工程建设起步于2003年,并于2004年11月与辽宁省文化共享工程中心签订协议书,正式建立丹东市文化共享工程支中心,承担着对全地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技术支持和业务指导的功能。这一阶段的工作内容主要是开展了首批基层服务点试点建设调研和设备安装、调试、服务的技术支持工作,侧重培养人才、跟进指导、积累经验、强化服务。

2005年12月,辽宁省首批“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试点工作项目分配给丹东地区的两套设备到位,这两套设备是由“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辽宁分中心”直接分配到乡镇和村里的,其中一套设备分配给宽甸县长甸镇文化中心,另一套分配给宽甸县永甸镇永甸村。分配给永甸村的这套设备是全国妇联与文化部协调,通过省文化厅直接分给永甸村的,当时是丹东地区第一个村级文化共享工程试点,但设备却没下放到村里,被镇里留作他用。2006年7月20日,市文化局组成调研组,专程对两个基层服务点文化共享设备使用情况做了调研,并向省文化厅作了书面报告。

2006年5月,在省中心的指导和支持下,丹东市支中心依靠自己的人才技术力量建成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级示范点——凤城市宝山镇小四台子村。利用省中心下拨的设备,通过卫星传输技术接收国家共享工程管理中心的文化信息资源,依靠村级文化室这一文化阵地,将图书资料与优秀文化信息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农民群众对农业实用技术信息和农业书籍的需求,是“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和村级图书室相结合服务农民的一个范例。2006年7月2日,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在省市领导的陪同下专程来到该村,就农村基层文化设施、“共享工程”建设等情况进行调研,并亲自上机操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凤城市通远堡镇大甸子村是丹东市文化局2006年帮扶的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在帮扶过程中,市文化局整合全局的整体优势,帮助该村建成了一所丹东市高标准的村级图书室,投放图书2000余册,电子光盘、影视光盘近千种,使图书室集图书借阅、报刊阅览、电子阅读为一体。为了扩大宣传推广文化共享工程,让“共享工程”在该村开通,丹东市支中心为图书室配备了一台计算机服务器,利用村小学的现代远程教育网接收国家共享工程管理中心通过卫星传输的文化信息,使优秀的文化信息资源和农业实用技术信息源源不断地传播到当地农民身边,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提高了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这是丹东市支中心尝试自建的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达到了积累经验、培养人才的目的。

2 试点提高阶段(2006~2008年)

为了适应文化共享工程的快速发展,有效指导全地区文化共享工程建设,2006年,丹东市支中心适时地制定了关于开展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方案,市文化局、市财政局联合以文件形式下发《关于开展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暨我市乡镇文化设施情况调查的通知》(丹文字【2006】29号);2007年,制定了《丹东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管理办法》和《丹东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发展规划》,受到市政府有关领导的重视,将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列入了《丹东市贯彻“辽宁省‘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方案》(丹委办发【2007】13号),进而明确了全市文化共享工程的发展方向,并列入年度文化系统重点考核项目,为全面实施文化共享工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全面组织省文化共享工程乡镇级服务点试点工作,达到了培养典型、扩大宣传、总结经验、发挥作用的目的。

辽宁省于2007年1月起在省内3个县(市)开展了乡镇级服务点建设试点,丹东地区东港市有12个乡镇作为试点,分别是孤山镇、菩萨庙镇、黑沟镇、小甸子镇、椅圈镇、北井子镇、长山镇、龙王庙镇、马家店镇、十字街镇、长安镇、前阳镇。经过省、市、县三级中心技术人员的集中安装调试,并对18名乡镇基层服务点专职人员进行了上岗资格培训,12个乡镇基层服务中心卫星地面接收站全部联星成功,并于当年春节前相继开通服务。

为了保证文化共享工程长效、有序、规范地为基层百姓服务,市支中心会同市文化局多次深入基层服务点开展调研、总结经验,先后对12个乡镇基层服务点分别建立了数字及文档管理模式,有专门的“共享工程”工作日志,对数据接收、资源存储、信息服务等系列工作做到及时归纳、认真总结,并树立了宋文杰、刘同云等4名基层管理人员先进典型。2007年9月17日,长安镇文化站长刘同云参加了文化部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农村服务工作座谈会,介绍了当地开展共享工程服务工作经验;2008年2月2日,“全国文化共享工程‘共享文化幸福花’乡村服务活动”启动仪式在东港市孤山镇隆重举行,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管理中心张彦博主任、王芬林处长,省文化厅刘文艳副厅长及省中心王荣国馆长等领导参加了此次活动,并向东港市支中心、孤山镇基层服务点、孤山镇沙家屯村基层服务点赠送两套文化共享工程设备和3套文化资源。2008年9月,菩萨庙镇文化站长肖贺参加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经验交流会,并获首批全国“先进基层服务点”殊荣,其经验收入《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优秀基层服务站点服务经验资料汇编》;孤山镇文化站长宋文杰将自用汽车改装成流动服务“大篷车”,足迹遍布所辖西部农村,受到基层群众广泛赞誉,《中国文化报》、《辽宁日报》登载了其事迹报道;在全省文化共享工程会议上,主管副市长于梅以《支农惠农育农的民心工程》为题介绍了丹东的经验。

3 普及应用阶段(2008年至今)

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围绕全省实施文化共享工程的统一部署,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深入开展文化共享工程的普及工作,推进文化共享工程进村入户。

2008年,辽宁省文化厅、财政厅下发了《关于调整全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意见的通知》(辽文发 [2008]6号),提出了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74个县级支中心、880个乡镇及11732个行政村服务点建设,到2010年基本建成资源丰富、技术先进、服务便捷、覆盖全省乡村的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的工作目标。根据省文化厅的部署和市文化局领导的指示精神,结合市共享工程支中心工作计划,为了在村级服务点覆盖前了解和掌握全地区农村行政村的文化室建设情况,便于在服务点覆盖任务落实时与村图书室建设同步进行,2008年12月2~4日,由主管市共享工程支中心工作的市图书馆副馆长李新娥(副研究馆员)带队,组成了由王文龙(副研究馆员、业务办公室主任)、马庆新(馆员、网络技术部)为成员的调研组,对丹东地区3个县(市)重点进行了行政村基本情况抽样调查。围绕行政村有无文化室或党员活动室、文化室面积、利用情况、党员活动室是否建成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村小学是否建成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网、有无自动化设备及完好率如何、村委会有无上网条件等内容,先后走访了东港市十字街镇、前阳镇、凤城市的宝山镇、宽甸满族自治县的大西岔镇,共计17个行政村,以文字、表格的形式全面客观地反映了所调研行政村的自然情况和发展现状,详尽地解剖了亟需解决的普遍性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和措施,向市文化局提交了近5000字的调研报告,得到市文化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并作出了重要批示。要求在目前状态下积极创造条件,尽可能地经常性、大张旗鼓地宣传文化共享工程的意义和重要性,及时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资源服务,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开展有效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百姓参与,让百姓真正感受到这项惠民工程的温暖以及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2009年,辽宁省成立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管理中心,负责全省文化共享工程信息资源视频的采集和播放,在辽宁有线电视台设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专用频道,在全省广大农村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机顶盒进村入户工程”。由此,全省文化共享工程的实施转换了应用模式,进入到一个崭新的推广应用阶段。为了适应全省文化共享工程新的发展建设模式要求,结合全地区文化共享工程的建设目标,发挥已有试点工作的经验优势,丹东市支中心重点围绕文化共享工程的宣传、利用共享工程的网络资源开展服务,并适时开展一系列普及活动。2009年,组织开展了送文化信息资源到乡村活动,先后为东港、宽甸、凤城、振安等地区的农村送去“共享工程助春耕”农业科技资料光盘44种440片,受到了农民朋友的热烈欢迎,盛赞文化共享工程为农民送来了致富的“金钥匙”。2010年,组织全地区乡村共享工程用户参加了“共享花开”——辽宁省文化共享工程进村入户成果征文及电视演讲比赛活动,经过精心筹划、严格筛选、细致培训、有序组织,所有来自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的工作人员在参加的两项活动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获得征文一等奖一名、三等奖一名;电视演讲赛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一名;市支中心获优秀组织奖。2009年,组织开展了“文化共享杯——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知识与技能竞赛”,获团体三等奖(第四名)。2011年9月23日,在网络上参加“辽宁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知识与技能竞赛”,丹东支中心获得集体三等奖,姜海波获得个人三等奖,并入选省队,代表辽宁省参加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知识与技能竞赛。2011年,丹东市支中心、东港市支中心参加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迎接建党90周年“颂歌献给党”群众歌咏视频作品征集活动,报送国家管理中心两种6~8分钟的视频作品,东港市支中心报送的视频作品在国家管理中心展播,获奖励1000元。通过以上的延伸服务和宣传造势,为后期有效地促进文化共享工程在丹东地区进村入户工作奠定了基础,为全省文化共享工程以机顶盒的形式实现村村通提供了参考依据,确保了文化共享工程进村入户的顺利实施。据了解,截至2012年4月,实施机顶盒进村入户工作,全市共发放文化共享工程机顶盒7289台,基本达到全覆盖。

几年来,文化部、国家管理中心、省文化厅及省分中心的领导多次到丹东视察、督导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工作,促进了全地区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受到了基层百姓的普遍欢迎。各基层服务点始终在不断探索适合本地特点的服务方式,吸引百姓参与,经常举办内容丰富的种植养殖培训班、优秀电影展映、科普讲座、法制宣传及用工信息发布等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全地区各基层服务点共组织播放电影100余场次,播放科普讲座560余场次,累计存储资源2500GB以上,服务农民达10万余人次,为农村用户提供科技致富服务帮助近百项,年获益达100余万元。然而,在目前的实践中有些问题已经影响到文化共享工程的深入开展。如丹东地区文化共享工程试点的各级基层服务点由于计算机等设备缺乏正常的维护经费、人员更换频繁、操作管理不当等因素,目前大部分处于半停滞状态,无法正常开展工作;由于管理模式的转变,管理部门职能不清、宣传普及工作不到位,文化共享工程机顶盒进村入户工作也仅仅处于完成安装任务的阶段,至于如何使用、效果如何以及如何监督检查、总结经验等工作均未落到实处。为此,建议应进一步明确全省文化共享工程发展方向和管理模式,理顺部门管理职能,广泛开展、普及文化共享工程宣传教育,通过深入调研制定措施,总结经验,切实推进。

[1]王大可.加强文化信息网络建设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深圳市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综述[M]//李南生.深圳市建设图书馆之城的理念与实践.深圳:海天出版社,2006:263-269.

[2]陈晨.东莞地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基本情况概述[M]//李东来.城市图书馆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62-65.

[3] 康尔平.省政府召开会议全面启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G].辽宁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工作简报,2007(5):1-5.

[4] 农村服务工作座谈会专辑.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工作简报,2007(24):9-15.

[5] 2007~2008年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概况.中国信息年鉴,2008:182-185.

[6]孙书平.长春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建设与思考[M]//刁云梅.图书馆业务建设与学术研究.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52-54.

[7] 王筱雯.辽宁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进村入户工作的实践与思考[M]//张彦博.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与跨越: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研究论文集.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10:207-214.

[8] 2010~2011年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概况.中国信息年鉴,2011:211-212.

猜你喜欢
丹东市资源共享基层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福建省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基层在线
原来我挺厉害的
跳绳
鸭绿江公园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卫康与九天绿资源共享
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