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料库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的语言特征

2013-02-15 05:50蔡华燕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历险记英美语料

蔡华燕

(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慈山分院,福建泉州362411)

语料库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的语言特征

蔡华燕

(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慈山分院,福建泉州362411)

在外语教学中,自建小型语料库是一个崭新的话题。研究表明在英美文学教学中,创建和应用小型文学语料库有利于改进教学效果。基于这个目的本文利用Wordsmith Tools、Antconc等工具构建的小型语料库,分析《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的语言特点,用具体的例子展现作者在该作品中如何应用黑人英语,同时为英语教学方法的改善提供参考。

自建语料库;《哈克贝利·芬历险记》;英美文学教学;黑人英语

一、英美文学教学现状分析

英美文学课程是高校英语专业的必修课程,同时也是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主要课程。然而各大高校对英美文学的课堂教学重视程度存在很大的不足之处。第一,在时间的安排上偏少,英美文学的授课课时通常为每周2学时。第二,过多地强调学生去记忆文学资料,而不是注重对文学作品本身的鉴赏;第三,在教学方法上,大多采用“满堂灌”的方式,由于教学内容多,一味地要求学生被动地接收知识,使得学生原本有兴趣地学习也变得索然无趣了。很多研究者也曾就如何摆脱这种现状,改善教学方法,修正教学内容发表过自己的看法。但是除少量的论文外,[1]极少有人关注语料库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应用。

二、语料库与外语教学

语料库是一个或多个应用,有一定结构的,具有代表性的可被计算机程序检索的具有一定规模的语料的集合。每个语料库里收集了许多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语言,研究者可根据自己的研究领域,创建不同的英语语料库。借助于语料库对文章的观察和分析而得出的数据会更加准确化、更加科学化,因而如能将语料库与外语教学相结合势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通过教学实践可以发现语料库语言学在英语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a.语料库与教学资源;b.语料库与课堂教学;c.语料库与教学研究。在这三点中第二点最能体现语料库语言学在外语教学实用性。李文中曾总结语料库索引在外语教学与学习中的应用及意义。在他的论点里,他提到了基于语料库索引的DDL(数据驱动学习)。具体操作是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索引进行现场演示,通过教师的参与和指导进行语言学习,这种方法灵活开放,让学生很更大的思考空间。[2]为了改善教学方法,因此本文将语料库在英美文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作为研究的重心。

三、《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的语料设计与课堂分析

(一)语料库

语料库实际上是存放在计算机里的原始语料文本或经过加工后带有语言学信息标注的文本。在日常教学中授课教师可根据教学计划,自行选定语料范围,创建小型语料库,再经由网络搜索选择可供计算机处理和读取的文本文件,稍做加工即可做成一个简单的可供检索的原始语料库。由于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较多,在收集语料时也可从部分大型语料库中单独下载,并将这些语料进行词性、语法、语音、语义或语用标记,从而形成附码语料库(Annotated Corpora),之后再将这些语料库进行整合组建。[3]对于日常的教学活动,使用原始语料库就行。自建的英美文学语料库主要用于英美文学的课堂教学,因此具有较强的目的性。由于它的对象主要是英美文学所以语料内容相对固定单一,主要是选取英美文学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家的作品。在英美文学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操作者可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进行安排组合,比如在划分作品的文学类型或者文体时,可从自建语料库中拆分出诗歌、小说、散文等子库(subcorpora)。笔者在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同时,选取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芬历险记》及其另一部小说《汤姆·索耶历险记》进行简单的语料处理,并采用BNC作为参考语料库(reference corpus),用于辅助文章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设计的步骤与给学生布置的任务如下:(1)课前先了解《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中的research topics;(2)要求学生学会基本的语料库使用方法,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在电脑上进行简单的检索或查询等操作;(3)根据语料库的内容设计相关的课堂活动,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对语料库的操作独立地寻找问题的答案并参与课堂讨论。

(二)课堂教学设计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马克·吐温在应用语言上的最大特点就是运用口语体和方言进行写作。在《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中,马克·吐温运用了三种方言、四种口音,分别为:密苏里的黑人方言、西南部边疆地带的方言、派克县的普通方言及其四个变种。[4]虽然用口语体及方言进行创作的历史悠久,但是他却能在写作中成功地运用口语体,并且使口语体代替过去笔语体的作用,运用口语体的方式使得他的作品更贴近现实生活,同时为作品增添了风趣幽默的色彩,将非标准英语引入了文学语言的领域。

1.《哈克贝利·芬历险记》语料分析

使用wordsmith tool对语料进行分析,以BNC的wordlist作为参照,得出keywords列表,含500个关键词。关键词表中的en,knowed,hain’t,dat,dey, gwyne,de,ain’t,warn’t,agoing,git,wuz,uz,agin,‘bout,em,catched,looky,you’s,ole,dey’s,dasn’t, sich,den,govment,wid,yaller,afeard,gimme,ruther, jist,dis,twas,pooty,ther,staid,jest,tis,we’s, them’s,hund’d均为黑人方言。以其中出现频次较高的ain’t(294次),en(236次)和dat(252次)为例,将之作为检索词,使用wordsmith或者antconc为检索软件。

阅读了马克·吐温对小说主体部分的“说明”,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马克·吐温在作品中运用方言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幽默效果。作品中,吉姆的语言主要借助于语音的方式记录下来,读者必须通过自己的朗读才能知道吉姆在说些什么,而阅读达不到这一点,在上面范例中en和dat就是这样,需要读者朗读自己熟悉的方言才能体会其所代表的意义。在这一点上,方言与规范英语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别。表面看起来它们杂乱无章,无序可言。但是,如果我们用同样的方式进行语境再现(concordance)就可以发现它们的部分规律:a.名词没有单复数的变化;b.动词没有屈折变化,而且还使用了不规则的过去式和过去分词,如konwed;c.动词的否定形式也不同,如ain’t;d.还有部分单词使用了特殊的拼写形式,比如视觉方言(eye dialect),以及上文中的jest(just), looky(look),yaller(yellow),afeard(afraid),ruther (rather)等等。马克·吐温在其作品中使用大量的方言,展现了各族人希望能在文章中听到本族的声音的心声。美国是一个多移民的国家,这种创作方式是极具开创性的。同时在作品中,非主流种族的声音也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吉姆的身上,从另一侧面反映了美国文学中多元化并存的现象,因此作品即夹杂着种族的特殊性,也有着多种族在磨合过程中各种声音的共同性。

本次课堂活动的设计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专注于赏析《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的语言特点,进而理解文本的特征。这种语料库语境共现的优点在于能大量地集中地把文章的特点呈现给学生,使他们能容易快速地找出其中的规律,并能较好地理解黑人英语和方言在《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中的表现形式,从而掌握分析文章的方法。除此之外,在教学中,教师把事先设计好语料和问题直接交给学生,可以避免教师主导课堂(teacher-centered),而转为让学生主动学习(student-centered learning)、思考和参与讨论,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在课堂活动中由于使用大量可靠充分的实例来分析作品的语言特点,而不是将教材得出的结论再复述告知学生,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对作品的印象将会更加深刻。

2.《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与《汤姆·索耶历险记》语料对比分析

接着引导学生按照上述方法对《汤姆·索耶历险记》进行检索,通过语料库的分析得出wordlist,参照BNC得出keywords的列表,并在关键词列表中仅找出属于非标准英语的两个单词:ain’t以及bout。

再用wordsmith tool软件观察两部小说中上述两个单词的分布情况。

可以发现非标准用语在《汤姆·索耶历险记》的使用为数不多。但在《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的分析中我们知道文中却大量使用非标准英语,这两部小说虽然都是马克·吐温的儿童文学作品,在写作内容上存在一些共同点,角色上也相似,但在语言上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从时间上来看,它们都是在马克·吐温在创作的鼎盛期间完成的。《汤姆·索耶历险记》1876年出版,《哈克贝利·芬历险记》1884年出版,从时间和内容上可以说《哈克贝利·芬历险记》是《汤姆·索耶历险记》一书的延续。但二者的主题却完全不同,《汤姆·索耶历险记》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纯儿童小说,因而语言也使用简单易懂的标准英语。但《哈克贝利·芬历险记》却有着鲜明的主题,即反对蓄奴制。在这两部作品中,都使用了第一人称,借助“我(哈克)”的视觉角度和叙述,展现当时美国的社会现状以及作者的主张。在讲述时作者运用大量的黑人英语和方言也是现实主义写作的体现,令人焕然一新。同时《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一书也是马克·吐温在语言运用上的一次突破,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次创举,正如海明威所说的:“它是我们至今所有的书中最好的作品,现代所有美国文学作品都起源于这部书。以前没有,今后也不会有任何作品会象它一样优秀。”[5]

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仅仅是停留在对文本进行简单的泛读或者精读,不一定能够发现这两部作品的异同点。但是借助于语料的对比检索分析可客观地展现这些语言特点,从中既能了解到马克?吐温写作的变化痕迹,也能更深刻地理解《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一书的主题含义。

四、结语

从教学实践来看,由于语料库具有目标明确、语料更新自由方便、检索快捷灵活等特点,因此通过自建小型英美文学语料库可以改善英美文学的课堂教学。由于该语料库能充分揭示语言生态(linguistic ecology),在真实的自然语料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的统计分析处理和人工的定量、定性分析,避免了传统教学模式对作品语言判断和描述的任意性和不可靠性,通过了解典型的语言特征,揭示文本语言的规律,从而为英美文学的课堂教学与研究提供客观、可靠的依据。自建语料库不仅有助于实现语言学习者所需的可理解性输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印象,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1]张显平.构建语料库促进英美文学教学改革[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5):132-135.

[2]李文中,濮建忠.语料库索引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2):20-25.

[3]傅顺,罗永胜,杨劲松.自建小型学生作文语料库教学功能探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2009,(6):20-30.

[4]Twain,Mark.Adventure of Huckleberry Finn[M].Great Clarendon Street: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5]Fishkin,Shelley Fisher.Was Huck Black·--Mark Twain and A frican American Voices[M].New York:Oxford Univ ersity Press,1993.

(责任编辑:周金萍)

G 424

A

1671-752X(2013)02-0042-02

2013-01-11

蔡华燕(1982-),女,福建泉州人,福建省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慈山分院教师,研究方向:高职英语。

猜你喜欢
历险记英美语料
冰河时代历险记
基于归一化点向互信息的低资源平行语料过滤方法*
地心历险记
寻影历险记
杉米的迁徙历险记(二)
Onemoretime:comingandgoingLiuYu英美电影与英美文学的互动发展研究
A Pre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oem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by Marlowe
《苗防备览》中的湘西语料
国内外语用学实证研究比较:语料类型与收集方法
英美常见表达