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伙子古德曼·布朗》中色彩象征的运用

2013-02-15 05:50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古德曼霍桑罪恶

宋 丽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纳撒尼尔·霍桑( Nathaniel Hawthorne)是美国十九世纪最杰出的浪漫主义作家之一和伟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象征手法和哥特式风格是其写作特色。他出生于马萨诸塞州萨拉姆镇,祖辈为著名的1692 年萨拉姆驱巫案的三名法官之一, 因此霍桑深受清教思想的影响。其作品聚焦人性,在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中刻画亦真亦幻的恐怖故事,挖掘“人类灵魂中隐匿的‘恶’”,折射深刻的社会内涵。在其短篇小说《小伙子古德曼布朗》中,色彩的反复出现和巧妙的运用给读者提供了充分的思索和想象空间, 色彩象征创作风格得到了充分展现。《小伙子古德曼布朗》中“粉色的丝带”、“ 黑色的森林”、“红色的天空”等等颜色词传达了浓重的象征意义, 引导读者看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加强了对作品“罪与恶”道德主题及作者创作动机的理解。

一、《小伙子古德曼·布朗》的基本情节

短篇小说《小伙子古德曼·布朗》是其代表作之一,讲述了单纯善良的小伙子布朗(Young Goodman Brown)离开他的新婚之妻费丝(Faith),夜赴巫师之约的愧疚、恐惧和矛盾之旅。在幽深森林中魔鬼的聚会上, 他却看到了受人尊敬的长者、 德高望重的名流、虔诚圣洁的信徒和贞洁高尚的娇妻。这也是他发现人性之“恶”、迷失人生方向,并最终导致其走向人生毁灭的过程。

布朗虽然才新婚三月,但他未能抵制诱惑,瞒着单纯的妻子,侥幸、愧疚而又犹豫地踏上了与巫师魔鬼约会的旅途。 他深信并告诫自己这是唯一的一次放纵。他一路上穿过凄冷的小路、路过一个黑黢黢的巨石大坑, 他的信仰随着向森林深处的行进变得越来越脆弱。一路上,他陆续发现忠厚善良的祖先和邪恶的教徒曾称兄道弟, 那些心怀虔诚的信徒也心情欢悦地匆匆前往。 在犹如火焰燃烧一般的魔鬼聚会的舞台上,他发现村子里可敬的牧师、执事和虔诚的教徒正参与魔鬼的礼拜仪式, 他贞洁的妻子居然也被隆重地介绍出场,且郑重地向魔鬼宣誓效忠。那一刻,犹豫退缩、几乎被魔鬼挟持的他歇斯底里地呼喊“抵制罪恶”。 之后, 先前的景象全无,他只身一人正呆在荒凉冰冷的巨石上, 自己也说不清刚才的事情是梦是真,早晨回到了村子, 发现一切如旧,牧师依然可亲可敬, 执事还在勤勉敬神, 教徒们也是一如既往地恭敬虔诚。可是他从此回避妻子,圣歌总是撩起那晚森林中恐怖的罪恶歌声。 他失去了对上帝和人类的信仰, 抑郁终老。 作者通过色彩的描述和色彩象征的运用,充分展现了发掘人性之恶的过程,其精湛的表现手法也给作品蒙上了一层神秘而浪漫的色彩。

二、色彩象征与象征主义

象征主义是19 世纪末在法国兴起的一种重要文学思潮,于一战前风行欧洲各国。 该流派认为“任何一种事物都具有与之相对应的意念含义, 外界事物与人的内心世界是互相感应契合的, 人们从每个事物中都能挖掘出其潜藏的象征意义, 因而强调运用有物质感的物象,暗示内心的微妙世界,把两个世界沟通起来”①。 象征主义文学先驱波德莱认为:颜色、轮廓、声音、香味都具有精神上的含义,这种含义通过作者的想象力在作品中得以体现。“正如拜林勒尔所说的各种不同密度(浓度—包括色相、明度、彩度之不同)的颜色, 在“反复与规则化”运动中, 使人的视觉神经有所感觉, 从而对人的心灵产生感应。”②在《小伙子古德曼布朗》中,霍桑反复描写某种颜色,让它在作品里作“ 规则化的运动”,引起读者视觉兴趣, 产生心灵的感应, 通过有形的事物的色彩暗示和传达了无形的情感和情绪, 使读者去思考它的象征意义。

三、色彩象征在小说中的运用

在人类生活的世界中色彩鲜艳丰富。 颜色词汇除了表示事物之间的视觉效果的差异等基本意义之外,基于意识形态、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也传达了不同意义的关联和情绪体验。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Lakoff 和Johnson(1980)指出:“色彩作为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物质形态, 不仅要依附于具体的客观事物,而且还要依附于人的主观世界来感受、感知。 ”③不同的色彩,看起来有不同的感觉,这种感觉虽然是由每个人的视知觉产生的, 但是这种感觉的产生与民族、文化、素质也有很大的关系,从而形成了一些共性的认识。 色彩的丰富内蕴对文学作品的呈现有着独特的作用。 在《小伙子古德曼·布朗》中,霍桑反复使用“ 黑色”、“ 红色”、“粉色”和“棕色”等几种颜色表达深刻内涵,通过色彩象征唤起读者的情感体验,进而阐释了作品的主旨。

3.1 黑色

在色系中,黑色是灰色的强化,而灰色“透明度差,给人以一种沉重、压抑、模糊不清的感觉”,④所以作为色彩中的一个极端,黑色被看作是“静寂、悲哀、绝望、沉默、恐怖、严肃、死灭”⑤的象征。 黑色是西方文化中的禁忌色彩, 西方人从精神上对其厌恶和摈弃。 在《圣经》中,黑色象征魔鬼、邪恶、痛苦、不幸与绝望。 如Black Friday (耶稣受难日),black sheep(败家子)等等。黑色是整个作品的基础色调,小说中多次用到black 及其相关词汇, 如gloom、 gloomiest、dark、sable 等。 正如康丁斯基的观点,黑色意味着空无,像太阳的毁灭,像永恒的沉默,没有未来,失去希望。这里的黑色用来营造一种邪恶、恐怖和绝望的氛围。尤其是布朗赴会的引导者手中所持的black staff(黑色拐杖),反复出现14 次之多。 黑色的拐杖被这样描述的,“但他(引导者)身上最引人注目的却是一件东西,即一根酷似黑蛇的手杖,精雕细刻,活脱一条扭来扭去的大蛇。 ”⑥在《圣经》的《创世纪》中,魔鬼撒旦化身为蛇, 引诱夏娃吃了智慧果, 犯下了原罪,而后夏娃和亚当被逐出伊甸园。 在西方文化中,蛇本身就是邪恶的魔鬼撒旦的化身, 而黑色更加强了罪恶感。黑色一直萦绕着他,直到最终他拿起了那根拐杖一步步走进到罪恶的深渊。

布朗犹豫地踏上了通往 “阴森森” 的树林的小路,途中遇上了“黑黝黝的大坑”,匆匆忙忙正要去参加聚会的牧师和执事也“把他撇在一片黑暗的幽林之中”,“他在幽黑的松林里狂奔”,看到被“黑魆魆的林墙包围之中”的舞台,“ 一伙板着脸的黑衣人”从“黑幕中冒出头”,伴着旋律,歌颂虔诚的爱,“但歌词却表达了人类天性所能想象的一切罪行”, 他“分享罪恶的秘密”:“花白胡子的教会长老如何朝自家年轻女仆的耳朵里灌着下流的悄悄话; 多少女人急于穿上寡妇的丧服,在丈夫临睡前给他喝下一杯毒酒,让他在她的怀抱中睡上最后一觉;乳臭未干的小伙子,如何急于承继父亲的财产; 美丽如花的姑娘们—可爱的姑娘们, 不要脸红—如何在花园里挖出一个小小的坟坑, 请我这唯一的宾客去参加私生子的葬礼。 ”⑦所有的地方,不管是教堂、卧室、街道、田野还是森林都发生过罪行。布朗看到了“整个大地就是一块罪恶的污迹”,他洞察“每个人心中深藏的罪恶”,整个经历让他发现“人心险恶,恶念无穷”,他看到了“罪恶乃人类天性, 罪恶才是人们仅有的欢乐”,“人世还有什么善!罪孽不过空名罢了”。随着他“融入茫茫黑夜”,他的信念就这样被罪恶淹没,信仰也被无情地吞噬了。

3.2 红色

红色是血和火的颜色,在西方文化中象征危险、暴力和愤怒等意义。 例如,赤字(red figure)和愤怒(red under the collar) 等等。 小说中除了Red 之外,还有近义词lurid、redly 等出现5 次, 且和火焰相关的描写多达15 处。 《圣经》的《马太福音》和《马可福音》中描述地狱时,多次提到“硫磺火湖”、“(燃烧的)硫磺火湖”、“ 无底坑”、“墨黑的幽暗”、“炎热的火炉”、 “不灭的火里”及“为魔鬼和他的使者所预备的永火里”等等,由此可见红色和火焰代表了地狱和魔鬼的颜色。在小说中,当布朗在林中发现了费丝的缎带后, 第一次出现了对“红色”的描述。 他绝望地如魔鬼一般地狂奔,“直到瞧见眼前空地上一片红光闪闪”,“灿烂的火光直冲午夜的天空。 ”他蹑手蹑脚向前靠拢,直到“闪烁的火光”尽收眼底。只见黑魆魆的林墙包围之中有片宽敞的空地, 空地中间一块原始巨石,四棵松树将其环抱,“树冠熊熊燃烧,罩在巨石顶部的树叶全都着了火……火光直冲夜空……将空地照得透亮。 ”“四棵燃烧的松树腾起一股更高的火焰……同时, 巨石上方的火焰射出一道红光”。 火光华盖之下,站着一大群改教者,众人回头一看,“一片火光之中”,刷地一闪,亮出魔鬼崇拜者们的真面目,张张脸上都阴险地闪着欢迎的笑容。 “在地狱之火的照耀”下,可怜的布朗和他的妻子费丝(Faith,意为“信仰”)面面相觑,在那渎神的祭坛前瑟瑟发抖。布朗已经无法分辨那红色到底是“鲜血抑或液体的火”。 他已经跌进了万恶的深渊。 按照色彩理论,色彩混合的表现性是“通过某一种色彩向另一种色彩靠拢时所展示出的紧张力,才能把其表现性揭示出来”⑧,而红色与黑色就是两种紧张力较强的色彩, 它们的冲突给人以强烈的视觉上的刺激, 从而震撼着人的心灵。 霍桑正是借黑色的森林背景用火焰的红色呈现震撼效果,用来烘托罪恶的披露对布朗的认知、价值观和宗教信仰甚至是生命信条造成的绝对颠覆,以至于后来他抑郁终老, 虽然他儿孙满堂、 寿终正寝,但他的墓碑石没有任何带着希望的诗句,因为他从未有过幸福和希望。

3.3 粉色

粉色(Pink)象征着忠诚、 怜悯、爱情、 浪漫、 温柔、微妙、甜蜜和柔和。Pink 在小说中共出现了5 次,形式为Pink ribbons(粉色的丝带), 均用来形容或指代布朗的娇妻费丝。第一次描写的是“(费丝)把漂亮的脑袋伸出门外,任风儿拂弄她帽子上粉红的缎带,呼唤着古德曼·布朗。 ”可以看出她是那么的害羞和单纯,不肯走出门外。“粉红缎带飘飘的费丝”与丈夫深情道别, 祈祷丈夫能够平安归来。 小伙子匆匆上路,在拐弯时,回望时看到“费丝仍在伫望,神情忧伤,虽然那粉红缎带仍在飘扬。 ” 在赴会的路上,布朗紧张、恐惧同时又想犹豫退缩,面临魔鬼的诱惑,他高声呼喊“天国在上,费丝在下,俺还是要对抗魔鬼,坚定不移!”在可怕的森林深处,他最后也未能挽留住费丝(Faith, 即信仰),看到有“东西从空中飘飘落下,挂在了一根树枝上。 布朗连忙抓住它,原来是根粉红色的缎带”。 丝带的出现让布朗感到失望、愤怒甚至歇斯底里, 他疯狂地如野兽一般冲向了魔鬼的聚会。 费丝已经不再是忠诚和纯洁的妻子了她有了,另一种“信仰”了,或者说是另一个费丝了。 正如粉色是介于红白之间的色彩,不是完全清白无辜,也包含了罪恶与堕落之意。

3.4 褐色

褐色(Brown)是由黑、白、红三种颜色混合而成,非黑非白, 又黑又白, 是一种极不明朗的隐晦的色调。 小说名称和主人公的名称都是Young Goodman Brown(直译为“小伙子好人布朗”)。选择这个颜色词作为名称有着深刻含义。 Young,意为“年轻的、有青春活力的” 这是对人物的一个基本定位。 “Goodman”一词直译为“好人、善良的人”,在十七世纪新英格兰地区,巫术盛行,坚持信仰不变的人确实可以称为“好人”,就像布朗所说的那样“我爹可没为这号差使上林子里来过,他爹(爷爷)也没有过。我家世世代代忠厚老实,全是好样的基督徒,打殉教先圣遇难起就是。 ”Brown 是人名,原意是“晒黑的、厌倦的、生气的”。 他的名字“Young Goodman Brown” 正是布朗赴约前后生活的写照。 之前他是充满活力的单纯的年轻的好人,可是赴会的过程中,他得知了令人无法相信的家庭耻辱。 引导者说他当警察的爷爷鞭打贵格会(基督教的分支)女教徒、放火焚烧印第安人的村子,还和他的父亲也是好朋友,且参加森林深处的邪恶聚会, 甚至皈依异教, 和眼前的邪恶信使“一道快快活活顺这条路走过好多次,过了半夜又快快活活地回来”。 随后,他又看到费丝也入会效忠魔鬼,在森林巨石的火光中看到了自己的父亲和母亲。目睹了所谓高尚人的污秽行为, 布朗的信仰也彻底坍塌,纯洁的心灵也被邪恶浸染成了褐色,一如他日后的生活。他也永远不原谅他的妻子,回避身边的所有人,内心永远充斥着阴霾、疑惑和孤独。

四、结语

除了以上分析的四种颜色之外,同时小说中还有其他具有象征意义的色彩,如“蓝色”和“灰白色”,限于篇幅,此处不再详述。 作者根据故事背景、人物特点和情节发展巧妙运用不同色彩, 使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人类内心深处的阴暗、 神秘与不可预测。 色彩象征是霍桑小说中象征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主题的表达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注:

①王晓敏《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色彩象征的运用[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6,(3).第75 页.

②许天治.艺术感通之研究[M].台湾省立博物管印行,1987.6.第12 页.

③④周秀娟.颜色域隐喻义初探[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3(4).第87 页.

⑤许天治.艺术感通之研究[M].台湾省立博物管印行,1987.6.第31 页.

⑥黄建人.霍桑短篇小说选[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1996.6.第179 页.

⑦黄建人.霍桑短篇小说选[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1996.6.第189 页.

⑧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腾守尧,朱疆源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第459 页.

猜你喜欢
古德曼霍桑罪恶
玫瑰有刺
玫瑰有刺
霍桑是清教徒吗?——从《红字》中的“罪”谈起
罪恶
霍桑与权力技术的现代转型:红A字和催眠术的启示
全语言法在二语习得中的运用
罪恶赎金
《罪恶赎金》
罪恶的官商“二人转”
保罗·古德曼的教育改革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